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二戰結束以後,世界的熱點發生了轉變,從戰爭轉向政治,轉向東西方對抗,還有就是殖民地——非洲有許多國家被歐洲國家殖民,戰後這些殖民地國家人民開始覺醒,反抗歐洲殖民者成為大趨勢。

這些殖民者並非象他們嘴上說的那麼好,那麼和平,實際上明的暗的犯下了很多罄竹難書的罪惡。其中在非洲佔有殖民地最多的國家是法國。比如馬達加斯加、塞內加爾、阿爾及利亞、摩洛哥……有二十多個非洲國家曾被法國殖民。

隨著戰後獨立運動的蓬勃發展,到了1953年,法國高層領導人預感到,非洲殖民地獨立是無法避免的歷史趨勢。於是法國間諜機構受命開始組建在殖民地的地下組織,他們的目的是針對未來獨立的國家進行間諜活動。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非洲殖民地圖,藍色是法國,面積最大

負責組建的便是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當時的局長是皮埃爾·布爾西科,他派了手下最精幹的成員勒魯瓦前往非洲負責這一任務。

勒魯瓦化名托馬,先來到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來之前,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曾詳細策劃過,以前法國被侵略時,摩洛哥曾作為後方基地。而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在二戰時就是著名的情報中心,許多國家的郵件都要在這裡中轉。(大量的好萊塢電影有卡薩布蘭卡,最著名的就是英格麗·褒曼的同名電影,又叫北非諜影,看名字就知道卡薩布蘭卡的情報地位)美國、蘇聯的情報機構都在卡薩布蘭卡很活躍。托馬想盡一切辦法安插法國間諜,他甚至想買下非洲300多家電影院,利用電影院作為合法身份的掩護可是一步妙棋,只是最後因為經費沒有爭取夠而放棄。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電影卡薩布蘭卡的海報

托馬(勒魯瓦的化名)退一步,買下了大量的加油站、汽車維修廠,於是法國間諜們,白天在加油站工作,換輪胎、修發動機。晚上換上衣服執行間諜任務,偷拆郵件、竊聽電話、收集情報,建立秘密電臺,傳遞重要情報給總部。

讓托馬最感興趣的,就是來自美國的郵件,戰後法國在非洲最主要的競爭對手就是美國,法國作為非洲第一大殖民者,美國如果要向非洲伸手,必然觸及法國的核心利益。

當時美國中央情報局發往非洲各個情報站點的指示,都是先經過美國駐巴黎大使館,再空運至卡薩布蘭卡機場,然後從卡薩布蘭卡再分別送往美國駐非洲各國的大使館和領事館。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摩洛哥卡薩布蘭卡標誌建築

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曾經試過在巴黎竊取這些郵件,但是由於美國人防範嚴密而失敗了。卡薩布蘭卡是最後一次機會。托馬在機場組建了一個小組,包括飛行員、空勤、地勤、貨運員、餐廳酒吧服務員、甚至還有指揮塔的工作人員。這些人聽從托馬的安排,利用自己的工作便利,探聽美國郵件運送流程和郵件存放地址。但是中情局的美國人也不是吃素的,任憑法國人怎麼安排也沒查出郵件的存放地點。以至於行動小組的組長向托馬報告,“我們怎麼也找不到美國人存放郵件的地點。郵件從巴黎運送這裡,在我們眼前一晃就不見了,轉運時間一到,這些郵件又出現了,然後我們眼睜睜看著它們被轉運走。”

托馬覺得小組長彙報的事情很不可思議,他問道:“你能肯定郵包確實存放在機場什麼地方嗎?”小組長說:“是的,但是我們查遍了海關和郵局的倉庫,其它國家的都能找到,就是沒有美國的。”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摩洛哥

托馬覺得美國人一定有專門存放郵件的地方,於是他決定親自調查。一連幾個晚上,他帶著小組成員把機場的庫房挨個搜了個遍。最後,他們來到一棟機場外圍的房子,這棟被柵欄圍了起來。托馬問:“這是什麼地方?”小組長說:“這是一棟普通房子,裡面放著機器、藥品和一些其它物資。”托馬又問:“你們搜查過裡面嗎?”小組長回答道:“沒有,美國人肯定不會放這裡,這個地方都沒有人看守,也沒有貼封條,根本沒有任何防衛措施。”

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的規定,這樣的地方是不能存放郵件的。托馬覺得這會不會是美國人鑽的空子的呢?他決定還是進去看看。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帶柵欄的房子

柵欄的門鎖著,不過這難不倒間諜們,托馬先是隔著柵欄側身細聽,四周毫無動靜,於是他直接翻過這個柵欄,落地時感覺腳下軟軟的,彷彿踩到什麼東西,緊接著腳下動了起來,併發出痛苦的呻吟聲,原來是一個躺在地下睡覺的摩洛哥保管員,托馬迅速一拳過去,趁保管員還沒清醒,就把他揍暈了。木房子的門是普通的鎖,托馬輕鬆打開,果然,在房子的右角堆著幾個郵包,一檢查,都是美國人的。托馬沒有動郵件,原路返回後,通知等在外面的小組成員進去取郵包,並且叮囑千萬不能傷害摩洛哥保管員,讓他繼續昏睡就好。

這天夜裡,法國人第一次在卡薩布蘭卡取到美國人的郵件,他們小心翼翼的打開郵件,拍照後,再原封不動的裝好,一點痕跡也不露的放回原處。那個摩洛哥保管員醒來後,看見倉庫沒有丟失東西,他也就自認倒黴,沒有聲張。

不過,不能每一次行動都把保管員打暈啊,托馬想了個辦法,通過安插在機場的內線,設法換了一個新的保管員,這個新保管員是個酒鬼,每天晚上托馬都安排人請他出去喝酒,然後趁他擅自離崗喝酒的時候,法國人把美國人的郵件看了個遍。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隨著美國在非洲的勢力越來越大,當時在一些國家,比如塞內加爾,美國人政治上開始佔據了優勢,法國人逐漸處於守勢。美國用鉅額投資贏得了塞內加爾政府的信任,法國迫切需要知道美國人的新計劃和新動向。於是托馬又來到塞內加爾的達喀爾,新的目標是美國大使館。他了解到,美國國務院和中央情報局有一批重要的文件正送往達喀爾。

一開始,托馬進行的非常順利,美國大使館在達喀爾市中心的一棟大樓的第三層,而第四層恰好是法國一家航空公司辦事處,辦事處的主任科克恰好也是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的聯絡員。所以托馬希望科克能幫助自己,科克答應了。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達喀爾鳥瞰圖

經過仔細觀察,這棟大樓的正面每一層都有陽臺,從四樓爬到三樓並不難。托馬還注意到,美國大使館的安全人員對房門檢查很仔細,卻從來不檢查窗戶。因此從陽臺翻窗進入大使館,是一個好辦法。

科克幫忙很賣力,他吩咐辦公室人員下班都不要鎖門,方便托馬進入四樓陽臺。他還想辦法安排了一位女間諜進入美國大使館當清潔工,主要任務就是每天晚上離開大使館前,把一扇窗戶虛掩不栓死。這樣托馬在陽臺只需要推窗就可以潛入大使館。

一連幾天,托馬和清潔女工反覆演習整個潛入過程,發現沒有一個美國人注意到這一點。當托馬確定美國國務院和中情局的文件送到塞內加爾後,托馬決定開始行動。不過臨出發的時候,托馬有些不安,他決定不能把全部安全都寄託在窗戶沒關這一點上。於是他又隨身攜帶了一把撬窗的工具。

行動前托馬又問科克,“你確信一切都安排好了嗎?”科克回答說:“沒問題,祝你成功!”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夜幕降臨以後,托馬讓接應的人在樓下暗處隱蔽好,他獨自上了四樓,用科克給的鑰匙打開門,然後從辦公室的落地窗爬到陽臺,再從四樓陽臺跳到三樓陽臺。托馬走進預先安排好的落地長窗,用力推窗,可是窗戶居然紋絲不動,他用盡全身力量也沒有推開。很顯然,有人從裡面把窗戶栓死了。托馬又試著用工具去撬窗栓,卻意外的發現窗戶上又加了特別插銷,這說明美國人有了防範。托馬決定馬上撤退。

從三樓陽臺是不可能爬回四樓陽臺的,容易被人發現,唯一的出路就是跳下地面。可是三樓到地面有近10米,萬一跳下去摔斷了腿,被人發現後,肯定會引起美國大使館的懷疑。負責接應托馬的間諜們,為了掩人耳目,離大樓都有段距離,他們發現不了托馬。而且這棟大樓在達喀爾的市中心,就算是晚上,也是人來人往,非常容易暴露。

北非諜影——法國國外情報和反間諜局在非洲的活動

大樓

托馬沒有選擇,他深吸一口氣,雙手緊抓欄杆跳了下去。這一跤摔的不輕,不過還算順利,雖然走路一拐一瘸,托馬還是成功的逃離了。

事後,托馬肯定有人出賣了他,經過仔細調查,他發現這個叛徒竟然是科克。原來科克答應幫他,但又不想得罪美國人。問題就在於,科克沒有直接告訴托馬,如果他直截了當不同意,托馬會找其它方法。科克卻採取兩面三刀的做法,他一面幫助托馬完成準備工作,另一面又在最後關頭,去美國大使館告訴美國人,最近有小偷活動,注意窗戶。美國人馬上明白了科克的意思,安全人員下班前仔細檢查了窗戶,並加上了特殊的插銷。

儘管科克使托馬差點被抓,給法國間諜工作造成巨大損失。但托馬卻無法告科克,因為間諜工作是不能出現在公眾眼中的。托馬最後只能把科克調回國內,放在閒散位置上,讓他永遠失去了晉升的機會。

本文部分內容取材自回憶錄——諜海孤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