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家長抓什麼?先抓學習態度和習慣,再談成績

孩子剛上小學一年級,家長覺得知識點很少不用費特別大的力氣就能學會。但是這個觀念是錯的。因為一年級,正是小孩子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養成的最好時期,如果不嚴格要求到了三年級孩子之間的差距就拉開了。

一年級家長抓什麼?先抓學習態度和習慣,再談成績

01一年級特點

孩子極其依賴父母的時期,也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時期。能夠讓家長的努力產生事半功倍效果的也就是這個階段。

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在課堂上的表現、在學校老師心目中的形象,都將直接影響到孩子性格特點的形成。

一年級家長抓什麼?先抓學習態度和習慣,再談成績

02 家長該幫孩子抓什麼呢?

1. 抓學習態度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孩子的成績並不能說明什麼,但在這個時候,孩子的學習態度卻是最重要的。

家長“孩子隨便學學就會,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會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態度。

一年級知識點少,學起來簡單,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課外時間可以不用花特別多的功夫在學習上,多發展些其他興趣。但學習態度必須端正,不能隨便學學。

2. 抓學習習慣

小學一年級是孩子可塑性最強的時期,也是形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階段。

3.養成哪些學習習慣

  • 預習、複習的習慣

老師上課前會寫教案,要備課,那麼學生上課前更要預習。課前預習不僅能鍛鍊孩子的自覺學習能力,也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利於往後的學習。

課後複習同樣是學習的關鍵環節,是為了從學過的知識中獲得新知,鞏固記憶,攻克難點重點。

  • 廣泛閱讀的習慣

新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語文教學大綱》中曾明確規定:課外閱讀總量,要求五年制不少於100 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閱讀僅限於課堂和課本,是遠遠不夠的。

為此,家長可以這樣做:首先,選擇孩子感興趣的書籍,制定閱讀計劃,每天閱讀。其次,為孩子提供讀書環境,製造讀書氛圍,父母要放下手機,與孩子一起捧起書本。再者,鼓勵孩子讀完一本書要寫讀書筆記,逐漸養成主動閱讀的習慣。

  • 敢於提問的習慣

很多孩子看似上課認真聽講,但是一到考試成績就很不理想,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上課沒聽懂,又不敢提問,於是問題越堆越多。

課堂上孩子不敢提問一般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卑心理,害怕自己說錯,錯了老師和同學笑話。二是因為緊張,課堂安靜的氛圍,老師的語調語氣,問題的難易程度都是影響因素。

要克服這兩個心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父母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樹立自信心,鼓勵孩子發表意見。課堂氛圍儘量輕鬆和諧,爭取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進來,家長在家庭事務中也要給孩子話語權,讓孩子有主人翁的精神。

4.結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學習習慣”。一年級養成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會讓孩子終身受益,孩子想不優秀都難。

一年級家長抓什麼?先抓學習態度和習慣,再談成績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