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德地區霞浦畲族鍾姓遷徙來源

寧德地區畲族鍾姓主要來自浙江省的平陽、泰順縣和省內福州、羅源、武平、上杭和建寧衛所,共有23支,其中浙江平陽遷入9支、泰順1支、福州1支、羅源6支、武平4支、上杭1支、建寧衛1支。最早遷入區內的

鍾姓是福安坂中的大林鐘姓,系唐五代間從上杭遷入。此後,明代遷入12支:永樂、景泰間各1支,天順間4支、萬曆2支、天啟間1支、崇禎間3支;清代10支:順治3支、康熙間6支、雍正間1支。

寧德地區霞浦畲族鍾姓遷徙來源

閩東畲族鍾姓最主要一支是福安坂中大林鐘姓,其後裔法廣於明景泰年間由金溪玉林遷福安西門外五都眠山崗。其曾孫鍾熙生5子分遷各處。長子聰、次子明分別於正德十一年(1516年)遷居大林和山頭莊;三子朝於正德七年遷白石源;四子聽於正德十年遷大留;五子樂於正德九年遷侯官湯嶺(後裔返遷福安)。福安坂中畲族鄉大林村,為閩東畲族鍾姓發族地,鍾熙也被畲族尊稱為鍾熙侯王。其次是福鼎畲族鍾姓,始祖舍子,系建寧右衛所一下軍小旗。永樂二年(1404年),總旗邵佛保率鍾、喻、丁、宣、易6姓到福寧縣(今霞浦縣、福鼎縣、柘榮縣地)店下屯田。

寧德地區霞浦畲族鍾姓遷徙來源

霞浦西村鍾氏是大林第四支派系,一世開基始祖為鍾景祺,至五世鍾錫時,攜家由廣東潮州府會籍鳳凰山遷移福建福州府城南大橋頭居業。八世鍾位進,攜家眷再往羅源大坵田。十二世鍾思烈,遷入福安十五都金溪玉林居住。明朝景泰年間,十四世鍾法廣,由金溪玉林遷福安縣城西門外五都眠山崗居住。

寧德地區霞浦畲族鍾姓遷徙來源

明朝正德年間十七世鍾熙生五孩子,長子鍾聰於明朝正德十一年於父鍾熙同遷大林。次子鍾明於正德十一年遷山頭莊;三子鍾採於正德七年遷白石漈;四子鍾聽於正德十年遷大溜;五子鐘樂正德九年遷侯官湯嶺。繁衍發展成為閩東極具影響的“大林鐘”。西村鍾氏,由清朝康熙年間鍾聽長子,鍾天令第七世孫福安南山遷入霞浦馬頭山居住。公元一九九四年承蒙黨和政府的關懷在“造福工程”遷入水潮行政村西村境內。拜立鍾天令為肇基始祖,現有人口二百多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