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了五年後,我選擇了去全日制讀博

工作了五年後,我選擇了去全日制讀博

看著桌上的博士入學通知書,我知道,不久的將來,我就會離開這個工作了5年的地方,離開片我深愛的熱土,走向另外的一片天地了。

2014年7月16日,我入職羅欣,2019年7月16日,我離開羅欣。五年前那個剛出校園還帶著校園的單純和美好的女孩還就在眼前,五年裡的樁樁件件恍如昨日。

終要離開了這裡,縱然也有很多的不捨。

我不知道我當初的選擇究竟對不對或者值不值得,不過很多身邊的朋友都說我太傻,太執拗,實在不應該這樣草率地放棄堅持了、努力了、付出了5年的工作,然後重新去讀個前途未卜的博士研究生。因為在他們的眼裡,即使想繼續通過深造來提升學歷,可以選擇的路徑也有很多,未必需要選擇辭去打拼多年的工作,“乾乾淨淨”的走向遠方。

的確,對於很多人來說,放棄工作去讀書並不是一個很聰明的決策。畢竟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當下,獲得一份穩定的工作著實不容易。可對我來說,雖然預想過辭職後的一系列後果,包括年齡變大、收入減少等,但我的內心卻極度支持我這樣去做。

我的領導在得知我要讀博時,私下裡找我談心,每次都會苦口婆心的勸我留下,甚至允諾可以給我更加自由的時間以及必要的支持。但最終,我還是沒有聽從她的教誨,義無反顧地選擇了離職去讀全日制。說到我的領導,不得不多說幾句,我真的很感激她。她既是我的領導,又像是我的長輩,我的貴人,我的伯樂,更多時候像我的朋友。她教會了我太多太多的東西,雖然很多時候因為我的執拗、任性沒有順從她給我規劃的路,但是我知道她的初衷是為我好。五年的時間,有太多的說不清楚的東西,包括我跟她的感情。

雖然在外人看來,驚訝於我此舉的魄力、甚至是不理解。但是我自己很清楚,我這樣做到底為了什麼。認準了一件事情,就要去做,撞了南牆才回頭,到了黃河才死心,這就是我,我的執拗。說到執拗,我又想起了當年準備考研時候的倔強。媽媽想讓我早點工作、嫁人,說女孩子大了不好(到現在我還是覺得媽媽的思想太落後了,難道你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好女不愁嫁嗎?嘻嘻,允許我自戀一下)。我下定了決心考研,跟媽媽說我要考公費的研究生,生活費學校裡有補貼,如果不夠的話我就做兼職自己掙錢,不花家裡一分錢。然後碩士那幾年,除了上課、做實驗的時間,我每天都奔波在公交車上、大街小巷,發傳單、做問卷調查、客戶回訪、賣電話卡、家教……只要是能掙錢的我都去。所以當我從一開始的規劃到最終決定讀博的時候,我的內心又開始雀躍了。不過很慶幸的是,讀博的津貼比我預想的還要多,這讓我的內心舒坦了不少,也減輕了很多壓力。

大學期間的校園生活讓我對學校有著一種無法割捨的情愫,以至於畢業後,我還時不時跑到臨沂大學去吃吃飯,看看書,時刻保持著校園的那種書生氣息。說實在的,這種逛校園的感受真的是太好了,它不僅讓我在忙碌中找到了釋放壓力的途徑,也讓我在嘈雜中找到了依然值得守護的東西。

工作的五年裡,我逐漸感覺到我失去了一直堅守的很多東西,雖然有些東西說不出來,但至少增加了我的迷茫。所以,我希望能夠通過心無旁騖地重返校園再來一次與智者的對話,好讓浮躁的心靈歸於平靜。如今,終於夢想成真。

我一直覺得自己的性格適合於安安靜靜的做學問,也特別崇拜那些科研工作者。所以碩士畢業時還想繼續深造,可命運卻讓我誤打誤撞地進入了一個需要八面玲瓏的環境,雖然我竭盡所能地讓自己變得圓滑世故,但總覺得有些許的壓抑。這種壓抑不是工作上帶來的,而是自己始終放不下所導致的,雖然我知道人需要改變,可我卻極力的排斥改變,以致於我最終選擇了頭也不回地離開。也許,再給自己三年,會遇見更好的自己。

我曾經試圖想象三年後的場景,也許會過得更好,也許會過得更差,但既然選擇了,就沒有後悔的餘地。所以我在心底暗暗地告訴自己,無論三年後的日子究竟會怎樣,都需要笑著去面對。

也許,畢業之後我或許會選擇留在高校教書育人,也或許重返職場繼續搞科研,也許會繼續讀博後……當然,我不知道這樣的日子是否是我想要的,但有一點是肯定的,我堅守了自己最初的夢想。

最後,我不鼓勵那些有著穩定工作的人在沒有做好充分的準備之前貿然離職,因為你不知道前途究竟如何,如果你只是一時的衝動,那麼在很大程度上你是會後悔的。而且,就個人發展來說,指望通過讀全日制就能實現人生騰飛,顯然是不現實的。那麼,倒不如在經營好當下,讀個在職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想送自己一句話,同時也送所有人一句話,那就是讀書永遠是自己的,選擇怎樣的人生其實無所謂對錯,只要你覺得合適,那麼就請大膽地去嘗試,畢竟我們都還年輕,可以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別等錯過了再去追悔,這樣浪費的就不僅是青春,更多的是人生。永遠相信:最好的時光在路上,最美的自己在遠方。


本文僅做分享(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