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順:傳承軍人血脈 勇當扶貧戰線排頭兵

愛上內蒙古需要理由嗎?

需要

是什麼讓你心有所屬?

是什麼讓你日思夜想?

是什麼讓你刻骨銘心?

是什麼讓你回味無窮?

告訴我你的故事

讓它成為

愛上內蒙古的第N個理由

今天

扶貧“排頭兵”那順

要和我們分享他的退役故事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時刻把老百姓的冷暖放在心上,真心誠意地組織他們脫貧致富,實實在在幫助他們增加收入,親身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鄉親們就信任你,支持你”,這是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兼工作隊隊長五年來的親身感受。9月初,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清水河縣三級相關扶貧部門到我駐村開展扶貧的情況進行檢查驗收。驗收結果,到2019年8月底,內蒙古清水河縣範四窯村103戶貧困戶中除3戶因病返貧外,其他全部脫貧。

革命戰士是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

我從2002年2月轉業到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辦公廳機關事務中心後,感到挺高興,在機關工作雖然忙點、累點,但環境舒適,在朋友面前說起來也體面,工作還算平穩。就這樣一晃十來年過去了。

2014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突然接到辦公廳秘書長羅琳的電話,讓我速到他辦公室有要事相談。我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小跑步來到秘書長的辦公室。我沒有忘記軍人的禮節,整理了一下服裝,“報告。”“請進。”我直溜溜地站在秘書長的面前。“別站著了,請坐下。”我按照秘書長的意思坐了下來。“那順呀,這些年你工作的不錯呀,

從2002年你轉業至今年,已經8次被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我們又查看了你的檔案,發現你在部隊服役期間先後榮立三等功3次,榮獲優秀士兵兩次,多次受到營連嘉獎。向你這麼優秀的黨員應該充分發揮模範帶頭作用才好。呼和浩特市政府給咱們辦公廳一個到農村駐村當第一書記,兼扶貧工作隊隊長的指標。我們從機關人員中進行了認真挑選,感到你當兵十幾年,獲得了那麼多獎勵,在機關又經過鍛鍊,組織能力管理能力提高很大,認為你是最合適的人選。今天叫你來,先聽聽你的意見。”“秘書長,我沒有意見,我聽組織的,讓我去哪兒都行。”秘書長又說:“你先不要著急,回去和你妻子商量商量,這一去最少兩年啊。”

當天下午,我下班回家後,哼著小曲不停地幹家務。我妻子下班回家後發現我有點不正常。就問“你今天有啥喜事了,這麼高興?”“老婆,我要當駐村第一書記了,能不高興嗎。”我把秘書長與我談話的內容如實彙報後問她,“老婆,你同意嗎?”“組織上是選對人了,只要你願意,我沒意見。”“那照顧我媽、送寶寶上學、課外學習的事兒全靠你了。”“你放心去吧,家裡不會拖你後腿的。”就這樣,我收拾好行李,第三天就來到了清水河縣宏河鎮範四窯村。

挨家挨戶走訪,謀劃貧困戶發家致富新路徑

我是第一批政府派出的駐村幹部。當年,我揹著曾經當兵時用過的橄欖綠被褥,帶著組織的囑託,帶著愛人的期待,從呼市坐著大轎車,經過一百多里路的輾轉顛簸來到了宏河鎮範四窯村,村民帶著驚奇、懷疑、期盼的目光看著我。

我把行李捲往村部一放,同村兩委班子成員挨家挨戶走訪,和村民拉家常,傾聽村民的心裡話,瞭解村民的困難事,在頭腦中開始謀劃貧困戶發家致富的新路徑。在走訪中我發現,農民生產資料不足;不通自來水,群眾吃水困難;村集體無企業,無收入;集體經濟薄弱,群眾生活貧困……這些我都一一記在了心裡。

夜裡,我開始思考,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支部強不強,要看“領頭羊”。作為第一書記,

我深知只有為群眾幹實事,真正幫助群眾脫貧致富,才能獲得群眾的認可和支持。我在走訪中發現,村民範六小靠養羊脫了貧。他從一隻羊開始養,已經發展到100多隻,實現年收入3萬元。於是,我組織村民召開現場推廣會,讓範六小談養羊發家致富的經驗,鼓勵大家大力發展養殖業。我們又在前梁自然村開展肉羊養殖試點工作,為村民們爭取到市政府支持資金3萬元,購買了種公羊6只、飼草粉碎機8臺。針對前梁自然村種植藜麥120多畝,但缺少後續加工設備的困難,我又到市政府爭取到扶貧資金6萬元,購買了脫粒機、碾米機、拋光機等5套設備,開辦集體米麵加工作坊,解決了群眾種植藜麥的後顧之憂,為培育藜麥種植這一增收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脫貧攻堅,沒有產業帶動不行。藜麥營養價值高賣價高、增收快,我組織發動前梁自然村村民種植藜麥。我個人以每畝200元包種了100畝旱地,種植了小香米和黑黍子,聘請貧困戶中具有勞動能力的農民參加種植活動,按照每天100元工費發放,種植收穫後所得利潤全部用於幫助困難群眾,大大增加了貧困戶的收入。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村民李在如兩口子都50多歲了,靠種地不掙錢,後來又出去打工,由於沒有技術也掙不上錢。我瞭解到他們過去做過豆腐,由於沒找對銷路,沒有做起來。我建議他們繼續做豆腐,我與內蒙古廣播電視臺經濟生活頻道《都市全接觸》聯繫,讓他參加電商銷售和到呼市參加直接銷售,沒多長時間,範六小的豆腐在呼市市民中就出了名,很快打開了銷路

。後來,我自掏腰包2000元幫助範六小買了一臺冷藏櫃,保證豆腐的質量。又幫助他家辦理了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等證件,讓他家合理合法經營,實現了自然脫貧。

2015年,我從呼市政府爭取到9萬元扶貧款。村委會上,有些村民提出要平分這一筆資金,我說按人頭分,分到每個人手裡能有多少。我向大家解釋,這是政府給我們的發家致富款,我們要利用好、發揮好它的作用。由於多數村民都年歲已高,又沒有文化,溝通起來特別困難。我就找有威信高的老人做工作。最後,經村委會研究決定,用這筆錢為貧困戶購買了6只種公羊,為村集體購買了8臺飼草粉碎機、脫粒機、碾米機、拋光機等5套設備,開辦集體米麵深加工作坊,解決了群眾種植藜麥的後顧之憂,為培育藜麥種植這一增收產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實幹加巧幹,讓貧困戶幸福脫貧

前梁村貧困戶張興良有木工手藝,卻僅依靠種地維持生計。2016年,他兩個孩子分別上大學和中學,每月開支不小,而妻子又在這時患病住院,原本已經脫貧的家庭又返貧了。為了幫助他家擺脫困境,我經過多方打聽,在呼市一家公司給張興良找到了一份木匠活兒。從此,張興良農忙務農,農閒外出靠木工手藝掙錢,一年收入6萬多元,讓他家徹底告別了貧困。在我的努力下,像張興良一樣的13戶貧困戶短時間內脫貧了,他們有的進城到飯店當廚師或服務員,有的做了家政服務,有的幹起了鋪地裝修的技術活兒。錢掙的多了、家庭富裕了,自動脫貧了。

村民尹金連和妻子都患有慢性病,妻子還有智障。由於近親結婚,所生兒子也不機迷(方言,就是傻),是村裡的重點貧困戶,也是政府保底的要脫貧的建檔立卡幫助戶。我除了按照政策幫助外,還給尹金連在村裡安排了保潔員、護林防火員、宣傳員的工作,再加上低保補助,年內他們的家庭收入達到了脫貧的要求。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村裡有一位80多歲的老大爺,生活不能自理,我自掏腰包請保潔員經常到他家幹一些家務活。有時保潔員忙不過來,幾天才能去一次。一連幾天,我發現老大爺的屋子總是黑著。當我前來一看,發現是電線出了問題。於是,我叫上電工師傅給他更換了電線和插座,電燈亮了。我又聞到,滿屋臭氣熏天,是老人不洗衣服所致。我顧不上休息,幫助老人把衣服洗得乾乾淨淨。去年春節前,我特意買了紅燈籠給老人家門口掛上,滿屋子的喜慶。一來二去,我和老人相熟了。有一天他問我,能不能給他買一臺收音機,想聽新聞,關心國家大事,還想要一塊電子錶,對老人的要求,我一一滿足。

來人逢人便說;“那順書記真是個好書記,總是給俺辦好事。”

我是呼和浩特市攝影家協會常務理事,在工作中拍到1000多幅攝影作品,我利用個人人脈和優勢,在2016年1月9日和2017年9月27日,經有關部門批准,先後兩次成功舉辦“精準扶貧、與愛同行——那順攝影作品義賣活動”,將所得6萬餘元善款全部用在了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及種養殖項目和生活醫藥救濟上。為兩名患癌村民購買體檢卡和常用藥,為生活在鎮幸福互助院裡的60位老人,拍攝了16吋生活照片並裝裱成框,個人花費4000多元。為鎮敬老院和村貧困村民發放全新救濟衣物200餘件,價值15000元左右。村民範海龍的兒子不慎摔倒導致骨折,為其聯繫骨科專家,並墊付了1萬元治療費。為村裡開辦食品加工坊、米麵加工作坊的貧困戶,購置了米麵加工機器、冷藏櫃、豆磨機、真空包裝機,為村裡殘疾人買上了輪椅、柺杖、食用油、電熱毯、保暖衣物。

2017年1月,我還組織成立了“愛心扶貧團隊”,建立了3個由百餘位親朋好友和戰友組成的“愛心扶貧微信群”。

在朋友圈裡曬村民的貧困生活和賣不出去的綠色農產品,為村民自產的山茶、雜糧等農產品聯繫銷路、開拓市場,為突發事故的貧困戶發起募捐。給腦梗患者張進財買了輪椅、柺杖和護理墊,為患病困難群眾買各種常用藥品累計花費8000多元。在範四窯村開了一家“扶貧愛心超市”,給村民免費發放愛心人士捐贈的物品,現已發放物品價值10000元。

那顺:传承军人血脉 勇当扶贫战线排头兵

舍小家,顧大家,一心撲在扶貧工作上

我父親在我12歲時因患病去世,老母親從老家赤峰市巴林右旗來我家準備安度晚年。我到清水河縣宏河鎮範四窯村駐村以後,母親和妻子、女兒一起生活。妻子是位孝子,想著法兒給老人改善生活。人老了毛病就多了,總嫌妻子熬得奶茶不夠味,有時愛發點牢騷。妻子總是有淚往肚裡咽。2014年9月份,母親提出想回老家住一段時間,我滿足了老人的要求。我利用國慶節放假,把母親送回老家。11月22日,弟弟從老家給我打電話,說母親患腦出血,趕快回來一趟吧。我請了十幾天的假前來照護母親。在醫院病房裡,我是每天忙個不停,給母親喂藥、洗腳、翻身、解除大小便等等。沒出幾天,母親的身體基本恢復,能下地走路了。我辦完母親出院的手續後,又返回到扶貧第一線。2015年大年初四,弟弟又來電話了。帶著哭腔說:“咱媽大面積腦出血走了。你工作忙,沒時間就不要回來了。”噩耗傳來,我是悲痛萬分。我放下電話,跑到村部後山上,大哭了一場。“媽,我是不孝的兒子,在您最需要我的時候我卻在扶貧一線,請您原諒我不孝的兒子吧”。

女兒上幼兒園的三年,正在我駐村期間。這期間我未曾接送過孩子一次,也沒有參加過一次家長會。週一到週五我在農村,孩子在市裡上學,週末我回到市裡孩子學校休息。而我也不是每週都能回家,忙的時候一個月二十多天是在村裡度過。三年當中,女兒學校的老師、同學,甚至小飯桌的阿姨都以為孩子是單親家庭……周圍的人嘴上不說,可私下也議論,說孩子沒有爸爸。每當想起這些,我的眼角總是溼漉漉的。

在我駐村的時間裡,愛人一個人既要工作,還要送孩子上幼兒園、上學,一天忙的不可開交。分身不暇的時候要麼把孩子留在小飯桌,要麼直接領到單位。這幾年,我對於工作是問心無愧,而對於家人我卻虧欠太多。我不知道妻子是怎麼熬過來的,生病了怎麼辦,遇事怎麼辦?

我是軍人出身,也是熱血男兒。每次回到家女兒總是特別高興,那麼稀罕我,像是見到國寶大熊貓一樣,摟緊我,親親我、抱抱我。

女兒鋼琴彈到4級,有過演出、拿過獎。對此,我感到驕傲與自豪,高興之後細細想想,我這位爸爸在其中付出了什麼,感到失職和愧疚。也許在村民眼裡我算得上是稱職的幹部、稱職的書記,但在孩子眼裡我絕對不是一個好爸爸。抬頭仰望天空,仔細想想我這位當爸爸的,真是不合格,甚至是失職。

而我在扶貧第一線,卻是“退伍不褪志、退伍不褪色”,發揚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鬥、特別能忍耐的精神,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續寫著退伍軍人最美的奮鬥樂章!

最近,一位部隊老戰友對我說:“老那,按照組織當初的約定,你在村裡幹兩年,如今已整整幹了五年。你找組織彙報一下,看下一步讓你到那個位置上工作?”“老戰友,我感謝你的提醒和好意。”我隨手從手提包裡拿出《繼續駐村的申請書》給老戰友看。在申請書裡我寫到:“目前,範四窯村已整體脫貧,摘掉了‘自治區級貧困村’的帽子,村黨支部被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榮譽稱號。我強烈要求調到縣裡其他相對脫貧慢的村子工作,為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再立新功。”

老戰友看到我的申請書,佩服地說:“你真是傳承了軍人的血脈,不愧為扶貧戰線的排頭兵。”

從毅然決然到範四窯村當駐村書記,到實幹巧幹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那順一心撲在村裡的扶貧工作上,他用行動證明了自己對家鄉的熱愛和對駐村事業的堅守如今,他仍在繼續,他還在路上。

那順同志獲得的榮譽

在部隊服役期間榮立三等功3次,優秀士兵兩次,多次受到營連嘉獎。

2002至2014年被呼市政府辦公廳評為優秀共產黨員,黨務工作者8次。

2016年被呼和浩特市委、清水河縣委分別評為“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2016年被清水河縣委評為“身邊好人”,授予2016年度縣“道德模範”榮譽稱號。

2016年被清水河縣委評為“黨建建設年活動優秀個人”。

2016年度榮獲呼和浩特市“崗位學雷鋒標兵”先進個人。

2017年榮獲呼和浩特市“最美青城人”、“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7年在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和市電視臺“兩學一做”建黨96週年“榜樣”電視節目欄中選入“精準扶貧典型個人”。

2017年被呼和浩特市委評為本年度“青城好人”。

2017年被清水河縣評為本年度“優秀駐村第一書記”。

2017年被呼和浩特市脫貧攻堅指揮部評為本年度優秀第一書記。

2018年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五•一”勞動獎章。

2018年被內蒙古自治區政府評為“內蒙古好人”。

2018年榮獲呼和浩特市“道德模範”。

2018年榮獲內蒙古自治區“道德模範”提名獎。

2018年度榮獲清水河縣脫貧攻堅“創新獎”。

2018年被清水河縣駐村工作隊領導小組評為“優秀駐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

向扶貧模範學習!

愛上內蒙古

因為這裡是那順美麗的家鄉

愛上內蒙古

因為這裡有他難忘的軍旅生涯

愛上內蒙古

因為這裡有他牽掛的扶貧工作

這是屬於他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