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提到濰柴動力,很多人對它可能不太熟悉,不就是一家做柴油機的公司嗎?能有多麼厲害,的確,在20年前濰柴動力還只是一家做柴油機的地方小企業,當時濰柴還是中國重汽的子公司,負責為該公司配套生產卡車發動機,而如今的濰柴已經走出了山東濰坊,成為了中國排名第二的機械製造企業,目前濰柴擁有4家上市公司,5支股票,營業收入更是遠超當年的母公司中國重汽一倍,那濰柴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強大的那?這還要從濰柴的掌門人說起。

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1998年,濰柴面臨著成立以來的最大困境,當年企業虧損3億,瀕臨倒閉,譚旭光臨危受命成為了這家地方企業的董事長,當時譚旭光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將企業三分之一的資產和員工隨高速機業務獨立出來,成立濰柴動力,從此濰柴開始向現代化企業轉型,譚旭光認為企業應該專注發動機生產,不搞金融,不搞房地產,不做低附加值產品,將企業的資金全力投入到技術研發中,終於使企業暫時擺脫了困境。

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2003年濰柴動力迎來了公司成立以來的一個重大轉折,當年濰柴動力開始謀劃赴港上市,在當時濰柴動力可以選擇A股,也可以選擇香港,而且內地融資的金額會更高,但是譚旭光又給出了一個重要論斷,那就是企業的上市不完全是為了融資,濰柴動力想要獲得更大的發展就必須走向世界,而香港正好是一個很好的平臺,所以要選擇在香港上市。

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在香港上市之後為濰柴成為了中國重汽最重要的資產,當時濰柴動力一家公司就貢獻了整個集團60%的利潤,而中國重汽對於濰柴動力卻既愛又恨,愛他是因為濰柴很賺錢,恨他則是因為濰柴一直希望可以獨立出去,中國重汽對濰柴的規劃是將其打造成集團體系中專門的發動機廠,而濰柴則希望走出集團體系,向外供貨,兩家公司的嫌隙由此產生。

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2005年,兩家公司的矛盾上升到了極點,當年8月中國重汽和濰柴動力同時競購湘火炬公司,湘火炬是德隆系的一塊資產,旗下包含陝汽重卡、法士特齒輪等多家子公司,最終濰柴動力勝出,而在9月份,兩家公司又為了爭奪杭州發動機廠發生了打鬥,最終又是以濰柴動力勝出為結局,一直到了2006年,山東國資委宣佈濰柴動力與中國重汽分家,兩家公司的恩怨才就此了結。

20年前瀕臨破產,今年入2300億成為國內最大發動機廠

濰柴動力在脫離中國重汽後,便開始了迅猛發展,在做足發動機主業的同時,濰柴動力又開始向變速箱、液壓、車橋、整車、客車等方向發展,2018年濰柴動力銷售重卡發動機 36.3 萬臺,市場佔有率31.6%,銷售重型卡車 15.3萬輛,排名全國第四,銷售重卡用變速箱銷售 86.9 萬臺,市場佔有率約 75.7%,總營業收入超過2300億元,而同年中國重汽的營業收入只有1100億,濰柴動力實現了對中國重汽的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