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在山西民間考察的時候,偶然發現兩個民宅影壁的墊栱板上分別刻著這麼兩組字,一組是“活潑地”,一組是“潑埊”。

這兩組字究竟是什麼意思。

先說“活潑地”。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上圖是山西忻州某村的民宅影壁,墊栱板處三個字“活潑地”,分別刻在桃和石榴外形的底磚上,字體舒展自然,圖案造型優美簡潔,可惜後來被人偷撬走了。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活潑地”三個字,肯定不是小孩子們很活潑地怎麼怎麼的意思,實際上這個“地”字是個名詞,就是土地。“活潑”兩個字是“充滿生機”的意思,總體解釋就是“充滿生機的一塊風水寶地”,民間供奉土地爺龕上常有這樣一幅楹聯:“土中生白玉,地內出黃金 ”。

這可以作為“活潑地”的註解了!

下面再看“潑埊”這兩個字。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潑埊”的“潑”還是“活潑”(充滿活力)的意思。

關鍵是這個“埊”字,現在人們不怎麼用,實際上它是“地”的古體字,也念di。

這兩組刻字意思一樣。

那麼這個古體字“埊”是怎麼個由來呢。

在唐朝之前,一直用的是“土也”的“地”字,直到武則天當政,包括“地”字在內的幾十個漢字就面臨著被改造的命運。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武則天

作為中國第一位女皇,難免躊躇滿志,創造文化的衝動不時地在心中湧動,先後造了將近二十個左右的新漢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瞾”(照)字,這也是唯一流傳至今的新造漢字,其餘的基本都在武則天駕崩後被大臣和文人嫌棄了,於是新皇下詔廢止了這批字,這個“埊”字就是被廢止的漢字之一,但武則天當時憑著皇帝的權威,強行在一些朝廷文件中使用過這些新造字,所以歷史上總是有它的痕跡,直到現在,字典上也能查到作為古體字的“埊”字。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武則天造的字,水平很幼稚,堪比上世紀第二批簡化字。

此後,“土也”的“地”一直佔據著正統地位。

至於民間還有人用“山”“水”“土”的“埊”字做文章,不過是某些比較拽的文人秀才,出於好玩或者是炫耀而有意為之,老百姓要是不認識而向他討教,他心中的得意之情會久久盪漾(惡意揣測不必當真,嘿嘿)。

要說當時武則天看到"地”字由“土”“也”組成,難免不悅,“土”字好理解,“也”字就有點內涵了,“也”字最早的含義實際上是女陰!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篆字“也”

【說文解字】:也,女陰也。

“也”字加上“土”字邊,意思就是土的X,造字者真是有腦洞,土地當然是用來開墾耕種的,不體現它的這個特性還怎麼造。怪不得未開墾的土地叫處女地呢。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四眼造字大咖倉頡

現在大家覺得儒家經典《中庸》中的“中者,天下之大本;和者,天下之達道。”還那麼高雅嗎?

古代文人們(包括聖人)說個話,寫個文都帶語氣助詞,是不是跟我們現代人說話時不時帶著摩擦音作為語氣助詞都是一路貨色呀?(玩笑哈)

還說這個“埊”。

由“山”“水”“土”組成的“埊”字就沒得說了,地上不主要就這幾樣嗎,表達直接並且光明正大,但人們不喜歡這麼個寫法,還是覺得“土也”的“地”字更有文化內涵,當然,筆畫也少,好寫。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哪!

至於“”字,隨著文化的演變,已經失去了它最初的本意,早就是個雅詞兒了,那些優秀的傳統經典文章我們儘可以繼續優雅地吟誦。

民間建築上刻寫“活潑地”和“潑埊”怎麼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