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安卓系統卡,還是國內app流氓軟件卡?國外的app卡嗎?

隱姓埋名125717508


安卓系統用久了確實會卡,因為安卓的機制就是讓應用程序在Java虛擬機上運行,會不斷生產製造出垃圾。另外就是碎片化問題難以解決,由於手機廠商沒能及時推送新版本導致國內的安卓系統呈現碎片狀分佈,谷歌也在努力消除這種缺陷。

此外,APP也是導致安卓卡頓的罪魁禍首。一是安卓的後臺運行機制無法做到像ios的假後臺,二是安卓軟件魚龍混雜缺乏統一管理。


眾所周知原生安卓是很流暢的,而我們使用的安卓系統都是經過手機廠商定製過的,比如華為的EMUI、小米的MIUI、三星的ONE UI等。原生安卓系統指的是谷歌公司發佈的且沒有經過第三方修改的Android,底層十分純淨。而一加手機的氫os就屬於類原生系統,不過出於本土化原因定製安卓才是主流。

由於一些特殊原因,谷歌不得不退出中國大陸,國內也無法直接使用谷歌服務。加上安卓是完全開源的,導致國內的安卓生態極其混亂,軟件質量參差不齊、魚龍混雜,我們的手機中裝滿了各種流氓軟件與毒瘤。與之相反的就是蘋果封閉式的ios系統,所有應用均來自Apple Store,經過嚴格審查才能上架。

國外的安卓環境就要比國內好很多了,因為有谷歌的推送服務GSM,Google play商店的APP雖然不如蘋果嚴格,但把控也要遠遠高於國內的應用商店。所以,很多人都喜歡掛個梯子到谷歌商店下載應用。

有個怪象:國外4GB內存就夠用了,到了國內8GB還嫌不夠。

安卓統一推送聯盟的必要性:

1.解決安卓後臺消息不能及時接收的問題

2.優化安卓卡頓和耗電問題,提高流暢性

目前華為、榮耀、OPPO、一加等公司已經組成安卓統一推送聯盟,安卓系統的流暢性有望進一步提升。


數碼小咖秀


我先說結論,安卓系統本身的任務管理就有問題,所以國外的App裝多了使用時間長了一樣會卡,而國內的流氓軟件是雪上加霜或者說火上澆油。我自身的體驗是這樣的,我有一箇舊的黑莓priv手機,因為我有一個iPhone,這個手機就是備用了,我只在Google的Play商店下載國外的應用,但是用了一個月左右就開始出現卡頓了,雖然這個手機本身配置低卡頓在所難免,但明顯感覺到比剛清完系統要卡一些,之後有一段時間要換新的iPhone了,所以我的舊iPhone正好出掉了,所以priv備胎轉正了,只能去下一些常用的軟件,毫不誇張的說,本身是卡頓,裝完國內的流氓軟件後直接變成了不可用的狀態,而且不是因為時間長系統垃圾多了,在我剛裝完這些軟件之後手機就經常卡死動不了了,重啟多次無效。
其實覺得國內還是有非常多的APP使用起來很好的,但是一些公司的軟件真的毒瘤,誰裝誰知道,它們會一直駐留後臺,慢慢蠶食你手機的性能。


菜刀876


沒錯,我選擇iphone最大的理由,就是安卓的生態系統太渣。這個詞沒用錯,就是渣滓橫行。

例如同款軟件,iphone上可以不需要讀取聯繫人、不用錄音、不用GPS,也不會互相喚醒,但在安卓上就要很多授權,其中很多都是過度授權,涉及用戶隱私(比如你一個天氣軟件,要我的GPS定位就算了,你要我的通訊錄權限幹什麼?要我的錄音權限幹什麼?還要我的照相權限?真的是醉了。你到底想幹什麼?)同時,這些額外的權限要求,增加了系統資源佔用和浪費。可你不同意它的這些過度授權要求,甚至你連軟件都不能用。有些軟件你又不能不用,甚至有的是強制要用的,於是你只能忍氣吞聲。

apple store有嚴格的APP審核管理機制,這種耍流氓的app,直接讓你無法上架。iPhone的app下載,只有這一個商店,管理好這個商店,就讓所有的用戶都可以相對安卓用戶,放心得多地使用app。

說回android的google商店,本身管理就不如apple store嚴格,但google商店居然還被牆了。於是本鎮就冒出很多APP平臺,管理異常混亂,安卓用戶自己感受一下,快被都搞麻木了吧?在這些安卓商店裡,app耍流氓是常態,不但要求運行權限過度,一搜app還出來一大堆同名垃圾,附贈一堆插件。除非你在這方面特別熟練和謹慎,否則看著都累,用著也累,沒多久系統就被拖累,為什麼蘋果4g內存可以吊打安卓8g,這個就是原因之一。而很多熟練程度和對技術瞭解不如你的普通用戶、老年用戶呢,只有隨緣了。

所以我寧願多給蘋果捐一些,也不想鼓勵國內這些垃圾app廠商們用我的個人資料賺昧良心的錢。



貧道也要愛


系統和軟件分別談一下

1.安卓系統,比較開放,每家廠商都有不同程度對於原生安卓的修改和添加(原生系統不太友好,不優化和添加好像不得行),做的好的一時間流暢;做的不好的顯得臃腫或者卡頓和醜陋。安卓系統的多任務才是真的多任務,可以保證多個軟件之間切換還能保證對個軟件都在前臺運行,軟件多了不卡是不可能的。

安卓生態就很亂了,軟件需要適配很多不同牌子手機,不同分辨率,不同的系統優化,不同的硬件設備。相較於蘋果機那可多多了。因而安卓軟件調試方面很難,一勞永逸的方式就是慢慢累積,以適應多數安卓機器,導致很多軟件臃腫並且雜亂生成很多調試文件和系統緩存。

2.軟件方面:因為國外的知名 app要是竊取用戶隱私要被罰得傾家蕩產,

而國內 app則沒有問題,我們的法律還不夠完善。所以國內APP動不動就要求用戶的通訊錄權限,不給權限就不能運行,動不動就強制給剪切板寫入東西。(比如支付寶口令紅包),過多的權限和服務,也就造成了軟件卡頓

比如:現在阿里系的軟件,淘寶支付寶,高德地圖,只要打開其中一樣,其他的阿里系軟件全部聯動自啟,吃相難看。百度系,騰訊系也一樣,手機不卡才怪。

谷歌商店的軟件相比國內各大市場,有以下幾個優點

1、在 Google Play 上投放的版本,需求權限更少(如GPS定位,相機權限等)

2、在 Google Play 上投放的版本,“熱更新”管控的更嚴格

3、廣告推送機制上,國外的版本管控更嚴,通常來說,國外版本的廣告更少(其實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國內的廣告不需要在國外進行投放)

總結:個人安卓原生系統不卡,卡的原因是國內系統定製和應用優化不到位,以及各大毒瘤的關鍵自啟動。

推薦一個應用,不過大部分人可能不會用,如圖,對內存佔用,和系統優化有很大幫助。


有分有享


究竟是安卓系統卡還是國內的APP流氓軟件卡?是否安裝國外的APP,也會出現這種情況

其實客觀的來講,就以剛退役的oppor 9 s 4G運行內存64g儲存為例

將所有的後臺程序關閉,當然,這只是相對而言,4 GB的運行內存只剩下了1.7g,也就是說,大多數的運行內存被系統佔用至少在1.3G左右,這是在不運行任何程序的情況下

而相比較之前使用的蘋果五s,運行內存只有兩GB,安裝同樣的APP軟件比如今日頭條,以及打開百度搜索APP,但後臺佔用的運行內存,還剩下1.2 GB左右,這就是兩個不同版本系統所佔用的手機,運行內存容量的對比,基本是沒有可比性

也就是說,兩者版本之間的系統數據交換,佔用運行內存資源安卓的更多

你是否會遇到當時購買的4 GB運行內存加64g的儲存手機在使用一年之前是非流暢的,即便是運行內存不足也不會出現APP響應速度慢,或者是黑屏的現象出現

而當你使用一年之後,隨著安卓系統的更新以及儲存空間的佔用,從7g左右的空間佔用直至兩年使用之後清理完所有的APP軟件僅僅系統佔用的空間在17 GB左右這就是在這1到2年的使用過程中,安卓系統更新容量大小

當然,除此之外當微信運行一段時間之後,僅僅微信所佔用的運行內存以及儲存空間,這是後面更換的手機使用時間沒有超過一個禮拜,微信佔用的儲存空間1.09g以及緩存數據運行內存佔用

所以可以確切的說是整個安卓生態鏈的問題,系統優化的不怎麼樣,再加上各個手機生產廠家對系統的以及不同版本

就會導致安卓系統越用越大,想想我們之前用的電腦版本系統WINDOWS 7無非也就是十幾GB道20 GB左右,有現在一個安卓系統使用不到兩年系統空間佔用基本都在十幾GB到20多級g之間最重要的是手機的硬件配置和同級別的電腦基本沒有可比性,系統過於冗餘就會造成後臺程序大量佔用CPU,運行內存,從而導致沒有更多的資源分配,其他APP軟件運行就會體現出操作緩慢,響應速度慢,甚至運行APP軟件時出現黑屏情況


俠客I挨踢T


實話實說,基本上國內軟件都會有非常多的權限獲取,而且你還不得不同意。不只是在後臺運行的問題,而是獲取了後臺權限之後會持續獲取用戶信息。

都說現在是信息時代,現在最貴的就是信息。而販賣信息也是最一本萬利的事情,當然很多的正規公司不會販賣只是自己使用,不過也不得了,就像以前傳出新聞說消費者有說一句想吃麻辣燙,結果在餓了麼裡首頁推薦的就是麻辣燙之類的。這些都是在後臺偷偷調取數據導致的,回到現在的問題。實際上國內對於流氓軟件還沒有一套完整的法制出來,所以市場非常亂,就算是大公司製作的APP都是佔用非常多的內存。而國外因為統一使用google全家桶和原裝安卓系統,反倒軟件的兼容性會好很多。

而且還有一個說法是app是有等級的,原來安卓2.2的系統現在可能都安裝不了軟件就是因為,app的等級提高,不兼容舊版安卓。而且等級的提高對性能的要求也更高。也就是會說隨著安卓系統的不斷升級,原來我們覺得性能過剩的CPU很可能就會有卡頓。實際上也有這個原因。

蘋果也是一樣的機制,app等級和系統等級決定了原來不論多流暢的手機過幾年都會卡,也是我們現在從原來一個功能機用5-6年變成最多兩三年就要換手機最主要的原因。


運營小白成長基地


剛買的手機用上一段時間就會變得十分卡頓成為了大家一種共識,到底是手機本身不耐用還是安卓系統殘留物太多了,還是本身手機安裝app太多了導致系統變得十分卡頓,國外的手機和app是不是也是這種情況,這一系列的疑問相信很多消費者都有,造成這種原因主要可能是多方面的原因,不是某一方面造成的。

其實背後有一個很深層的問題,國內的互聯網產業已經被深層挖掘化了,最近非常熱的華為被美國封鎖事件裡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細節點,谷歌對於華為取消安卓授權對歐洲銷量影響非常大。但國內基本上沒有影響,裡面有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國內對谷歌的全家桶都有相應的取代功能,就拿最常用的應用市場來講,國外大部分還是使用google play國內已經開發了太多個應用市場了,在國內來幾乎什麼安卓軟件都能安裝,結果造成了很多手機裡面隨著軟件安裝數量越來越多機器變得越來越卡頓。

手機變卡的幾個原因

手機本身自帶很多軟件。現在很多手機廠商為了經濟利益,會在手裡自帶系統裡面預裝了很多應用,有些應用可能從手機被淘汰都沒用過,多數人不懂得root手機系統,而且root之後還存在很大風險,首先手機廠商這塊需要承擔一份的責任,很多人講了剛買的手機為什麼很流暢,因為手機不可能只玩自帶的應用,隨著安裝應用越累越多,手機自然變得卡頓,因為應用越多資源被佔據的空間也是越來越大。

應用軟件越做越大。在手機配置很低的時候,很多應用軟件也能非常流暢的執行,現在硬件配置上動不動就是多核的機型,為什麼還是那麼卡頓,在手機剛買的時候運營還是比較流暢的,隨著安裝上幾個應用結果,運行速度就嚴重下滑了,好多應用緩存的數據能達到幾個G的容量,這種類似的應用多了自然手機反應速度就變慢了,根據不同手機的性能而定,配置高一點的變卡頓的時間會延緩一段,配置低一點的用不了多長時間就不行了。

現在電腦的配置也是這種趨勢,早些年的電腦配置也不是很高,裡邊的應用運行起來也非常流暢,現在電腦的配置已經高多了運行起來照樣卡頓,都是一樣的道理。

安卓運行機制。安卓在應用運行多了就會變得十分卡斷,這點在機制上不如蘋果系統控制的嚴格,本身系統設計上還是存在一定缺陷,華為也有專有的技術團隊在參與這個事情,並且在很多方面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整體而言安卓系統提升的空間還是非常巨大。一直在傳說中的鴻蒙系統就是為了解決安卓卡頓的問題,現在很多國人都在等著這款神機面世,目前還看不到出來的希望。

至於是不是國外的手機,主要和本身的應用安裝多少有一定關係,再厲害的手機應用安裝東西越多也會變得卡頓,手機越來越卡都有多方面的原因,華為手機曾經做出連續500天機器不卡頓的測試,這些都是針對解決用戶的一些痛點。這也是華為手機越來越受到大家歡迎的原因,畢竟一個手機的品質高低隨著時間推移就能看出問題,希望能幫到你。


大學生編程指南


自從智能機在世界上普及之後,我們總是會聽到許多人抱怨手機卡頓,而且大多發生在安卓系統中,甚至直到現在,還是會聽到有些人抱怨卡頓。其實僅從系統來下結論未免有些片面,造成卡頓的原因其實有很多。且聽我慢慢道來。

硬件是流暢的保證。

在臨近2019年的現在,如果你的手機是5年前的手機,內存不到1G,處理器性能也比較弱,是無法應對現在的手機應用的,因為手機應用與電腦遊戲是一樣的,都在進步,進一步壓榨性能來展示更多的功能等。

在都是旗艦機的配置下,不置可否,ios端確實有著先天的優勢。

1. AppStore對應用的審核機制

我們知道,ios對應用有著絕對的生殺大權,導致所有的應用必須按照蘋果的協議來,違反協議的真是說下架就下架,就近一年以來,大規模下架應用次數就達到了3次。

2.假後臺機制(墓碑機制)

墓碑機制可以說是iOS一個比較人性化的後臺處理機制,當APP進入後臺後,系統會記錄下當前APP的使用進程,然後將其關閉並且釋放內存,就好像在記錄墓碑碑文一樣,等你重新打開這個APP的時候,系統會恢復到關閉之前的狀態,總的來說,系統會將後臺的內存都釋放出來供你目前使用的程序使用,導致你新打開的應用更加流暢。

3.蘋果對動畫渲染會製造一種流暢的錯覺

蘋果在打開應用及切換應用時的過渡動畫渲染做的很好,會給用戶一種很流暢的錯覺,即使打開時間並不短,你仍會感覺很流暢。給人一種舒服的感覺!

4.對推送的嚴格控制

蘋果在應用上架協議上明確規定:必須採用蘋果推送通知 (APN)應用接口提供推送通知

這個的好處就是推送通知不會出現安卓系統出現的各種煩人的互相喚醒等。

而且因為推送由IOS統一管理,不存在進程被殺就無法推送的結果,相對於安卓更加穩定,耗能也更低。

反觀安卓,其實相較之前,已經取得的較大的進步。

安卓成在開放,敗也在開放

為了佔據市場,安卓一直以開源來搶佔市場,但因為如此,導致谷歌雖然每年更新一次安卓版本,但真正能用上最新版系統的安卓手機寥寥無幾。

而且因為國內的大環境,如果你自身無法科學上網,手機上存在的google服務會讓你更加痛苦,因為會造成超級大的耗電。

但如果你可以流暢使用谷歌一家,一直使用google play 商店下載的軟件,其實也是比較舒服的,當然這是建立在你手機配置達標的前提之下的。

因為開放,導致流氓軟件百花齊放

我們一直說流氓應用,對流氓應用的定義是什麼呢?

我自己認為頑固自啟,打開便自動更新,後臺強制駐留,相互喚醒其他應用,需要一些不必要的權限不給還不能打開的,滿足其中兩條以上的便可以稱為流氓軟件。

相較於使用蘋果手機,我們使用安卓手機的時候往往會清除一下後臺應用,而且還要小心不要清理了社交類應用如微信,qq,釘釘等。

而因為這些流氓軟件的存在,我們清理後臺的操作有時甚至需要好多次,而且有時候還束手無策。

不可置疑,國內軟件確實是流氓軟件百花齊放的最好的舞臺。

至於國外的app,因為國外一般發佈應用也是在谷歌商店上發佈的,會遵守谷歌的上架協議,相較於中國,流氓軟件確實會少很多。

總是會有很多人說都2018年了,還在說安卓卡的人是什麼心態。

其實或許是他們對卡頓的瞭解不深,再或者是他們會折騰,比如使用在安卓上層出不窮的優化軟件,如黑域(原來叫阻止運行),綠色守護等。

但真正使用手機的大多數人還是普通用戶,而且因為使用的手機配置的不同,有時候仍然會感受到卡頓的,而且原因也大多是因為流氓軟件的存在。

隨著時代的發展,卡頓的現象肯定會越來越少。希望人人都能使用上非常流暢的手機早些到來!

點贊太容易,評論顯真情,歡迎關注留言,你對卡頓有何見解?等你評論,等你「一鳴驚人」!


stormzhang


前幾年我一直都在用安卓手機,解鎖,root,精簡系統,xp框架,綠色守護……一路折騰!我甚至還在刷機大師,rom基地等一些平臺發佈過一些刷機包。這兩年徹底轉蘋果了。以上是前提,現在做回答。答案是肯定的。國內的流氓App確實是手機卡頓的最大原兇!因為國內的軟件可以說全部有後臺駐留問題!所以,哪怕你是頂級的安卓手機,只要下載軟件超過50個,手機就會變慢甚至卡頓!為什麼呢?首先,推送問題,由於國內沒谷歌推送。所有軟件推送都靠自己,所以它就要留在後臺運行,但一般手機都會有後臺清理程序,於是清理程序就和這些後臺程序進行常年漫長的鬥爭!因為它們的權限是一樣的,所以互有勝負。結果就是既沒有收到正常的推送消息,也沒有清理乾淨後臺。反而浪費了大量運存,拖累了cpu的性能。


遊俠19781


安卓系統為什麼會這麼卡?

儘管Android旗艦手機在核心硬件搭配方面已經不比iPhone差了,甚至在很多數據上面還要強於iPhone,尤其是在處理器核心數量、運行內存大小都要好過iPhone,不過Android手機還是沒能改變用了一段時間之後就會很卡的常態,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Java的問題是主要問題

原生Android當然會好很多,當然Android本身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Android選擇Java作為核心開發語言,而Java本身是一個虛擬機語言,加上Java語言確實也比較臃腫,加上Java語言的一些機制導致了Android的卡頓。

Android誕生之初,Google設計了Dalvik虛擬機,應用運行的時候Dalvik虛擬機會加載

dex.ode

文件並且解析成機器碼供Android系統調度。到了Android2.2版本的時候,這是一個Android最早比較成熟的版本,Google正式引入了JIT即時編譯機制,Dalvik使用過JIT進行編譯,將代碼翻譯成精簡的native code來執行,效率有了3-6倍4的提升。

不過這都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到了Android4.4的時候是一次比較大的提升,Google全新開發了虛擬機運行環境,這時候ART登上Android發展的重要舞臺,這時候也引入了新的編譯策略AOT,這時候ART和Dalvik共存了一段時間,到了Android5.0之後ART完全取代Dalvik,AOT成為了唯一的編譯模式,AOT是靜態編譯,應用安裝的時候就已經完成了編譯,相對於JIT每次運行的時候編譯的動態編譯方式要更快。ART還改進了Android應用的垃圾回收機制,只需要一次回收暫停,優化了垃圾回收的效率,並且能夠及時進行垃圾回收,減少了後臺內存消耗和碎片化問題。

Android7.0之後JIT又迴歸了,Android又回到了AOT/JIT混合編譯的時代,當然優點也有,不過這也側面反映了一個問題,Google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Android存在的問題,因此Google不得不尋求Java的替代方案比如Kotlin,比如推進自家的Flutter框架,甚至嘗試推出Fuchsia來取代Android,現在Google也是騎虎難下。

原生Android好很多、國內更亂

另外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到了國內,應用生態極其混亂,國內的應用開發商極其不規矩,讓Android生態受到了影響。

原生Android當然會流暢很多,在國外Google Play的管理還是比較嚴格,Android本身也比較純淨,沒有亂七八糟的東西加進去,自然會乾淨很多,這一點大家去嘗試一下一加手機的氫OS就會有比較明顯的感覺,一加的系統比較接近原生,體驗就非常好。

在中國市場因為Google不能進入,Google Play等服務在大陸是用不了的,因此每個廠商都有一套自己的標準,小米、華為、OPPO、VIVO、一加、Nubia等等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應用商店,也都會預裝很多亂七八糟的軟件,手機不卡才怪。加上Android國內的應用開發商在權限方面亂用,各種後臺、各種推送等等對系統的流暢性本身就是很大的傷害,國內的應用商店管理又極其鬆散,不夠嚴格不說,只要掏錢啥事兒都能解決,生態不亂才怪。

Android的問題是多方面的,有本身技術選型的問題,也有生態管理上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非常棘手,不然這問題不早就解決了麼,就看Google未來的長期戰略是怎麼規劃的吧,是開發生態逐步規範化還是直接替代Android,就看Google自己的選擇了。


本文為字節跳動簽約作者EmacserVimer悟空問答原創文章,未經允許轉載、抄襲必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