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才女的一首詠柳詩,清初巨匠王士禎讀了也直呼:想見,想見

明末才女的一首詠柳詩,清初巨匠王士禎讀了也直呼:想見,想見

文|丁十二


在“女子無才便是德”的舊社會,女子接受教育和獲得知識的機會是要比男子少得多的。但是即便這樣,在中國歷史上依舊有許多德才兼備的女子,她們一樣被寫進《三字經》,成為後人學習的典範: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除了蔡文姬和謝道韞,還有許多著名的女詩人、女詞人,像魚玄機、薛濤、李清照、朱淑真、柳如是等。

今天要讀到的這首詠柳詩同樣出自一位德才兼備的女詩人,這首詩不僅情景交融,而且立意高遠,別具匠心,就連清初詩壇巨匠王士禎讀了也寫詩唱和,直呼——想見!想見!

《詠秋柳》/《秦淮竹枝》

清·紀映淮

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疏樹幾行。

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謝女雪飛香。

明末才女的一首詠柳詩,清初巨匠王士禎讀了也直呼:想見,想見

紀映淮,明末清初女詩人,江蘇南京人,字冒綠,小字阿男,詩人紀映鍾之妹。這首詩應是其早年所作,因為在崇禎十五年(1642年),其夫抗清被戮,夫亡後始終守寡節孝,也絕筆不復作。

從題目便可以知道,這首詩和其他的詠柳詩的區別,賀知章的《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可以說童子解吟,婦孺皆知。曾鞏的《詠柳》“亂條猶未變初黃,倚得東風勢便狂。”。這些《詠柳》都有一個共同都特點,他們所詠的柳都是春柳。有人注意到過秋柳嗎?沒有。

印象中的秋天是什麼樣,是馬致遠筆下的“枯藤老樹昏鴉”?是自古逢秋悲寂寥?同樣是烏鴉,同樣是秋光,女詩人眼中的秋景是這樣的:棲息在枝頭的烏鴉,伴著秦淮河的流水,點綴著秋天的風光,它們都深深戀愛著這裡的幾行蕭瑟稀疏的樹。充滿著別樣的詩情畫意。

“蕭疏”與“秋光”照映,“棲鴉”和“樹”關聯,使前後句緊密扣合,因而呈現詩人筆端的是一幅深秋蕭瑟但並不悲涼的畫面。其中,前句寫柳樹的特性:“棲鴉”明寫鳥而暗點樹,以實帶虛的手法點出了薄暮中烏鴉棲宿的樹。“流水”看似泛指而特指秦淮河。“棲鴉流水”,雖不明言柳樹,但已寫出柳樹常生長在河邊的特性。這樣寫,較之直言“河邊柳”來,不僅含蓄,而且靜中有動,更添生氣。

明末才女的一首詠柳詩,清初巨匠王士禎讀了也直呼:想見,想見

第二句則點出秋柳的蕭疏之態:蕭疏是秋柳的特徵——秋柳既不像春柳那樣金碧染兩、臨風起舞,也不像夏柳那樣繁枝拂地、密葉藏鶯,而是落葉紛飛、意態蕭疏。但詩人對此並沒有精雕細繪,只是以疏蕩的筆觸,略加點染而已。一個“愛”字已將無限情感訴諸筆端,再多說就顯得贅餘了。

詩的後兩句則寫柳枝不想讓離去的人留下那離情別緒而是要寫成謝道韞所賦詠雪名句以千古留香。其中,前一句反用前人詩意,偏說“不與行人綰離別”,點明秦淮河畔的秋柳不想讓即將分別的人看到自己而產生離愁別緒。其中,“不與”兩字,寫出了新意,而且用擬人的口吻,更增添了一層情韻。後一句則是化用了謝道韞詠雪的典故,同時詩人以謝道韞自比,其才情可見一斑。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這裡還化用了李白的一句詩:瑤臺雪花數千點,片片吹落春風香。在詩句最後,詩人想象秋柳到了第二年,又將枝繁葉茂,又將濛濛亂撲行人面。而且柳絮像瑤臺雪花一樣散發出香氣來。

明末才女的一首詠柳詩,清初巨匠王士禎讀了也直呼:想見,想見

蕭瑟而不悲涼,全詩無一“柳”字而句句蘊含著柳的風韻。不僅情景交融,而且用典貼切。怪不得連王士禎也不住讚歎:棲鴉流水空蕭瑟,不見題詩紀阿男。不過老王寫這句詩的時候,紀映淮已孀居多年,實在有點壞了人家的名聲。


圖片/網絡

每天共話詩詞,關注十二讀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