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歲發表詩歌,十六歲作品編入教材,這位女詩人在異國傳播漢文化

神童,在我們以往的分享中也給大家介紹過幾位了,有的出國,在國際上嶄露頭角,有的把自己的科研成果貢獻給了別的國家。今天要介紹的神童是位女士,她究竟有什麼不一樣的呢?跟隨筆者走進她的生平吧。

田曉菲,十九世紀八十年代初出生在哈爾濱,父母是文字工作者。尤其她的父親對她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在那個時代成為大學教師,以及學校院系領導。田曉菲幼年跟隨父親工作調動到了天津,四歲就發表了自己的第一首詩在當時的報紙上。在田曉菲十三歲的時候,因為多項詩歌獎項和出版作品被北京大學錄取,十三歲上大學的經歷足以被稱為神童了。田曉菲十六歲的時候寫下的作品獻給北京大學建校九十週年被選入中學教材,作品名字是《十三歲的際遇》,作品中展現了非凡的文學才華,表達了對北京大學的熱愛,對生活對未來嚮往。也成為田曉菲青年時期的代表作。

四歲發表詩歌,十六歲作品編入教材,這位女詩人在異國傳播漢文化

田曉菲1991年在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立拿到碩士學位,文學博士就讀於哈佛大學。後就在哈佛任教,35的時候就成了哈佛大學文學教授。田曉菲現已在美國結婚定居,她的愛人是她的導師,中文名字叫宇文所安,而田曉菲筆名叫宇文秋水,他們的愛情故事也被人樂道。雖然曾是師生關係,但是並不是師生戀,據田曉菲所說,他們在校期間是純粹的師生關係,畢業之後才逐漸多了郵件交往和觀點學術交流,後來產生感情,步入殿堂。

四歲發表詩歌,十六歲作品編入教材,這位女詩人在異國傳播漢文化

宇文所安痴迷於漢文化,尤其是唐詩,對中國古詩做了大量的研究,在耶魯大學致力於傳播漢文化,唐詩,現執教於哈佛大學。宇文所安喜好俳諧,覺得古詩更隱晦充滿才氣,甚至有些極端想法,認為中國現代詩是不中不洋的尷尬作品。宇文所安自稱是為唐詩而生,是中國古詩在歐美大陸的代言人,當然,這個代言人他做的十分盡職盡責,甚至拐走了我們的中國詩人定居於此。

四歲發表詩歌,十六歲作品編入教材,這位女詩人在異國傳播漢文化

田曉菲如今致力於研究梁朝宮廷文化,即使遠在故國他鄉,可是她和她的愛人仍在為中國傳統文化貢獻力量,在遙遠國度傳播古詩。中國傳統文化的自信,相信即便是歐美人,一旦接觸了唐詩宋詞,接觸我們的傳統文化就會為之傾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