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家长抓什么?先抓学习态度和习惯,再谈成绩

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家长觉得知识点很少不用费特别大的力气就能学会。但是这个观念是错的。因为一年级,正是小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养成的最好时期,如果不严格要求到了三年级孩子之间的差距就拉开了。

一年级家长抓什么?先抓学习态度和习惯,再谈成绩

01一年级特点

孩子极其依赖父母的时期,也是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能够让家长的努力产生事半功倍效果的也就是这个阶段。

孩子对于学习的态度、在课堂上的表现、在学校老师心目中的形象,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性格特点的形成。

一年级家长抓什么?先抓学习态度和习惯,再谈成绩

02 家长该帮孩子抓什么呢?

1. 抓学习态度

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孩子的成绩并不能说明什么,但在这个时候,孩子的学习态度却是最重要的。

家长“孩子随便学学就会,不用太努力”的想法,肯定会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态度。

一年级知识点少,学起来简单,所以有精力的孩子课外时间可以不用花特别多的功夫在学习上,多发展些其他兴趣。但学习态度必须端正,不能随便学学。

2. 抓学习习惯

小学一年级是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期,也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阶段。

3.养成哪些学习习惯

  • 预习、复习的习惯

老师上课前会写教案,要备课,那么学生上课前更要预习。课前预习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自觉学习能力,也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更有利于往后的学习。

课后复习同样是学习的关键环节,是为了从学过的知识中获得新知,巩固记忆,攻克难点重点。

  • 广泛阅读的习惯

新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曾明确规定:课外阅读总量,要求五年制不少于100 万字,六年制不少于150万字。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孩子阅读仅限于课堂和课本,是远远不够的。

为此,家长可以这样做:首先,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书籍,制定阅读计划,每天阅读。其次,为孩子提供读书环境,制造读书氛围,父母要放下手机,与孩子一起捧起书本。再者,鼓励孩子读完一本书要写读书笔记,逐渐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

  • 敢于提问的习惯

很多孩子看似上课认真听讲,但是一到考试成绩就很不理想,有一大部分原因是上课没听懂,又不敢提问,于是问题越堆越多。

课堂上孩子不敢提问一般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卑心理,害怕自己说错,错了老师和同学笑话。二是因为紧张,课堂安静的氛围,老师的语调语气,问题的难易程度都是影响因素。

要克服这两个心理,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父母和老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鼓励孩子发表意见。课堂氛围尽量轻松和谐,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家长在家庭事务中也要给孩子话语权,让孩子有主人翁的精神。

4.结论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学习习惯”。一年级养成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会让孩子终身受益,孩子想不优秀都难。

一年级家长抓什么?先抓学习态度和习惯,再谈成绩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