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大豆?

rosedameiniu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提出的問題,下面是我的看法和建議:

轉基因一直是我國現在比較熱門的話題,尤其是轉基因大豆和轉基因食用油。大家這麼不喜歡轉基因,為什麼還要發展呢?

1.糧食是人們賴以生存的基礎,只有我們吃飽了肚子才能工作學習,才能滿足其它方面的需求。中國是大豆的發源地,但是美國有核心技術。美國利用基因技術,改善大豆育成新品種,以低價格、高品質出口中國。我們每年都有進口大量的轉基因大豆,如果美國切斷我們大豆供應,如此高的依存度會令我們非常被動。如果我們自己發展了轉基因大豆就不一樣了。當初中國的轉基因棉花種子也是依賴於美國進口,後來中國有了自己的抗蟲棉核心技術,美國的抗蟲棉競爭不過只能退出中國市場。

2.轉基因大豆可以大大減少除草劑的使用,對於環境肯定是更安全更環保。大家都知道除草劑的弊端,它會使農作物的營養成分含量降低,從而導致糧食中所含的某一營養成分缺失。持續使用還會導致自然植被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有些物種很有可能滅絕。也會危及人畜,使人畜的患病機率嚴重增加。所以轉基因大豆的種植後,除草劑的減少使用,對這些方面也是很有改善的。

3.國家如果選擇發展轉基因大豆肯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會不經過研究和討論就決定發展的。

雖然轉基因大豆都以上的優點:高產、抗病。但是我國畢竟剛接觸轉基因食物,對長期食用是否會有副作用還未可知,我本人是保持中立態度,畢竟才疏學淺。

以上就是我的看法和建議,希望對你能有所幫助,如果大家有別的看法歡迎一起來討論。





開心的徽兔


為什麼發展轉基因大豆?

因為有中國這個世界上最大客戶的需要!

因為美國靠發展轉基因大豆出口到中國美國要大力發展轉基因大豆原因:

一、最主要的是用垃圾轉基因大豆掙中國人的錢,摧毀中國農業的根基,禍害中國人的健康身體,達到其打擊消滅競爭對手的罪惡目的。

二、大力發展轉基因大豆適合美國的大地塊機械化規模化生產,便於美國方便快捷的生產管理降低其成本。

三、中國支持發展轉基因大豆的相關人員說中國需要進口大量的轉基因垃圾大豆用於動物飼料的生產加工,來最終滿足老百姓吃肉的需要!

這就是為什麼發展轉基因大豆的原因。


zhenyam


回答問題前先上圖,這是今天下午親戚送來給我吃的本地大豆,晚飯就剝來煮了。



這個本地大豆品種,我們這許多人是直接種在田埂上的,既不佔田地,也不用除草、施肥、打農藥,現在正是成熟的時候,看這結莢率還挺不錯的,當然了也可以種在田裡或地裡。

看了幾個回答,也是醉了,有的說發展轉基大豆可以減少對除草劑的使用,有利於環境保護。

呵呵,什麼是轉基因大豆你自己都沒弄清楚,就去誤導別人。

事實呢?恰恰是轉基因大豆才可以使用除草劑,如果你種的是非轉基因大豆,你敢使用除草劑嗎?能使用除草劑嗎?不信你去試試?

那什麼是轉基因大豆呢?就按我的話來說吧,轉基因大豆就是在大豆基因中植入了能抗除草劑的基因,因而使轉基因大豆能放心使用除草劑,又不使大豆苗受到傷害,這就是轉基因大豆。

那美國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大豆呢?道理很簡單,美國是資本主義大農業,每個農民要耕種幾百畝、幾千畝土地。人工除草耗時費工,這得請多少工人,增加多少種植成本,轉基因大豆就不一樣了,飛機把除草劑一噴灑,草除了,豆苗還在,省時省工減低了種植成本。

也就是因為轉基因大豆可以放心地使用除草劑,免去了人工除草這個環節,美國農民才可以低成本大規模地種植轉基因大豆。

還得承認,轉基因大豆比國產大豆產量高,出油率也高於國產大豆,最重要的是大規模種植的轉基因大豆,由於成本低,價格也比國產大豆低,這也是轉基因大豆能佔據我國大豆市場半壁江山的原因。

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大豆?我不知道提問者指的是國際還是國內。

中國農業仍然是傳統的小農經濟,每家每戶也就是幾畝、十幾畝地,我們有幾千年的農耕文明,傳統的中國農業講究深耕細作,遵循自然法則,強調生態平衡,在轉基因還存在巨大爭議的今天,要不要發展轉基因大豆?還是留給看到這篇問答的朋友們來評論區留言吧。


三農新視界


轉基因大豆可以大大減少除草劑的使用,無論是對環境,還是對人的健康理論上講都更安全!美國、阿根廷、巴西已經在轉基因作物的種植中嚐到了甜頭!

轉基因大豆可以實現集約化種植,而使栽培成本急劇下降!

如果算上勞動力成本,我國種植非轉基因大豆是嚴重虧本的,好在我國80%以上的農民還非常愚昧,他們所謂的賺錢都是沒有算勞動力成本的,因此,我國還有大量農民會繼續種植非轉基因大豆,他們種植得越多,虧本會越嚴重。

但他們一旦能種植轉基因大豆的話,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改種轉基因大豆。前段時間有人報道我國東北不少農民偷偷種植轉基因大豆,就是這個原因。

——最滑稽的是我國的“冷榨”或“笨榨”的非轉基因大豆油的廠商算起來也是嚴重“虧本”的,一般的非轉基因大豆能賣到六元一公斤,用“冷榨”或“笨榨”出油率一般12%,或再多一點,每5升成本該多少自己算吧!但我們的超市裡,這種號稱“冷榨”或“笨榨”的非轉基因大豆油才賣59.9元,你相信他們沒說假話?!我想他們價格低於二百,都是虧本的。

我國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技術。

 中國用大約7%的世界耕地,餵養超過20%的世界人口。中國生產的稻米佔世界30%,玉米佔20%,棉花佔26%,油菜子佔33%。儘管如此,我國自產的農產品遠遠不夠自己消費。我國每年要進口3 000多萬噸大豆(佔消費量的60%以上),還要進口數量不等的玉米、棉花和稻米等作物產品。1992年以來,我國穀物增長幅度低於人口增長幅度,我國對國外農產品的依存度在逐年上升。如何保障我國的食物安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擺在了所有中國人的面前。

  當前,影響我國糧食生產的關鍵因素是糧食播種面積和糧食單產水平。由於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加快等,我國糧食總播種面積呈下降趨勢,但隨著科技進步、農業投入加大等因素影響,我國糧食作物單產水平卻不斷上升。2008年我國糧食單產提高對總產提高的貢獻率達到81%。據聯合國糧農組織預測,未來世界糧食增產總量約20%來自播種面積的增加,約80%來自單產的提高。可見,確保糧食安全的關鍵是穩步提高糧食的單產水平。

  二、良種的重要性

  良種推廣、化肥應用、灌溉和提高機械化水平是糧食增產的主要手段。在單位面積產量增加的要素中,良種的貢獻率佔40%以上,是提高糧食單產的首要因素。化肥使用在過去幾十年裡發揮了重要的增產作用。但現在我國化肥的使用量已經達到4 600多萬噸,佔世界的1/3,單位化肥使用量已經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5倍,繼續通過增加化肥使用來增加產量其空間是非常有限的。

  品種的遺傳改良不但可以增加產量,改良品質,提高品種的抗病、抗蟲和抗旱能力,還能培育適合機械化操作以及適合各種環境條件的品種。良種一旦培育成功可以在不增加投入的情況下獲得更高的經濟效益。在世界農業生產中,良種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高產育種方面,墨西哥玉米小麥改良中心培育出一批矮稈小麥品種,使小麥產量從每公頃3~5噸,提高到8~9噸,使墨西哥從原來的一個小麥進口國變為出口國。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培育出一批水稻矮稈品種如“IR8”等,使水稻單產成倍增加,單產達7 500千克/公頃以上。我國1949年水稻單產僅1 890千克/公頃。新中國成立後水稻品種經過數次更換,每次更換都提高10%左右水稻產量。雜交水稻品種的增產作用尤其明顯。超級稻採用理想株型塑造與秈粳雜種優勢利用相結合,從而大幅度提高稻穀產量。自1998年以來,農業部確認了69個超級稻品種,這些新品種、新組合“百畝片”單產均達10 500~12 000千克/公頃的潛力。

  在品質育種方面,美國培育出玉米品種“U-24”,蛋白質含量高達20%,賴氨酸含量達5%。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育成IR20、IR22、IR24等一批高產優質品種,蛋白質含量比一般品種提高2%。我國傳統油菜品種芥酸含量高達40%以上,目前的新品種芥酸含量都在3%以下,菜子油的品質得到顯著改善。

  在抗性育種方面,菲律賓國際水稻研究所已育成一批抗稻瘟病、病毒病、白葉枯病、稻飛蝨、稻葉蟬和二化螟等多抗品種,如IR36、IR64。美國孟山都公司通過轉基因方法育成抗蟲、抗旱和抗除草劑玉米品種。我國廣東育成的窄葉青水稻品種高抗稻瘟病,中國農業科學院利用轉基因技術育成抗棉鈴蟲棉花品種。

  育種不但在高產、優質、抗病、抗蟲、抗逆境等方面成果卓著,還在不育系、高光效品種、肥高效品種選育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育種領域不斷拓展。很多用傳統育種方法無法實現的目標都將成為可能。例如,利用轉基因技術獲得耐爛西紅柿品種、培育自然界不存在的藍色玫瑰品種、獲得高維生素E金大米、生產高附加值藥品的油菜品種等。利用生物技術可以使傳統品種的利用價值大大拓展,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都將顯著提高。

  三、轉基因技術是傳統育種技術的延伸

  培育良種的方法主要有:①選擇育種:直接從一個品種群體中選擇自然變異個體,培育成新品種。②雜交育種:通過不同品種雜交和多代自交,在後代中選擇具備雙親優良特性的品種。③誘變育種:利用射線等物理因素或誘變劑等化學因素處理植物組織,人工創造遺傳變異,從中選擇所需要的突變類型。④轉基因育種:從一種生物中分離需要的目的基因,導入到另一物種中,培育新品種。

  (一)選擇育種

  100年前,人們主要利用生物群體自然存在的變異,通過人工選擇獲得改良的品種。這種方法至今仍有使用。例如,在一塊高稈水稻田中,發現有一株水稻長得很矮,不倒伏,產量高,於是留下成為抗倒高產品種。這種品種改良方法的遺傳基礎是將自然中存在的基因突變保存下來。自然突變的頻率一般只有1/108,獲得自然優良突變的可能性還要小很多。利用自然界不存在的變異選擇育種是無能為力的。

  (二)雜交育種

  1900年以後,遺傳學迅速發展,人們發現可以通過雜交將不同品種的優良特性聚合在一起,獲得更加優良的品種。例如,將高產的感病水稻品種與低產的抗病品種雜交,在後代中選出高產抗病的品種。這種方法已經應用了近100年,至今仍是主流的育種方法。

  不同物種由於存在生殖隔離,一般無法雜交,因此雜交育種主要侷限在同一物種的不同品種之間進行。由於品種間的遺傳變異是有限的,利用品種間雜交的育種方法其潛力已經趨於耗盡。為了拓展育種的變異來源,人們一直在不斷尋找打破物種隔離的方法,例如利用遠緣雜交手段創造新的變異或實現不同物種間基因的重組。

  遠緣雜交在育種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動物中的騾子來自驢和馬的遠緣雜交。普通小麥和甘藍型油菜都是來自於不同物種的遠緣雜交。我國的雜交水稻使用的不育系就是來自野生稻與栽培稻遠緣雜交。但是,遠緣雜交一般非常困難,只有少數近緣種之間可以雜交成功。近30年來,人們研究了很多促進遠緣雜交成功的方法,如花粉蒙導法、子房培養法、胚珠培養法等。儘管如此,遠緣雜交仍然不能擺脫物種隔離因素的影響,絕大多數物種間仍然是不可能雜交成功的。即使雜交成功,雜交後代也很難存活和繁衍後代。

  (三)誘變育種

  誘變育種是在人為條件下,用物理、化學因素誘導動、植物的遺傳特性發生變異,再從變異群體中選擇符合人們某種要求的單株/個體,進而培育成新的品種或種質的育種方法。它是繼選擇育種和雜交育種之後發展起來的一項現代育種技術。理、化因素的誘導作用,使得植物細胞的突變率比平時高出千百倍,有些變異是其他手段難以得到的。

  據世界原子能機構1985年統計,當時世界各國通過誘變已育成500多個品種,還有大量有價值的種質資源。當然與其他技術一樣,誘變育種也有自身的弱點:一是誘變產生的有益突變體頻率低。二是還難以有效地控制變異的方向和性質。另外,誘發並鑑定出數量性狀的微突變比較困難。

  (四)轉基因育種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現在可以打破物種界限進行基因轉移,從而達到品種創新和品種改良的目的,這種不受物種生殖隔離限制而進行基因轉移的方法就是轉基因技術。它是將已知功能的基因人工分離出來後直接加入到生物體內使生物發生相應變異的技術。

  轉基因技術與傳統育種技術有兩點重要區別。第一,傳統雜交育種技術只能在相同生物物種內進行基因轉移,而轉基因技術則不受生物物種生殖隔離限制,可以在不同物種間轉移基因。例如,將魚的基因轉到農作物上提高農作物的抗寒性,將細菌的基因轉到農作物上使農作物免受害蟲危害等。第二,傳統的雜交育種技術是在生物個體水平上進行的,兩個品種雜交後,來自母本的基因和來自父本的基因混到一起,通過父母基因的重新組合產生新的變異。而轉基因技術是從一個物種獲得一個功能清楚的基因,並將這個基因轉移到需要它的物種中,達到品種改良的目的。因此傳統的雜交育種往往是一次轉移大量的基因,對於後代的表現較難預期和把握。轉基因技術只轉移一個或少數具有明確功能的基因,後代表現容易預期和把握。可見,轉基因技術是傳統育種技術的發展和延伸。

  我國人口多,人均資源貧乏。傳統技術(雜交育種、化肥、農藥等)的使用已經無法滿足未來社會和人口發展的需要,發展轉基因技術是不可猶豫的選擇。發展轉基因技術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確保農產品有效供給,保障我國糧食安全,還可以顯著減少農藥用量,減少家畜養殖汙染,提高水肥利用效率,改善農業生態環境,大幅度提高農業生態安全保障能力,明顯降低農業生產成本,減輕農民勞動強度,大幅度提高種植業和養殖業的經濟效益。可見,轉基因技術的應用潛力是非常巨大的,不能不發展。

  四、正確認識轉基因技術

  (一)轉基因技術完全可以安全應用

  1996年以來,我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抗蟲棉花,美國和阿根廷等國大面積種植轉基因抗除草劑大豆、抗蟲玉米,加拿大大面積種植抗除草劑和雄性不育轉基因油菜。2009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持續強勢增長,達到1.34億公頃,六大洲的25個國家均有種植。2006年美國含轉基因成分食品超過3 000種,大豆、玉米、油菜產品以及棉籽油早已成為人們餐桌上的食品。世界上數億人口食用多年,並未真正發現轉基因產品對身體健康產生損害,也未發現轉基因生物危害環境,說明轉基因生物並不可怕,其安全性是可控的。

  (二)轉基因成分不等於毒藥

  很多人不瞭解什麼是轉基因成分,以為轉基因成分一定對健康有害,是認識的誤區。

  轉基因成分是指食品中含有的外源基因DNA以及由它編碼的蛋白質。轉基因產品不一定都帶有轉基因成分。不帶轉基因成分的轉基因產品與非轉基因產品是沒有差異的。例如,轉基因大豆油與非轉基因大豆油的化學成分完全一樣,用靈敏的儀器都很難檢測出轉基因成分。這是因為,大豆油是從大豆中提煉出來的脂肪酸油脂,其他成分(如DNA和蛋白質)都被去除。

  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不一定不安全,因為轉基因產品的基因和編碼的蛋白質都進行了篩選和安全評價,採取了個案分析原則進行具體評價(經過安全評價和批准上市的產品是安全的),不含有轉基因成分的食品應該與傳統食品沒有區別。如果不是專門改變營養成分,一般來說,精煉食品(油脂、白糖、澱粉等)與常規食品是完全等價的。

  轉基因品種在商業化生產之前,必須按照實質等同性原則對化學成分進行分析,進行毒性和過敏性試驗,化學成分發生了非預期顯著改變,或者證明有毒的轉基因品種是不能批准商業化的。

  (三)轉基因品種對環境的影響與非轉基因品種是等同的

  有人擔心轉基因品種危害環境。實際上,轉基因品種對環境的影響與非轉基因品種是同等的。品種對環境的影響取決於品種的特性,例如是否抗蟲,抗什麼蟲,而與是否轉基因無關。抗除草劑品種對環境的影響也是同樣的道理。並不因為抗除草劑特性是來自轉基因技術,它的風險就更大。

  與非轉基因品種一樣,轉基因品種也可以對環境造成危害。如抗蟲的非轉基因品種種植時間長了,可能變得不抗蟲,這個問題在轉基因品種中同樣存在。即使是非轉基因品種的推廣,也要充分考慮環境的安全性問題。轉基因品種推廣之前都要求進行環境安全性評價,只有對環境安全的品種才能推廣應用。

  (四)要求轉基因生物“零風險”是不科學的

  任何科學技術在發展過程中都存在一定風險,轉基因技術也不例外。將“轉基因”混同於農藥中毒、食品汙染是認識的誤區。科學家通過科學研究,已經排除或澄清了許多風險問題,要求轉基因生物“零風險”等提法並不科學。科學、理性的態度是加強管理、深入研究,在努力預防和規避風險的同時加快發展。轉基因技術的機遇和風險同在。因為轉基因技術可能帶來風險就拒絕它是不明智的。汽車會壓死人是否要生產汽車?原子彈可以毀滅人類是否需要發展原子能技術?細心思考一定會得到結論。

  轉基因生物的研製都要經過嚴格的風險評價,只有政府管理部門認為安全才會批准釋放,不安全的東西是不能釋放的。

  五、發展轉基因技術不可猶豫

  隨著人和水稻全基因組測序的完成,世界進入了後基因組時代,基因的爭奪戰已經打響。利用已知基因的功能為人類造福成為未來世界發展的必然趨勢。為了搶佔農業競爭的制高點,世界主要國家都高度重視農業轉基因技術的創新和產業化,紛紛加大投資力度,加速轉基因品種的生產應用。美國的孟山都公司、德國的拜耳公司、瑞士的先正達公司等都投巨資發展轉基因技術。2008年,全球有25個國家累計批准24種轉基因作物商業化應用。以抗除草劑和抗蟲為主的大豆、玉米、棉花、油菜等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從1996年的170萬公頃迅速增至2009年的1.34億公頃,增幅高達79倍。以轉基因技術為核心的農業生物育種產業已成為美國等發達國家的重要新興產業。2009年止,美國、加拿大、中國、歐盟和日本共進行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共計28 182次,美國佔世界轉基因作物田間試驗52%,加拿大佔28.7%,我國佔10%,歐洲佔8%,日本佔0.5%。可以看出世界轉基因技術的基本態勢。歐盟儘管過去對農業轉基因技術應用態度謹慎,但2008年商業化種植轉基因作物的歐盟國家已增加到8個,作物種類有所拓展,態度日趨積極。巴西、阿根廷、印度等發展中國家對轉基因作物研發投入成倍增加,發展勢頭尤為強勁,已成為全球轉基因生物育種一支重要力量。日本和歐洲各國雖然在轉基因育種方面進展緩慢,但是它們在基因克隆與功能基因研究方面非常積極,很多方面明顯領先於中國。

  全球化的今天,落後就要被欺負。我國在轉基因育種研究方面與發達國家已經形成明顯差距,因此,在發展轉基因技術方面我們不能夠再猶豫。我們應該堅決支持轉基因技術的發展。










SunshineCaptivate


國家沒有說要發展轉基因大豆,而是大力扶持國內非轉基因大豆的發展,這一問題有誤導之嫌。\r

轉基因應該研究,但發展轉基因有安全風險,必須嚴格控制:\r

其一,轉基因導致新的基因、新的生物產生,人類對這些新基因及新生物尚缺乏深入瞭解,這些被人為以某種需要或慾望製造出的新生物一旦失控人類將無法阻止它們在自然界的發展,它們會對地球的自然生態平衡構成威脅,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大量蜜蜂、蝴蝶等死亡和超級雜草、超級害蟲、超級植物病毒的出現是否與之有關應引起關注。另外,雖然在實驗室條件下人們可以精確地對DNA進行剪接,但一個外源基因導入動植物體後,對整個動植物基因組的影響人們尚不能完全預測和控制。動植物體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生命系統,以我們現有的科學知識和技術手段還不能完全控制和支配動植物的遺傳,基因工程可能導致我們無法預測動植物性狀改變,糧食等作物導入新的外源基因後是否會產生對人有害的毒素,這種改變在短時期內難以覺察,但卻可能給環境、生態系統、人身健康帶來巨大的風險。由於動植物基因工程的風險具有長期性和不可預測性,我們必須防患於未然。不重視自然生態系統的保護,最終會影響人類生存的環境。目前轉基因科研有一擁而上的趨勢,已涉及多種生物物種,既有植物,也有動物,大到豬牛,小到蚊子,從糧食到藥材,不勝枚舉,有些轉基因品種因管理不嚴,存在非法種植並非法流入了市場,這會導致不良後果,建議嚴加控制。對國外以生物武器為目標的轉基因則要給予高度警惕。\r

其二,轉基因應用於大豆等糧食作物存在安全隱患。\r

應用最廣泛的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實質上是一種採用生物技術的殺蟲除草方法。抗蟲轉基因的原理:給農作物導入蘇雲金桿菌(Bt)外源基因,該基因在作物體內分泌Bt毒性殺蟲蛋白,使整棵作物都含有能殺蟲的生物農藥成分,蟲子咬食轉基因作物就會斃命。抗除草劑轉基因的原理:給農作物導入矮牽牛等能抗草甘膦的外源基因,目的是能採用機械、飛機不分農作物和雜草直接噴灑草甘膦。草甘膦屬內吸傳導型滅生性除草劑,轉基因大豆等糧食作物會因此吸入被噴灑的草甘膦並傳導到全身,轉基因大豆等作物因體內有抗草甘膦的基因而不會被滅殺。由此可見,抗蟲抗除草劑轉基因的殺蟲除草方法會導致轉基因大豆等糧食作物體內有不可用水清洗去除的農藥殘留,如果推廣轉基因糧食人們有可能餐餐吃到有農藥殘留的食品。 \r

與轉基因對比,非轉基因作物按生態有機標準種植完全或基本不使用農藥,所以不用擔心農藥殘留。非轉基因作物按規範採用外噴方式使用Bt生物農藥和避開農作物使用草甘膦,也不易導致農藥殘留。非轉基因作物即使有農藥殘留大都在作物表面完全可以用水浸泡清洗去除,所以非轉基因作物在正常情況下一般不會存在農藥殘留。此外,非轉基因糧食成分純天然,而轉基因作物有人為導入的安全預後不明的外源基因,由此可見非轉基因與轉基因本質完全不一樣。人類食用非轉基因糧食已有幾千年歷史,非轉基因糧食已被證明是安全的,因此,沒有理由,沒有必要用有安全風險的轉基因糧食取代非轉基因糧食。\r

有人講Bt蛋白只對蟲子有害,因為蟲子的消化系統是鹼性,而人的胃液是酸性,Bt蛋白在酸性環境被分解,所以對人無害,但事實上含有Bt蛋白的食物在人的胃裡往往沒有完全消化,Bt蛋白隨著部分沒有被充分消化的食物進入到了腸道,在鹼性或弱酸環境就不會被繼續分解而產生損害作用。據報道,國外有研究從孕婦的臍帶血中檢測到Bt毒素。究竟Bt蛋白和草甘膦及其次生代謝物氨甲基磷酸能否在人體內存留和蓄積,通過做人體試驗即可確定。\r

有些人說非轉基因大豆產量低,以此作為用轉基因取代非轉基因的理由,但事實如此嗎?請看以下數據:\r

美國轉基因大豆畝產170公斤;\r

巴西轉基因大豆畝產180公斤;\r

阿根廷轉基因大豆畝產190公斤;\r

請看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畝產:\r

張豆1號高產高蛋白大豆畝產320公斤以上;\r

鐵豆86、鐵豆76高產高蛋白大豆畝產都在300公斤以上。\r

由上可見,我國的高產高蛋白非轉基因大豆與轉基因大豆相比,不僅有食品安全的優勢,而且還有高產高蛋白的優勢。\r

有人說有幾億人吃轉基因食品20多年,未見一例證明轉基因對人體有害,這種說法是不成立的。首先轉基因大米、轉基因玉米、轉基因大豆、轉基因小麥在我國不允許種植,違反要受到法律懲罰,而進口轉基因大豆只允許榨油和做飼料,大眾去哪獲得這些違法種植或上市的轉基因糧食?而且還連續吃了20多年?其次,轉基因食品如有農藥殘留是微量的,不會引起急性中毒,只會慢性中毒。再說有誰按人體試驗要求對幾億人逐人進行了長年的跟蹤觀察和定期體檢?根本沒有!沒有跟蹤觀察和定期體檢又怎麼能下結論說這幾億人中生病和病逝與食用轉基因無關?因此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r

作為轉基因的發源地,美國政府事實上認為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問題。其表現:1、堅持了20多年不允許其主糧小麥轉基因。2、根據2019年7月13日新華社新媒體報道,經過一個多月的調查,美國農業部查明瞭在美國華盛頓州一塊未耕作農地中檢出孟山都公司開發的抗除草劑草甘膦的轉基因小麥品種,並強調這些小麥未流入市場,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行動是最好的說明,從美國政府20多年不允許主糧小麥轉基因,從美國政府嚴査嚴防抗除草劑草甘膦的轉基因小麥流入市場的行動和用到“不會帶來食品安全問題”的詞語,可以看出美國對轉基因食品的真實態度,即轉基因食品存在安全隱患!美國對轉基因的真實態度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主糧直接關係到億萬民眾的健康安全,對我國主糧水稻、小麥等轉基因要慎之又慎!\r

事實已表明,與轉基因捆綁使用的Bt生物農藥和草甘膦除草劑對人有毒性,嚴重的可以致人死亡,這在農藥中毒急救網有多個案例證明。既然Bt生物農藥和草甘膦對人有毒,那麼抗蟲轉基因作物含有Bt生物農藥成分,抗除草劑轉基因作物含有草甘膦成分對人難道沒有安全隱患?正因為出於安全風險考慮,國家目前不批准轉基因大豆等糧食商業化種植,進口的轉基因大豆規定不準直接進入市場,只用於榨油和飼料。\r

綜上所述,轉基因生物對自然生態系統會構成威脅,轉基因糧食存在安全隱患,因此,對轉基因必須嚴格控制,轉基因大豆等糧食不宜商業化推廣種植。


近智者智


發展轉基因大豆?這在國內還只限於科研,轉基因大豆種子還未准許進入市場流通。即便是從國外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也僅限於榨油用途。所以,國內大豆種子市場還未向轉基因開放。

轉基因大豆是從美國開始推廣的,中國的一個農科院賤嗖嗖的送給孟山都幾粒大豆種子,人家通過先進的生物技術對這幾粒大豆種子的基因進行解碼並申請專利。最後再轉入其他的高油、高蛋白或者抗蟲的基因來衝擊我國得黃豆和油脂市場。也正是美國的資本運作,把我國得黃豆打的一敗塗地,把我國得油脂市場打的支離破碎。



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產量高、出油率高、蛋白質含量也比國內的非轉基因大豆高。但是進入中國市場的價格缺比國內的黃豆低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國內的一些大型糧油企業每年都會從美國、阿根廷、巴西大量的進口轉基因大豆,因為成本低啊。而我國得優質非轉基因大豆則被拋棄。我國一方面提高黃豆種植補貼,振興東北非轉基因大豆產業;一方面我國得大型糧油企業大批量進口非轉基因大豆,打的是誰的臉。


總的來說,美國發展轉基因大豆的目的就在於通過傾銷的手段,摧毀國家的非轉基因大豆產業,等我們的傳統大豆徹底消失了,也是進口大豆大幅漲價的時刻。所以,非轉基因大豆的傾銷以及發展、恢復我國得大豆產業,就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他們勝了,我國得大豆產業徹底消失,讓人家卡主脖子;我們勝了,還要進行持久的拉鋸戰。

不要迷信轉基因大豆不用噴殺蟲劑、不怕噴除草劑,也不要迷信國內的一些“挺轉專家”的言辭。我們把飯碗端在自己手裡。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首先,依然是先破謠言。草甘膦和bt蛋白並不是轉基因農業所特有。草甘膦是毒性最低的除草劑之一,中國是最大的生產國,生產了全世界3/4的草甘膦,其中再3/4出口。在我國傳統農業大量使用。另外一種常見的除草劑是百草枯,百草枯因為劇毒而逐漸禁止銷售,百草枯一單誤服或者自殺,幾乎沒有可能挽救生命。草甘膦致癌,世界衛生組織下屬癌症研究所定為2a,與紅肉,睡眠不足,理髮師等因素並列。2a屬於可能致癌,但除了世界衛生組織以外的科研機構都不認為草甘膦致癌,後來世界衛生組織也曾否認草甘膦致癌說。但是這個爭議來自世界衛生組織是無疑義的。有意思的是同樣是世界衛生組織,官方對轉基因食品看法是經過批准的轉基因食品都是安全的。所以說反轉偏聽偏信可見一斑。

bt蛋白,屬於有機農業可以使用的生物農藥。也非轉基因農業所特有。屬於科學家篩選的,針對害蟲鹼性腸道環境的生物農藥。塔糖和腸蟲清等早已說明,某些物種是毒藥對另外物種無害。巧克力對於狗來說也是致命的。所以對蟲子有毒,並不一定對人有害。

轉基因大豆為什麼便宜,抗草甘膦轉基因大豆解決了,種植環節中最費人工的除草環節,使得全過程都可以大規模機械化, bt蛋白使得真正對人體有毒有害的農藥施用大幅減少。不用噴施也減少人工噴灑農藥的成本。加上本身出油率高於傳統大豆,所以轉基因大豆能在短時間內迅速佔領市場的主要原因。

隨著人口紅利的逐漸消失,我國富餘勞動力也是逐漸減少,大規模機械化也成為未來發展方向。目前在種質,減少人工,少用農藥等方面轉基因技術帶來的技術提升功不可沒。


kyle5862


2011年美國種植的88%的玉米,90%的棉花、94%的大豆都是轉基因品種。

2007年美國種植轉基因大豆的比例91%,供給國內總量達到5230.9萬噸,其中93.1%用於食用,用於飼料的不到7%。

2007年美國種植轉基因玉米的比例73%,供給國內總量達到2.2億噸,其中28.7%用於食用。




菠蘿蜜露露


中國之所以要發展轉基因技術,一是基於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判斷,二是出於增強國家科技競爭力的全面考量。\r

中國是人口大國,解決13億人口吃飯問題始終是頭等大事。雖然中國農業成就舉世矚目,糧食產量逐年遞增,但必須看到農業生產依然受到耕地、水、能源資源短缺、生態環境汙染加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等多重約束,農業發展基礎仍然十分脆弱。\r

近年有兩個問題十分突出:第一、國內糧食消費需求明顯高於生產增長。國務院發展中心專家指出:2012年中國糧食總產量為5.8957億噸,但國內消費總量達6.6057億噸,供求相差7100萬噸,佔消費總量的10.7%。若生產這些糧食需要佔用近7億畝的耕地,而中國現有耕地已接近18億畝“紅線”,擴大種植面積已無可能,目前只能進口糧食來填補這一缺口。

第二,主要農作物單產水平增速減緩。2004年至2011年,中國稻穀、小麥、玉米三大糧食作物單產年均增長僅為1.69%;玉米、大豆單產明顯低於其他主要生產國,與美國相差三分之一以上,反映出農業科技水平的差距。國內農業生產目前仍多依賴常規技術手段,科技含量不高,增產效果有限。例如,中國耕地面積僅為美國的2/3,化肥農藥用量卻分別是美國的2倍和4倍。化肥農藥的過量使用不僅沒有提高農作物單產水平,卻使生態環境汙染日益加重。\r

現在衡量人民生活水平已不再看口糧的多少,而主要看肉、禽、蛋、奶和食用油等消費量的高低。中國目前已進入工業化、城鎮化快速發展階段,人們不僅要求吃飽,還要求吃好、吃的安全。據統計,2010年全國肉類、禽蛋、牛奶、水產品產量分別比2003年增長了23%、18.5%、105%和31.8%,同期用於養殖業的飼料玉米用量增長33%。預計飼用和食用玉米、大豆的需求今後仍會剛性增長,農產品中長期供求形勢將更加嚴峻。

轉基因技術自上世紀70年代問世後便成為現代生物技術的核心,引發了農業和生命科學領域的一場深刻的科技革命。轉基因生物育種是這場革命的先鋒。據國際農業生物技術服務組織(ISAAA)統計,2013年全球轉基因作物種植面積已達到1.752億公頃,與產業化發展之初的1996年相比,18年間面積增長超過100倍,創造了現代農業科技發展史上的奇蹟。

轉基因技術發展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無疑具有重要作用。







饒河振華11111


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一直是人們比較關注的問題,特別是大豆產品,是原產於我國的主要農業品種,發展到今天有了將近5000多年的歷史,但是現在我們國家的80%的大豆都需要從外國進口,長達幾千年的種植時間裡,我們沒有保住大豆的種植優勢,喪失了大豆的定價權這些都與轉基因大豆有關。

轉基因大豆產量高

在轉基因大豆沒有發現之前,我國的大豆產量佔世界總產量的45%,但是後來卻被美國和巴西迅速超越,轉基因大豆的大範圍種植主要是由於大豆的種植發生了變化,目前轉基因大豆主要有抗除草劑大豆和抗蟲大豆品種,農民不必像過去一樣使用多種除草劑,只需要一種除草劑就可以殺死各種雜草,所以這樣的轉基因大豆品種作物非常適合一些地廣人少的國家,所以成為美國、巴西等國家主要種植的農產品,目前世界轉基因大豆種植面積美國排第一,巴西排第二。

轉基因大豆出油率高

一直以來,我國主要的油料作物是東北地區種植的大豆,東北地區種植大豆的歷史悠久,所以歌曲中都曾唱過,東北地區是滿山的大豆高粱,但是東北地區的大豆出油率只有15%,而美國的轉基因大豆的出油率是21%,並且由於外國的屬於農場機械化種植,所以整體的大豆價格要低於國內大豆價格。所以,這種環境下,大部分的榨油企業都會選擇進口的轉基因大豆作為榨油原料。

國內自身耕地面積有限

所以在保證主糧安全的同時,用於種植大豆的面積就非常少,整體的大豆產量只有1400多萬噸,這樣無法滿足國內的1億噸大豆需求,所以我們現在的大豆有80%需要從外國進口,同時在轉基因大豆的擠壓下,東北地區普通大豆的銷售價格和種植效益都不理想。所以未來很有可能國內也會發展轉基因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

轉基因大豆雖然在種植方面非常省心省力,並且種植的成本和收益都要高於普通的非轉基因食品,但是現在人們對轉基因食品對人體的危害性還不明確,所以人們都在抵制轉基因食品,但是從目前對大豆的進口量來看,國內大部分的豆油和用於動物飼料的大豆都是屬於轉基因的原料。轉基因食品已經進入了人們的生活。

為什麼要發展轉基因大豆?你認為轉基因食品對人體有害麼?歡迎大家交流,更多農村精彩,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