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諾維茨基、鄧肯和科比,都是成就大滿貫,並終老一隊的球星,但關於“流浪”這件事兒,並非只有角色球員……

說起NBA的“流浪”,更多是角色球員被迫更換球隊的遭遇,而球星往往都是終守一隊,跟“流浪”沒太大關係。

可事實是“流浪”跟球星也息息相關,並且其中的數量還不少。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傳統NBA中定義球星,往往終老一支球隊,或者說不會頻繁易隊,是一個重要的考量因素。

只是球星能否持續效力一支球隊,並不是單方面說了算的,因此球星易隊多多少少會覺得還算普遍。

可是以下幾位有過易隊的球星,真的是會覺得太過頻繁,感嘆“我命不由我”,這其實也是NBA籃球的一部分。

有已經退役的球星,也有仍在聯盟打拼的,同樣有最後一舞的,都是深深敬佩著他們。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卡特,即將開啟他個人職業生涯的第22個賽季,也是他連續效力老鷹隊的第2個賽季,不過累計生涯效力過8支球隊。

他的早期職業生涯在猛龍隊和籃網隊待得比較久,在前一支球隊效力六個多賽季,在後面那支球隊打了將近五個賽季。

此後他開啟輾轉多隊的“流浪生涯”,不過對於他以打球為主要樂趣的擇隊觀念來講,並不是字面意義上的流浪。

一個多賽季的魔術隊職業生涯,在太陽隊短暫逗留大半個賽季,後面就是三年小牛隊(獨行俠隊)和三年灰熊隊的職業生涯經歷。

最後就是上上賽季效力於國王隊,然後上賽季在老鷹隊打球,以及未來最後一舞繼續留在老鷹隊。

其實從他離開籃網隊之後,個人的數據表現下降就能看得出來,場均出場時間從35分鐘以上,慢慢降到30分鐘左右。

與此同時他的場均得分從20加降到10加,再到離開小牛隊之後,數據大幅下降,而後的他真的是以追求打球為樂趣。

世人只記得飛翔在籃板上空的“飛人”卡特,可早期的他得分早已如同探囊取物,儼然是一名球星級別的球員。

就像他近些年隨著年齡增大,但不變的打球樂趣一直決定著他的下家,包括最後一舞的舞臺也是選擇老鷹隊這樣的球隊。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麥迪的遭遇跟他的表兄弟卡特有些相似,這名球星儘管只在常規賽代表六支球隊打過球,但在季後賽中效力過馬刺隊,因此一共效力過七支球隊。

早期同樣在猛龍隊開啟NBA之旅,只不過那會的他還只是一名角色球員數據的小人物,大部分以替補球員身份出場,數據也較為一般。

三年猛龍隊職業生涯過後,等到他效力魔術隊時,在四個賽季裡沒有一個賽季的場均得分低於25分,最高賽季能轟出場均32.1分,更是連續兩個賽季榮膺得分王。

不過最被大家熟知的還是會後來他加盟到火箭隊,跟姚明組建的姚麥組合,只不過在五個多賽季裡他飽受傷病困擾,幾乎都是磕磕絆絆打完每個賽季。

最後的他輾轉尼克斯隊、活塞隊和老鷹隊,都沒有超過一個賽季,在第一支球隊只打了24場常規賽,而那也是他在NBA常規賽的終點。

又有誰能想到2013年NBA季後賽舞臺上還會出現麥迪的身影,披著當年他上演“35秒13分”時刻的對手球隊球衣。

只是命運多少有些“不幸”,在那年總決賽G6最後時刻,他和球隊到看到NBA總冠軍的曙光,可最終還是無緣奧布萊恩杯。

整個NBA職業生涯雖沒MVP和總冠軍的榮耀,但並不能否定他的成就,而他在2017年也正式入選NBA名人堂。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奧尼爾,三連冠、四冠王和大滿貫都有的他居然一共效力過六支NBA球隊,要知道他曾經還連續三年拿到FMVP。

這位大個子狀元進入NBA就能保持場均得分20加和籃板10加的兩雙數據,只不過前四個賽季的魔術隊職業生涯並未讓他收穫大的成就。

直到後來加盟到湖人隊的八個賽季裡,連續三年帶隊拿到NBA總冠軍,個人更是連續三年捧起FMVP獎盃。

本以為後來被湖人隊交易的奧尼爾會因此一發不振,可他居然在效力熱火隊的三個多賽季裡,幫助球隊奪得隊史上第一座NBA總冠軍獎盃。

隨後的他輾轉太陽隊、騎士隊和太陽隊,但其實也只有在最後一個賽季的場均得分沒有上雙,不過也能貢獻場均9.2分。

按照外界調侃的說法,他在職業生涯最後階段,在享受打球的樂趣同時,對於金錢的“無慾無求”讓他從年薪2000萬到135萬,再到退役時的零。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霍華德,最近跟湖人隊有可能聯手的傳聞比較多,新賽季不管是留在灰熊隊,還是為湖人隊打球,都將是他效力的第七支球隊。

其實有著15年NBA職業生涯的霍華德,在當年離開效力八年的魔術隊之後,又有誰能想到後面的易隊會如此頻繁。

從魔術隊開啟NBA,併成為聯盟內線的“魔獸”,只是最後的NBA總決賽讓他為了追逐總冠軍而選擇更換球隊。

只不過在加盟湖人隊的一個賽季裡,他的數據還算可以,可是球隊戰績太過糟糕,以及所爆發的球員問題讓他匆匆離去。

本以為他加盟火箭隊後能夠發揮“魔獸”的威力,那也不過是三個賽季的短暫時光,此後進入一年易隊的“流浪”職業生涯。

老鷹隊、黃蜂隊、奇才隊和未來下家,過去四個賽季他一共效力過四支球隊,這樣的頻繁總不能說都是球隊的毛病吧?

不到34歲的他還能繼續打,從場均數據表現來看,也並非是沒有實力的一位球星,只不過有能力跟幫到球隊之間還是有一定差距的。

未來不管效力於哪支球隊,其實他內心應該有個轉變,那就是定位調得低一些,或許能發揮意想不到的作用。


NBA的“流浪”,不止角色球員會經歷,連球星也有過


隆多,儘管新賽季還是留在湖人隊,但湖人隊已經是他效力的第六支NBA球隊。

自從離開離開凱爾特人隊之後,為小牛隊(獨行俠隊)打了不到一個賽季,而後就是分別效力國王隊、公牛隊、鵜鶘隊和湖人隊各一個賽季。

最早效力於凱爾特人隊八個多賽季是他為一支球隊打得最久的,也是在那裡他得到目前唯一的NBA總冠軍。

為季後賽大場面而生的隆多,其實在常規賽中的數據並不好,場均保持在得分10分左右和助攻10個左右。

關鍵是33歲的他現在還能保持這樣,可以形容為一種穩定, 不過也可以說成是算不上球星。

期待他能在近些年來連續效力兩個賽季的湖人隊發光發亮,在有可能的季後賽中起到關鍵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