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一條河道為什麼有的地方鯽魚個大,有的地方個頭小?

悟之寧靜


同樣一條河道為什麼有的地方鯽魚個大,有的地方個頭小?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回答問題前先給釣友們舉一個本人的真實案例:幾年前的春天在本地一個水庫作釣,南北岸邊為直線。我前一天在A點作釣,鯽魚平均個體3兩左右,釣獲20多斤。當天仍在A點作釣,魚口不斷但個體平均不到1兩。3小時後換到離A點右側大約15米的位置,水位比A點深不到10釐米,但魚個體又平均3兩左右並且魚口不斷!

講上面的案例說明題主所遇現象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會遇到這種現象呢?下面咱就分析一下!


首先:考慮河岸地勢問題

每一條河道都不是直線流淌,它總是彎彎曲曲的樣子,這也就使岸邊形成不同的地勢。有凹進去的洄水灣;有凸出的鏵尖;有陡峭的斷崖面;有平坦的淺水區!對於洄水灣和鏵尖是魚洄游和覓食的必經之處,這種地方鯽魚個體不固定。大鯽魚群來釣大鯽,小鯽魚群來釣小鯽!但是淺水區除春季魚產卵時有大鯽外,多以小鯽為主。而斷崖面的深水區除春季魚產卵無大鯽魚外,多以大鯽魚為主!


其次:考慮河底地形問題

河岸不同河底亦不相同!除春季魚產卵和一些特殊天氣,水底平坦無障礙物和藏身處的地方多以小鯽魚為主。原因是這種地方小鯽魚的天敵相對較少,即使出現天敵,因無障礙物小鯽魚也能提前發現並逃脫!而水底高低不平有障礙物和藏身處的地方多以大鯽魚為主。原因是這種地方食物較豐富,並且大鯽魚警覺性高,遇到天敵可迅速利用障礙物逃脫或藏身!

再次:考慮出釣時間問題

除春季魚產卵外,總體來講同種類的大魚和小魚,在洄游和覓食的時間上是不一樣的,鯽魚也不例外!一般大鯽魚多為傍晚到天亮這段時間洄游、覓食,而小鯽魚多為天亮後到傍晚前這段時間洄游、覓食,這也是夜釣鯽魚個體偏大的主要原因!

最後:考慮魚群遊向問題

大鯽魚和小鯽魚不但洄游、覓食的時間不一樣,它們也很難合群!特別春季產卵期,一般大鯽魚先近岸產卵,小鯽魚後近岸產卵。就算是中後期同時產卵,也是各有水域很難混群。同樣其它時間也很少混群,比如陰雨天共同近岸覓食,但是也會遵循上面幾點!

總之:因大鯽魚和小鯽魚的洄游、覓食習性不同,加上對地勢、水底地形要求不同,它們很少能共同在一個釣點!這也就勢必形成了不同釣點,鯽魚個體上的差異!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大王的釣魚日記


這樣的情況我是確實遇到過的,但並不像問題描述的那麼絕對,只是釣上來的小鯽魚數量少而已。想知道這個問題的原因,還是要先從大鯽魚的生活習性入手。

1,大鯽魚警惕性高,一般藏身於深水區。

我們都知道,越是大的鯽魚,警惕性就越高。所以,一般個體大的鯽魚往往藏匿在深水區,特別是有水草伸向河中間的位置。

還有水域相對於較窄並且較深的地段,往往是大鯽魚和其它型體大的魚種聚集的地方。如果再有點水草或者雜物,那可以這裡就是天然的魚窩,這也是我們常講的寬釣窄的原因。

2,大鯽魚特別喜歡有風浪和進出水口的地方。

這些地方聚集大鯽魚的主要原因是溶氧量高。大鯽魚往往在溶氧量高得情況下,顯得比小鯽魚更加活躍。追究其原因是,大鯽魚耐氧性要高於小鯽魚,一般的小風小浪並不能引起它們的興趣,只有在溶氧量充足的情況下,它們才會表現的較為活躍。這也是在水域進出水口,大風大浪和氣溫高的雨後,容易釣獲大鯽魚的原因所在。

3,氣溫涼爽的時,食物比較豐富的地方。

我們都知道在春天和秋天比較涼爽時,往往是能夠釣獲大鯽魚的。其中的原因就是,氣溫比較適宜,大鯽魚活動就比較頻繁,開口就好。在春夏秋氣溫涼爽時夜釣可以釣獲大魚,也是這個原因。在這種情況下,淺水和深水顯得就不是那麼重要了,前提就一個食物豐富的地方。

寫到最後:

在同一個水域中,大型體鯽魚和小型體鯽魚的分佈並不是絕對一致的。在適合大鯽魚喜歡的環境中,當然大鯽魚聚集的比例會大些,這個也是和大鯽魚的生活習性相關的。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的原則,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石頭煮生活


釣齡雖不長,但也有多年,包括在國外最刺激的海釣,上過魚中珍品三文魚,雪魚等品種,對國內河湖中為什麼釣鯽魚,會出現大小不同?發表一個看法:

在完全原生態的自然水域中,同一條河道也會至少有三種情況:

一是小河,河寬不足十米,那麼基本可以確定,釣上的鯽魚有大小,完全憑運氣加技術,這類小河無論選哪個釣位,魚都差不多;

二是中大型河道,寬度超過20米以上,那麼釣魚大小有些講究,用小杆釣近岸淺水處魚,魚個體一般小一點,用長杆(8米以上杆),上魚會大不少;

三是寬窄不一的河道,要釣大鯽魚,選寬水處上大魚概率高許多,窄水處小鯽多。

當然,上述三種河道釣鯽,是用同一餌料,若餌料不同,又是另一種狀況。

在釣魚生涯中,釣過無數次鯽魚,體會是:在人工養殖的魚場釣,上魚快,且魚體大,但最大缺點是魚肉沒有內在鮮美,一點不好吃;但在自然水域釣鯽,魚體雖小,但味道鮮美,燒出的魚湯乳白色,好吃極了。

但這也有例外,節日長假去上海青浦山客釣場垂釣,上了一條鯽魚王,2斤9兩,問老闆這魚哪來的,老闆說,是節前到浙江大山天然湖中進了一批魚,這條魚王,就是節前剛下水的。這條鯽魚王回家燒了蔥烤紅燒全魚,味道美極了。


沈啟群337


諺語說"春釣灘,夏釣潭,秋釣蔭,冬釣陽."

釣鯽魚選位要選草邊,岸邊,選旮旮旯旯. 比說湖泊.水庫等水面釣鯽魚要找水面相連溝溝岔岔等局部水面.沒溝岔要選靠近岸邊凹處離岸要太遠,選草邊或者與水面相通草洞,要適水深越靠近草或岸越,水深根據季節同選擇0.5----3米間(超5米)選擇岸邊,必須選擇凹處,諺語云:"鯉魚釣凸,鯽魚釣凹".冬初春選北岸或東岸,且離岸稍遠點深水.晚春要選擇淺水處.些場合水深甚至0.3米要水混意想釣獲量(淺水釣用4粒星漂,沒用,餌代墜或者用鉛墜.)秋季要選擇南岸或西岸背陰處要1---3米水深行,找水底深淺交界處深水處或者斜坡靠近坡底處效非.釣草邊季節同,鉤點同,比:春季應該釣草叢南邊,秋季要釣草叢北邊,哪怕兩棵草,根據季節同選擇草向陽側或背陰側效截同.野釣程選擇釣位鉤點(釣點)非重要,同釣位,鉤點相差足0.5米釣效卻差距.特別水面水草溏更.

盛夏釣魚季節,能釣,盛夏釣魚論選位釣都要比春秋季節釣魚更要複雜些,比諺

語說"早釣東,晚釣西"般夏才用.我說夏季釣魚門道家妨試.定點窩,鉤要鉤

窩間,比準備釣草邊離草尺遠,窩要窩打離草1米遠,鉤鉤窩草

間離草尺遠非.釣岸邊,要鉤窩前二尺左右,其效比鉤窩.


長壽微物路亞


只要在每個釣點是講區域性的,比喻:大範圍來講,海里的魚比江裡的魚大,江裡的魚比湖裡的大,湖裡的魚比河裡的魚大,一般釣鯽魚範圍,比如新釣點,在這範圍中,整體魚獲會偏大,大鯽魚來,小鯽魚跑,只因大鯽魚搶食吃口好,而深入口中,不在溜魚中跑,其實大鯽魚很好釣,只要它開口!當這區域幾條偏大魚體讓你釣得幾乎沒了,當然你只能釣小鯽魚了!當然夜間上大鯽魚比例高於白天,深處比淺處也同樣!



江男無限美


這個真的很難說啊,有時你明明覺得這個地方肯定會藏大魚,結果全是小奶鯽。有時覺得這個地方沒大魚或者甚至不會有魚,結果還就有大貨。不過總體來說,還是水域複雜的地方大魚幾率大些,比如水草茂盛,安靜,水底複雜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