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些老戲骨無戲可演?

哲學詩畫


我是得著,有話直說。

很多職業“越老越值錢”,比如演員。在好萊塢,像摩根·弗里曼(《七宗罪》)、安東尼·霍普金斯(《沉默的羔羊》)、梅麗爾·斯特里普(《穿普拉達的女王》)、弗蘭西斯·麥克多蒙德(《三塊廣告牌》)這樣功勳卓著、獲獎無數的老戲骨,都當寶貝供著,比紅透北美的小鮮肉們,在票房號召力上強多了。

到了國內影視圈,卻“反其道而行之”,當紅小鮮肉才是流量的主力,似乎有了“流量巨星”主演,電影票房就能上億的大賣,電視劇便可以收視長虹。別說海清心直口快的在FIRST上為中年女演員發聲的無奈,那麼多有品行、有演技的老戲骨,別說擔當主角了,給小鮮肉、小仙女配戲的機會都很少。

不過,還是有很多頂尖的老戲骨,不僅演技得到廣大觀眾充分認可,還在新的作品中不斷貢獻演技。

獻禮影片《決勝時刻》,上映9天獲得了近5000萬元的票房成績,領銜主演唐國強功不可沒。從《小花》到《三國演義》,從《雍正王朝》到《長征》,唐國強用出神入化、入木三分的演技不斷征服觀眾。

不僅如此,他還受邀參加過像《吐槽大會》這樣的綜藝節目,面對自己的鬼畜搞怪作品坦然自若,和年輕觀眾打成一片,令人很親近。這樣演技好、心態更好的老戲骨,誰不喜歡呢?

說起不知不覺發明瞭“葛優躺”的“星二代”葛優,大家的第一念頭是不由自主的想笑。從當年的《活著》蜚聲海內外,到後來的馮小剛御用喜劇演員,葛優對各色人物的細膩又不乏戲劇性的演繹,往往令人印象深刻。

今年的獻禮影片中,葛優參演的《我和我的祖國》非常值得期待。葛優的形象親民、表演真實自然,對小人物的詮釋令人信服,包攬了戛納、金雞、百花、華表獎影帝實至名歸。

陳道明是一位純粹的傳統演員,拍戲不僅是他的工作,更是他展現精神意境、表達藝術追求的方式和舞臺。《末代皇帝》、《圍城》等經典影視劇中,陳道明不露痕跡、入情入理的精湛表演,令人印象深刻。

很多觀眾之所以追那部《我的前半生》,就是想看看陳道明客串出演的老卓。這些年,陳道明參演的影視作品不多,但部部經典,相比那些曇花一現的小鮮肉們,陳道明演的人物有味道、有深度,這才是一位老戲骨的自我修養。

像李雪健、侯勇、張志堅這樣的老戲骨變得越來越“值錢”,成為影視劇中的“定海神針”,這才是國內影視圈越來越成熟的標誌。


得著說


很多人說,老戲骨現在基本上已經無戲可演,本多年都沒有一部作品。難道他們真的是無戲可演嗎?

唐國強是娛樂圈有名的老戲骨,他以前演的戲我就不多說了,說出來有點嚇人。可是他現在基本上不拍戲了,為何呢?

唐國強現在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書畫上面,有事沒事和老朋友聚一聚,喝喝茶,日子過得神仙似的,逍遙快活,不缺名利的他,都這麼一大把年紀了,為何還要去累死累活的演戲呢?要知道像他們這種老前輩,是不太喜歡用替身的。

一次,唐國強見一個小朋友舉著王俊凱的牌子,等了幾天幾夜,就問了一句,王俊凱是誰,被王俊凱的粉絲罵到唐老師的微博關閉評論了。確實,像唐國強這種老前輩,已經不怎麼關心娛樂圈的事情了,就像張國榮一樣,總是想著給年輕人一點機會。

已經快70歲的吳孟達,本就病魔纏身,在出演流浪地球的時候,每次吊完威亞就需要吃藥吸氧。吳孟達的演技並不受到限制,可以說,沒有他演不了的角色,只有他想不想拍戲。吳孟達現在拍戲完全是憑藉自己個人的喜好,沒有一定的規律。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吳孟達在出演《流浪地球》的時候,片酬才20萬。

再比如李連杰,如果李連杰想拍戲的話,相信還是會有人請他演,關鍵是他現在的身體已經不容許了,所以李連杰現在一直在修養。

陳道明和葛優這種老演員,他們在選擇劇本的時候,非常的慎重。因為他有自己的職業精神,不想演爛片,不想過度的消費自己,哪怕是無戲可拍,也絕不委屈了觀眾。

在選戲這一點上,好萊塢明星更為看重,大部分人不接爛劇本,這也是他們後期作品很少的原因之一,除了像尼古拉斯凱奇這種為了還債的就沒得選擇了。

所以說,那些老戲骨並非是沒有戲可演,有的是興趣不在上面了,有的是要挑好劇本,而有的是身體亞健康,不適合拍戲了。


娛樂圈譚嬤嬤


老戲骨淪落到無戲可拍的現象,已經屢見不鮮了,這樣的現象是很多原因造成的。

娛樂圈“流量至上”

現在的娛樂圈只有熱度和話題,才會吸引更多的觀眾和粉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導演,願意啟用小鮮肉拍電視劇的原因。即便很多的小鮮肉沒有演技,但導演們依然願意揹負罵名找他們做主角。

就比如前段時間被炮轟的鹿晗,他在電影《上海堡壘》裡不專業的演技,遭到了各路網友的炮轟,最終這部斥巨資的科幻影片,也被冠上了爛片的稱號,而且最後導致血本無歸。

可即便如此,導演都不願意選擇一位演技精湛的演員來演,反而是選擇自帶話題的流量小生。在娛樂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不怕壞名聲就怕沒名聲”,就算揹負罵名遭到網友的炮轟,至少說明大家都在關注這位演員。

一旦演員沒有了熱度和話題,基本就會被圈內各大導演拋棄了,這也是為什麼現在很多老戲骨,無戲可拍的原因之一。因為他們不願意炒作,所以很多導演怕自己的影視作品沒有熱度,因此才會選擇用比較有話題的流量明星。


年齡的差異

在很多電視劇主打青春劇和偶像劇,所以那些年齡日漸增長的老戲骨們,就與現在的影視類型格格不入。五六十歲的年紀,想要再去飾演二三十歲的角色,其實是非常難的,這不僅僅是需要演技,更需要有貼近角色的外形,如果一位演技精湛,但年齡不相符的老戲骨,去演一個年輕的角色,想必最終呈現出來的畫面,是非常有違和感的,或許這也是影視人的無奈吧。

現在娛樂圈爛片頻出,但很多老戲骨卻無戲可拍,我覺得大家也應該反思一下,到底如何化解這樣的“惡性循環”。

流量至上的時代終究會沒落,有演技才會經久不衰。


蘑菇聊娛樂


老戲骨有優秀的也有落敗的!

要想在娛樂圈的影視界裡面,長久的發展就必須有一個非常好的演技,而且你可以隨機應變了,對付自己的角色,一個好的演員是時刻能夠把觀眾帶入到那部劇的氛圍當中,無論什麼樣的劇,他演都不會違和,在我們的國家有很多這樣老藝術家,都能夠做到這一點!



但為什麼沒人願意請老戲骨吶?

我的回答是,新人費用低,沒排場,沒架子,好擺弄,所以很多導演願意給新人機會!


老演員費用太高了,而且還總有自己的意見和想法,老戲骨他總有自己的見解,總有自己主意,不愛聽別人的,老戲骨也有些很高傲,盛氣凌人的,還要排場,挑剔,總是一種不甘心的樣子。

老戲骨總想我曾經曾經多麼風光,拍過很多經典電視劇電影,所以你得聽我的,我說的對,就這樣很少有導演願意請老戲骨!
所以現在都是小鮮肉演戲的時代!


文玩V孟掌櫃


誰說老戲骨無戲可演?你一定是聽說了前段時間濮存昕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自己演的東西沒人看”,還說自己沒有影視作品的機會。言論一出立刻讓很多人心疼,畢竟濮存昕當年也是萬人迷的“師奶殺手”,如今65歲了,卻淪落到沒人看的地步。

但其實這番話只說了一半,因為如今的濮存昕雖然不演影視作品了,但是他在話劇舞臺上卻非常活躍,出演了不少話劇,眼下就是他跟胡軍主演的《哈姆雷特》,明年還有他主演的《李爾王》。他說自己日程都排滿了,就算有影視作品找他,他也沒空演。

所以千萬別危言聳聽,說什麼老戲骨沒有戲可演。你看陳道明、吳剛、倪大紅、李幼斌、王志文、金士傑等50歲以上的資深演員,他們仍然活躍在觀眾面前,就算是他們已經不再像年輕時挑大樑演一部劇,但是也會在很多影視作品裡出演配角啊!

比如今年66歲的演員李立群,他近些年就頻頻出演開心麻花的電影,雖然戲份不多,但是給人印象很深,比如《西虹市首富》裡的那個富豪。他就曾經說過,老戲骨拼不過小鮮肉,是因為老戲骨自己本身不夠精彩,如果演得好,觀眾怎麼會看小鮮肉而不看老戲骨呢?我覺得他這個思路是正確的,老戲骨需要反思自己,而不是抱怨環境。環境和市場都是客觀的,你怎麼能埋怨呢?還是反思一下自己吧!


鯨魚電影


那是因為現在的媒體把那些人妖人渣娘炮,婊子爛貨都捧上天了。現在的電影電視裡整天都是這些爛東西,沒辦法啊。編劇導演都成了錢孫子了,你能咋辦呢。


用戶6940509507823


其實,這根本就不是娛樂圈或者演藝界獨有的現象,所謂的“老戲骨”無戲可演也是偽命題,大家想一想,哪個行業哪家單位就業人員超過一定年齡沒有壓力呢?職場上不是也常有“40或者50”之說法,意思就是說過了40歲的找工作都很難。


另外,尤其是女性職場工作者,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後有些都不敢公開,就怕萬一為此失去工作。一代新人換舊人,長江後浪推前浪,無不如是。

之所以,娛樂圈的人常被曝光或者炒作,不過是因為她們的職業特殊,才更容易引起社會關注並熱議。要說老戲骨都沒戲可演也是純粹胡扯,只不過不適合演一些妙齡少年少女的戲罷了,但即使如此,娛樂圈還常有一些60歲的阿姨扮演10歲的姑娘,比如劉曉慶、趙雅芝等就是這樣。


舉個例子,當你過了50歲以上,你去找工作是不是需要幹一些管理層的事呢?如果這個時候你還去找簡單的入門級工作,那麼就意味著和剛畢業的大學生競爭,單位是選擇你還是他們呢?不言而喻的,沒有哪家單位會培養一個50歲的基層員工,除非你有特殊本領。

總之,無戲可演不準確,很多演員演一輩子都是可以的,甚至能被稱為“老戲骨”那都是戲精了,有些戲非他們不可。但一些都市言情劇可能不適合他們,這也是合情合理的,觀眾們現在都是喜歡流量明星,這是社會風氣,尤其是商業氛圍的體現,一個時代的特徵,不必過於計較。


東震木


在一定程度上,如今的影視圈確實存在小鮮肉被搶破頭,而有實力但不再年輕的演員無戲可演的局面,也包括一些為人稱道的老戲骨演員。究其原因,主因還是過於娛樂化的市場不認小鮮肉以外的演員,其次也是由於這些老演員們,輕易不願放棄當主角的機會。

如今的影視市場只看小鮮肉

影視業空前繁榮,但很大程度上是存在問題的,比如主演的年齡結構上。可以比較一下,在九十年代的很多影視劇,是可以看到不少以中年人甚至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的,那些中老年演員演的戲照樣有人看,市場不排斥這樣的作品,觀眾也有興趣。

而今則是一個非常集中化的市場,大眾似乎只認那幾張年輕的臉,只要他們擔當主角,哪怕作品本身有缺憾,也照樣有人願意為他們買單。對於創作者而言,既然市場已經成為這樣,那就只能去迎合而不是反向前進,因此也就製造出更多以年輕演員為主句的作品,這就形成一個循環。

中老年題材影視劇少之又少

相比之下,如今以中老年人為主角的作品極少,不是所有人都不愛看,而是因為大多數人不看因此製片方不敢冒險,他們寧可將主角低齡化,即使拍攝中老年題材,也必須塞入幾個小鮮肉吸引眼球。

在這種情況之下,中老年演員開始不擁有太多選擇,以他們為主角的本子基本找不到,如果要演就只能演作品中小鮮肉的爸爸媽媽。

連濮存昕、海清都無戲可演

濮存昕是絕對的好演員,幾十年演過很多話劇,也出演過不少經典影視劇。如今的他年過六旬,在一次採訪中說,其實他現在沒有什麼影視劇可演,因為沒有人找他。不要說濮存昕,就連海清這樣的中青年演員,也在公開場合呼籲多給自己拍戲的機會。

這多少讓人感到意外和遺憾,但事實就是這樣的事實。

其實這些實力派演員出演主角是習慣了的,因為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展示實力,如果只奔著主角去演,五六十歲確實難以找到合適的劇本。但也有些人並不這樣堅持,比如當年的國際影星潘虹。

潘虹年輕時出演《人到中年》等作品紅極一時,還獲得過國際大獎,但這些年早已放下身段,出演普通電視劇中那些婆婆媽媽的角色。對於她來說,應該早已過了自己那道關,而很多老演員過不去。

看你願不願意跨過那道檻

過不去這道檻,就只能寧缺毋濫等更適合自己的戲,但非常難等。過了關的,就放下心氣去演一些過去自己瞧不上的角色。

不能說後者一定不好,前者一定好,但如果一把寶劍即使再鋒利永遠不出鞘,也是令人遺憾的。



鄭捕頭


為什麼老戲骨無戲可演?話不能這麼說!

現在的劇本製作前後都是和商業掛鉤,只要有投入的,不管什麼樣的本子拿起來就拍,恨不得幾天就拍成一部。我看了一個報道,有的劇組曾用了兩天半就拍了一集劇本,夠迅速的。我想以前有部電視連續劇《夜幕下的哈爾濱》,共十三集,整整拍了一年,集集經典。以前的《激情燃燒的歲月》、《大宋提刑官》、《大宅門》、《紅樓夢》、《西遊記》等劇本,哪一部不是經典?哪一部拍攝的跨越時間都是很長的。像這樣的劇本,要是邀請老戲骨還拍,誰還能像躲避瘟疫似的逃之夭夭。現在的雷劇爛劇滿天飛,有些老戲骨本著對觀眾負責對自己職業負責的態度 ,挑選劇本嚴格,像這樣的劇本當然不接受了。陳寶國就是挑剔劇本最厲害的人,怪不得他的劇本幾乎本本經典。有個演員叫富大龍的,他就是因為挑選劇本嚴格被雪藏了。

既然現在的劇本一般都是些宮廷劇、抗日劇、跨越時空劇,都是些亂七八糟的劇,參和一些偶像小生來增添些片酬,也許有這個方面的原因,老戲骨就離的更遠了。


文國吉祥99


近五年內你能說出一部叫好又叫座的金典影視作品嗎?現在耳熟能詳的歌曲早已不是當年的電視劇首尾曲了,大家都被低俗的網紅歌曲給洗腦了,人最怕的就是活在一個沒有審美且劣質的風氣裡!

最近《鹿鼎記》要新拍,《新喜劇之王》也上映了,古裝偶像劇一部接一部,老戲骨年紀大了還有什麼是他們能演的呢?他們貢獻了青春,塑造了金典,卻只有在翻拍劇被罵時才被人記起!

現在的流量明星演技被質疑得厲害,編劇為了吸引眼球什麼劇本都敢寫,導演為了賺快錢也什麼都敢接,劣質的作品被老百姓罵死,這群人還躲在背後笑著數大錢,而最黑心的就是背後的投資商,能賺錢,來錢快就夠了,哪管什麼民族文化,企業責任,現在影視圈追逐的是資本不是民心!

提起韓國文化,大家對韓劇,韓國綜藝拍手稱讚。提起香港,大家說港劇港片看得人血脈噴張實在是精彩,提到美國,大家又說它的科技類電影讓人大開眼界,如果提到中國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婆媳關係,抗日神劇,宮廷鬥爭?哦,對了,現在的潮流是古裝神話劇和翻拍劇!



做人有可為有可不為,錢有些能賺有些不能賺,老戲骨們演慣了好戲,今兒個就真不愛演爛劇,中國電視劇總能在一段時間內氾濫成災,缺乏新鮮的題材,只要一個題材火了,接下來就是無數個模仿版本,做影視的太浮躁了!

就算老戲骨們沒啥戲可演,但他們依然在我心中,我是愛八卦的奇女子,歡迎大家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