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

思響哥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也進入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要自覺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研究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鉅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新中國成立70年,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作出了哪些重大貢獻,又積累了怎樣的歷史經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黨組副書記兼中國社科院大學黨委書記王京清《人民論壇》刊發的最新文章為我們進行了深入解讀,一起學習!


特稿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哲學社會科學與時代同發展、與人民齊奮進,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大貢獻,積累了寶貴的歷史經驗。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國哲學社會科學走過了不平凡的發展歷程 ★

新中國成立之初,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黨中央明確要求:“用馬列主義的思想原則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教育人民,是我們黨的一項最基本的政治任務。”1956年,黨中央發出向科學進軍的偉大號召,組織制定了包括社會科學在內的十二年(1956—1967)科學發展遠景規劃。同年,毛澤東同志提出將“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作為發展科學文化工作的基本方針。1955年,中國科學院成立了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各省、市、自治區的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機構相繼成立。全國高校進行了院系調整和課程改造,組織編寫文科教材,為新中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哲學社會科學人才。由此,新中國的哲學社會科學基本構建起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研究和教學體系,呈現欣欣向榮的發展態勢。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新時期。黨中央大力倡導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恢復確立了黨的思想路線,哲學社會科學從十年“文革”的一片荒蕪中迎來了繁榮發展的新階段。鄧小平同志把科學和教育提到戰略高度,強調“科學當然包括社會科學”。1977年,在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大力支持下,在原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的基礎上,中國社會科學院獨立建院。2001年,江澤民同志提出了哲學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四個同樣重要”的重要論斷。胡錦濤同志強調,哲學社會科學具有不可低估的戰略地位和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04年,黨中央頒佈《中共中央關於進一步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哲學社會科學,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2016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明確提出了“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重大論斷和戰略任務,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揭開了嶄新的篇章。2017年,黨中央印發《關於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意見》。2017年5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專門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週年發來賀信,發出了

“繁榮中國學術,發展中國理論,傳播中國思想”的號召。2019年1月2日、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分別為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歷史研究院和中國非洲研究院成立發來賀信。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和三次賀信,為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指明瞭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特稿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

★ 新中國成立70年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取得重要成就 ★

馬克思主義在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指導地位日益鞏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完善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作為指導思想和國家意識形態的確立,給中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帶來了根本性的變革。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始終將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為戰略任務。新中國成立後,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思想理論建設,及時組織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系統翻譯了《馬克思恩格斯全集》《列寧全集》《斯大林全集》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著作,參與編輯出版了《毛澤東選集》《鄧小平文選》《江澤民文選》《胡錦濤文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一批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文選。先後成立了一批馬克思主義研究院、學院和“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深入實施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深入研究闡釋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求真務實,緊密結合當今世界和中國發展變化,積極總結黨和人民實踐創造的新鮮經驗,為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發展,不斷開闢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新境界作出了應有貢獻。

服務黨和政府決策的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堅持立足中國實際,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積極投身黨和國家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文化創新。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圍繞國家的經濟建設、社會政治制度建設和文化建設,深入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矛盾問題、價值規律、人民民主專政制度和社會主義改造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了一批重要成果。1978年,哲學社會科學界率先開展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研究和討論,推動了全黨全國的思想解放,重新確立了黨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吹響了改革開放的時代號角,為具有偉大歷史意義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了重要的思想和輿論準備。改革開放以來,從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依法治國方略,到社會改革、文化建設和黨的建設等,許多重大理論觀點的形成和發展,許多重大方針政策的制定實施,都有哲學社會科學的獨特貢獻。黨的十八大以來,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深入研究和回答新時代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出了一批重要學術成果,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作出了重要貢獻。

學科體系不斷健全。經過70年來的不懈努力,基本形成了涵蓋歷史、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軍事、黨建等各領域,囊括傳統學科、新興學科、前沿學科、交叉學科、冷門學科等諸多學科,包括馬克思主義研究、歷史學、考古學、哲學、文學、語言學、經濟學、法學、社會學、人口學、民族學、宗教學、政治學、新聞學、軍事學、教育學、藝術學和國際問題研究等20多個一級學科、400多個二級學科的門類比較齊全、佈局比較完整的學科體系。

學術研究成果豐碩。70年來,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潛心治學、辛勤耕耘,先後推出一批有重要影響的研究成果。組織編寫出版了一批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代表各學科最高研究水平的教材,如《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政治經濟學》《社會發展史》《中國史稿》以及《形式邏輯》《文學概論》和《美學概論》等;整理、出版了大批中國傳統文化典籍;翻譯出版了許多外國理論、文史、藝術著作。改革開放以後,又推出了一批集大成式的奠基之作,如《甲骨文合集》《中國歷史地圖集》《中國通史》《中國大百科全書》《當代中國叢書》《中國經濟改革開放30年研究叢書》《中華大藏經》等。這些成果異彩紛呈,彰顯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繁榮發展的景象。

人才隊伍日益壯大。70年來,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現、培養、集聚起一批有深厚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學貫中西的思想家和理論家,一批理論功底紮實、勇於開拓創新的學科帶頭人,一批年富力強、銳意進取的中青年學術骨幹。在長期實踐探索中,產生了郭沫若、李達、胡喬木、艾思奇、翦伯贊、范文瀾、陳垣、潘梓年、金嶽霖、陳翰笙、鄭振鐸、呂振羽、馬寅初、胡繩、費孝通、錢鍾書等一大批名家大師,為我國當代哲學社會科學發展進行了開拓性努力。經過70年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建立起了多類型、多層次的研究網絡,形成了社會科學院、高等院校、國家政府部門研究機構、黨校行政學院和軍隊院校等五路大軍,哲學社會科學隊伍規模發展到60萬人。

對外學術交流不斷擴大。70年來,積極開展對外學術交流。中國社會科學院目前對外學術交流已遍及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度派出交流量2000餘人次,接待來訪2200餘人次。經過70年的發展,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在國際上的學術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擴大。

特稿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的發展歷程與經驗啟示

★ 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的經驗啟示 ★

70年來,哲學社會科學走過了不同尋常的發展道路,為我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啟示。

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70年的發展歷程證明,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和價值取向,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靈魂所在、命脈所在、優勢所在。新時代,堅持馬克思主義,就是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要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引領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方向,把這一重要思想貫穿哲學社會科學各學科各領域,貫穿學科建設、課題研究、學術交流、成果評價、教材編寫、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切實提高運用這一重要思想指導科學研究的能力。

必須堅持以研究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主攻方向。

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哲學社會科學是黨和國家事業全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哲學社會科學才能真正有所作為。當代中國正在經歷著我國曆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種前無古人的偉大實踐,必將給理論創造、學術繁榮提供強大動力和廣闊空間。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聚焦我國發展和我們黨執政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開展深入的理論和政策研究,作出有思想穿透力和理論說服力的科學解答,為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學理支撐和智力支持。

必須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貫穿新中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奮鬥歷程的一條主線,是對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不懈探索。誠然,期間我們有成功的喜悅和經驗,也有曲折的苦澀和教訓。無論是成功經驗,還是曲折教訓,都使我們更加成熟、更加自覺、更加堅定地朝著加快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目標邁進。要按照立足中國、借鑑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體現繼承性、民族性,原創性、時代性,系統性、專業性的要求,著力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在指導思想、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等方面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必須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為什麼人的問題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根本性、原則性問題。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著述、為誰立說,是為少數人服務還是為絕大多數人的問題。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哲學社會科學理論源於人民、為了人民、屬於人民,脫離了人民大眾,哲學社會科學就不會有吸引力、感染力、影響力、生命力。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須到實地調查研究,瞭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裡;要堅持為人民做學問的理念,自覺把個人學術追求同國家和民族發展緊緊聯繫在一起,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努力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研究成果。

必須全面貫徹“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是促進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重要方針。全面貫徹“雙百”方針,必須鼓勵大膽探索和創新,允許不同觀點、不同學派進行討論和爭鳴,提倡充分說理的批評與反批評,尊重差異,包容多樣;必須正確區分學術問題和政治問題,不把一般性學術問題當成政治問題,也不要把政治問題當成一般的學術問題。要弘揚崇尚精品、嚴謹治學、注重誠信、講求責任的優良學風,營造風清氣正、互學互鑑、積極向上的學術生態。

必須加強人才隊伍建設。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人才是第一資源,哲學社會科學創新發展離不開人才。要重視和加強高素質人才隊伍建設。要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努力形成優秀人才不斷湧現、創造活力競相迸發的生動局面。要實施哲學社會科學人才工程,構建種類齊全、梯隊銜接的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體系。要遵循人才培養規律,創新人才管理體制機制,規範完善獎勵激勵制度,努力營造有利於優秀人才脫穎而出的良好環境。

必須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全面領導。70年的發展歷程表明,加強和改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工作的領導,是我國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有了黨在思想上、政治上的正確領導,哲學社會科學事業就會健康發展,反之,削弱甚至放棄黨對哲學社會科學的領導,則會導致嚴重的思想混亂,直至造成嚴重的社會後果。哲學社會科學事業是黨和人民的重要事業,哲學社會科學戰線是黨和人民的重要戰線,要強化黨性原則,提高政治站位,加強政治引領,確保領導權始終掌握在忠誠於黨、忠誠於人民、忠誠於馬克思主義的人手裡,確保哲學社會科學始終沿著正確的政治方向前進。

回望過去,我國哲學社會科學70年發展征程成就非凡、經驗珍貴;展望未來,新時代哲學社會科學前景光明、使命崇高。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立時代潮頭,通古今變化,發思想先聲,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譜寫出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

文章選自 | 人民論壇雜誌8月中

新媒體美編 | 孔雅楠

原文美編 | 李祥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