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說“我誰都不靠,有錢老了我就住養老院”,養老院真的是未來唯一的養老模式嗎?

山上有松鼠


“我誰都不靠,有錢老了我就住養老院”;這一句話明顯帶有情緒,含有賭氣的成份。任何養老方式都不是完美的,入駐進養老院,老人還需要子女經常探望和照顧,將所有希望都寄託在養老院之上,最終肯定要失望的。

這和將賭注全部壓在子女身上一樣,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養老院,還停留在收養能夠“自理”和“半自理”的老人。完全失能的老人入駐康復醫院一床難求,而且還是需要子女經常去照顧,處理一些老人的具體事務;因為事關老人的很多問題,養老康復機構是難以解決的。

國家現在倡導二胎制度,非常必要和及時。贍養長輩還是社會應該倡導的主流,過份強調養老院的重要意義,反而可能給一些子女不負責任的行為提供藉口。而且養老院昂貴的價格,使得諸多企業退休人員望而卻步。

值得欣喜的事情,是國家開始重視養老院事業,“居家養老”和“託老養老”方興未艾。然而,送飯送菜,醫生護士定期上門服務等居家養老模式,還需政策配套措施到位,否則就會流於形式,難以持之以恆。

將老年人定時定點接送養老機構集體託管,晚上回家是一個創舉;但必須統籌兼顧;逐步探索出一條切實可行的路子。其中接送安全,護理到位以及食品衛生等等,都必須即使跟上,否則一哄而起,最後事與願違。

還有親朋好友之間的“結伴養老”等等,都是值得探索的的方式;但是,總而言之,子女的臨終關懷,是任何機構無法替代的。


插圖選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批評指正!


陸燕青


不一定,養老院有養老院的利弊。我相信,無論哪一行都會有職業病的存在。人老了,幾十年積攢下的心理疾病,都會有所爆發。職業性的護理比不上兒女的孝心,至少是在熟悉的環境裡,有熟悉的面孔和熟悉的人。

我曾經與母親玩笑說:媽呀,別說兒女不孝順,我覺得對您很盡心了,但真有煩的時候。母親說:誰都一樣,要不有久在床前無孝子一說啦。我笑道:您知道啊?母親也笑了說:我知道,有時候就是成心,其實心裡都明白。“我的老寶貝呀,我的親媽”。逗得母親哈哈大笑。

其實,多與老人聊天,你會及時發現老人的想法與願望。老人就是個老小孩,你哄她開心,她自然高興。她高興了彼此都開心,沒有隔閡就會減少很多矛盾。你不理她,她不找事才怪。這不好了,那有毛病了,沒一樣順心。不信,你拉著她的手帶她去遛彎兒,去旅遊試試什麼感覺……

說到養老問題,我個人很欣賞一種抱團養老形式的出現。或姐妹或同學或好朋友,在一起相互關照,每天有熟悉的面孔,有說有笑。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活動,大家在一起開開心心的共同生活,至少不憋屈。

當然,以上只是我一家之詞。如有不快,敬請諒解。大家相互探討沒毛病,畢竟都有個老不是?😂


葉舞芭蕾時


說老實話上養老院真的好嗎?我家樓下就有兩家養老院,什麼季節吃什麼什麼貧易吃什麼,現在秋菜上市白菜羅卜土豆這就是她們一冬天吃的。晚上天黑就睡覺就是混吃等死。別提了盼著孩子來看看自己那眼神看著都心疼。養老院真的不不人呆的地方。趁著能幹多掙點錢買一套離孩子近的地方請個小時工平時孩子來看看就知足了。


用戶1117548979975


我爸說過同樣的話!!十二年前我媽得癌症,我爸拋棄我媽,村裡人去勸說他,作為一個男人不能這麼絕情,並且孩子也不會認你,他說他不需要我們,有養老金住養老院!現在我們確實不管他,他去法院要起訴我們,跟我們要生活費,還得在醫院照顧他!!!我呵呵了,人至賤真的是無敵


jdiegbdjjd


我爸爸也說過這樣的話,因為我是女兒,家裡就我一個,我爸覺得女兒伺候爹不方便,他很傳統,說老了不用我管,他有退休金,可以去養老院,沒過五年他就腦血栓了,半邊身子不能動,前期的吃喝拉撒,洗換衣服都是我在伺候,最後能指望上的還是兒女


好的網名都被豬用了A


我就是這樣想的,我不是隨便說的,我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我就一個孩子,當我老了,我的孩子還年輕,她有自己的家庭工作,我若什麼都指望她,那她什麼都幹不了!我不能拖累我的孩子,我要安排好一切,只能住養老院是最好的選擇!每個人都有一死,我要有尊嚴的活著!如果沒有尊嚴的活,我會選擇死亡!


巖軍鳴


有底氣說出這樣的話的人,大約是身強力壯的,在當今混得不錯的人。他其實壓根沒有認真思考過養老送終的問題。

人但凡能身體自理,其實有錢沒錢,錢多錢少,有沒有兒女的照顧都無所謂。因為我們自己能主宰自己,差別無非就是生活質量高一點,低一點罷了。

但是人一旦到了生活不能自理,比如,偏癱,半身不遂,甚至連拉屎拉尿自己都不能完成時,錢再多也沒有用!

那會兒最重要的人是願意聽你的使喚,不欺負不能自理的人,花了哪怕是多一倍的錢,能把自己想要的東西拿到自己手裡的人。

這個人除了是老伴,除了是兒女,還能指望誰?養老院?你太天真了。

今天的人,物質生活比過去已經好了一千倍。可是大家依然不感到幸福,依然充滿了擔心和焦躁不安。其實就是對自己的未來沒有肯定的,好的結果,而不知所措,毫無定力。

尤其是,不論什麼原因,而且大多數不是我們自己沒有做好而造成的,孩子由於壓力太大,客觀上不能關照我們的晚年。

社會有客觀理由,孩子身不由自,難以兩全。總之,使老無所養成為見怪不怪的現實。

哎!

還是少想一點吧。活在當下吧。


藏像


“我誰都不靠,老了進養老院”。說那話的人是一種無奈,或許他自身不怎麼地,自私自利,只顧自己,不關心小輩、不關心家裡、不關心他人,等等,所以生活中與家人發生摩擦,然後賭氣說出那樣的話。

那麼養老院怎麼樣?養老院真的好嗎?一言難盡。開辦養老院有多種多樣:有國家、集體、某企業,有民營、有個人私營、地方政府等等,開辦目的宗旨大同小異:贏利。但只要你能開出來,有老人客服資源,贏利是肯定的。

但開辦營業執照沒那麼容易好辦,你首先得要有資質,工商、行政、衛生、消防、安全等等方面,你都要落實擺平按要求做好。還有院內工作人員比如醫生(師)廚師、財務等都要有上崗證書。配備還要合理符合要求,比如滿三十人用餐需要配備一個有證書級別廚師,級別如正、副級,一、二、三等特等等級別之分。但老闆或負責人一般用有級別要求的人員只要符合檢查要求用以應付,很少、甚至不會有老闆為了老人口味好而聘用高級別廚師來上班。養老院的護理人員一般都是上了年齡的人在做,你想,她們家裡人員也是上有老下有小,在家也很累,不得省力,最好找機會或抽空休息一下。出以家庭經濟環境無奈何不得己才出來做,然後工作中反映出精神、體力、態度好壞等問題。

再說送入養老院的老人......手指伸出有長短,我們不能要求每個人在家孝敬老人,我們尊重每個人的選擇,我們相信把老人送入養老院也是迫於無奈。

在養老院,躺在床上不能自理的老人最苦惱,他睜著眼看著世界,因為長期在床上,睡意全無,這時他想喝口水,溫的,不要燙也不要冷的那種,最好是豆漿、牛奶,有一點點甜,如果給我喝一小口白酒更好,我其它都不要了,不會,這時是不會有人給我吃東西的......

.......家裡沒人在,最好有人陪我說說話,孫子、孫女、外甥,都可以,不會不會的,他們要上班上學的,不會來......

你們來啊,你們來不說話也可以,就站在旁邊我看看你們好嗎,就讓我看著你們好嗎,你們來啊......。

上面是在養老院不能自理老人最正常平靜的生活時內心世界。如大小便在身,工作人員忙碌時情況更糟糕。父母恩重如山,父母恩報不完,要抓緊盡孝,不留遺憾。

進養老院最好是能自理、在家懶的做的那種情況人最合適。


汪旺886


養老院雖然不是唯一的養老模式,但是如果子女工作忙,沒有時間照顧家裡的老人,那麼,養老院也的確是一個養老的好去處。

現在,很多人的想法都是老了以後去住養老院,不給子女添麻煩。


敬老院,為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的非營利性組織,又稱養老院。但是,養老院也是收費的。

80後的人很多都是獨生子女,需要贍養四位老人,自己還要工作、還要照顧自己的孩子,時間和精力都不夠,根本照顧不過來。父母身體好時一般是不需要人照顧的,可是父母如果身體不好,就需要人來照顧,請保姆來家裡照顧或交錢把父母送到養老院,由養老院來護理。

現在我國人口正在步入老齡化,養老問題責任重大。前兩年,我們老闆都想找塊地,建個養老院。然後我都在想,就是啊,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夫妻雙方要照顧4位老人,建個養老院,肯定是不錯的選擇。

這些年,身邊的朋友也有說起過,等他退休後,不想給孩子們添麻煩,他們就交錢去住養老院。

可是我仔細想了想,住養老院是可以的,裡面有很多老人,很熱鬧,一起打牌、下棋、看電視、吃飯挺好。可我又一想,如果生活能自理,那養老院也比較歡迎,如果生活不能自理或臥床不能動,那養老院的工作人員會不會願意照顧你?想了一大圈之後,總覺得養老院也不是完全靠譜。


我感覺不遠的將來,我國養老院的數量一定會增多。

養老院是未來的一種養老模式,但是也不能完全依賴養老院。身體好生活能自理時,養老院可以照顧日常飲食起居,可一旦身體不好、生活不能自理,那還要靠自己的子女或親屬來照顧自己!


人在風上走


誰都不靠,有錢老了就住養老院,這種想法是有很多人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才下的決定,自然是考慮了很多方面的因素…

1、子女有孝心,沒時間



二叔二嬸有一兒一女,大前年的時候,二嬸不小心把腿摔了,好幾個月,躺床不能下地啊,兒子在外地做生意,女兒嫁到了外地,正常上班,兩個孫子還跟著他們,他們還要給孫子做飯,接送上下學,女兒請假回來了幾天,無奈自己還有孩子要照顧,也不能一直請假不上班,二叔,二嬸想著也不能因為自己影響女孩的生活,或者讓女兒長期不上班,就主動的勸說女兒回去上班…

兒子兒媳平常生意忙的吃飯都沒有時間,二嬸自己都說,如果他們不做生意,回來照顧。全家開支怎麼辦?孫子上學費用怎麼辦?總不能全家都喝西北風吧!就又主動的勸兒子回去做生意…

後來二嬸經常說:老了以後,特別是生活不能自理以後,一定要提前找好養老院,在養老院度過餘生!總不能讓兒女為照顧自己啊,不能正常生活,畢竟還有孫子要養活,要上學,將來要娶妻,有太多需要花錢的地方…

仔細想想,很多老人的想法和二叔二嬸是一樣的,那是無奈的選擇,也算是正確的選擇…

2、新型的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在老年人身體照顧方面往往比子女更全面、更專業…

現在的新型醫養結合養老中心,已經不是以前的孤寡老人居住的養老院了,有很多條件好的養老中心都有專業的護工,並且經過專業的培訓,他們能更專業的照顧生活不能治理的老人,在飲食方面,往往也種類更加豐富一些,對身體健康相比,在家裡更好一些!

3、減少家庭矛盾,增進親情

有句老話“久病床前無孝子”,雖然不是那麼絕對,但是一個年輕人照顧老人時間久了難免會情緒比較煩躁,而生病的老人又是最敏感的,也就相對比較容易引起糾紛,傷感情…

老人住在醫養中心,有專業護工照顧,兒女可以安心工作或者做生意,就能抽出來時間去陪伴老人,往往能讓人感覺更親近,更有利於親情…

總而言之,老了之後住進醫養中心,如果兒女經常過來陪伴,能夠經常聊聊天,見到家人,那就是很好的選擇!相反,如果兒女不孝,不來看望,那就比較悲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