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再見了,朋友圈
再見了,朋友圈

寫在最後的一點碎碎念:聽說,人類是這樣一種生物,為了迴避思考的痛苦,願意去做任何事。這話聽起來很殘酷,但事實就是這樣。即使沒有朋友圈,還有抖音、微博、Bilibili……太多外界信息的誘惑,無止盡地爭相佔用我們寶貴的“被碎片化”的時間。它們好像在周圍爭相引爆的炸彈,呼喚我們給出某種迅速的反應,大笑、悲傷、沮喪、鄙夷、自卑、僥倖、感動……沉溺社交媒體,其實是我們選擇主動把自己長時間地曝露於“應激”狀態,長此以往,情緒會變得不那麼穩定吧。現代人中蔓延的情緒病,社交媒體,是否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呢?上期推送的“過了30歲後,我不放棄,也不珍惜”,講述的便是情緒病人的真實故事,點擊下方圖片鏈接走近他們的內心世界。

腳 本 | Zoey 插 畫 | 陳 晟

出 品 | 這都是命工作室

這都是命工作室長期徵集話題、故事,直接在評論區留言或聯繫我們:zqi@ceibsdigital.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