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走進洙邊鎮千畝生態茶園,只見那一壟壟一樹樹整整齊齊的茶樹,正綠意鋪陳,那沁人的茶香茶芬,那滿山蔥鬱、綠海泛濤的茶園風光,那穿插茶樹之間、雙手翻飛的採茶女……人、茶、園三者合一,繪出一幅美麗畫卷。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支點,一個以茶產業為支撐的田園綜合體建設正悄然成長。

一位農婦眼中的鄉村改變

處於北緯36度的莒南縣洙邊鎮,是六十年代山東“南茶北引”最早的鄉鎮之一,三分之一以上的耕地都是茶園,茶葉成為當地支柱性產業。

48歲的劉朝蓮是環河崖村人,20多年前從鄰村的淨埠子村嫁了過來,從小就在一片片茶園中長大。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早先,基本家家都種茶。炒好了賣給茶販子、茶廠,能掙不少錢。後來,採茶、炒茶的利潤越來越小,勞力都出去打工,有的茶園都荒了。”劉朝蓮說。像她一樣的很多農村婦女,離不開家庭、也沒有掙錢門路,手頭上一直緊巴巴的。

就在前兩年,這位天天圍著家庭轉的大姐,除著侍弄自家種的黃豆、麥子,就忙著照顧老人、孩子。而現在,她成了正山堂茶園一名“掙工資”的員工。每天早上七點上班,中午回家做飯、看孩子,一天上夠八個小時,平時拔草、鋤地,採茶季還可以採茶。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和她一樣在這個茶園“上班”的人,多時七八十人,少時一二十人。“一個月掙三千多元。十天一結算,隨時來幹活,隨時能拿著錢。”劉朝蓮說。

從每天上班的茶園遠眺,劉朝蓮看到洙溪河畔的親水平臺正一點點成型,隨著茶園蜿蜒的道路,這裡有能喝茶、品茶、體驗炒茶的茶文化展廳,那裡有矗立著大型茶壺景觀的茶文化廣場,遠處還有等待建設的茶博園、少年拓展中心、書茶小駐等。將來的遊人如織,彷彿就在眼前。

“種茶、炒茶、賣茶和旅遊一結合,掙的就不僅僅是茶葉錢,還有餐飲、農家樂、採摘,樣樣都比之前掙得多、整得輕鬆。”劉朝蓮品出了其中的“門道”。

這一切,要歸功於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的建設。

一支服務隊繪出一張田園設計圖


從去年9月起,一支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莒南。他們通過田間地頭蹲點走訪,挖掘當地特色資源,尋找產業發展短板,傾聽老百姓的生產生活需求,尋找適合這片土地發展的道路。

服務隊發現,這個有60年種茶歷史的小鎮,雖區位條件優越、茶葉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卻也有“成長的煩惱”:土地細碎、產銷脫節、業居分離、資金閒散、人才流失。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如何破解茶產業小散亂、茶農增收乏力的困境?服務隊想的更多。“我們希望找到一個突破口,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實現三產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體,撬動鄉村自我造血。”服務隊隊長秦維強說。

這個“突破口”,就是茶溪川田園綜合體。根據總體規劃,這片40平方公里的土地,涉及15個村、2.1萬人,計劃用3~5年時間,建成以茶產業為特色,集現代農業、文化旅遊、教育培訓、醫養健康為一體的田園生活社區和現代化新城鎮。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綜合體內,新的農業產業發展思路正成為現實:以“茶鄉、水韻、文脈”為主題,突出產業特色,以現代農業為基礎,適當發展文旅、醫養等產業,實施現代農業科技園區、生態文化旅遊園區、宜居宜業創新鎮區“三區同建”,一二三次產業“三產融合”。

目前,綜合體已啟動萬畝標準化茶園建設項目,新建高標準茶園2500畝,總面積達8000畝。在此基礎上,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的世界茶樹博覽園、農業科技孵化器、北方茶科學研究所等項目。

一個政企農共贏的發展大計

通過黨建引領、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化運作、多方參與並,達成“公司+聯合社+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謀求市場、企業、農民的多方共贏,是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最基本的,是黨建引領、政府主導。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聯合黨委和工作推進小組,整合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洙邊鎮黨委政府、園區管理服務中心優勢力量,統籌推進綜合體建設。

最關鍵的,是市場化運作。以縣屬國有企業為主體,引入社會資本陽光華沃集團,注資3億元成立公司,負責綜合體開發和運營,實現人、地、錢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激發出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附近15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加入進來,負責綜合體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管理。

最核心的,是農民和農村利益。村集體協助聯合社組織規模化生產獲得組織費,通過產業扶持資金或集體建設用地等要素入企業取得保底收益。農戶作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員享受分紅,可獲得土地流轉費,可自營家庭農場或打工收益。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多方共贏,知名茶企主動上門投資。山東正山堂茶葉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公司在綜合體內已發展茶園500畝、育苗基地1處、生產基地1處。總經理陳翠霞說:“我們出技術,他們出基地,大家共同打造品牌,讓老百姓在這裡有可觀的收益。”

在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的帶動下,茶鄉小鎮正在改頭換面。一場可以預見的鄉村振興,正在這裡悄然發生。

綠水青山“孕”清香

探尋洙邊“有機”茶世界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拈一撮“金龍湖”輕輕入瓷,沸水翻轉,茶葉與湯水盈盈繞繞,茶湯近唇,口感清香淡遠,視覺碧綠如玉。

坐在金龍湖生態園裡喝著茶,無論是品還是看,杯中這個茶名“中茶108”的一切,與它原生狀態相去不遠,彷彿還是枝頭上那簇活生生的植物。

這座生態園,依湖而建。待早晨氤氳的水氣霧氣散去,高高矮矮的綠,深深淺淺的綠,滿目皆綠。大片鋪陳的綠中,不時傳來清脆的鳥兒的歡叫。

好生態出生產力

綠水青山就是生產力。

對於一杯有價值的茶來說,好生態就是生命線。

3000畝的茶葉基地依金龍湖而建。這座湖湖體面積1200餘畝,擷天然之秀色,涵山水之靈氣,湖面三面環山,常年雲霧繚繞,環境極其優美。湖周植被豐茂,草木蔥隆。

天然的好生態當人類的足跡掠過,必須要有精心的呵護才可保長久。土壤是生態極為重要的一部分。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而茶葉天性對土壤又要求極高。茶葉喜陰怕澇,喜酸性土壤,而且最宜沙黏性適中的土壤。對此,茶主單愛民動足了腦筋。茶葉最初栽植時,單愛民會把土地進行深翻,培土,再深翻,如此反覆幾次,對土壤進行改良,達到土壤最佳的狀態。單愛民還一直選用奶牛糞拌上黃豆、豆餅,作為茶葉肥料。他說:“普通家畜糞便含有很多激素,對茶葉不好,而奶牛需要產奶,要求標準極高,都是吃進口苜蓿和棉籽長大,保證了糞便的營養和純正。”

農藥是生態的天敵。雖然茶葉管護面臨最大的危害就是病蟲,而病蟲最喜歡躲在雜草裡,但單愛民堅決不使用任何的化肥農藥,茶園裡有了雜草他就僱傭工人來除草,每年都要人工鋤草10遍以上,有了病蟲,他就僱人一個個的捉。他還探索實施了水肥一體化種植。慢慢地,金龍湖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良性生態系統,漸漸的茶園裡蜘蛛、蟾蜍、鳥兒越來越多,他們成為了單愛民的天然捕蟲幫手,再輔之以粘蟲板、殺蟲燈,單愛民茶園的病蟲害逐年減少。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聽著鳥聲,單愛民還講了一個小故事。他說,前幾日茶園連續幾天來了一位不速之客,每天都拎著一個鳥籠站在茶園,我很納悶,就上前詢問,那人說聽著我茶園的鳥叫得別緻好聽,他帶著他的鳥來茶園拜師學藝呢。

“黃金茶”名不虛

6000元一斤,這茶聽起來有些貴。

但當看到那金黃的嫩葉,金燦燦的盛開在白色的瓷杯,如朵朵迎春花,端起細品下,唇齒之間的淡芬清芳,回甘之後的身心俱怡,也就會覺得物有所值。

品著這款茶,單愛民一臉自豪:“這種我叫她黃金茶,沖泡以後味道淡香,口感綿柔,營養成分極高,氨基酸含量是普通綠茶的兩倍之多,最適合女性飲用。”

盯緊了龐大的女性消費市場,即使高昂到6000元一斤,黃金茶還未上市就被預售一空。

不僅“黃金茶”貴,金龍湖的其它茶都很“貴”。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生態環境好,生態化管理之外,茶葉的品種很關鍵。酷愛茶的單愛民一直堅持培育改良茶葉新品種,從最初的自己鑽研到後來向中科院茶葉研究所的專家們請教學習,金龍湖茶園的茶葉種類越來越豐富,炒制的茶葉有綠茶、紅茶和白茶,單愛民的茶葉基地幾乎擁有六大茶系的所有品種,茶園自2005年建成以來,先後從中國科學院茶葉研究所引進無性系特早生福鼎大白、“透天香”黃金桂、龍井43、龍井長葉、中茶102等國家級優良品種,優良品種率達到了100%。

2010年“金龍湖茶”通過了國家有機食品認證,先後獲得全國首屆“覺農杯”名優茶評比銀獎、“山東省十大名茶”“臨沂市知名品牌”等稱號。

“佛系”茶主很逍遙

人都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坐擁3000畝的茶園,大約對於每位茶主來說,都有著銷售的焦慮。

可是金龍湖的茶卻一茶難求,只好“限購”。

據單愛民介紹,他家的茶,從不需要自己去吆喝,靠得就是喝茶者的口口相傳。當初茶葉基地剛剛建起,頭三年單愛民就給自己的同學、朋友送茶葉,讓他們幫著自己宣傳,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越來越多的人喝到了金龍湖的茶葉,認可金龍湖茶葉,直到形成一個金龍湖茶的專門消費群體。

就這樣,既不需要四處廣而告之,也不需要展銷兜售,金龍湖茶既使是“佛系推銷”,常常也是新茶還未下來,預訂人的早已排起長隊。

在採訪的現場,筆者剛好遇到剛剛採茶歸來的幾位採茶工,問她們:“常喝自己採的茶吧?”她們笑著打趣道:“茶葉賣得太好了,我們天天在這打工,連個茶葉沫都買不上!”一旁的單愛民忙解釋到:“說茶葉沫買不上肯定是開玩笑的,不過到我們這來買茶葉確實太多,到年底了我都會給這些打工的發些茶葉讓他們回家過年。”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茶溪川:莒南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領頭雁”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美閣烹香茗,龍湖享悠閒。懸壺覓商機,發展路徑寬。相視兩不厭,唯有茶溪川。”6月14日,前來參加第二屆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國家戰略創新峰會啟動儀式暨鄉村振興戰略專題峰會的一位企業家,在莒南茶溪川田園綜合體金龍湖原茶小鎮品茶時面對記者出口成詩。茶溪川現已成為企業家投資創業的熱土,老百姓打工創收的寶地,莒南縣農業新舊動能轉換的“領頭雁”。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莒南茶溪川田園綜合體位於莒南縣城南5公里,總規劃面積40平方公里,核心區佔地5.5平方公里,計劃用3年左右時間,投資20億元,建設以”茶、溪”兩大元素為主題的科教文化創業創新園區,打造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整山治水的沂蒙好例、茶鄉水韻的莒南實踐。

政府引導 引領動能轉換

莒南茶溪川田園綜合體實行政府引導、企業主管、群眾參與,邊規劃,邊建設,邊招商,邊運營,按照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生態文化旅遊園區、花園式智慧創新城區“三區同建”,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同步”,一二三產業“三產融合”,農業文化旅遊“三位一體”的發展思路,通過對自然、田園、村落三大空間的生產修復、產業提升、景觀再造,探索新常態下可複製可推廣具有持久生命力的鄉村新模式。該綜合體利用茶園、板栗園、黑松園、竹園等自然資源,新華書店舊址等紅色資源,當地民俗等文化資源,探索多產業、多核心、多業態、多組團的鄉村高質量發展新實踐。

脫貧攻堅 促進動能轉換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48歲的劉朝蓮是洙邊鎮環河崖村人,從小就在一片片茶園中長大。

“早先,基本家家都種茶,炒好了賣給茶商,能掙不少錢。後來,採茶、炒茶的利潤越來越小,勞力都出去打工,有的茶園都荒了。”劉朝蓮說。

就在前兩年,這位天天圍著家庭轉的大姐,現在成了正山堂茶園一名“掙工資”的員工。每天早上七點上班,中午回家做飯、看孩子,一天上夠8個小時,平時拔草、鋤地,採茶季還可以採茶。

和她一樣在這個茶園“上班”的人,多時七八十人,少時一二十人。“一個月掙3000多元。十天一結算,隨時來幹活,隨時能拿著錢。”劉朝蓮說。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從每天上班的茶園遠眺,劉朝蓮可以看到洙溪河畔的親水平臺正一點點成型,隨著茶園蜿蜒的道路,這裡有能喝茶、品茶、體驗炒茶的茶文化展廳,那裡有矗立著大型茶壺景觀的茶文化廣場,遠處還有等待建設的茶博園、少年拓展中心、書茶小駐等。未來的美好願景彷彿就在眼前。

“種茶、炒茶、賣茶和旅遊一結合,掙的就不僅僅是茶葉錢,還有餐飲、農家樂、採摘,樣樣都比之前掙得多,而且輕鬆。”劉朝蓮品出了其中的“門道”。

這一切,都歸功於縣委縣政府致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而謀劃的茶溪川田園綜合體建設。

“店小二”作風 提速動能轉換

從去年9月起,一支省派鄉村振興服務隊來到洙邊鎮。他們通過到田間地頭調查研究發現,這個有著60年種茶歷史的小鎮,雖區位條件優越、茶葉特色鮮明、生態環境良好、文化底蘊深厚,卻也有“成長的煩惱”:土地細碎、產銷脫節、業居分離、資金閒散、人才流失。

如何破解茶產業小散亂、茶農增收乏力的困境?“我們希望找到一個突破口,在更大範圍、更高層次實現三產融合、三生同步、三位一體,撬動鄉村自我造血。”服務隊隊長秦維強如是說。

這個“突破口”,就是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目前,該綜合體已啟動萬畝標準化茶園建設項目,新建高標準茶園2500畝,總面積達8000畝。在此基礎上,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的世界茶樹博覽園、農業科技孵化器、北方茶科學研究所等項目。

政企農共贏 支撐動能轉換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新舊動能轉換是一場持久戰,需要抓項目,更要抓保障,可謂“功夫在詩外”。政企農各方利益能否持續得到保障,決定了項目是否眼前有活力,長遠有持久力。

通過黨建統領、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市場運作、多方參與,達成“公司+聯合社+合作社+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謀求市場、企業、農民的多方共贏,是茶溪川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模式。

該綜合體成立聯合黨委和工作推進小組,整合省派莒南縣鄉村振興服務隊、洙邊鎮黨委政府、園區管理服務中心優勢力量,統籌推進綜合體建設。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該綜合體以縣屬國有企業為主體,引入社會資本陽光華沃集團,注資3億元成立公司,負責綜合體開發和運營,實現人、地、錢等要素的重新配置,激發農村發展的內生動力。與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立農業生產合作社聯合社,附近15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加入進來,負責綜合體農業規模化、標準化生產管理。

村集體協助聯合社組織規模化生產獲得組織費,通過產業扶持資金或集體建設用地等要素入企業取得保底收益。農戶作為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成員享受分紅,可獲得土地流轉費,可自營家庭農場或打工收益。

搭起戲臺好唱戲。這出新舊動能轉換“大戲”已漸入佳境:知名茶企紛紛上門投資,山東正山堂茶葉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如今,公司在綜合體內已發展茶園500畝、育苗基地1處、生產基地1處。總經理陳翠霞說:“我們出技術,他們出基地,大家共同打造品牌,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有可觀的收益。”

莒南茶溪川“以色列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

項目簽約儀式舉行

7月28日,莒南縣人民政府與艾森貝克農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合作的“以色列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項目簽約儀式舉行。艾森貝克農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以色列艾森貝克農業公司執行總裁阿維·哈博特,艾森貝克農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韓一華,艾森貝克農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常強以及縣委書記張佃虎,縣委副書記、縣長郇恆賽,縣委副書記張強,縣領導孫運學等參加。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郇恆賽在致辭中代表縣委、縣政府對企業家支持莒南發展表示衷心感謝!他指出,以色列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項目為莒南做大做強特色高端林果產業,提升整體效益,促進現代技術與裝備集成和農業“新六產”融合發展提供新模式,為培育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動能創造新經驗,為探索農民持續增收機制開闢新途徑,為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提供新載體。

常強表示,艾森貝克農業設備(北京)有限公司將為本項目提供國際化的技術支持及運營管理團隊, 負責全部農產品的國內及國際市場銷售, 並在園區設立以色列農業技術培訓中心,向莒南農業行業提供以色列農業專業技術培訓。在保證本項目持續性盈利的前提下,將帶來以色列農業技術和農業模式,爭取為莒南農業發展貢獻我們的力量!

會上,郇恆賽與阿維·哈博特作為雙方代表簽署合作協議。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據瞭解,茶溪川田園綜合體以色列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項目是由莒南整合涉農資金,通過莒南縣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有限公司進行投資建設高標準現代農業園區。艾森貝克北京公司將負責項目的規劃和設計,引進以色列專利設施和以色列先進的農業技術、精細化管理模式和盈利模式負責在莒南建設的以色列現代化高效農業示範園區,打造以色列現代化設施農業生產和示範基地。

項目一期規劃佔地271畝,將建設50棟以色列EnviroDome全天候低能耗普惠型專利溫室和10棟以色列EnviroDome通風型三聯棟專利溫室,建立節能高效設施產業園,打造以色列乃至全球高科技農業展示示範並保證盈利的可持續發展新型農業基地。項目建設完成後,將由艾森貝克公司在莒南縣成立運營公司進行園區的運營管理,對項目的生產、運營管理、品牌建設、產品銷售等進行一體化服務,保證投資收益。園區將以黑莓、樹莓和蔓越莓等高端品種種植為特色,發展草莓和進口葡萄育苗,兼顧高端設施蔬菜種植。同時使遊客享受全年採摘體驗,三產融合,發展田園經濟,提升人氣;打造草莓、葡萄育苗和種植示範基地,提高以色列農業科技轉化率,從根本上提升草莓和鮮食葡萄市場產品品質。

莒南茶溪川:鄉村振興“試驗田”新舊動能轉換“領頭雁”

發佈設置

設置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