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晚清最有骨氣的王爺,溥儀的親叔叔載濤,都有哪些令人敬佩的事蹟?

文史磚家


清朝滅亡後,皇族們的命運發生鉅變,除了生活變得拮据外,喪失一系列特權也讓他們很不適應。為了恢復昔日的尊榮,某些人熱衷於從事復辟活動,為此不惜賣國求榮,比如清廢帝溥儀。但與之同時,某些皇族卻依然保持著骨氣,即使陷入窮困潦倒的境地,也堅決不做漢奸,其中的典型代表當屬末代鍾郡王載濤。


載濤出身近支皇族,是道光帝之孫,醇賢親王奕譞第七子,光緒帝的異母弟,宣統帝的親叔叔,攝政王載灃的胞弟。載濤本是貝勒,15歲時奉旨入嗣叔父鍾郡王奕詒為子,6年後正式襲封為鍾郡王。載濤年輕時在法國索米騎兵學校求學,專修騎兵作戰科目,並由此跟馬結下情緣,一生喜歡養馬、畫馬。除此之外,載濤對戲曲異常著迷,不僅喜歡聽戲,而且還擅演猴戲。



宣統帝溥儀登基後,生父載灃出任攝政王,載濤則出任禁衛軍大臣,被朝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載灃執政期間胡亂作為,把清朝的江山搞得一團糟,最終激起各地民變。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被迫辭職歸家,袁世凱由此成為實際上的“當家人”。不久,載濤也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被迫交出禁衛軍的指揮權,改任蒙古鑲黃旗都統。


載濤不甘心看著清朝覆亡,便與宗室毓朗、載澤、鐵良等人一起組建宗社黨,意圖暗殺袁世凱,與南方革命軍決一死戰,重振清朝的國運。然而,宗社黨僅僅成立兩週後,革命黨人彭家珍便炸死良弼,嚇得載濤等人再不敢公開露面。就在鐵良死後17天(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以宣統帝的名義頒佈退位詔書,正式宣告清朝覆亡。



民國肇建後,北洋政府對滿清皇室實行優待政策,載濤雖然備受尊崇,但內心深處一直沒有放棄光復祖業的夢想,整日與一幫遺老遺少密謀大事。等到張勳率領“辮子軍”在北京舉事,擁立廢帝溥儀復位時(1917年7月1-12日),載濤積極參與其中,並在小朝廷中再度出任禁衛軍大臣。


然而復辟鬧劇僅維持了12天便宣告失敗,備受打擊的載濤終於認清大勢,明白清朝已不可能再復興。至此,載濤徹底放棄幻想,不再參與任何跟“復國”相關的活動。此後數年間,載濤開始為北洋政府效力,先後出任將軍、翊衛使等職務,雖然屬於閒散官員,但薪俸卻極為優厚。在此期間,載濤繼續養馬、畫馬、聽戲、唱戲,生活過得相當愜意。



可惜好景不長,等到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1924年),將廢帝溥儀趕出紫禁城後,前清皇族們的境況一落千丈。載濤由於沒有一技之長,再加上被罷職、停俸,生計日漸艱難起來,沒幾年時間便坐吃山空。為了維持生活,載濤被迫將王府賣給輔仁大學,雖然得了一大筆銀子,但架不住家中吃飯的人多,沒多久便再度陷入困窘之中。


在強大的生存壓力下,載濤被迫放下王爺的顏面,在德勝門外做小生意,過著十分清苦的生活。但即使生活如此艱難,載濤卻連番謝絕大軍閥張作霖、北平市長宋哲元等人的邀請,不肯再度出山做官。北平淪陷後,面對日寇的威逼利誘,載濤堅決不肯屈服,宣稱就算是自己一輩子擺攤,也絕不肯為日本人做事。在無比危險的情況下,載濤能做到不慕榮華、不畏強權,骨氣實在可嘉。



載濤自己不肯做漢奸,並且對甘做漢奸的侄子溥儀,也曾經予以痛罵。原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建立偽滿政權後,曾派人邀請叔叔到長春任職,但載濤非但沒有接受,反而給他回了一封措辭強硬的信件,痛罵他賣國求榮、有辱祖宗。1935年春,溥儀專程到瀋陽北陵掃墓,載濤非但拒絕前往陪祭,還動員在京的前清皇族、遺老遺少也不要去,讓溥儀此行十分尷尬。


解放後,載濤迎來新生,因為精通馬類研究和騎兵戰術,經人推薦後,被人民政府任命為炮兵司令部馬政局顧問,負責為國家培育戰馬、訓練騎兵出謀劃策。載濤在這個職位上幹得相當出色,因為成績斐然屢獲國家領導人的讚揚,並獲得“人民弼馬溫”的綽號。



除了在馬政局任職外,載濤還擔任過總後勤部民政局顧問、國家民委委員、北京市民委副主任、民革中央委員,同時也是第一至三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二、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在參政議政領域做出不少貢獻。1970年9月2日,載濤在北京病逝,終年83歲。隨著載濤的離世,屬於他的傳奇人生,就此落下帷幕。


資料來源:《回憶和載濤先生相處的日子》、《憶先父載濤》


文史磚家


末代皇叔載濤,光緒的弟弟,溥儀的叔叔,晚清皇室裡比較有骨氣的,是條漢子,他的一生大起大落,是晚清到新中國的歷史見證人。

圖為1910年,正在巴黎考察的載濤。

關於他的事蹟先講幾個小段子,1910年載濤隨清廷考察團,赴日、美、英、法、德、意、奧、俄八國考察軍事,在巴黎參觀軍用熱氣球,法國人眼裡中國人膽小怕事,想借機刁難,故意選在有風天氣,邀請中國軍官試乘,風向不準恐有危險,沒人敢上,載濤責備眾人後,登上熱氣球試飛,並在空中談笑自若,法國人稱其勇敢,後來在商擬訂購時,革命就爆發了。

右二為擔任馬政局顧問的載濤,左一是鄭新潮局長。

1925年,被趕出皇宮的溥儀再也管不了宗族們的生活了,為了解決眾人的生計,載濤帶頭以16萬大洋賣掉自己的貝勒府,成立了宗族生計維持會,辦起了教養工廠,教授宗內子弟們學習各種手藝後,到社會上謀收入,載濤主動為家人們謀出路,受到讚揚,被尊稱為族長。

圖為晚年的溥儀、載濤、溥傑。

載濤最有骨氣的事情,莫過於不向日本人低頭,載濤最困難時期天天在鬼市擺攤,也不與日偽為伍,1932年偽滿洲建立,溥儀曾數次派人勸說這位皇叔,前往長春任職,而載濤堅決不受命,稱不去當亡國奴;1937年偽華北政府建立後,日本人、偽華北的大漢奸王揖唐等人先後許以高官厚祿,勸其出山,也被嚴詞拒絕,表現出了凜然的民族氣節,而到了新中國時,載濤非常樂意的接受了我軍馬政局顧問這一任命,


圖文繪歷史


年幼的溥儀繼位以後,其父親載灃成了攝政王,七叔載濤成了軍諮大臣。載灃和載濤這樣的滿清少壯派上臺以後,為了和袁世凱爭奪兵權,先整頓禁軍入手。當時,滿清八旗已經腐敗不堪,負責禁衛北京的是北洋的兵。於是,載濤用了兩年時間,訓練出一支由滿人組成的禁衛軍,接管了北京防務。此時的載濤,被清廷視作最可倚賴的皇族將領。

(從左至右依次是:蔭昌,載搏,載洵,載潤,載濤,麟光,帕勒塔(蒙),譚學衡(漢)。)

不過,載濤雖然在北京有了自己的軍隊,但是,北洋在各省還是擁有很高人望。載灃和載濤為了逼袁世凱下臺,甚至還動了殺心。據說,載濤都準備好了“家傳寶刀”,準備親手宰了袁世凱。後來,因為各方勢力調解(日本人也不同意),段祺瑞也帶兵進京保護袁世凱,袁世凱最後安全的回鄉養病去了。

武昌起義爆發後,載灃和載濤被袁世凱擠下臺。當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時,載濤等人又組建了宗社黨,反對袁世凱。甚至,載濤等人再次對袁世凱起了殺心。

也是在這一年,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溥儀被趕出紫禁城,滿清皇室勢力一落千丈。載濤雖然是皇叔,但是,也落魄到賣家產度日的地步,他的王府都賣給了輔仁大學。甚至,有一段日子,他還在街上擺攤討生活。就是這樣,當溥儀給日本人當走狗是,載濤也沒有跟去。他不僅自己不去,北京淪陷後,日軍曾邀請他出來做官,載濤說:

“為賊作倀者,國人皆可殺之!”

1935年,溥儀去遵化馬蘭峪皇陵掃墓時,載濤不僅自己不去,還勸身邊的皇族不要去。載濤說:"我是民國人,決不留戀過去的清朝,也決不歡迎康德回來掃墓。"

(載濤和毛主席)

新中國成立後,載濤這才出來任職,職位是“馬政局顧問”,由毛主席親自任命的。這個職位確實適合他,載濤確實真的懂馬。載濤對馬政局局長鄭新潮說:

“共產黨是能治亂世的黨,中國興盛是大有希望的,我就是有這種感覺和看法,才愉快地接受了弼馬溫這一職務,並要全力把工作做好,這也算對人民的一點貢獻。”

1970年,載濤去世後,被葬在了八寶山。

(文|勇戰王聊歷史)


勇戰王聊歷史


圖為一組晚清皇帝溥儀的皇叔載濤年輕時英姿颯爽的老照片,眾所周知自從滿清入主中原後,旗人就一直開始享受世襲罔替的頭銜與朝廷贍養俸祿。而載濤雖然是晚清末代最後一位皇族之人,但是他一生精忠愛國碧血丹心。即便清朝被覆滅隨即被日本人控制,但是鐵骨錚錚的他寧願擺攤為生,誓死都不願投靠日本人。

出生於晚清1887年的載濤原本是清宣宗旻寧之孫,也就是晚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皇叔。溥儀三歲登基成了大清朝最後一位皇帝,而三歲的載濤亦是做了清廷將軍。少年時期的載濤就開始留學於法國索米騎兵學校,學成歸來後便在清廷專修騎兵作戰科目。

相貌清俊帥氣的載濤不但非常愛馬,而且平時亦是十分善於畫馬。再加上他相貌儒雅如玉,精通詩詞文墨的他亦是晚清知名京劇演員楊小樓的至交好友。載濤雖然是出身滿清貴族,但是他為人卻十分的謙卑且俠肝義膽。他曾親眼目睹清朝因貧窮與衰敗被諸國列強欺辱,只可惜空有抱負之心卻無能為力。

後來清廷被推翻,溥儀和皇后婉容等人被驅逐出紫禁城。溥儀為了復辟清朝重新登記為帝,於是不惜與日本人合作。載濤得知此事後悲痛不已,甚至親自跑到溥儀面前勸他回頭。然而一心為了復辟之路的溥儀,卻對皇叔載濤苦口婆心的勸告聽不進去半句。

最後載濤與溥儀叔侄反目,甚至為了此事割袍斷義發誓不願往來。溥儀在日本人的扶持下擔任了偽滿洲國的皇帝,日本人開始派人前來請載濤前去出任偽滿洲國大臣,但是卻遭到了載濤聲嚴厲色的拒絕。哪怕日本人對他威逼利誘,但是深有愛國之心的載濤為絲毫不為所動。

載濤拒絕日本的要求後,迅速與家人遷居到一處小衚衕隱居生活。後來為了養活家人不得四處擺攤為生,當時有人問他作為清朝皇帝溥儀的皇叔,何必過著如此拮据的生活。載濤爽朗一笑,不做半句解釋,依舊瀟灑擺攤為生。在後來的日子裡,載濤將祖上留下的古董字畫拿出變賣,都不曾後悔拒絕與日本人的合作。正所謂傲雪凌霜真君子,鐵骨錚錚護中國,此詩句正是晚清末代皇帝載濤一生的寫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