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在垂釣時要考慮魚情和水情,根據具體的情況施釣,才能有好的收穫。在談論魚和水的時候,有的人說魚喜歡清水,而且清水養出的魚也最好吃。可也有人說水至清則無魚。看看那些養魚的池塘,哪一個是清水。我們糾纏在魚究竟喜歡什麼樣的水上,孰是孰非,難分高下。那麼該如何去識別魚喜歡什麼樣的水呢?

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知魚識水

按我們在垂釣時所積累的一些經驗來說,不同的魚對水的質量——包括肥瘦、冷暖和清濁等有不同的要求,總的來說,一般淡水魚喜歡較高的水溫,如20-30℃,所以就有“魚長三伏”之說。更有那些喜高水溫的羅非、白鯧等魚,但它們最不耐低水溫。

水中溶氧的要求,雖都是淡水魚,差別甚大,如同屬小型魚的鯽魚和白條,白條最不耐缺氧,而鯽魚耐低氧的本事高出許多。又如鰱鱅和鯉、青魚,都是大型魚,只要天氣悶,水中缺氧,首先浮頭的總是鰱鱅,而鯉、青魚耐低氧的能力比鰱鱅高。掌握一些各種魚需氧的情況,對提高垂釣時的應變能力大有幫助。

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對水的肥瘦有幾種魚特別挑剔,如草魚喜歡較清的水,而鰱鱅這些濾食性的魚,靠肥水來生活,它們成天地張著大嘴“吧唧吧唧”地喝水,從鰓孔中將水排出去,鰱魚的鰓耙細密能將細小的水生植物留下來當食物。而鱅魚(胖頭)的鰓粑較稀,只能留下個體較大的水生微生動物,它們不停地吸吐,不停地進食,如果水質很肥,水中的微生動植物很多,它們平時就吃得飽飽的,懶洋洋地在水中不愛動,也不愛覓食咬鉤,所以釣友們都知道肥水中的鰱鱅難釣。所以養魚者中就有“清水養鯇、肥水養鰱”之說。

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也有不少人將草、鰱混養,使草魚的糞便成為鰱魚的食物,所以有“一草養三鰱”的混養比例。有些養魚者為了將水弄肥,特地向水中投放化肥或人畜糞便,這實在不可取。

還有一條漁諺對垂釣者來說,極有參考價值,就是“清水釣皖,渾濁釣鯉”,釣草魚要找清水,鯉魚是底棲性的魚,又喜歡拱泥覓食,經常將水弄渾,所以見到水的底層水質渾濁甚至有泥浪,這是有鯉存在最帶標誌性的水色。

各種魚對它們所居的水會有不同要求,作為一位垂釣愛好者,瞭解魚的這些特性很有必要。

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辨水施釣

辨水施釣和上面說的知魚識水基本相同,只是前者是從瞭解魚的習性去施釣;而這後者是先判斷水的成色再去下鉤,說得更簡單一些就是前者是“按魚去辨水”,而這後者是“按水去下鉤”。

當你來到水邊,要根據水的情況——冷熱、肥瘦及溶氧等情況做出釣什麼魚的選擇,這比事先確定釣什麼魚效果會好許多,因為這是從實際出發。當然,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不少釣友他們出釣之前就明確了是去釣什麼魚,這大都是釣手們既瞭解魚又瞭解釣場所做出的選擇。如果到達釣場,情況有變,並又能根據新的情況採取正確的應變措施,那這位釣手就十分高明。

認識魚對水的要求,才能釣好魚

溫度、溼度和氣壓等這些經常能見到的氣象條件,對人類的影響甚大,對魚來說,同樣至關重要。作為一位釣魚愛好者,要想成為一名優秀的釣手,認識魚、瞭解水這是最重要的基本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