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借錢"!利率低得驚人

剛剛,華為又在資本市場刷屏了!

華為第一次在國內發行債券的結果出來了。據悉,22日-23日,華為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的3年期中期票據的最終利率僅為3.48%。

第一期僅30億元的額度,卻吸引了超100億元資金認購,全場認購倍數為3.08倍,可謂非常火爆。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除了認購火爆,華為第一次在中國債券市場的首秀,更是打破了民企融資貴的尷尬局面。

最終確定的票面利率低至3.48%,甚至“碾壓”部分央企巨頭。

據悉,10月18日,AAA級央企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發行了一支3年期中票,發行利率為3.55%。

而根據交易商協會最新公佈的數據,目前3年期重點AAA級企業的債券定價估值為3.98%。重點AAA級公司,主要包括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5.920,?0.00,?0.00%)、南方電網、國家電網等大型央企“巨頭”。

而華為剛剛發行的3年期中期票據的票面利率低至3.48%,較重點AAA級企業便宜50個基點,由此可見市場對華為的認可度之高。

更有債券基金感嘆,“華為債現在是網紅債,發行利率低得嚇人,都快趕上國開債了”。

不缺錢的華為,被瘋搶的債券

30億債券的體量,斬獲超3倍的認購金額,無論是利率,還是認購比例,都顯示出第一期華為債在中國債券市場被“瘋搶”的激烈程度。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近期部分AAA級企業發債情況

從上表可以看出,部分AAA級企業的發債利率甚至高達6%,僅3家企業低於4%。其中,中央匯金投資有限公司於10月23日發行的中期票據利率最低,為3.24%,也僅比華為少了24個基點。

而AAA級央企—國家電力投資集團的發債利率為3.55%,較華為高出7個基點。

可見,華為第一期的票據定價,完全接近超AAA級的央企巨頭。

同時,第一次在國內發債的利率,更是遠低於華為在海外融資的利率。2014年-2017年,華為每年都在香港通過債券的方式融資,發行5只債券的票面利率分別為4.55%、4.125%、4.125%、3.25%(5年期)、4%(10年期)。

第一次在中國債券市場“借錢”的華為,自然引來了非常多的關注。其中,手握2500億現金,為何突然發債融資?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對於市場的熱議,華為主要創始人兼總裁任正非給出的回答是:

1、華為資管部門給我的解釋是,必須在最好的情況下發債,增強社會的瞭解和信任,不能到困難再發債;

2、在國內發債的成本是低的,如果增加員工對企業的投資,成本太高了,而債券融資才4%不到;

3、過去主要是在西方銀行融資,現在西方銀行融資的管道不是很通暢了,我們就改在國內銀行融資,試試看。

可見,第一次的“小試牛刀”非常受國內債券市場歡迎,華為未來或許將更多地在國內融資。畢竟,當前全球環境複雜多變,需要降低對美元融資的依賴。

據交易商協會的註冊通知書顯示,華為2019年第一期中票註冊金額為200億元、第二期中票註冊金額為100億元,註冊額度2年內有效。

現已申請2期共計60億元中期票據,期限均為3年,第二期或也將於近期發行。

華為“秀肌肉”

第一次在國內發債融資,便被基金經理們“瘋搶”,利率甚至直逼中央匯金,華為到底憑什麼?

隨著華為第一次在國內融資,其披露的票據募集說明書,首次向資本市場全面展示了雄厚的“家底”、核心數據,並闡述了對5G的最新研判......

據募集說明書顯示,截止到2019上半年末,華為的總資產規模達7057億元。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同時,華為的資產負債率常年保持在65%左右。而同在深圳、同為通信巨頭的中興通訊(32.200,?-0.12,?-0.37%)(000063)資產負債率略高,截至2019年6月末為75.97%。

除了雄厚的家底,募集說明書還呈現了華為超強的賺錢能力。

2019年前三季度,華為營收規模達6108億元,同比增長超24.4%,繼續表演“大象起舞”。

而實際上,華為自2006年開始一直到2018年,收入年複合增速保持在22以上%。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華為超6000億元的營收,主要來自於三大業務板塊:運營商業務、企業業務、消費者業務。據募集說明書顯示:

運營商通信產品的銷售覆蓋全球170多個國家及地區,業務保持穩定;

228家世界500強企業、58家世界100強企業成為數字化轉型的合作伙伴,To B業務持續增長,逐漸成為公司增長主引擎;

其中,消費者業務最為亮眼,智能手機出貨量逆勢增長24%,營收佔比首次超過50%。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可見,從2013年至2019年,華為由最初的通信設備提供商蛻變為以消費者業務為引擎的通信巨頭,3大火箭助力公司營收規模的高速成長。

華為最“燒錢”的事情:研發

秀完肌肉,該講講華為最“燒錢”的研發投入。

據募集說明書顯示,2018年,華為的研發支出高達1015億元,約佔全年營收的14.19%,位居世界第五,超越了蘋果,Intel等科技巨頭。

華為對研發有著幾乎偏執的追求,研發支出規模逐年上升,而且在營收規模快速增長的同時,研發佔收入比重不降反升。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如此超大體量的營收規模下,研發投入比例仍常年保持在10%以上,在A股主板、創業板、科創板上市的所有企業中,都實屬罕見。

2009-2018年的十年間,華為累計投入的研發費用更是超過4800億元。持續的瘋狂的研發投入之下,截止2018年底,華為累計獲得8.78萬件專利,其中只有49%是在中國本土,這也再一次佐證了華為的全球化基因。

據募集說明書顯示,在華為從事研究與開發的員工有8萬多名,佔公司總人數的45%。其中,有超1000名數學家、物理學家、化學家,逾10000人從事基礎研究,長期重視基礎研究。

華為更是坦言,華為在智能手機領域取得的快速發展,正是長期重視基礎研究、厚積薄發的結果。

在2019年半年報發佈的同時,華為管理層表示公司全年研發投入計劃為1200億,進一步較2018年的1015億元增長18%,不得不令人驚歎。

募集說明書顯示,在5G領域,華為投入5G技術研究已超過10年,累計投入超過40億美元。

華為對5G的最新研判

5G,是華為票據募集說明書中的出現頻率最高的字眼,出現次數超100次之多。

對於未來通信行業的預判,華為在募集說明書中非常鮮明地闡明瞭觀點,通信產業作為全球數字經濟和智能世界的基石,正在迎來歷史性發展機遇,全球運營商積極把握5G和AI為代表的新技術,開拓業務新邊界,實現更大發展。

根據世界電信產業權威中立諮詢顧問公司OVUM在2018年的分析及預測,全球運營商近年來的收入和Capex(資本支出投資)持續平穩增長,全球通信行業進入了成熟穩定的發展階段。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募集書顯示,5G商用節奏加速,截至2019年6月末,華為在全球範圍已簽署了50份5G商用合同,5G基站全球出貨量超過15萬個。AI成為新的通用技術,IoT、雲計算等技術日趨重要,這些都將帶動通信行業蓬勃發展。

同時,智能手機行業也深受5G商用節奏的影響。華為在募集書中表示,部分消費者對5G產品的觀望等待情緒,導致智能手機銷量會出現小幅下滑,預計2020年後5G的技術變革才能在消費市場帶來明顯的影響。

超100億資金 搶著給華為

隨著5G產業商用加速,後續幾年智能機市場將恢復增長,全球銷售金額將超過5000億美元,智能手機仍是價值最大的消費電子產品。

但,華為在募集說明書中強調,智能手機市場已經從增量競爭轉入到存量競爭時代,進入到激烈的洗牌階段。巨頭廠商將拿到更好的供應鏈資源、有更大的創新研發投入,生產出更具競爭力的產品,所以市場份額將繼續向頭部大廠集中。

根據IDC數據,2019年一季度全球Top5智能手機廠家佔據了69.99%的市場份額,集中度繼續上升3.1%,華為的全球市場份額則上升到18.9%,排名第二位。

而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的集中度則更加明顯。根據IDC數據,Top5廠家份額從2018年一季度的85.6%增長到91%,華為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已經上升到35.5%,穩居第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