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彈扔下45秒後爆炸,投彈的飛機又是如何逃脫的?

冰晶鳳翎


眾所周知,二戰末期為使日本帝國主義儘快投降,美國向日本本土投擲了兩枚原子彈,小男孩和胖子。美國人最先動心思的是廣島這個城市,有著日軍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對其進行核打擊可以給日本軍國主義以及人民帶來最大創傷和影響。據美國人稱,小男孩原子彈是在投擲後45秒鐘後,在距離廣島相生橋地面1800英尺(550米)處爆炸的。以原子彈的威力,不僅能夠對地面造成極大殺傷,而且也可以對負責投擲的飛機產生威脅。在飛機沒有以最短時間逃離爆炸範圍的情況下,受到影響或者損傷是在所難免的。

首枚原子彈在日本的爆炸時間是1945年8月16日8時15分,爆炸前的45秒,這枚重4000千克的原子彈被B-29超級空中堡壘轟炸機“艾諾拉•蓋”號從31000英尺高度扔下。為什麼要用轟炸機去人工投擲而不是選擇用導彈,因為在核武器剛研發初期並不具備合適的能夠用來運載原子彈並且做到準確投擲打擊的導彈。所以要想將原子彈準確投擲在日本本土就必須採用轟炸機,於是有超級堡壘之稱的B-29轟炸機就被選擇執行這次任務。

為了順利執行這次任務,美國人為此專門成立了一個“509小組”。當天實際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負責偵察任務,三架負責天氣,一架負責投擲原子彈。負責投擲原子彈的轟炸機能否安全返航其實最擔心的大概就是美國總統杜魯門了,因為那時候美國國內人權至上的思想已經上升到了極致,尤其厭惡類似日本那樣的“自殺式”軍事行為。所以一旦這些轟炸機不能安全返航,即使廣島已被原子彈夷為平地,這次行動也稱不上完美。幸好最後美軍所有人員都幾乎毫髮無損的回來了,為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將核武器用於實戰畫上了完滿句號。

那麼,當時這架負責投擲“小男孩”的B-29型轟炸機到底是如何逃出生天的呢?通過推算可以得出,原子彈被投擲出後將在爆炸前的45秒鐘時間內與投彈點拉開6公里左右。而在成功投彈之後這架B-29型轟炸機也以560公里每小時的時速向相反方向飛了大約6公里多,兩者距離加起來至少有13公里多。當時小男孩的爆炸安全距離在12公里左右,所以美軍飛機成功逃脫了。即使如此,據後來負責投擲的美軍飛行員稱,當時還是感覺到了明顯的像衝擊波一樣的狂風從飛機後方吹來。幸好已經飛遠,否則飛機都可能被巨大沖擊波肢解。

要說歷史上最危險的核彈投擲工作,還是要數1961年10月30日蘇聯人在北冰洋新地島群島西岸投擲的威力達到5000萬噸TNT的試驗核彈“核彈沙皇”,其投擲工作危險程度遠遠超過美國人當年投擲小男孩。為了保護投彈的圖-95戰略轟炸機,蘇聯人特地在飛機表面塗抹上了白色反光材料。另外為了試爆人員的安全考量,沙皇核彈還特別加裝一副重達800公斤的減速傘,以延遲炸彈釋放墜落後的時間與速度(釋放後到起爆時差為188秒),好讓任務機與觀測機能夠撤到距離原爆點45km以外的安全範圍。就是這樣做,飛機還是差點被解體了,機體結構遭到破壞,不過還算幸運,這架圖-95轟炸機最終平安降落了。歷史上將這次蘇聯人引爆“核彈沙皇”產生的威力排列在已知爆炸事件中第二位置,僅次於導致恐龍滅絕的希克蘇魯伯隕石坑事件。


科羅廖夫


在二戰的最後階段,美國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放了一枚原子彈,這兩枚原子彈都成功的爆炸,而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也都幸運的逃脫。根據當時的數據記錄,美國轟炸機從9000米的高空投彈,原子彈降落到距離目標地點上空500多米的時候,爆炸引擎啟動引發核爆炸。而這個過程僅僅只有45秒的時間,因此飛行員想要逃生,就需要在這45秒的時間內躲過爆炸的衝擊波區域。



在原子彈剛剛研發的時候,世界上還沒有成熟的導彈技術,因此想要把原子彈投放到日本的國土上,就必須要用轟炸機。杜魯門在高興之餘,也開始考慮投放原子彈對於自己支持率的影響。因為原子彈爆炸的時候會產生巨大的衝擊波和輻射,美國一直宣傳人權至上,不能像日本那樣進行自殺式襲擊,假如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不能夠安全返回的話,對於杜魯門執政期的口碑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因此在確定投放原子彈之前,美國的軍事專家們進行了長期的研究和計算,他們必須要保證B29轟炸機飛行員的安全,才能夠放手的進行這次核攻擊。美國的軍事專家測算出原子彈的轟炸半徑大約在12英里左右,這樣美國的轟炸機需要在45秒內飛到投放點12英里之外的距離才行。這個距離對於B29轟炸機來說並不困難,不過這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假如轟炸機遇到襲擊,或者核彈的爆炸距離更廣,那麼轟炸機飛行員依然不能順利返回。


在開始攻擊之前,攜帶原子彈的B29轟炸機上的戰鬥人員內心繃得非常緊,因為他們不知道投彈後究竟能否安全返回。在投彈的當天,這架B29轟炸機並沒有受到日本空軍戰鬥機的攔截,也沒有被高炮發現。這主要是因為美國已經掌握了決定性的制空權,日本的戰鬥機和防空部隊,剩餘的戰鬥力已經不足以對B29轟炸機產生過大的威脅了。

在完成投彈之後,B29轟炸機的駕駛員立刻猛踩油門加速逃離,因為內心緊張的原因,B29轟炸機的飛行員將油門踩到了底,這樣的操作激發了轟炸機的動力潛能,在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升起的時候,這架B29轟炸機已經逃出了18英里。不過根據機組人員的說法,B29轟炸機還是受到了衝擊波的影響,機組人員稱飛機像是被電杆狠狠地砸了一下。在兩次核武器攻擊成功後,想要頑抗到底的日本帝國主義最終低下了頭顱,原子彈投放不到十天,日本天皇就發表了投降宣言。


軍武小咖


使用飛機投擲原子彈、原子彈扔下後45秒爆炸,由這些信息判斷,這件事發生在廣島原子彈事件中。

美國用B-29轟炸機將原子彈投放到鬼谷市上空,45秒鐘後,耀眼的閃光和天塌地陷般的轟鳴,造成十幾萬人死傷,廣島市幾乎被夷為平地。

如何實戰訓練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

計劃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不知道真實計劃。讓他們與其他B-29型轟炸機一樣,參加對日本各城市的空襲。

但是,他們每次只攜帶一顆5噸炸彈,每次投彈都要求保持一定高度;要求彈著點準確,並在視力範圍內爆炸。

投彈後,用最大角度、最快速度折返飛回。

經過反覆實戰訓練,飛行員技術爐火純青,也收集了大量的飛行數據。

投放原子彈之前,如何要求機組成員

向廣島市投放原子彈前一天,蒂貝斯上校召集“509小組”全體人員開會。

他第一次宣佈,“509小組”訓練10個月,就是為了在日本投擲相當於兩萬噸TNT能量的原子彈。

蒂貝斯上校擔任主駕駛。

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奉命隨機飛行,一旦任務失敗且被捕,柏森斯應立即自盡。

如何向廣島市投放人類歷史上第一顆實戰原子彈

投入戰鬥的總共是6架B-29型轟炸機。兩架偵察、三架報告天氣,這5架飛機與原子彈保持的距離可以確保安全。

最危險的就是裝載原子彈的82號轟炸機。

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準備起飛;

82號機命名為“依諾阿蓋依”號,這是蒂貝斯媽媽的名字。

柏森斯上校爬入彈艙,打開原子彈的保險裝置,裝上引爆器,為投彈做準備。

飛行目標:廣島。

7時35分,伴隨“依諾阿蓋依”號的兩架“509小組”飛機迅速離開。

8時整,為了防止強光灼傷眼睛,“依諾阿蓋依”號機組人員戴上了厚厚的墨鏡。

8時16分,飛機飛行速度是550公里每小時;5噸重的原子彈被推出彈艙。

按照專家預設的引爆點,45秒鐘後,原子彈在離地600米空中爆炸,正下方是日本廣島市相生橋以西100米。強烈白色閃光,廣島上空發生震耳欲聾的大爆炸;巨大的蘑菇狀煙雲沖天而起,幾百根火柱直衝藍天。

僅有45秒鐘,投彈的飛機如何逃脫的?

原子彈研究小組的科學家已經計算好了,原子彈爆炸殺傷範圍是半徑13公里。

這就意味著,45秒鐘後,飛機與原子彈的水平距離必須不小於13公里,飛機才能夠保證安全。如何做到這一點?

出艙後的原子彈按照慣性、沿著飛機原來的方向繼續向前飛行,一邊飛行、一邊降落。

不考慮空氣阻力,經過45秒鐘,原子彈的飛行水平距離是:550÷3600×45=6.875公里。其中3600是一小時化成3600秒。

考慮空氣阻力,原子彈實際上能夠飛行的水平距離是6.5公里。

再來看看飛機能夠飛行的距離。

如果飛機沿著原來方向飛行,45秒鐘後,原子彈爆炸,飛機差不多正在爆炸點的上空。

因此,飛機最好的逃跑方向是與原子彈飛行方向完全相反,也就是飛機調頭180度,以最快速度飛回。實際上,飛機不可能調頭180度。

當時B-29轟炸機空中最大調頭轉角只能達到159度。

原子彈推出彈艙後,“依諾阿蓋依”號轟炸機飛行員嫻熟調頭,轉角達到155度,並向下俯衝,然後用最快速度往回飛行。

調頭轉角155度已經很成功了;向下俯衝,使飛行高度降低300米,有利於飛機用最短時間、實現最大飛行速度。

原子彈出艙後,飛機重量輕了不少,飛機利用45秒鐘飛行水平距離是:550÷3600×45=6.875公里,考慮飛機轉彎需要一點時間、以及調頭繞行的距離,實際上,飛機飛行的水平距離大約是6.5公里。

把原子彈、飛機兩者在反方向的飛行水平距離相加6.5+6.5=13公里,就是原子彈爆炸時,爆炸點與飛機的水平距離。這個距離正好是安全距離。

現在很清楚飛機是如何逃脫的:飛行速度550公里每小時,10萬米高空,推出原子彈;飛機立即轉角155度調頭,向下俯衝,飛機下降300米,繼續以550公里每小時的速度往回飛行。

當原子彈在廣島上空600米處爆炸時,飛機已經遠離爆炸點水平距離13公里,正好處於安全區域。

45秒鐘後,看見白光閃爍、接著聽見巨大爆炸聲響,“依諾阿蓋依”號轟炸機上的飛行人員感到有一陣風從飛機後部向前吹過。

要不要發展核武器

原子彈的爆炸,給廣島市人民帶來的傷害,難以估量;但是,確實加速了戰爭結束的進程。

後來,研究原子彈的愛因斯坦很後悔參加了原子彈的研製,他本想讓原子能為人類造福。

今天的世界,原子能的研究已經遠遠超過1945年的水平,少數大國的核武器足可以將地球毀滅三遍。

要想在地球上,徹底銷燬所有核武器,儼然是不可能的事情。

對於我們來講,最好的方式是強大自己、守護和平。


岳飛的飛


在人類歷史上,真正將原子彈用在實戰當中的只有兩次,分別是美國原子彈轟炸廣島和美國原子彈轟炸長崎。

在二戰末期,還沒有出現能夠攜帶核彈頭的成熟的導彈技術,核轟炸的任務自然就落在了轟炸機頭上。

那麼轟炸機在投下原子彈後是怎樣在有限的時間內逃脫的呢?從提問者提到的四十五秒來看,應該說的就是美國在廣島投原子彈的行動了。

既然這樣,我們就以廣島投彈為例來分析下飛機在投下原子彈後怎樣逃出生天的。

首先,在投下原子彈後飛機逃脫還要依靠飛機本身較為出色的性能。承擔廣島核投彈任務的是美軍大名鼎鼎的“超級空中堡壘”B-29轟炸機。

B-29轟炸機採用四發佈局,且配有加壓倉,具有強大的飛行能力、巨大的載重和極高的升限,在萬米高空最大對空時速可達350英里。為了這次核轟炸,進行任務的B-29還進行了特殊改裝。拆掉了大量的遙控炮塔,只保留了尾部的機槍,以此來減輕自重。這讓飛機更加靈活,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出色的性能是飛機投彈後成功逃脫的最基本保證。

其次,飛機能夠免遭核爆之災也要歸功於飛行員操作得當。在廣島投下原子彈的轟炸機機組成員西奧多·範柯克曾經講述了他在廣島投彈的情況。

根據他的描述,他們的飛機原本在10000多米的巡航高度飛行。在確認了廣島的目標後,他們開始下降。在7000米左右投下了一萬磅重的原子彈,原子彈在離地600米左右的時候爆炸。

從投下到原子彈爆炸的時間原計算的是43秒(一說45秒),而在實際任務中則要長一些。而當時的飛機駕駛員保羅·蒂貝茨曾經表示,原子彈爆炸蘑菇雲可以高達萬米以上,所以拉昇飛機躲避是不合適的。

在投彈後,他立刻操縱著飛機向右急轉,根據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的建議向切角方向飛行。進行了159度的俯衝來增加速度,儘快離開已經爆炸的原子彈,以避免被核爆影響。保羅曾經進行過多次練習,在真正的任務中他不假思索就做出了正確的動作,飛機只用了40秒多一點點就離開了危險區域。在當時,飛行員正確的判斷和嫻熟的飛行技巧顯得尤為重要。

最後,投彈飛機的成功逃脫確實有客觀原因。當時的日本已經喪失了幾乎所有的防空力量——海軍航空兵早就在與美國在太平洋決戰的時候就全軍覆沒。

陸軍航空兵也是所剩無幾,地面火力也遠遠沒達到把B-29這樣強大的轟炸機擊落的地步。日本人只能眼睜睜地看著B-29投下原子彈然後飛走。

在原子彈爆炸時,投彈飛機距離爆炸點已經有10.5 千米的距離。但是飛機仍然受到了接近2.5倍重力的衝擊,足以看出原子彈的威力巨大。在一聲巨響之後,廣島幾乎徹底消失。

在二戰期間,限於製造技術水平和目視瞄準的侷限性,進行轟炸的飛機飛行高度都比較低。p所以實行核轟炸對飛機性能和機組都是巨大的考驗,稍有不慎就有去無回。


現在,隨著高性能轟炸機和各種制導方式的出現,發動核襲擊並全身而退變得更加容易。

而隨著各大國核武器威力的增強與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逐漸成熟,防禦核打擊的難度加大。所以沒有國家敢於使用核武器,而核武器的作用也更多轉向威懾了。


史之策


題主說的應該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美國向日本投下兩顆原子彈這件事。對於飛機投下原子彈又順利逃脫這段佳話一直讓很多人疑惑不解,其實這些都是事先經過周密計算才得出的結果。


執行此次任務的飛機性能卓越,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轟炸機之一——B-29,該款轟炸機是二戰時期各國空軍中體積最大的轟炸機,最大巡航速度可以達到550公里每小時,最大巡航高度為10200米,而且作戰半徑達到了驚人的2700公里。之所以派出該型轟炸機執行此任務主要得益於其強悍的性能。

(B-29轟炸機)

當然在執行此次艱鉅任務之前美國在本土進行了一系列實驗,得出很多重要實驗數據,都為接下來轟炸日本本土做了鋪墊。比如飛機只有飛到距離炸彈爆炸中心地區13公里以上才會安全,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處爆炸才能產生最大效果。於是轟炸機按照最高升限高度以及速度進行飛行,在10200米的高空投下原子彈,然後飛機根據一定的角度轉彎掉頭返航,在最高速度的情況下沿著反方向飛去,由於炸彈投下去之後,轟炸機重量就會變輕很多,速度也就有所提升。


(平拋運動)

這期間炸彈會以一個很大的初速度向著轟炸機反方向做類平拋運動,在炸彈💣被丟下到引信被點著這之間的45秒鐘,炸彈在水平方向上以飛機投下時的速度前行了大約6875米,(550/3.6×45=6875)而飛機在此段時間內同樣飛行了約6875米,兩者由於方向相反,距離也就是兩者之和,當然這裡面還要考慮飛機轉向所消耗的時間,距離(理論值為13公里)可能會有所出入,因此飛機在飛出之後有劇烈的震感也就不足為奇了。

但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原子彈威力也是越造越大,攜帶方式也多種多樣,飛機,導彈等就可以承擔任務。以上僅代表防尉君個人觀點,歡迎評論留言,感謝您的閱讀支持!(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Global防尉


所謂的原子彈扔下之後過了45秒鐘爆炸,應該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期美國向日本城市廣島、長崎投擲原子彈的事情。

(陳列於美國空軍博物館的B-29轟炸機“博克斯卡”號,即執行向廣島投擲原子彈的飛機)

首先要說明的是,45秒並不是航空炸彈式的原子彈從擲下到爆炸的必需時間,而只是1945年8月美國向日本投擲的原子彈所設定的引信時間。

(用於投擲到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為2萬噸TNT當量)

(美國轟炸廣島的“小男孩”原子彈結構示意圖,航空炸彈的中部,是兩個呈半球狀分開的U235核裝藥,炸彈投擲後,引信引爆普通炸藥,在炸藥爆轟下,兩個半球狀的核裝藥裝置被壓迫到一起,達到臨界狀態,原本安裝在兩個半球狀核裝藥中間部分的中子源放射出大量中子,形成鏈式反應,大量釋放能量,產生核爆炸)

和普通的航空炸彈一樣,當時投擲的原子彈內部也有普通炸藥,也有通常引信,其基本的工作原理是引信啟動後到達一定時間引爆雷管,雷管進而引爆炸藥,最終由炸藥使核裝藥進入臨界狀態迅速產生鏈式反應,實現核爆炸。

之所以選擇45秒這個時間,當時是有非常科學的考量,一方面是要最大程度發揮原子彈的殺傷力。在原子彈的各種爆炸形式中,以在空中的爆炸對地面的破壞最大,尤其是在幾百米高度的中低空發生爆炸,對地面能夠產生面積極大的殺傷破壞,以美國投擲在廣島的原子彈為例,其威力是2萬噸TNT級,在600米左右高空爆炸後,其衝擊波的殺傷範圍是爆心周圍2400米,瞬時殺傷的時間非常短暫。

(B-29轟炸機投彈後的脫離示意圖)

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充分考慮執行投彈任務的飛機的安全性。當時,美軍用來執行投擲原子彈的是B-29型轟炸機(超級空中堡壘),於9000米高空投彈,這個範圍超出了原子彈爆炸後瞬間殺傷的2400米區域以外,而且在投擲原子彈之後,飛機立即進行150度轉向,向原子彈飛行方向(即幾十秒後的爆心方向)反方向飛行,雖然只是幾十秒的時間,也已經距離爆心區域更遠,所以不會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影響。

(1945年8月6日,從廣島附近空中拍攝到的原子彈爆炸後蘑菇雲升起的情景)


海研會


在1945年8月6日的那天,一件震驚世人的武器被美國人使用在了日本廣島。

這件武器的威力非常恐怖,能在引爆的一瞬間綻放出相當於上萬噸TNT炸藥的爆炸威力、能在頃刻間奪走半座城市居民們的性命。

這件武器就是改變了世界戰爭史的原子彈。

美國人之所以會選擇廣島投彈的原因

在美國人向廣島投下原子彈之前,其實他們設想過很多投彈的城市。

後來他們之所以會選擇廣島,是因為廣島集中著大量的兵工廠以及小型兵工坊,轟炸廣島能對日本的兵工供應帶來巨大的重創。

同時又因為廣島沒經受過多少美軍的轟炸、建築保存完好,所以美國人在選擇投下他們第一顆轟炸人的原子彈時,就把目標選在了廣島,想在廣島試驗一下原子彈對城市的破壞。

如果是那些早已經被美國轟炸機犁平的城市,那就無法試驗出原子彈對城市的傷害了。

作為當時日本靈魂中心的東京之所以會逃過原子彈的轟炸,就是因為那裡早就被美國轟炸成了一片廢墟,再加上美國需要留下日本天皇的小命對他們投降,所以東京就在核烏雲威脅下逃過了一劫。

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威力沒有我們想象中巨大

在那個時候,由於美國人還沒有現如今發達的制導技術,所以他們在投下原子彈的時候,就選擇了轟炸機投彈方式向廣島投下原子彈。

而在大家的印象中,原子彈的威力都是極其恐怖的,一旦使用出來,整座城市都將在原子彈的爆炸下蕩然無存,轟炸機就算飛得再高,也很難避免得了受到原子彈爆炸的傷害。


在這種想法之下,很多人就產生了疑惑,不明白當時駕駛轟炸機前往廣島投放原子彈的飛行員們是如何在丟下原子彈之後逃離廣島的。

要說到這裡面的原因,其實是大家太過於高估了廣島原子彈的威力。

雖說現如今的核武器擁有著真正毀天滅地的威力,但這也僅限於現如今當量恐怖的核武器。

在廣島原子彈被製造出來的時代裡,美國人的原子彈是沒有我們想象中那麼恐怖威力的。

那時候由於技術的不足以及核原料的缺乏,美國人只能製造出當量僅有上萬噸的原子彈。

這種威力的原子彈雖然相比普通炸彈要強悍許多,但是卻也不會強得太過於離譜,只要超過一定的距離,人們完全可以規避其帶來的危險。


當時,廣島原子彈的真正核心傷害範圍其實只有幾公里而已。

只有在這幾公里內,那些人和物才會遭受到無法抵抗的傷害,如果是在這幾公里之外的位置,只要運氣好藏在了一些厚實的建築物後面,大多數人還是有機會在原子彈爆炸下保住一條性命的。

比如,美國人當時就測算出廣島原子彈爆炸的安全距離,認為在原子彈爆炸後,只要與原子彈爆炸中心拉開12公里的距離,那麼轟炸機就不會受到任何的傷害。

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的45秒

因此為了避免受到原子彈的傷害,美國人就選擇在廣島的萬米高空上投下了原子彈。

他們在高空上投下原子彈的時候,由於原子彈會以拋物線的方式向一個方向掉落而去,所以他們為了生命安危著想,就在原子彈投下之後,立即以159度的折角向原子彈飄落的反方向轉彎而去。


而那顆原子彈在被從高空中投放下來後,一共掉落了45秒鐘的時間,才在掉落到廣島上空600米左右的距離被美國人引爆了開來。

在這45秒的時間中,原子彈一共以拋物線的形式與轟炸機原本的投彈點拉開了6公里的距離。

此外,轟炸機在調頭之後,也以560公里的最高時速在這45秒的時間中朝原本的投彈點反距離飛行了6公里多的距離。

這樣相加起來,在原子彈爆炸的時候,轟炸機已經與原子彈爆炸中心拉開了12公里的安全距離。

然後再加上轟炸機是飛行在萬米高空上的,因此原子彈爆炸造成的傷害就更加降低了許多。

根據轟炸機上投彈人員們的回憶,他們當時只感受到了一股衝擊波的狂風拂來,並未受到什麼傷害。


孤客生


希特勒自焚、德國投降後,全世界的焦點擊中於日本。日本法西斯雖然敗局已定,但困獸猶鬥,臨死也要掙扎一下。

斯大林在蘇德戰爭和歐洲戰場上耗盡了精力需要喘息,跟日本人決鬥的重任就落在了美國身上。

可是美國人心裡也有點發憷,因為日本軍人崇尚武士道精神,死也要為天皇效忠,個個都是不要命的主。

沖繩島一戰美軍就付出了幾萬人傷亡的代價,日本內閣又制定了所謂的“一億玉碎”計劃,想要拿下日本本土,還不知道有多少死傷多少美國大兵。

正在發愁的時候,原子彈試爆成功的消息傳來,杜魯門喜出望外,立刻決定對日本進行原子彈攻擊。可是參加研製核武器的科學家都反對這樣做,覺得原子彈殺傷力太大。

杜魯門說,我們砸了幾十億,費盡千辛萬苦研製原子彈幹啥的?難道是聖誕放煙花看的?日本法西斯那裡不用,等什麼時候用?一番話說得科學家們啞口無言。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國向廣島和長崎投下兩顆原子彈,原子彈爆炸後發出了震天巨響,它在爆炸後產生的巨大沖擊波把方圓幾十平方公里的建築物夷為平地,一共造成幾十萬人傷亡。

原子彈的巨大威力對日本軍國主義者產生了強烈的心理震撼,動搖了他們的抵抗決心。

8月15日這天,日本天皇頒佈詔書宣佈無條件投降。


那時候沒有導彈,原子彈是飛機投放的,原子彈的殺傷範圍那麼大,飛機投放後,飛行員怎麼樣了呢?有沒有安全返回?

美國當時投放原子彈用的是B-29轟炸機投放原子彈的,投放45秒鐘後,原子彈就爆炸了,飛機和飛行員都安然無恙、飛機安全返航。

原子彈在美國試爆的時候是就地引爆的,飛行員是第一次投放原子彈, 也是人類第一次投放原子彈,毫無經驗借鑑,就好像是新娘入洞房,處女作。飛行員是怎樣做到準確投放、安全撤離的呢?

我們知道日本法西斯不看重生命,在二戰後期曾經慫恿他們的軍人到處發動自殺攻擊,生命在統治者眼裡就是草芥一般。

如果讓他們決定投放原子彈,取得這麼大的戰果,一個付出飛行員生命代價也值得,他們會滿不在乎,

但美軍非常看重士兵的生命,他們為了飛行員安全絞盡腦汁,專門進行“婚前指導”,讓這些“處女”進行模擬訓練,熟練掌握“洞房”技巧。

美國投放原子彈的飛機是B-29轟炸機,飛行員事先不知道要去執行什麼任務,只是讓他們載著跟原子彈一樣重量的東西進行投彈訓練,在指定的高空進行投放,保證投彈點準確無誤,然後迅速拉起飛機、採用最大角度升空撤離,還要同時啟動拍攝裝置對現場進行拍攝。

為了保證任務圓滿完成,有幾十名飛行員接受了曠日持久的訓練,最後從中挑選了幾個飛行技術最好,投彈表現最出色的飛行員執行原子彈投放任務,他們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套用一句波導手機的廣告詞,他們是飛行員裡的戰鬥機,他們的技術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可以說是萬無一失。

擔任原子彈投放的飛行員是美國空軍上校保羅·蒂貝斯和技術專家柏森斯上校,他和自己的戰友駕駛6架b-29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執行了這次光榮而艱鉅的任務,上司給他們起的代號是509小組。

8月6日凌晨2時40分,“509小組”啟程出發。擔任投彈任務的飛機編號 82,飛機命名“依諾阿蓋依”號,用該機飛行員蒂貝斯上校母親的名字命名。


8時左右,飛機到達廣島上空,隨行飛機迅速離開。

8時16分,蒂貝斯操作打開投彈艙,把 5噸重的原子彈“小男孩”投了出去。

45秒鐘後,原子彈在距離地面600米的上空爆炸。投彈瞬間,飛行員拉起機頭,飛機安全返回。原子彈從投放到爆炸只有短短几十秒,原子彈殺傷距離是13千米左右,飛行員是如何做到安然無恙的?

專家們早就得到了精確數據: 投放後的原子彈會按照慣性、保持跟飛機原來一致方向繼續滑行,同時向下降落,45秒內原子彈的滑行距離6.5千米左右。而此刻飛機也不是一動不動,飛機來了個160度的急轉彎向相反方向俯衝飛行,


B-29額定的飛行最高速度是每小時550千米左右,投彈後飛機立即調頭下俯衝,下降高度有300米左右,接著以最快速度往回飛行。

當原子彈爆炸時,飛機已經飛到離爆炸點13千米開外幾百米的地方,剛好超出原子彈殺傷範圍。


小約翰


“原子彈”這個詞,隨著美國在日本廣島和長崎投遞的兩顆“災難之星”開始變得廣為人知,原子彈成為了世界人人皆知的恐怖武器。同樣也是在二戰之後核武器被禁止使用,美國投遞的兩顆也成為了第一次和至今為止最後一次的原子彈的亮相。

當時原子彈是在被投擲後的45秒之後爆炸的,也就是說當時負責投擲原子彈的飛機只有四十五秒的時間飛離轟炸區。


而據瞭解,當時的兩架飛機事後都安全逃脫了,並沒有產生傷亡,那麼他們是怎麼在短短的45秒內逃出原子彈爆炸的波及範圍的呢?

當時美國派的轟炸機其實是經過了無數次的實驗的,飛行員是訓練過的,計劃投放原子彈的是B-29型轟炸機。

他們飛行時只攜帶一顆重達五噸的炸彈,每次投放的時候,都要保持一定的高度,要求彈著點必須準確,並且是在視力範圍內爆炸。

在投放完成之後,用最大的角度和最快的速度折返往回飛,經過了反覆的實戰訓練之後,飛行員的技術已經十分熟練了,而且也收集到了很多的飛行數據可以用作參考和計算,這都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真正的實戰在作準備。


其實,當時投放炸彈的轟炸機只有一架,但是同時飛往日本上空的卻有六架,都是B-29型轟炸機,他們都是用於偵察天氣,然後報告天氣狀況的,畢竟這樣的行動是要保證萬無一失的,一旦有意外發生,他們都是要以死謝罪的,不過除了轟炸機之外,其他的飛機都已在投彈前的半小時返航了。

而當時轟炸機上除了飛行員之外,還有一位負責投放原子彈的技術專家,因為當時技術水平不支持自動投放,所以只能人工輔助投放才行。

經過反覆實驗之後,確定了波及範圍是12英里,所以只要飛機在投放後,保證可以飛行至離彈著點12英里外的地方就可以了。

當時在日本上空投放的原子彈是在一邊下落,一邊前行的,這是由於飛機帶來的向前的慣性造成的。而這就要求轟炸機在投放完成後不能繼續往前飛,而是應該折返往回飛,這樣可以在短時間內拉大炸彈與飛機距離。


當時原子彈在下落到離地幾百米的空中爆炸,形成強光和巨大的蘑菇雲,而這時的轟炸機已經在離爆炸點十幾英里的空中了。

據說,雖然飛機安全距離,但飛行人員仍然可以感受到炸彈對於飛機的衝擊力,這說明雖然實驗的數據沒有出錯,但炸彈造成的衝擊波的威力,還是比想象中的大。 在原子彈被扔下的45秒內,真是可以算作驚魂時間了。

但是經過無數次的實驗和收集數據之後,這樣看似危險無比的行為就已經算是有了比較大的安全保障了,只不過這樣的保障也不是萬無一失的,只能說,投遞炸彈的轟炸機能安全逃脫是運氣加技術造就的結果。


夏目歷史君


我們都知道廣島長崎這兩個地方是世界上唯二遭到原子彈轟炸的土地。

1945年8月的小男孩和胖男孩兩枚原子彈,造成了廣島和長崎分別16萬和8萬人的死亡,並受到長期的因輻射而導致的癌症和其他併發症死亡人數,難以估量。

但後果也非常顯著,很快日本就宣佈無條件投降。儘快結束了第2次世界大戰,預計避免了高達數千萬人的傷亡。

(保羅蒂爾次,原子彈投放者)

投放原子彈的背景

美國為何要急急忙忙的投放原子彈呢?事實上這是由於在1945年的太平洋戰爭中,美軍遭受到了慘重的傷亡,大量美軍佔1944年12月,當月傷亡人數高達88,000人,尤其是在突出部之役中,死傷無數。

同時在1945年展開的沖繩島戰役,是第2次世界大戰太平洋戰爭中傷亡人數最多的戰役,盟軍和日軍的死亡比率從菲律賓戰役的1:5上升到沖繩島戰役的1:2,美軍的死亡人數居高不下,華盛頓不得不考慮儘快結束戰爭,選用更便捷的方法。

在德國5月8日投降之前,盟軍其實就已經有計劃進攻日本本土了,該計劃稱之為沒落行動,主要是對日本本土的佔領計劃,本來預計是在10月展開。

但由於太平洋戰爭美軍的傷亡太大,同時美國不願意讓蘇聯繼續在戰後勢力範圍更大,一旦蘇聯登陸日本本土,觸角則可以伸到遠東太平洋地區,甚至更遠。

三是由於日本列島幾乎沒有適合登陸的沙灘作戰計劃制定極其困難,僅可登陸的九州南部和本州島關東平原南部對日本軍隊明顯有利,當時的日本本土也提出了決號作戰的防禦計劃,全力防守九州,還從關東軍調派4個師前來支援日本,當時有45個師可以守衛本土。

本土戰盟軍一定佔不到什麼便宜,一旦開戰,日本陸軍還有數量高達2800萬名國民義勇戰鬥隊作為後部部隊可以隨時作為生力軍,日本海軍司令部中將大西龍治郎,預計日本本土如果開戰,將會死亡人數高達2000萬人。

而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的研究報告認為將會造成數十萬美軍傷亡,美國物理學家,威廉肖克利認為,將會造成170萬到400萬美軍傷亡,死亡人數介於40萬到80萬之間,日軍將會造成500萬到1000萬之間傷亡。

所以在巨大的傷亡預計下,美軍不得不採取更為有利於快速解決戰爭的一種辦法,甚至他們想過用化學武器,但是最關鍵的是曼哈頓計劃在1945年7月16日完成三位一體的核試,等於美軍想睡覺,正好奧本海默給他們送來了枕頭。

由此展開了震驚世界的廣島長崎兩顆原子彈事件。

執行過程

事實上在1945年5月10日到11日間,盟軍選擇了4個目標,分別是京都,廣島,橫濱和小倉,值得一提的是,京都作為古城市,在我國著名橋樑建築學家梁思成的竭力阻止下,避免被投放原子彈,最終京都被長期所取代,橫濱也因為在5月29日遭到空襲,排除在原子彈目標外。

其中小倉是日本最大的軍火工廠之一,廣島市運輸港口和工業中心,也是主要的軍事總部所在地。

執行轟炸廣島的是美軍上校保羅蒂爾次,他駕駛的是由他母親命名的艾諾拉蓋伊號轟炸機,所攜帶的原子彈為小男孩,於8月6日上午8:15投下原子彈,目標是廣島中央太田川上的t字型大橋相聲橋。

當時飛機高度是9700米,投下炸彈之後飛機立刻改回手動操縱,轉個155度角的彎,在經過43秒的平拋運動後,原子彈在距離相聲橋600米的高空爆炸。

有人說說投下原子彈之後這些轟炸機,都是怎樣能夠逃脫的呢?其實經過43秒之後,轟炸機已經在受到爆炸的衝擊波影響前移動了18.5公里,

當衝擊波順著範圍擴展的時候,到了轟炸機附近,已經只是一陣狂風而已,並不能起到什麼太大的傷害了。

而且美軍早在投彈之前也是經過測量安全距離的,可以保證機組成員以及轟炸機投彈之後可以安全無虞的逃生。

8月9日,本來的首要目標並不是長崎,而是小倉市,由博斯卡號裝載胖男孩原子彈起飛,駕駛者為查理少校,由於小倉當天上空雲層密集,無法準確確認目標,三度失敗之後,轉向次要目標,日本南部最大的海港之一,擁有蓬勃的工業城市長崎。

這一次投下在一分鐘之後胖子原子彈,才在距離長崎市內城中心以北3公里的別墅網球場上空503米處爆炸。

值得一提的是,本身並不只有兩個原子彈,如果日本方面不投降的話,預計在8月19再投放一個,就九月和10月都會分別再次使用三個原子彈。

但我們都知道是在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下達了終戰詔書……,就此日本無條件投降,廣島和長崎成為戰爭的代價和痛苦之一,並將核戰的慘痛後果展現給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