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金藝:蒲劇是我的魂

蒲劇是我的魂”


如果從根子來講,賈金藝是個地地道道的演員。1984年,12歲的他走出稷峰鎮西店村考入了稷山縣剛剛辦起來的戲校,從此便一心唱唸做打度生涯。在戲校剛開始,因為先天腰腿硬並不被老師們看好,但倔強的性格讓他成了“拼命三郎”。在既是校長又是啟蒙老師的小生名家薛東元的幫教下,他起早貪黑,冬練三九夏練三伏,功夫伴著汗水和淚水“水漲船高”。“走出農村,我就是個唱戲的。舞臺就是我的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不流汗咋成?”提起學藝的經歷,一絲苦笑不經意地從他臉龐流露出來。

賈金藝:蒲劇是我的魂


▲賈金藝(後中)帶領徒弟王海瑞(後右)、徒孫張志武(後左)拜訪師父薛東元(前右)、師孃任金枝(前左)。

唱戲是良心活,舞臺自有一杆秤。1987年盛夏,賈金藝戲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稷山縣蒲劇團,這一干就再沒有挪窩。“我的師傅薛東元是我的大恩人,沒有老爺子當年的言傳身教就沒有現在的賈金藝。在戲校時,薛老師唱唸做打極盡嚴苛,一招一式既要有規矩又要帶著人物感情。打戲打戲,不打不記。薛老師當時說得最多的就是‘靠什麼立身?靠身上的本事,無功難立,蒲劇最重要的是絕活’!”在大團的日子,他一邊繼續練功,一邊用心學戲。跑龍套他是最有精神的頭兵,漸漸能演《藏舟》《小別母》《黃鶴樓》一些摺子戲,之後開始擔綱《母子仇》《周仁獻嫂》《紅鬃烈馬》等本戲。縣劇團人手有限但不能“缺斤短兩”,青年賈金藝除了演好本門又開始了反串。下鄉演出不同於梨園行的歲末封箱,反串就是要“洗去那張臉”“妝龍像龍,扮虎像虎”。在忙忙碌碌的趕臺中,他演了鬚生戲《殺府》《放飯》《趙氏孤兒》、丑角戲《櫃中緣》《卷席筒》等。

賈金藝:蒲劇是我的魂


▲賈金藝在《周仁獻嫂》中飾周仁

“因為身兼數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唱戲不只鑽在本門,還操他們演員的心,因為指不定啥時候我就得頂上去。劇團同齡的演員總是說我愛管閒事,愛瞎琢磨。說實話,就是跑個兵兵、站個公公,我的心都在前輩身上。”賈金藝笑著說。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在蒲劇舞臺這片天地,賈金藝嚐盡了苦辣酸甜。當看到臺下滿滿當當的父老鄉親,當看到風雨無阻的戲迷觀眾,他的內心五味雜陳,越來越懂得了恩師當年口中的“戲比天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