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醫生作為救死扶傷的崇高職業,以往在人們心目中代表著社會地位高、收入不菲,受人尊重。但事實上,醫生的職業光環正在日漸消逝。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01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前幾天,公司派我出差,路過高中同學老張所在的城市,我們在一起小聚了一下。

老張,33歲,在一家三甲醫院外科當主治醫生。

一見面,我就說,真羨慕你,當年上了醫科大學,現在工作穩定,職業體面,誰看病都得求你,哪像我天天跑銷售,隨時都可能被炒魷魚。

老張一臉苦笑說,我這輩子最後悔的事就是聽父母的話,學了醫,要早知道這樣,打死我都不當醫生。

老張說,每週做三次全天門診醫生,一天看150個病人很正常。常常一個病人還沒看完,下個病人又擠了進來。這種情況下,喝水、吃飯、上廁所自然都成了難事。但這還能忍。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他最怕的是值急診班。在急診科,突發事件永遠是隻有想不到沒有見不到。車禍,溺水,電擊,跳樓等等各種血腥場面,永遠處於備戰狀態,一刻也不停歇。

而且越是晚上12點以後,突發事件越多,曾經除夕夜晚上,他值班收了20多個急診病人。

去年夏天,他們科室主任的孩子高考結束後,堅決不按照父母的意願報考醫學院校。用他孩子的話說,醫生這行有多辛苦,從小我就耳濡目染,真的不願意自己再去嘗試。

今年體檢,老張查出了膽結石、慢性胃炎、下肢靜脈曲張、腰椎間盤突出等職業病。但沒辦法,醫院人手不足,只能輕傷不下火線,帶病上班。

老張最後說,一月才5K塊,還完房貸剩不了多少。紅包根本就不敢收,收了可能連工作都沒了。

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醫生,寒冷在光芒四射的太陽底下。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02

很多醫生之所以“累並快樂著”,是因為他們把行醫當成了一種使命,把治病救人當成了天職

對於醫生而言,學了醫,就有了治病救人的天職。醫生如同黑夜裡的提燈者,每天都在幫助病人走出低谷,這種成就感是其他職業無法比擬的。

對於他們,我們給予他們極度地信賴,甚至是依賴,我們一旦生病,就會把全部希望寄予醫生身上。

因此,醫生的價值絕不能單純用金錢來衡量。治病救人帶來的精神愉悅,遠遠超過物質上的享受。

沒有一個醫生天性邪惡,也沒有一個醫生會不希望自己的病人好。因為善良,醫生頑強地守護神聖;因為有愛,醫生寧願相信患者是善良的。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儘管醫生們一直在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去救死扶傷,不求感謝,不求有功,但求無過。

但最讓人悲哀的是,這份善良被一些無良媒體解讀為白大褂下的陰謀。醫生開藥就是為了拿回扣,開檢查就是為了拿提成,關心患者是為了索要紅包,手術沒做好是故意報復。

於是乎,醫生的善良是陰謀,醫生被打被殺情有可原,甚至所有的醫患衝突,醫患矛盾都是因為醫生沒有醫德。

《言醫·序》中說:“學不貫今古,識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寧耕田織布取衣食耳,斷不可作醫以誤世!”

所以,很多醫生們都說,我們不怕傷痛,不怕勞苦,不怕流汗,但我們害怕自己的善良一次次被玷汙,被血洗。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03

當前,醫療任務重、工作強度大、醫患矛盾突出、經常無法享受正常的節假日,醫生成了最糟糕的職業

醫生工作忙是公認的,他們沒有節假日,全年無休,常常一個電話就要趕回醫院。

除了工作之外,還要搞科研,忙論文,各種會議,有時候醫院還有各種考核比賽,不少醫生最大的夢想就是下班能好好睡個覺。

北京協和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對全國136家醫院開展的一項調查顯示:

  • 50.8%的醫護人員感到工作負荷過重,其中醫生群體為64.5%。
  • 超過40%的醫生日工作時間多於10小時,僅有33.6%的醫護人員感到自己的睡眠充足。
  • 認為自己身體狀況良好的醫護人員僅佔46.7%, 兒科專業比例最低,只有39.6%。
  • 僅40.6%的醫生稱休滿了國家法定假期,休假比例最低的是兒科醫護人員。

雖然大醫院也在增加醫護人員的規模,但趕不上就診人數的增長,更何況,培養一名優秀醫生需要很長時間。

於是,那些一線骨幹醫生不得不加班加點,時常處在疲勞狀態,而技術和口碑越好的醫生就可能更勞累。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尤其是當前,優質醫生大部分集中在城市大醫院,結果患者便集中到大醫院看病,這裡每天就醫者人滿為患。與此形成鮮明反差的是,基層小醫院門可羅雀。

如此一來,大醫院不得不超負荷運轉,醫生工作時顧不上喝水、上廁所,要練“耐旱功”和“憋尿功”。

患者常抱怨“排隊3小時,看病3分鐘”,這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醫生的忙碌程度。

我的一個女同學是臨床醫生,現在又是懷孕的媽媽,前一段時間因為太累以及各種原因導致先兆流產,臥床休息。結果,她的臨床科室三位同事就會每三天上一個夜班,還有一個同事發著高燒還在上班。

加上如今醫患關係越發緊張,很多人難以理解醫生的工作,一旦出點事情就會對醫生喊打喊殺。不少醫生在工作時往往感覺如履薄冰,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04

醫生這麼拼,賺錢應該很多吧?坦率地講,在中國當醫生並不是一個賺錢的職業。如果按照同等付出獲得的回報,醫生可能是最不賺錢的職業之一

醫生們每天都在生死邊緣遊走,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如果想賺錢,當醫生肯定不是明智的選擇。

對於醫生而言,當別人畢業的時候他們還在讀書實習,當別人工作的時候他們還在規培,當別人都買房買車孩子老婆熱炕頭的時候,他們才剛開始拿正式工資。

然後還要像升級打怪一樣,不斷地考職稱,才可能把工資往上提一提。

在醫生群體中有些顯而易見的收入規律:

  • 身處經濟發達的大城市的醫生收入要高於欠發達的小城市醫生。
  • 醫院級別越高,醫生收入越高。
  • 高級職稱的醫生收入要高於中低級職稱的醫生。
  • 在民營醫院,醫生的薪酬隨資歷增長幅度更大。
  • 文化程度高的醫生收入要高於文化程度低的醫生。

近兩年,越來越多的醫生跳槽到了其他行業,其原因眾多。歸根結底便是年輕醫生在自己的崗位上看不到未來,兢兢業業的工作多年,收入跟不上物價漲幅。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老張說,他們醫院醫生往往忙起來沒日沒夜,77%的醫生曾一週工作超過50個小時,25%的醫生工作時長曾超過80小時。而且45歲以下的醫生,大部分人工資也就在5K-8K左右,算起來,時薪是很低的。

當然,也有一些醫生收入是很不錯的,但是那些都是熬了很多年的老醫生。而年輕醫生要達到那樣的程度,往往還有很多年的路程要走。

所以,不少年輕醫生在談戀愛時,因為囊中羞澀,都不好意思找對象,更別說談婚論嫁了。

因此,想要增加收入,方法之一就是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學歷和職稱,提高科室效益、增強學術能力,但那基本上要熬到50歲以上。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05

希望全社會都應理解、尊重和關心醫生,正視他們的付出,看到他們的成績,給他們應有的尊重和享受,給待遇給地位給健康保障

醫生過度勞累不僅對醫生本人身體健康造成傷害,對患者也是一種風險,因為醫生過勞有可能增加對病人的誤診、誤治等醫療風險。

調查研究數據顯示,一些重點科室如急診、外科、心內科、呼吸、消化、兒科、婦產科等,35歲至55歲之間的骨幹力量,大多存在工作壓力大、睡眠不足等問題,而且他們上有老、下有小,處在家庭負擔較重的階段,容易出現過勞現象。

我同學老張說,不少外科醫生都或多或少有靜脈曲張問題,靜脈曲張大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長時間站立。外科醫生做手術往往時間不好把控,常常一站就是好幾個小時,甚至十幾個小時。期間不能隨意活動,即便感覺不適,很多醫生也只能硬生生扛著。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因此,一方面全社會都應理解、尊重和關心醫生,同時,在緩解看病難問題上,不能再單靠提高工作效率、縮短醫生休息時間的辦法去解決。

  • 各級醫療機構要切實落實年休假制度。
  • 醫療機構應當制定合理的值班制度和輪換制度,保障醫師的休息權。
  • 醫療機構應當制定超時工作的強制休息制度,防止過勞下的醫療行為。
  • 有關部門應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保障醫生的健康權益,避免醫生“抱病上崗”。

各有關部門和醫療機構,要依法維護醫生的尊嚴和合法權益,力爭為醫生創造更好的執業環境。善待醫生,我們就可以少些再少些遺憾,甚至不留遺憾。

我,33歲,外科醫生,月薪5K,前程一眼看穿,掙錢不足養家

正如北京協和醫院一位年輕醫生所寫:“我希望自己老了的時候,和家人在星空下,回想做醫生的日子,可以坦然地說我對得起我救治過的病人……我希望可以平靜地告訴我的孩子,能夠讓別人的人生變得更好,我很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