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往昔,70年70個精彩瞬間,講述歷史的滄桑變化


解放初,鑑於普遍受教育程度低,農民選舉多采用“豆選”等方式。這是1952年,疏附縣色滿區第七鄉三村農民正在投豆選舉

上世紀50年代,新疆七一紡織廠的女工正在生產。曾經生產不了一根鐵釘的新疆,在解放後陸續建成八一鋼鐵廠、十月拖拉機廠、七一紡織廠等,奠定了新疆現代工業基礎。

上世紀50年代,新中國第一代女拖拉機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軍墾職工金茂芳。她是第三套人民幣中1元紙幣正面人物“女拖拉機手”原型之一

1949年10月1日,新疆各族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當月20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野戰軍一部抵達迪化,受到各族各界群眾夾道歡迎。

1949年12月17日,新疆黨政軍領導和各族各界代表在閱兵臺上檢閱部隊。當日,新疆省人民政府與新疆軍區正式成立。

1955年夏,伊寧中學學生在郊外歡度暑假

1955年10月,克拉瑪依1號井噴出原油,標誌著新中國第一個大油田——克拉瑪依油田的誕生,揭開了新疆石油工業大發展的序幕

1955年10月1日,各族群眾載歌載舞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週年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成立。

1958年,庫爾班·吐魯木大叔和少先隊員在一起

1959年,新疆體操隊隊員在教練輔導下練習高低槓

1959年,喀什市街道上出現了一種“駱駝轎車”,每輛可坐15人

1959年11月,阿克蘇紅星阿英爾人民公社黃宮管理區糧食作物豐收,73歲的農民那衣甫·艾山給孩子們每人買了一雙皮靴

1962年5月29日,在烏魯木齊市紅旗幼兒園,各族兒童聚在一起,玩耍嬉戲。

1962年底,蘭新鐵路通車,結束了新疆沒有鐵路的歷史。這是上世紀60年代進京列車上,列車員為旅客表演節目

1964年,航拍的烏魯木齊市光明路一帶

1964年10月,新疆本地培育的優良細毛羊被空運到雲南安家落戶

1965年建成的烏魯木齊南門體育館,見證了新疆體育事業的一段輝煌歷程。2000年,這座體育館完成使命退出歷史舞臺

1966年,上海支邊青年抵達新疆,參加邊疆建設。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批又一批建設者來到新疆,揮灑汗水,奉獻人生

1966年6月,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牧區的孩子們用半導體收音機收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廣播

1966年8月,克拉瑪依市貿易公司紅旗流動商店。那時,克拉瑪依商貿業喊出“石油生產到哪,商業服務到哪”的口號,對邊遠生產點進行定期定點服務

1966年9月,八一鋼鐵廠東方紅一號高爐出鐵,這是當時新疆最大的一座鍊鐵爐

1977年,中斷11年的高考重新恢復。恢復高考連同一系列改革措施,讓中國社會迎來了科學和知識大放光彩的春天。這是學生們在新疆大學校門前合影

1979年,石河子八一毛紡廠針織線車間生產的各色開司米毛線準備外銷

1979年,伊寧市皮鞋廠工人根據市場需求,生產適銷對路的產品

1979年秋,豐收的莎車縣農民喜交公糧。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施,極大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改變了農村面貌

1979年,南疆鐵路吐魯番至庫爾勒段貫通

1982年11月,自治區召開首次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大力表彰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單位和個人,在全社會推動形成以維護民族團結為榮、以損害民族團結為恥的社會風尚

1983年11月,霍爾果斯口岸恢復開放

1984年,中石油在塔里木盆地北部打出一口高產油井,塔里木石油會戰由此拉開序幕

1986年7月,外國遊客參觀烏魯木齊市二道橋市場。改革開放後,各類農貿市場、巴扎遍佈天山南北,一批個體經營戶勤勞致富

1986年,烏魯木齊市人民公園的英語角

1989年冬,烏魯木齊市紅山商場舉辦的時裝模特展示活動,吸引了眾多人觀看

1990年9月,蘭新鐵路烏魯木齊西—阿拉山口勝利完成鋪軌任務,第二座亞歐大陸橋貫通

1990年9月5日,我國水利治理重點工程——克孜爾水庫大壩截流成功

1992年9月,首屆烏魯木齊邊境地方經濟貿易洽談會舉辦。截至2010年,烏洽會成功舉辦了19屆,為新疆的對外開放作出了卓越貢獻

1994年2月2日,“新宏信”在深圳交易所順利上市,拉開了新疆企業上市的序幕。這是烏魯木齊市市民在踴躍申購股票認購證

1994年9月10日,西安—蘭州—烏魯木齊光纜幹線正式開通。這是亞歐光纜大陸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國內第一條全程採用30芯光纖纜的大容量數字通信幹線。

1995年5月1日,我國開始實行雙休日。這是首個雙休日烏魯木齊街頭熱鬧的場景

1995年10月,在黨中央和國務院關懷下,總投資3000萬元的和田縣打井改水工程竣工。15.3萬人告別世代飲用澇壩水的歷史,喝上了清潔水

1995年10月4日,我國在流動沙漠中修築的第一條等級公路——塔里木沙漠公路全線通車

1998年,巴克圖口岸過貨車輛絡繹不絕。截至目前,新疆有國家批准的一類口岸18個

1999年11月19日,無人售票車亮相烏魯木齊街頭

2000年,國家決定在內地部分經濟發達城市舉辦內地新疆高中班,主要招收新疆農牧區少數民族學生。這是東莞內高班學生在課間聊天

2005年,鄉村集市上展出的小汽車吸引了趕著驢車逛巴扎的農民的目光

2005年11月25日,“中國新疆維吾爾木卡姆藝術”通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三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申報。70年來,新疆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傳承

2007年,環賽里木湖公路自行車賽首次舉辦,2013年升級為全國性賽事。目前該賽事已成為國內業餘公路自行車頂級賽事之一

2008年,惠及新疆廣大農村群眾的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啟動

2008年6月,北京奧運會聖火在新疆傳遞。喀什市各族群眾手持國旗和北京奧運會會旗歡呼雀躍

2009年9月21日,中國西部大開發標誌性工程、國內最大的煉化一體化工程——中石油獨山子石化千萬噸煉油百萬噸乙烯工程建成投產

2011年9月30日,伊犁果子溝大橋正式通車,長期困擾果子溝公路的“卡脖子”路段天塹變通途

2013年6月21日,新疆天山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這是天山喀拉峻風光

2013年8月29日,上海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首輛轎車下線。目前,上汽、廣汽、陝汽等國內知名車企紛紛在新疆投資辦廠

2014年1月27日,哈密南—鄭州±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正式投運。這是國家實施“疆電外送”戰略的第一個特高壓輸電工程。

2015年底,喀什老城核心區危舊房改造全面完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官員稱讚:“喀什老城區改造保留了原有的建築特徵和居民的傳統生活習慣,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精神,有很多經驗值得推廣。”

2016年1月20日至30日,第十三屆全國冬季運動會在烏魯木齊舉行。這是冬運會首次走出東北,同時也是新疆第一次單獨舉辦全國大型綜合性運動會。

2017年8月1日,各族群眾載歌載舞歡慶莎車機場正式通航。新疆現有21座民用機場,是全國民用機場最多的省區

2017年9月9日,塔里木河流域尉犁縣段景觀。新疆大力實施生態治理工程,塔里木河下游綠色走廊煥發出勃勃生機

2018年2月23日,新疆農業大學駐阿瓦提縣拜什艾日克鎮託萬克拜什艾日克村“訪惠聚”工作隊隊員在為村民講解棗樹春季防病知識。

2018年8月6日,在吐魯番市新疆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服務園區交易大廳內,果農們在查看新疆農產品銷售行情

2018年12月25日,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生產車間場景。該產業園作為烏魯木齊市一項民生工程,於2018年9月建成

2019年2月9日,遊客在喀納斯景區禾木雪鄉拍照。自治區確定實施“旅遊興疆”戰略,全區各地積極行動,打造優質旅遊環境。

2019年4月23日,京新高速公路建成通車,開闢了一條從霍爾果斯口岸至天津港最快捷的出海通道。圖為京新高速和連霍高速相交的駱駝圈子立交橋

2019年5月25日,一列滿載商品的中歐班列從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出發,駛向哈薩克斯坦阿拉木圖市。截至8月31日,烏魯木齊集結中心已累計開行中歐班列2521列,通達18個國家、26個城市。

2019年8月16日,工人在疏勒縣南疆齊魯工業園區疏勒如意科技紡織有限公司查看設備運行情況。對口援疆工作開展以來,一大批內地企業來新疆投資興業,帶動了當地產業發展,拉動了就業。

2019年8月23日,和田艾勒乃再爾手工藝品有限公司洛浦縣恰爾巴格鄉奧拉依村服裝廠員工在縫製艾德萊斯服裝。得益於村辦工廠的建立,越來越多的農民實現了在家門口就業。

2019年9月教育事業蓬勃發展,構建了從學前到大學的完整現代教育體系。其中,學前雙語幼兒園毛入園率達96.86%。

2019年9月20日,新疆圖書館新館正式面向讀者開放。圖為讀者在少兒智慧化體驗區體驗3D立體書

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獲得第十四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我區文化藝術事業繁榮發展,相繼創作出一批在國內外有影響力的少數民族優秀文化作品。

2017年12月17日,疏勒縣英爾力克鄉當尕勒其村村民在進行健康體檢。

2019年9月11日,顧客在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烏魯木齊分公司南湖營業廳體驗5G網絡的人機互動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