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什麼?

老鷹畫院


股權質押就是被稱為二次融資,說白了就是二次減持套現;股權質押對大股東就是屬於最大利好,但對中小投資者股權質押越來越多就是最大利空,意味著投資風險警示的信號。

如果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的公司缺錢了,想通過二次股權質押來獲取資金,來緩解公司資金週轉,從而讓公司有更多資金開展業務。

如果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大股東缺錢了,大股東缺錢對於公司以及對於自身,乃至中小投資者都是不好的,一旦質押刺激太高,股價出現大幅下跌之時,非常容易爆倉,一旦爆倉股價會直接交易下跌,對大家都不好。

如果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這隻股票風險加大,不具備投資價值。公司缺錢沒錢開展業務怎麼有收入;大股東大量股權質押容易爆倉,導致股價閃崩;這些都是由於股權質押越來越多所帶來的風險。


就如當前的A股市場上市公司當中,公司在上市之時已經募資了一大筆資金給公司開展業務;隨後等股票上市之後趁股價高位又逢高減持套現一筆錢;之後大股東又把股權抵押給金融機構貸款,這裡又可以套取一大筆錢;從這裡來推算公司一上市之後全身都是寶,全身上下都是可以套現出來,股市成了上市公司的提款機。

但是上市公司不管事首次募資還是二次募資資金,這些資金都是需要投資者買單的,其中最有利的就是大股東,最無利的就是中小投資者,這也是股市已經成為大部分散戶的絞肉機。

總之一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出現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大股東缺錢,對於這種高質押股票要遠離,要時刻謹記風險來臨。我個人建議儘量迴避這些超高股權質押的股票,炒股永遠要把風險放第一位。


老金財經


“股權質押實際上是變相減持”,這句話已經有數不清的人講過了,要知道股權質押最大的受益者是大股東,將手中的股權質押給了金融機構,得到一筆現金,先不說用途在哪,只要熊市來臨,最差也是爆倉,一旦牛市到來,又能解除質押,然後在高位減持,一勞永逸的事情。

而金融機構為了賺取利息,也會很積極的和大股東合作,最後一旦出現質押盤危機金融機構為了自保也會直接強平倉位,不僅會引發股價下跌股民損失較大,大股東早已套現離場,更嚴重的是一旦暴雷,這些金融機構也會跟著虧損,最後和股民一起承受這種地雷風險。

那股權質押越來越多,為什麼?

1、股東變相減持。如果兩市中僅僅是部分上市公司股權質押,那可以理解,畢竟公司需要錢的時候股市質押股份為企業緩解資金也是情理。但A股市場中,目前股權質押在4.7萬億,兩市中95%的上市公司股權質押,為何這麼高比例的股權質押?

而其中股權質押比例達到100%的有125家,也就是說這100多家企業,如果爆倉了實控人就失去了控制權,那股東自己都100%質押股權就是對企業不看好,這100家企業還真不值得投資。

大部分股東上市缺錢是沒錯,但是現在很多企業業績都不差,九成的股東股權質押,很顯然就是變相減持的意味,熊市有錢,牛市高位解除質押再減持賺的更多。

2、質押越多,股市風險越高。2018年10月政策底出現,今年一季度大盤大漲,可是前面的上漲都是券商帶頭,市場的聲音說是此次上漲是為了緩解質押盤危機,因為一旦質押盤爆倉呈現蔓延趨勢,就是A股發生系統性風險的時候。

現在股市已經跌了四年了,如果下破2440點,質押盤危機會越來越嚴重,很顯然眼下只有守在2440點上方,避免股市出現集體拋售行為,才能避免大盤進一步風險。

而質押盤越來越多,就說明上市公司對經營企業不上心,上市公司上市也擔心暴雷先拿出資金安全,就好像康美,預謀造假幾年,大股東早就把股票全部質押了,退市也無所謂。

因此,質押盤越來越多,說明股市的風險越來越高,股市的危機仍沒有解除,也說明大股東套現意願強烈,部分公司不務正業,先落地為安的的思想在作怪。


金美圓的財經筆記


在2018年的時候,有媒體曾報道說A股9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在做股權質押,目前,股權質押的公司雖然減少了一些,但佔比仍然在90%左右,據中登公司的數據顯示:截止8月16日,仍然有3235家上市公司股權被質押,股權質押所佔比例為8.54%,質押總市值為4.41萬億,與去年10月底質押的高峰期相比略有下降,如下圖:

截止8月16日,股權質押佔總股本超過50%的上市公司有104家,其中藏格控股(000408)質押比例達79.19%,貴人鳥(603555)質押比例達77.14%,*ST印記質押比例為76.81%,三六零(601360)質押比例75.84%,海德控股(000567)質押比例達75.09%,分列前五位!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高比例股權質押的股票最近一年大都跌幅超過了10%,其中部分ST個股跌幅達80%,只有少數個股是上漲的!

在A股依然有3200多隻股票在做股權質押,可以說是“無股不押”,這麼多上市公司進行股權質押,我認為可能說明以下幾個問題:

1、大股東利用制度缺陷,變相減持、套現,甩鍋給廣大散戶!

2、實體經濟融資難,通過股權質押變相融資。

3、監管部門對A股大面積股權質押行為沒有出臺相應的應對辦法,有些不作為!

關於股權質押,我的個人看法:

關於股權質押,在去年年底達到了高峰期,而當時行情一度持續下跌,使很多股權質押的股份都存在爆倉的風險,當時有關部門組織了7000億的“紓困資金”來託市,於是才有了2019年年初的這一波上漲行情,這波三個月的上漲行情一方面是為了讓部分股權質押的股份能夠在高位解套,緩解股權質押的風險,同時也是讓那7000億的救援資金能夠順利出局、完成它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是科創板上市的需要。

在A股,真的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你讓大小非在限售期不得減持,它就玩股權質押變相套現,至於是否爆倉,估計很多大股東並不關心,最後還是得有二級市場的大小股民來買單,這實際上也反映了A股的制度缺陷,但是有關部門並沒有採取措施去彌補,相反,最近融資融券標的股擴大到1600只,這擴容的標的股中有多少是高比例股權質押的呢?如果是,那或許是一種轉移股權質押風險的一種措施......

以上是我的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K濤資本


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上市公司股東缺錢,通過股權質押向金融機構融得資金。

上市公司股東質押股權,一般有三種。

第一種是上市公司大股東股權質押。大股東往往和上市公司有著密切的關係,很多大股東本身就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公司在上市的時候,本身通過發行股票,就在市場上融了一筆不菲的且永久無需還本付息資金;另外,上市公司通過業務經營,不斷銷售其產品和服務,也源源不斷地獲取現金。因此,如果是一家優質的上市公司,公司的銀行貨幣資金和經營現金流應該是非常理想的,基本可以滿足公司經營和發展的需要,必要的時候,甚至可以通過公開或定向增發或配股再次進行市場融資。而大股東進行股權質押,往往意味著其控股的上市公司經營出現資金困難,大股東被迫通過股權質押去融資。這樣的融資具有較大的風險,一旦因企業或市場原因導致股價大幅下跌,融資機構可以通過平倉賣出質押的股票,從而可能讓大股東失去對上市公司的實際控制權。

第二種是上市公司一般股東質押股權。這類股東一般並不是大股東,更不是上市公司控股股東,和上市公司業務也未必有非常密切的關係。這類股東股權質押,往往和上市公司本身並沒有太直接的關係,而和股東本身的資金需求有較大關係。客觀地說,即使此類股東質押的股權發生平倉的風險,可能短期對股價形成一定的壓力,但對上市公司實際經營並不會有根本性的衝擊。

第三種是屬於非正常質押,甚至可以看做是另類“套現”。上市公司股東和高管往往持有股份為限售股,不能在二級市場賣出流通。尤其是當股價處於相對高位的時候,為了儘早“變現”,相關股東或高管可能採取股權質押的方式,用暫時不能流通的股權換取金融機構的資金,即使將來股價大跌導致平倉,相關股東或高管也無所謂了。這類的股權質押最值得投資者警惕。

總之,投資者應該知道,一般而言,一家好的上市公司,其大股東不應該進行“雙刃劍式”的股權質押,投資者應該避免重倉股權質押率較高的上市公司,即使一定想投資,也要對上市公司股東進行股權質押情況進行全面的瞭解和分析。在A股市場,只有不到10%的上市公司,其股東沒有進行股權質押,筆者建議,慎重起見,投資者就在這類無股權質押的上市公司中進行篩選投資。


阿甘說市



2018年中國股市最大的風險是什麼?通過歷史數據來看,最大的風險就是股權質押的問題,隨著相關政策的出臺,算是解決了內在的問題,雖然還有外在的因素……

股權質押越來越多說明什麼?

通常來說上市公司股權質押有兩種情況,一是公司已經沒錢經營了,大股東只能通過股權質押的形式來籌集資金;二是變相的套現,簡單聊兩句這兩種情況。

1、公司沒錢經營

在2018年的A股市場,除了貿易問題這個外在系統性風險外,剩下的就是企業自身股權之遙的風險了,為什麼要股權質押?那是真沒錢了,你還別不信。

下圖為國內100%股權質押的企業,近300家,並非小數目……

我們多次提到過,隨著國內的快速發展,在供給端出現了大量的泡沫,供過於求的現象普遍,而供給側改革恰好就是在這樣的基礎下進行了,這會為企業帶來陣痛,也會淘汰一部分企業,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沒必要惋惜,正應為供給側改革外加產業升級等情況,導致了較多的企業沒有能力再這個階段靠自身經營的資金來繼續經營,也就出現了多數企業的股權質押問題。

此時的股權質押,如果沒有政策的出臺,很多企業恐怕最後都會稱為別人的企業,這就類似於大於吃小魚,但隨著政策的出臺,部分企業渡過了難關,注意,真正的頭部企業壓根就不會出現這種現象,因為其賬上資金多到用不完……

2、變相的套現

如果說第一點情有可原的話,那麼變相的套現這種事情就是黑天鵝了,今年出現過一例,因團貸網暴雷,實控人質押派生科技股權,導致派生科技大幅下跌,這就是典型的黑天鵝事件,7000戶股東為其買單,不過話又說回來了,這本身就是一老莊股。

還有直接套現的情況,大股東將套現所得用於其他非公司項目的建設,成功了還好,失敗了,那就是所有股東一起來買單,所以,不管是什麼原因導致的股權質押,這麼看起來我們都應該回避。

綜上,一定程度的股權質押可以接受,比如30%以內,而逐漸擴大的股權質押則意味著公司的財務數據或者說經營恐怕一時半會難以扭轉,想要祈求這樣的公司能夠自給自足太難了,好公司或許也有瓶頸,但在瓶頸時期,還是避免投資於其中的好,至少等到公司的財務數據好轉再說……


關注易論,為您帶來更多優質原創內容。


易論招財圈


依據我國擔保法的規定,股權質押是屬於權利質押的一種,股權質押通常是股東或者公司為債務提供擔保,而解決股東或者公司的資金壓力,依法可轉讓的股權才能出質,那麼股權質押後股權發生變化嗎?下面由華律網小編為讀者進行相關知識的解答。

股權質押後股權會不會發生變化

股權質押是將股權的所有權質押給質權人,如果出質人到期不償還債務的,質權人有權將股權拍賣,拍賣後股權的所有權就會發生變化。

《中華人民共和國擔保法》

第七十一條 債務履行期屆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或者出質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的,質權人應當返還質物。

債務履行期屆滿質權人未受清償的,可以與出質人協議以質物折價,也可以依法拍賣、變賣質物。

質物折價或者拍賣、變賣後,其價款超過債權數額的部分歸出質人所有,不足部分由債務人清償。

第七十八條 以依法可以轉讓的股票出質的,出質人與質權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證券登記機構辦理出質登記。質押合同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股票出質後,不得轉讓,但經出質人與質權人協商同意的可以轉讓。出質人轉讓股票所得的價款應當向質權人提前清償所擔保的債權或者向與質權人約定的第三人提存。

以有限責任公司的股份出質的,適用公司法股份轉讓的有關規定。質押合同自股份出質記載於股東名冊之日起生效。


影視片絮


相對於房產的抵押貸款,股權質押簡直是九牛一毛,甚至於股權質押並沒有很普遍的被銀行接受。原因是股權價值有時候很難定性。在我國很多企業還沒有進入一個穩定期,比如康美康得新之類的企業,一年時間,便成為過街老鼠,如果你在他們如日中天的時候接受了他們的股權質押,那麼如今怎麼辦?

企業運作的透明度不足,企業股權的價值就很難確定。很多企業的實際控制人甚至不能將自己的私人財產和公司的財產做有效的隔離。大家都知道股權是剩餘價值,在破產順位中,股權排在最末賠償順位。如果看不清股權所包含資產的真實價值,銀行如何會有膽量去接受股權質押?

股權質押在18年A股對應市值是4.5萬億左右,而在之前幾年,峰值曾達到過6萬億,隨著股價的波動,股權質押如今不是增加,而是減少,現對於央行社融統計逐月增加,那麼不進則退,股權質押在貸款佔比中的比率不是越來越多,而是越來越少。相對於房貸,那就更加磕磣了。

個人的觀點是:股權質押,比房貸要更加貼近製造業,比供應鏈金融風險更小,應該更多的鼓勵股權質押。如何鼓勵?並不是提升股價,而是增加企業治理的透明度。在一年前,我們曾討論過ESG投資,就是從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用投資人的方式鼓勵那些企業做好人。這種投資在成熟資本市場已經有不錯的回報,社會對於企業的善惡都是看在眼裡,記在心裡。ESG引導企業不作惡,而投資人從不作惡中獲得未來投資回報的穩定性。

如何提振投資人對於企業股權的信心?一方面是引導投資人對破壞社會的企業行為作出正確的反應,就是不炒作垃圾股,另一方面就是制度性懲惡揚善。市場不只是康美這樣的企業,還有很多踏實肯幹的好企業。不能因為垃圾企業的壞影響而讓好企業被人懷疑。


凱恩斯


主要股東質押股票的基本上是兩種。

01,需要資金

公司上市之後,其實比以前更加需要資金。但是大家都知道,要獲得貸款,或者要發債,需要很多條件。很多股東沒有更好的辦法獲得資金,只好押自己的股票。

對於這一種方式,我覺得情有可原,不管大股東拿了資金之後是投入原來企業的運營,還是去做新的生意項目,其實都是無奈之舉。

這一種操作的風險,主要在於控股權的丟失,並不說明股東不看好企業的發展。

02,變相賣出

很多股東在企業上市之後,其實是很想快點拋售股票套現離場的。但是因為都有禁售期,所以無奈之下,使用了質押的方式。

因為他們當時購入這些股權的成本非常的便宜,因為他們也很清楚,股票上市之後價格虛高。所以他們根本不介意,把股票質押出去。甚至在他們心裡面已經準備好,萬一不還錢,股票被拍賣。

對於這一種現象就需要非常留意了。

作為普通股民,最擔心的問題在於你並不知道這些股東質押股票,他的目的是什麼,到底是為了套現離場,還是需要資金進一步投資。

“財說得明白”,這裡用簡單的語言,把理財的東西說得清楚明白。已經發表的文章,包括房產,基金,銀行理財,黃金等,有些熱文已經收錄在菜單裡,請你關注,在後臺查看菜單。


財說得明白


股權質押越來越多,只能說明一個事情,那就是大股東沒有資金,已經上市的公司也沒有資金,大股東只能使用股權質押的方式來尋求資金。

一般來說,股權質押對於廣大股民都是不利的,只有很少的股東是真正願意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來真正想著解決公司的資金問題,當然這屬於非常的個別情況。

企業只要成功上市,那麼就會成功在股市裡面募集到資金,這些資金會被上市公司用於發展或者擴大規模,但是如果公司經營不利,那麼就會把這些資金虧損掉,甚至還需要更大的資金來進行運營。

即使上市給公司帶來的資金也不能完全讓公司完全不缺少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那麼部分的股東會質押出自己持有的部分或全部股份給金融機構,以緩解公司的資金緊張問題。

但是上面這畢竟只是少數,更多的股東還是通過股權質押的方式來變相減持,對於這些上市公司們的股東來說,只要股價沒有觸及到平倉價,那麼這些質押出來的資金就可以被大股東拿去使用,可以投資到任何他們想投資的地方。

假如股權質押越來越多,那麼只能說明一個問題:上市公司的經營質量非常差,已經差到了需要使用股權質押的方式來得到資金,這自然有非常大的金融風險,無論是什麼類型的投資者,當遇到大股東大規模質押股份的情況,那麼一定要謹慎投資,避免無辜受累。


理財日記哥


股權質押表明流動性危機,公司現金流吃緊。而大環境上來說總體銀根緊縮,企業週轉率變慢。

目前上市公司普遍使用的再融資方式有三種:配股、增發和可轉換債券,在核準制框架下,這三種融資方式都是由證券公司推薦、中國證監會審核、發行人和主承銷商確定發行規模、發行方式和發行價格、證監會核准等證券發行制度,但這三種再融資方式是有條件的:

(1)對盈利能力的要求。增發要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若低於6%,則發行當年加權淨資產收益率應不低於發行前一年的水平。配股要求公司最近3個會計年度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資產收益率平均不低於6%。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要求公司近3年連續盈利,且最近3年淨資產利潤率平均在10%以上,屬於能源、原材料、基礎設施類公司可以略低,但是不得低於7%。

(2)對分紅派息的要求。增發和配股均要求公司近三年有分紅;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要求最近三年特別是最近一年應有現金分紅。

(3)距前次發行的時間間隔。增發要求時間間隔為12個月;配股要求間隔為一個完整會計年度;而發行可轉換債券則沒有具體規定。

所以並不是想再融資就可以的,很多公司不符合條件。

能去質押股權,銀行貸款授信額度應該也已經用盡了,質押應該是沒有辦法的辦法,目前證券質押股權利息大約在七釐左右,銀行稍微低些,但手續繁瑣。相比減持,也還算好些,畢竟沒有減少股權控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