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每個人都是時代的開創者、建設者。望峰崗選煤廠1956年10月3日破土動工,1958年12月20日建成投產,是國家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由前蘇聯列寧格勒設計院設計援建,被譽為中蘇兩國的“友誼之花”。淮礦選煤人歷經一個甲子的奮鬥,依靠自身人才力量和技術積累,2018年3月28日,亞洲單體最大的中央型煉焦煤選煤廠建成試運行。

回望波瀾壯闊的70年奮鬥史,淮礦選煤產業與新中國共同成長,從一窮二白需要國際援建到企業自建成為“亞洲之最”,淮礦選煤產業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一張老照片,講述“友誼之花”背後的故事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壯麗70年,最深刻的變化在於人,最強大的動力源於人。

在煤業分公司選煤分公司潘集選煤廠,我見到了一名既普通又特別的職工任欣欣,60多年的歲月裡,他們一家三代選煤人,從望峰崗選煤廠到潘集選煤廠,揮灑著汗水,奉獻著青春。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歷史上的淮南煤礦望峰崗選煤廠

任欣欣的手機裡存儲著一張珍貴的老照片。照片拍攝於上世紀60年代初的望峰崗選煤廠。任欣欣指著照片中的一名職工告訴記者:“我的爺爺曾經向我講述,他當年擔任望峰崗選煤廠副廠長兼總工程師期間,有幸陪當時的國務院副總理聶榮臻視察生產現場,彙報望峰崗選煤廠的建廠過程和生產情況。”

望峰崗選煤廠生產的精煤是國家鋼鐵工業的重要“糧食”,對當年的武鋼、馬鋼及全省鋼鐵工業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自建廠以來,先後迎來了鄧小平、董必武、彭真、聶榮臻、楊尚昆、劉瀾濤、張治中、伍修權、曾三、許世友、曾希聖等領導人來廠視察、參觀。日本、美國、波蘭、新加坡、聯邦德國等國家的專家和工程技術人員的訪問、考察絡繹不絕。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1959年6月,聶榮臻視察望峰崗選煤廠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1960年2月,鄧小平視察望峰崗選煤廠

望峰崗選煤廠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隨著時代的變遷,望峰崗選煤廠歷經坎坷。時間的指針指向上世紀90年代,面對當時的煤炭市場行情低迷,這時的望峰崗選煤廠雖然經過之前的技改,採用跳汰工藝初選,重介工藝精選,再加浮選的生產流程,但一些關鍵設備的性能達不到相關的技術要求,生產系統不穩定,設備故障較多,生產的煉焦煤灰分達不到市場需求,望峰崗選煤廠甚至到了面臨關停的窘境。

1998年,就在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唯有破釜沉舟,通過技改或許才能搏出一條生路。望峰崗選煤廠在面臨巨大壓力的情況下,自力更生,自籌資金,從廠房佈局、設備佈置、系統改造等方面,利用自身技術力量進行革新,引入無壓給料三產品重介旋流器。

“1999年底,望峰崗選煤廠技改後試生產,各項指標有了質的飛躍,洗選出的10級精煤數質量達到優質,成為客戶搶購的優質動力(煉焦)煤,打破了‘淮南礦區的煤洗選不了10級精煤’的結論。市場銷路一下子就變得廣闊起來,望峰崗選煤廠重新煥發了生機和活力。”潘集選煤廠廠長石新每每回憶當年在望峰崗選煤廠的工作經歷,感慨萬分。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望峰崗選煤廠

2007年,根據企業發展和管理轉型的需要,選煤分公司應運而生,選煤專業化改變了過去由各礦井對選煤廠分散管理的做法,對選煤實行集中統一管理,在此期間,依託選煤專業化的巨大優勢,望峰崗選煤廠經過改擴建和原煤除雜、洗選、煤泥水三大系統技術改造後,“老樹開新花”,2010年,還獲得2009年度“煤炭工業十佳選煤廠”稱號,年入選能力由150萬噸提高到400萬噸,洗出的產品各項指標參數正常,實現了連續性生產。

藍圖變現實,“亞洲之最”助力精煤戰略落地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改革從無坦途,發展任重道遠。2015年,集團公司高瞻遠矚,根據煤炭市場情況,結合礦井五年開採規劃煤質特徵,調整優化產品結構,落實精煤戰略,決策並實施了潘集選煤廠項目。該項目為省861工程,市推進“兩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建設中的潘集選煤廠

2018年3月28日,潘集選煤廠建成試運行,亞洲單體最大的中央型煉焦煤選煤廠由藍圖變為現實。潘集選煤廠建設規模為年入洗原煤1200萬噸,採用工藝為直徑1500mm大型無壓三產品重介旋流器+煤泥重介+煤泥浮選的聯合分選工藝,配套鐵路線全長5.68km。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現代化的潘集選煤廠

潘集選煤廠的建成試運行,實現了淮河以北部分礦井原煤全部入洗生產煉焦煤,有效緩解去產能造成煉焦煤入洗量不足的問題,進一步優化集團公司產品結構,提升盈利能力。今年上半年,潘集選煤廠入洗原料煤475萬噸,基本達到設計生產能力,洗選精煤235萬噸,今年上半年,70%的精煤是在潘集廠洗選的,實現洗選溢價7億元左右。潘集選煤廠洗選工效達70噸/工,處於行業領先水平,為集團公司提升發展質量增添了新動能,為淮南市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注入了新活力。

“如果沒有專業化選煤公司的資源整合,潘集選煤廠想在兩年之內建成投產幾乎是不可能辦到的。”潘集選煤廠機電副廠長王立龍告訴記者,“潘集選煤廠2018年3月28日建成,一個月內一期系統調試完畢,二期系統僅用3天調試完成,第6天就做到了滿負荷生產,這在選煤專業化之前是難以想象的。”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潘集選煤廠外景

潘集選煤廠在洗選煉焦原料煤上,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潘集選煤廠充分調配分倉、合理調控工藝,從調煤、配倉、洗選、調控、裝運‘五位一體’,細緻把控,做到A組煤來煤快洗、能洗全洗、應洗盡洗。”潘集選煤廠生產副廠長孫宗成說。

“作為一名選煤人,我在望峰崗選煤廠工作快三十年了,成為潘集選煤廠的一名職工,讓我見識到潘集選煤廠主廠房這麼多的設備,我不僅驚歎於它的大,更感嘆於原煤洗出產品的高效,這麼大的體量,這麼大的系統處理能力,我心中有說不出的自豪感。”潘集選煤廠運營科生產班班長高振喜告訴記者。

推管理創新,發揮人才技術優勢提雙效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潘集選煤廠是選煤專業化的新起點,是企業奮力打造現代大型綜合能源服務集團,向高質量發展階段轉型的濃墨重彩的一個篇章。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潘集選煤廠

作為原煤生產供給和市場銷售之間的一條紐帶,潘集選煤廠通過現代化的管理,進一步發揮人才技術優勢,保障安全生產,用最少的成本,洗出最大的精煤產率,效率效益雙提升。該廠從調度指揮到生產車間安全、生產、機電檢修等各方面工作,無不體現著潘集選煤廠職工積極主動的工作態度和高效協同的工作節奏。

“過去選煤廠生產的重心在生產廠房,只要保證安全平穩、機電設備運轉正常、生產系統穩定三條主線即可,不太需要考慮後續洗多少煤、如何外運等協調工作,現在,潘集選煤廠工作現場範圍廣,生產能力大,管理難度大,同時還要考慮產品質量和用戶需求。”潘集選煤廠運營科科長周宏強告訴記者。

潘集選煤廠以“管理創新+智能化建設”雙引擎驅動,大力推進管理創新,創建敏捷高效的組織結構、管理體制、運行機制,努力實現選煤專業化管理水平的進一步提升,探索建立扁平化管理體系,減少管理環節,簡化管理流程,提高管理效率。“過去我在望峰崗選煤廠時,車間有140人,現在我們潘集選煤廠運營科管理的生產系統多、設備多、生產區域大,生產能力相當於過去的4倍,但用工僅為123人,這說明管理創新讓我們的效率效益提高顯著。”周宏強說。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潘一選煤廠和新莊孜選煤廠

“實現效率效益雙提升,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技術儲備。潘集選煤廠運營科職工大多來自望峰崗選煤廠、新莊孜選煤廠、潘一選煤廠等煉焦煤選煤廠,這些職工業務素質高,現場經驗豐富,他們視企如家,有很強的工作責任心。”潘集選煤廠運營科黨支部書記隋廣武告訴記者。

“潘集選煤廠以建設優質高效現代化花園式選煤廠為目標,努力打造國內一流示範型選煤廠,在持續不斷抓安全、管經營、控指標的基礎上,以‘工作園林化、管理扁平化、操作精細化、設備智能化、設施本安化、效益最大化’為抓手,努力實現最佳原煤入洗量、最佳精煤回收率、最佳產品質量和最佳經濟效益,奮力書寫著選煤專業化的新篇章。”石新告訴記者。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回望歷史看變化:從“友誼之花”到“亞洲之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