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千叟宴並不是在清朝的時候才出現的,在之前就有了,只不過是沒有清朝的有名而已。

從上位者的角度來看,他們做這些完全是出於好意。朝廷出力又出錢,舉辦宴會,宴請老人。有很多老人這一輩子都沒有離開過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從來沒有見過什麼達官顯貴,更沒有見過皇帝。而舉辦這個千叟宴,在去京城的過程當中,可以欣賞到沿途的風景。去了京城之後可以見識見識京城的繁華。進了皇宮之後不僅可以見到皇帝,還可以吃到可能他們一輩子都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回家之後這些老人們,就可以顯擺自己不僅吃過非常美味非常珍貴的東西,還見到了皇帝。這對於很多人來說可能是一輩子都沒有辦法做到的事情。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清朝舉辦“千叟宴”的原因

我們都知道清朝統治者,不是漢人而是滿人。也就是說,是滿人奪了漢人的家園。所以在滿族剛剛進入中原,建立清朝的時候,必然會遭到非常多的漢人的反對,再加上滿族人的人口數量,本來就沒有漢族多,想要徹底壓制是不可能的,只能慢慢的轉變他們的思想,將他們同化。想要拉攏漢人的心,就要從他們最在意的地方著手。而漢族是一個非常重視孝順的民族,於是滿族人就從孝這一方面開始下手。所以清朝的皇帝非常重視孝道,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朝代對於孝道如此大力提倡過。而千叟宴就是其中的一種手段。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通過舉辦千叟宴,來顯示清朝統治者對於孝道的重視,而孝道又是漢族文化中傳承久遠,又非常重要的一種文化。所以清朝統治者的這種舉動,不管是真心實意的,還是隻是做表面文章,無論哪種都極大地得到了漢族人的認同。以大力推行孝道為主,其他手段為輔,漢族人就這樣慢慢的接受了滿族人。否則的話,滿族人怎麼可能安安穩穩的在統治者的位置上待上那麼多年。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當然一方面是拉攏漢人的心,另一方面則是拉攏朝臣和自家人的心。拉攏人心的話,除了聯姻之外,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聚在一起吃吃喝喝玩玩樂樂了。而辦千叟宴,肯定也會有大臣和自己人到的長輩包含在裡面。帝王最擅長的就是打感情牌了。

本是好意,卻因為太過於想當然,導致眾多老人死去

不管是出於什麼樣的目的和原因,這些統治者確實是出於好意才舉辦了這樣一個宴會。但是也確實導致了很多老人因為參加千叟宴,在宴會結束之後死去,甚至有一些老人,在去北京的途中,在宴會期間,就死去了。這是上位者無法辯駁的事實。雖然不能說這些老人是被折磨死的,但是卻與上位者的這種好意脫不了關係。為什麼會說是因為這些統治者太過於想當然才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呢?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就拿康熙來舉例子。康熙一共舉辦了兩次千叟宴,第一次是在他60歲的時候,第二次是在他70歲的時候。第一次千叟宴,根據有些資料記載,說有一次萬壽節,很多老人是主動自發的往北京去。老實說,對於這種說法我是表示非常懷疑的。第一:怎麼可能那麼巧,全國各地的這個歲數的老人都好像心有靈犀一樣的在同一時間往北京去?第二:各個地方對於這個事情都有非常明確的記載。如果我說這不是官方故意這樣寫的,你相信嗎?所以我認為這種所謂的自發,很有可能是各地的官員或者是上位者想要討康熙的歡心,搞出來的好戲。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不管是不是這些老人主動的,反正康熙是特別高興。於是他就決定萬壽節過完之後,在宮裡宴請全國各地所有65歲以上的老人。不管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官員,通通都可以來,這一次宴會總共來了2000多人。

為什麼拿康熙來舉例子呢?是因為康熙的身體素質特別好,不然他也不能當了那麼多年的皇帝。所以他在舉行千叟宴的時候,肯定是以自己的身體素質來考慮的。所以他就忽略了,大多數的老人其實都不跟他一樣可以這麼說,作為皇帝從小享受到的各方各面都是最優質最好的,所以相比較而言,皇帝和有錢或者是貴族人家的身體素質,肯定要比平民百姓的身體素質要好的多。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雖然民間這些老人很長壽,但是不代表他們真的能經得起這種折騰。古代可不像現代,有飛機,有火車,有各種交通工具。古代最好的交通工具就是馬車。走短途可能會覺得比較愜意,比較舒服。但是對於那些上了年紀,身體素質哪怕比較硬朗的老人來說,坐幾天的馬車去京城,在路上生病那都是幸運的,倒黴的就直接死在路上了。這是身體比較硬朗的,這要身體素質差一點的,就直接死在路上了。如果在半路上生病了,古代都是吃中藥,需要熬煮。其他沒有生病的人,到底等不等生病的人呢?不等的話,這個生病的人是要留下來治病還是跟著一起走呢?還有就是吃飯的時候,如果剛好是在春冬秋舉辦的話,這些老人吃到嘴,菜都已經涼了。年輕人吃冷飯冷菜都受不了,更何況是老人呢。所以這些都會造成老人去世的原因。

出於好意舉辦“千叟宴”,結果卻害死了多位老人,被世人詬病

雖然說確實是有統治者考慮不周到的原因在裡面,也確實有很多老人因此而去世。但是這些,都不是否認清朝在認同和推廣孝道這方面所作出的努力的原因。只能說統治者們並沒有能夠吸收到漢族的這種文化的精髓,他們只做到了形式和表面。如果他們能夠在更加改進一下,多注重實質方面,減少這些形式主義,就更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