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邊做小吃一個月能掙三五萬,家人認為不體面,讓去月薪三千的事業單位,怎麼選?

73神牛


當你月入三五萬的時候,你就過上了非常不錯的生活,難道你的家人會傻傻的逼迫你去選擇月薪三千的工作嗎?你需要有自己獨立的思想和自我判斷能力。


我有很多朋友擺過地攤,每天起早貪黑月入一萬就很不錯了,你能月入三萬五萬,這已經達到了很多公司中層領導的薪水待遇。


當然,也許你真的有自己的一套方法,為此付出了很大的心血。但是你能問出這個問題,相信有兩方面原因:

第一

你感覺這個行業做不下去了,就是說你遇到了瓶頸期,要麼是太辛苦,太勞累,因為咱們知道很多擺地攤的人往往熬夜到凌晨三五點,風裡來雨裡去,對身體耗損太大。也許是你吃不消了,感覺到太疲憊,需要休息一下。


第二

你掙夠了錢,生活基本衣食無憂,而目前這份工作也沒有很好的前途,除了讓你多掙點錢之外,並沒有給你帶來多少驕傲和幸福感。而你覺得進事業單位雖然掙得少,但是會給你體面感和尊嚴感。


如果是以上兩種情況,那麼我建議你進體制吧。


千萬不要小看事業單位,雖然掙錢少,但是收入穩定,身子舒服,朝九晚五,非常體面。

不過你要做好掙錢少的心理準備,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是兩面的。當你選擇了體面的工作,就必然要犧牲過多的收入,你的生活成本就要降低很多。


世界上沒有既體面又收入很高的工作,即使有,也不會落到一般人頭上。


總而言之,選擇什麼樣的工作,取決於你的職業規劃和人生目標。擺地攤和做公務員,本質上並無差別。


歡迎大家關注@遇見小mi,一起聊聊職場方法那些事兒~


遇見小mi


小的時候,我有一個鄰居,每天會化點淡妝,很漂亮,是小學老師。因為工資低,她早上選擇去做早餐賣,然後才去上課。一開始很辛苦,需要早起,晚上也要弄食料到很晚。

小學畢業後我就很少回去了。

再次見到她是在幾年前,我差點認不出,因為她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老許多。

後來我才知道,每天的奔波勞碌,早已經悄悄的改變了她的容顏。

從那之後,我知道,長期做餐飲或小吃,會改變自己的容顏,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大。

回到你的問題,在路邊做小吃一個月能掙三五萬,事業單位一個月掙三千,一個不體面,一個有面子,該怎麼選?

這裡給出3個建議:

1、評估小吃攤是否能持久?

小吃攤這樣的低成本生意,最容易複製。別人看到你掙錢,第二天N個同樣的小吃攤就會像雨後春筍般冒出來了。也就是說,路邊小吃攤是屬於容易複製的生意。

所以,你需要認真評估每個月掙三五萬能持續多久?憑什麼就你能掙錢,而別人做不到?你掌握了某個稀缺資源嗎?

有些地方的小吃攤,可以說是壟斷性質的,他們的生意確實很好。比如說今年十一去旅遊時,我發現景區一個賣涼粉的小吃攤,非常掙錢。

我觀察了10分鐘,像圖中這樣30碗涼粉,不到10分鐘賣光了,假如一碗能賺6塊錢,10分鐘就賺了30*6=180元,1分鐘賺18元,假如每天賣2個小時,這麼算下來,一天賺2*60*18=2160元。

當然,這隻旺季的收入,景區全年大部分時間是淡季,再除去成本,估計他們的收入也不會超過1萬塊錢。

所以你說的,在路邊做小吃一個月能掙三五萬,不知道你是不是被旺季的假象矇蔽了雙眼,導致看不到事情的真相?

2、評估事業單位的崗位是什麼

如果去事業單位做的事並不是你擅長和喜歡的,即使給你拿3萬塊錢月薪,估計你也不會開心。即便勉強做下去,也無法獲得成就感。

更別說現在提供給你的崗位只能拿到3000塊錢月薪了。

所以,你需要評估事業單位的崗位是什麼,是否是一眼就看到退休後樣子的那種工作?或者是每天喝杯茶看份報紙就能過一天的活?

如果不是,而是有挑戰性、未來可期的工作,可以嘗試下。

3、至於選什麼,也要看你的財務情況

如果你覺得賺錢最重要,就選月賺三五萬的小吃攤,然後想辦法把它開成店,不用擔心被追逐;如果你覺得面子可能更重要,就聽家人的,去事業單位上個行政班。

根據你的財務情況來判斷吧。

如果是我,剛大學畢業時,我會選月賺三五萬的小吃攤,畢竟賺錢最重要。如果是現在,可能我會選擇月賺三千的事業單位,因為我已經摸到了賺錢的一套邏輯,不必再靠著那點死工資過日子,領著三千塊錢月薪,照樣能做一些能賺錢的項目。

以上就是我的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我是一隻程序猿,研發部軟件負責人,副業賺錢能手,專注寫職場,講述職場真實故事。歡迎關注我 ,一起抱團成長。

職場猿話


我說說我自己吧,我就是放棄醫生這個鐵飯碗然後從擺地攤開始發家的,目前一年純收入300萬。作為一名90後,大學畢業五年的時間,家裡沒背景沒錢,能做到這個地步已經算很不錯了。

我是五年制本科醫學專業畢業的,我本來有一個鐵飯碗的工作,那就是醫生。不管是哪朝哪代都好,醫生都是不會失業的行業,真的是鐵飯碗中的鐵飯碗,而且一般人都不敢看不起醫生,對醫生是尊敬有加,是個非常體面的工作。可我卻毅然決然的放棄,選擇自己創業。

創業中的苦不是一般人能受的了的,被人冷嘲熱諷不說,一旦失敗,那就是掏空積蓄負債累累。從家人的反對,不理解,到家人幫你還債,斷絕關係,親朋好友遠離,這些都是要自己去承受,沒人能幫你扛的。每天看著父母為你操心操肺,40多歲的人看起來像60多歲的老人,心裡會痛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的,也許早就崩潰了。

現在我有這個成就,也不是大風颳來的,也不是我運氣好,是因為我平時會花2個鐘來看商業知識,看看成功學專家的演講,看看成功人士的勵志經歷,從而奠定了我成功的基礎。

反觀我的大學同學,他們選擇了醫生這個鐵飯碗,大學畢業的前三年去規培,沒什麼錢,畢業後去正式工作,一個月萬把塊,到現在存款最多20萬,而我存款已經達200萬。目前我一年賺300萬,他們需要奮鬥十年才能有我那麼多錢。同學聚會,我開著保時捷,他們開著比亞迪。雖然他們的工作體面風光,但聚會的時候還不是得向我敬酒,跟我說好話。這就是錢帶來的好處,我有錢,你就是龍你都得給我盤著,是虎都得給我趴著,管你是多麼體面的工作。

所以,如果是讓我選,我一定選擇月入3萬的擺地攤,絕對不會選月入3000的鐵飯碗。





創業經商寶典


今年我就是在擺地攤賣衣服,放棄了原來安穩的坐班工作,月薪也有三千塊錢,工作環境待遇啥的都挺好的,但是我這個人坐不住,而且三千塊錢對於我這個歲數來說有點捉襟見肘了,上有老小有小的,各種花銷根本就不夠,今年決定擺地攤賣衣服了,平均下來一天也能掙二三百,自己想買啥就買啥,隔幾天就去銀行存一次錢的感覺真好,靠自己的本事掙的錢花的底氣十足,肯定是辛苦,每天風裡來雨裡去,熱的時候曬的胳膊都脫皮了,擺攤找不到好的位置又各種上火,即便這樣我還是會堅持下去,因為我喜歡這種充實的生活,


紅酒配青梨


小吃的收入能達到3萬五,說明經營的很不錯了,不過家人說的不體面,也可以是自己改進經營的一個地方,想辦法做出體面來,家人就會支持了。

家人有家人的道理,有些做小吃的,確實不體面;

先說兩個例子:

我們市場有一家賣大餅的,和一家賣豆腐的,每天從一開門就排隊,直到賣完才不排隊,每天總回有一些人,因為去的晚而買不到,天天如此;我家領導(老婆)和孩子是這兩家的忠實顧客。有一次,兒子要吃炒餅,我隨便買了一家的回來,兒子不吃!於是我就問他們什麼原因,整理理由如下:

1、乾淨;他們兩家很乾淨,體現在淺色的工作服永遠乾乾淨淨;小店和所有的器具都是乾乾淨淨;都帶著口罩;而且不用抹布,器具都是水洗甩幹後再接觸食物;

2、好吃;口感很好,很香;每次買回家的熱豆腐,兒子都要吃半塊生的,確實很香;

3、健康;用的食材和油,都是大眾品牌,而且操作過程全都是顧客看得到的,讓顧客放心。

總結:體面與否的關鍵點在於:是在認真做事,還是隻想賺錢!!!

“認真做事”和“只想賺錢”是有區別的;

認真做事的原則是做出“好東西”,只想賺錢的原則是“賺錢”;

(1)食材選“便宜的”還是“品質好的”;

很多時候,這二者是不能兼得的。好的食材就是成本高,不好的食材成本低,可是做出來的東西就是不好吃。二選一的時候就會看出來不同:

想要認真做事的人,一定會在品質和價格之間選一個平衡點;這個平衡點一定會盡量的靠近質量好。

只想賺錢的人,他選擇的平衡點,一定會盡量的靠近價格便宜。做小吃是一個很難堅守底線的事情,因為成本所限,通常會選擇價格低廉的食材,通過多添加調料和添加劑,做出“好吃”的東西來。

(2)健康、美味自帶流量;

在對健康食品的意識和鑑別能力越來越強的時候,做出健康、美味的小吃本身就是一個自帶流量的事情;小吃因為他的經營特點,就是一個靠口碑相傳的業態。尤其是經常光顧的小吃攤位,只有堅守健康美味的經營原則,才能讓小吃這個項目儘量的持久。

總結:通過健康美味的產品、和攤位形象,將“體面”表達出來!

將小吃做出體面的幾點建議;

第一,堅守“認真做事”的經營原則;讓家人和顧客感受到的是,你不是為了賺錢,你是要將“健康、營養、美味”的食品帶給顧客,這種使命感會讓身邊的人“另眼相看”!比如在日本有很多小吃,傳承上百年的歷史,依然生命力旺盛,我想沒有一個人說那些經營者“不體面”,那些人確認是“帶著信仰做事”,很值得每一個人尊敬。


第二,改善你的經營環境;如果可以的話,找一個固定的經營場所,穩定的經營環境給人的印象會更好,同時既然經營的如此之好,打造自己的品牌,為後期的發展打下基礎;有很多小吃是因為搬進了固定的經營場所,經營成本增高了,而生存不下去了,所以這個方面要自己做好前期的測算和選擇。

第三,把他當個事業做,就會很體面了;關鍵問題是如果你給家人的感覺是,趁著現在生意好做,賺幾年錢。等這個不好做了,再換下一個。不要給家人這種印象;

要想做“事業”一樣,對待這件事情;

做“事業”,就要有計劃、有目標,在現有的基礎之上,逐步擴大自己的經營,只要自己的生意越來越好,家人自然不會有這樣的顧慮了。

當然在經營過程中,為了避免盲目擴張帶來的風險,建議自己提前做好計劃和規劃,穩步發展。

總結:這個問題最關鍵的是,你將“小吃”的計劃做成“不體面”了,如果你“心懷夢想”,通過小吃一步一步去實現自己的夢想,那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相信你是一個有夢想,有追求的年輕人,不然小吃也不會做的這麼好。對未來做個好的規劃,堅守經營原則,希望若干年之後,能在不同城市品嚐到你的產品。

職場老人兒


這提問是在揭人傷疤,看了全是淚。我就是這麼丟了安逸生活的!

畢業好幾年了一直沒找到安穩工作,1996年,通過關係拿到出租車經營權,開始跑出租。

那段時光過得好安逸,每天早上7點出車,幹到中午12點半,回家吃飯、睡午覺,到下午五點半再出車,下午7點左右收車,和朋友們喝酒娛樂。每天拋去油錢,有150塊的收入。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父親幹了三十多年,每月才能拿到不到1500塊錢。

正當我得意洋洋,活得逍遙自在時,父親卻對我不滿意了,覺得我不爭氣,四年大學本科白唸了,當時熱門的漢語言專業全部荒廢,成了一個天天拉人的車伕,和駱駝祥子沒兩樣,很沒面子。沒有個穩定工作,以後生活沒保障,媳婦也娶不上。於是送禮、求人、託關係,給我在工商局找了個坐辦公室寫材料的體面工作。

到工商局上班,每天8點準時上班,下午6點才能下班,有時寫材料要加班到凌晨。由於剛上班級別低,每月才開不到1000元固定工資,哪有開出租車自由自在,賺錢是還多。可父親教導我用長遠眼光看問題,他是認準了跑出租沒出息,在政府部門工作後顧無憂。為了打消我三心二意的念頭,父親逼著我把出租車經營權轉讓給別人,出租車也折價賣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我的工資從900多元漲到5000多元,經常加班加點下基層,非常辛苦,最近幾年機構改革,以前屬於市級的區分局劃歸城區管,級別降低,工資也要降!沒有感到父親說的安穩。而出租車生意一直不錯,一個月悠悠的跑車也能掙到一萬多塊,比做公務員賺的多多了,最主要的是工作時間自由,無案牘之勞形。

每次想起這事,感覺當年是把一塊大肥肉白送人了,自己卻只能費勁地啃骨頭。

看了我的經歷,也許你對“在路邊做小吃一個月能掙三五萬,家人認為不體面,讓去月薪三千的事業單位,怎麼選?”這個問題有了自己的答案了吧。


聾王異史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小編給大家講一個關於自己的故事。記得在大學剛畢業那會,小編其實還是想去做生意,並不想上班,但是那是十幾年前,大多數人的思想還是極為保守,所以家裡人死活都不答應,在這種情況下,小編不得不被迫成為了一名普通工作者。本來以為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的思想應該有變化才是,但是事實明顯相反。

就拿大多數父母來說,他們或許也明知道路邊賣小吃一個月能賺三五萬,但是他們卻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從事這樣的行業。其實這就是中國傳統的一個觀念,很多人認為工作代表的是一個人的身份,即使農民工在工地上一月掙六七千,但是人們對於他們的認識也只是底層的勞動者,而公務員一月雖然拿三千塊錢,但是卻也是正兒八經的國家工作人員。

當然了,職業雖說沒有高低貴賤之分,但是職業和職業還是沒有可比性的,比如做小吃,你的付出可能是別人的十倍,而且沒有任何保障,雖然錢掙的多,但是你得不停的去做。而進入事業單位就不一樣了,雖然你工資掙的少,但是朝9晚6,自己生活的倒也輕鬆,其次最重要的是,在自己退休了之後,生活最起碼還有保障。

因此對於這個事情,大家要合理的去看待,如果放在十年前,估計小編知道賣小吃能月掙三五萬的話,那無論如何都是要去做的。但是放在現在,心境也不一樣了,畢竟賣小吃也有賣不動的時候,還不如讓自己有個安穩的工作。不知道各位的看法又是什麼呢?


職場實戰者


李嘉誠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當年我用一分鐘的時間算了一下上班的結果,於是我離開了,很多人用—生的時間去試了一下,他們發現我算的是對的。 上班很簡單,就是生活很困難。 創業很困難,就是生活比較簡單。 很多人有體面的工作,並沒過上體面的生活,創業不體面,生活很體面。”

我給你說2個真實的例子吧:


1、大家應該還記得那個月入3萬的煎餅大媽,顧客拿到煎餅果子之後,堅持認為大媽少打了一個雞蛋,大媽辯解不過,忍不住說了一句:我月入3萬,怎麼會少你一個雞蛋!此言一出,網友譁然。評論區裡,大家紛紛指出,身邊有好多類似煎餅大媽的牛人。


2、畢業於山東中醫藥大學的90後夫妻,靠賣油條年入30萬。

這位創業的男生叫任曉猛,他去賣油條受到了很多爭議,一個大學生不去找體面的工作,卻要擺攤賣油條,但是他不在乎別人的看法,專注做自己,現在的收入是一些同齡者的兩三倍。


2014年畢業時,任曉猛像其他同學一樣到藥企應聘,然而他在濟南某藥企做了一段時間的“工藝員”後,因收入太低離開。

後來,他到過北京一家藥企做銷售,做了一個月發現,他的脾氣做不了醫藥代表。


任曉猛說,他的學歷較低,無法進入大醫院,而基層醫藥的收入又很低,最終他也就沒進入醫療行業。


到底該做什麼工作呢?

他選擇了創業賣油條。


記者問他:“賣油條是沒有面子的事嗎?”

他回答說:“人都說,成熟的人能低下頭,只有能放下面子掙錢才算成熟了。”


最後:如果你想要體面的工作就去事業單位;如果你想要體面的生活就選擇在路邊做小吃。

既想要體面的工作又想要體面的生活,就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劉一言


這不是體面不體面的問題,也不是錢不錢的問題,而是你能不能吃苦,能不能堅持下的問題。

我一發小,初中就輟學了,什麼都幹過,前幾年路邊燒烤比較流行,發小就在鬧市區支個攤子開始賣燒烤,也就夏季這一陣子,能賺個幾萬塊錢,要是趕上世界盃,再弄個電視,那就更多了。

但是他從來沒想過去認真經營這方面的工作,因為他自己都明白,這種活幾個月還行,時間長的話吃不了這個苦,白天進貨,穿串,晚上攤子一支就是一宿,休息時間非常不穩定,別的不說,光搬啤酒箱子一般人真的幹不動。

在路邊做小吃做得好的話,一個月三五萬都不止,但是你先問問自己,能不能吃得了這個苦。

先別管體不體面,這個時代”笑貧不笑娼“,何況自己動手,豐衣足食也沒什麼好丟人的。

路邊小吃不是不能做,但也不是你只要擺上攤子就有人買對吧,任何一個行業想做好,都沒那麼簡單。

如果你沒有自己的特色,人家憑什麼一定要買你的小吃?而且做路邊小吃起早貪黑不說,生意波動也很大,不只是天氣原因,在什麼地方擺,有沒有城管追,很多因素在裡面,有一個做不好,可能你今天就白搭了。

在前期一天賣不出都是幾份很常見的現象,有一陣我也考慮過沒事晚上擺個攤子,賺點外快也挺好。記得在幾年前的聖誕節,進點貨去教堂旁邊賣蘋果,站了將近6個小時,只賣出了三個蘋果,都給我”凍成狗“了,從那以後,再也擺過攤子。

做路邊小吃你可想好了,別看人家一個月三五萬的賺著,但這真不是一般人能幹的活。說句實話,這種工作適合沒有退路的人幹,靠的就是拼死一搏的勁兒。看題主還有個事業單位接著,想幹起來估計是難。

什麼叫體面?是辛苦賺錢體面,還是輕鬆穩定體面?

很多父母的觀念就是有個穩定工作最好,畢竟可憐天下父母心,誰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整天為了賺錢風餐露宿,其實只要你過得好,失敗了也不後悔,父母才不管體不體面,主要就是在擔心你。

父母認為不體面,其實就一說辭,因為做路邊小吃遠遠沒想象那麼簡單,雖然事業單位月薪才3000,看著有點少,可是勝在穩定,工作還輕鬆。父母勸你的初衷,就是不想讓你吃苦。

如果你有這個追求,就要賺大錢,這才是男人最體面的活法,可以去嘗試,父母這邊最後肯定是會支持你的。

做生意,不夠狠的話,是賺不到錢的。

不光是對自己狠,對別人也要狠,如果你做路邊小吃還講究和氣生財,早晚讓人踢出局。

我老家就在農貿市場旁邊,因為一個攤位掙得頭破血流的現象我看得太多了,別看沒人管,但是路邊的攤位怎麼擺一分一毫都不差,占人家一點地方都不行。

而且現在很多的路邊攤,不用次品根本是賺不到錢的,價格就擺在這兒,所有人都這麼賣,用好料就賠錢,只能不斷壓低成本,創造更大的利潤空間。

最後總結一下,我最近也是剛從事業單位離職,所以目前對事業單位還有一定的主觀性,觀點容易誤導人,就不瞎說事業單位怎麼樣了。

總的來說,一切遵循內心的選擇吧,當今的時代,有錢不一定體面,但是沒錢一定體面不起來。


朋也


我分享一下我自己的觀點,我自己的家人有很多做小生意,有在菜場賣豬肉、有賣菜、還有一個叔叔自己在浙江開大排檔,其實對於來說沒見過他們不受人尊重,而且買房買車感覺比一般上班要過的好一些,我覺得我的觀點是和你家人不一樣。

體面的工作並不一定是體面的生活

原來在一家上市公司工作,也做到了一個分公司的領導,家人也都在上海,每天也是起早貪黑,用我們的話來說“女人當男人用,男人當牲口用”,工作了很多年才勉強在上海買房。之前晚上家班很晚,在虹口那裡有一家推車賣大排檔的,就做一些炒飯和湯之類的宵夜,從晚上7點左右到凌晨4點左右。可人家比我們收入還高,我們到哪都是個什麼總,後來自己想想都是挺搞笑的一件事。時間久了也比較熟,別人後來還給自己兒子在上海也買了一套房,後來想想自己如果孩子要買房自己還真的一下拿不出那麼多錢。

你為了什麼去事業單位

15年的時候和一個唐山的朋友準備一起離開公司創業,在唐山這裡認識了一些人,也長了見識,我朋友家一個親戚為了自己孩子能去事業單位上班,花了近20萬當上了城管,工資一個月2300左右。當然還有花錢找人去當輔警,可給我的感覺生活過的並不容易,反正以我的個性肯定是想不能,問他們為什麼要這樣去規則,給我的回答因為那是事業單位,基本上都是希望有一個穩定或者是比較簡單的工作。

當然還有很多原因是父母對一些工作和職業的看法,我家做一些小生意的父母,比如開大排檔的不願意孩子以後幹這樣,覺得這樣沒有前途,而且是又苦又累的活。出來自己開公司還是開大排檔自己承擔的風險和承受的壓力也完全不一樣,不像找個事業單位上班自由一些。具體什麼樣的生活或者選擇什麼樣的工作最終還是要你自己選擇,畢竟最後是要你自己走你自己選擇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