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歡迎來到今天的辣媽日子!

案例:

王女士參加了女兒期末考試後的家長會,父母們聚在一起,無非也就是說說孩子的學習,相互取取經、發發牢騷,當然也總免不了比比孩子的成績。因為王女士的女兒的學習成績一向優異,大家都對她羨慕不已,這個說“看人家的孩子多讓人省心”,那個說“你有什麼教育孩子的好辦法也教教我們”,這讓王女士感到很得意。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可是一公佈成績,王女士傻眼了:女兒這次只考了個二十幾名!儘管老師對王女士說,孩子只是因為數學考試中的一道大題意外失手,才把成績拉了下來,其它幾門課都考得很好。可王女士卻覺得這簡直是晴天霹靂,回到家,就把女兒叫到身邊大聲訓斥起來:“你這次考試怎麼回事?怎麼會這麼馬虎,把一道大題的分都丟了!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平時你都能考個前三名,這回竟然只考了二十幾名!你知道我去開家長會時多沒面子,別的家長還要向我取經,結果我女兒考得還不如人家呢!”

分析:

像王女士這樣,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可以說還真不少,其實這種“變態”心理會使孩子變得畏縮,不自信,是一種很傷害孩子自尊心的做法。事實上,正因為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父母才更應該與老師多接觸,與孩子多溝通,更加關心和鼓勵孩子。如果認為孩子表現不好,同時家長又錯誤地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當做了自己的臉面,一味的訓斥孩子,只會讓孩子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甚至自暴自棄,越來越學不好,這樣自己累,孩子更累。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俗話說:“死要面子活受罪”,當父母習慣於“死要面子”,用孩子的成績為自己的臉上貼金時,“活受罪”的肯定是孩子。

大家聚會的時候也都帶著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績出色的,父母說話高聲大嗓,眉飛色舞,得意之情益於言表;孩子成績不如人的,父母不是沉默,就是低聲嘆息,總覺得自己矮人三分。

喜歡用孩子的成績來為自己臉上貼金,這是中國一些父母的一個陋習,當孩子在別人面前為父母爭足了面子、讓父母覺得臉上有“光”的時候,父母就會對孩子寵愛有加,大加獎勵一番! 當孩子讓父母在人前丟了面子的時候,父母又會氣急敗壞,對孩子大呼小叫甚至打罵。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在中國的家庭裡,孩子經常能夠聽到這樣的話:“小子,好!這樣的分數真給你爸爭氣!我們總算沒有白辛苦。”或者“你這沒出息的!怎麼才考了這麼點分?你叫我怎麼去見人?”無形中,父母們在對孩子進行教育時,“面子"成了深入潛意識裡的因素,殊不知,這也是對孩子心靈的一種摧殘。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在目前的應試教育機制下,孩子的學習負擔、心理負擔已經十分沉重。作為父母,又怎能在孩子稚嫩的肩膀上再強加一副“為父母掙面子”的沉重負荷呢?如果父母有了這種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就會為了“面子”,而苦了孩子。

我曾經驚詫於鄰居一個4歲孩童竟然能背誦《三字經》,也能計算20以內的加減乘除。每當這個小孩兒在背詩或做運算時,我們]都會暗暗稱讚,說這對父母生了一個聰明的孩子,真是好福氣。每每此時,這個小孩兒的父母臉上,總是洋溢著難以名狀的自豪和驕傲。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可是事後我們才知道,就是為了這人前的自豪,每天晚上,這對父母都逼著自己的孩子背詩,做題。才4歲啊,一個原本應該天真可愛、歡蹦亂跳、自由玩耍的孩子就“累死”在了父母的面子上了。

用孩子的分數來為自己掙面子的父母,大部分都存在“變態”心理

總結:

所以,當自己的孩子在某方面比不上別人的孩子時,父母不要簡單粗暴地衝著孩子發火,要先審視自己,有沒有與人攀比和爭面子的心態。如果有,就要冷靜地思考和控制這種情緒。與孩子心平氣和地溝通,然後找到問題的根源,鼓勵孩子自己克服困難,這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今天的辣媽育兒就跟大家分享到這了,想了解更多育兒知識,歡迎大家關注辣媽,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