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體胖大,服用健脾中藥,效果反而不好,為什麼呢?

用戶3247083697750


觀舌辨苔,應細察潤燥;

察色按脈,要先別陰陽。

這是送給學中醫的同道的。

現在很多人中醫的瞭解,都只停留在,基礎的寒熱,舌胖就要祛溼,舌苔黃就是熱象。

豈不聞,嫩舌多主虛證,苔淡黃而滑潤多津,與實熱之舌紅乾薹黃燥者也有區別,此前面的苔淡黃而滑潤乃為陽虛所致,一味的清熱祛溼,總是治不好這個舌苔。

這個問題就更突出了,僅僅是觀察了舌胖,不先辨潤燥,就已經沒辨陰陽了,連這都沒辯證,就出現了,上個蒙對了,下個就不靈了。


大熊貓醫生中西科普


舌體胖大,服用健脾中藥,效果反而不好,為什麼呢?

一般來說,脾胃虛弱者的舌質最大的特點就會:舌體胖大,舌的邊緣有牙齒的痕跡,這是因為脾胃虛弱後不能運化水溼,水停留在體內,舌頭就會變得腫脹肥大,如果還經常會咬到舌頭,都是因為體內溼氣比較重,脾虛溼盛的原因。



那麼為什麼服用健脾中藥,效果不好?

中醫講究辨證論治,一定要通過當地中醫大夫的準確診斷才能知道如何用藥,而且我們在服用中藥時必須不斷地加減藥方,這才能達到很好的效果。很多人不去看中醫,一聽什麼中藥好就去買,吃了卻沒什麼效果,而且本身脾虛雖然可以通過吃藥來改善,但是如果我們的生活飲食習慣依然很不良好的話,就會導致吃了也沒什麼效果。


那麼脾胃虛弱,到底該怎麼調理呢?

(1)平時一定要飲食清淡,不要亂進補滋膩的大補藥,吸收不了就會上火,平時可以多吃一些茯苓,芡實,薏仁,山藥,大棗,銀耳,小米等健脾胃的食物。

(2)適當選擇一些健脾胃的中成藥,比如補益脾氣的人參健脾丸,可以溫中散寒的附子理中丸,健脾滲溼,補益脾氣的參苓白朮丸,還有因為肝鬱導致的脾虛,可以選用逍遙丸類舒肝養血健脾胃。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分享養脾乾貨!


脾胃範兒


一、舌體胖大是水溼停滯在身體的表現


很多人看到自己舌體胖大就說自己是脾陽虛,然後服用健脾中藥,但是反而效果不好,甚至還會出現一些不良反應,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這是因為沒有辨證的分析這個問題,舌體胖大是水溼停滯在身體的表現。哪些情況可以導致水溼停滯呢?



二、脾陽虛可以看到胖大舌


中醫說脾主運化,水液的正常代謝需要脾的功能旺盛,如果脾的陽氣下降,推動無力,水液運行緩慢就會在體內停滯不前。表現在舌體,就會出現舌體胖大形成齒印。因為陽氣不足,所以舌體胖大同時舌質是淡紅的!


三、溼熱也看到胖大舌


脾胃有溼熱,熱邪充斥體內,可以耗傷人體津液,津液濃縮循環緩慢,同時又有溼濁邪氣糾纏,血脈運行進一步受阻,所以也可以出現胖大舌甚至伴齒印。許多喜歡抽菸、喝酒的人往往能夠形成這種溼熱阻滯狀態,這種往往是舌質很紅的胖大舌。所以一般臨床上需要先清理溼熱,然後後期才能健脾。



四、瘀血也可以看到胖大舌


有些中年人或老年人有心腦血管方面的疾病,往往血液粘稠運行速度緩慢,也會出現胖大舌,同時舌質往往是紫暗舌。如果看舌下靜脈的話,可能還會有明顯的舌下靜脈曲張。現在很多年輕人喜歡熬夜、喝酒,也會形成體內瘀血組滯狀態,形成這種舌像。


五、溫馨提示


所以,舌體胖大也要看具體的原因,有針對性的治療才能達到較好的效果,而不能一味認為是脾陽虛,也可以是溼熱導致,也可以是瘀血阻滯導致。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才是上策。


更多中醫養生治病,請關注頭條號:中醫杜川


以上圖片均來自網絡


中醫杜川


容不才說兩句!有個詞叫“上熱下寒”,也叫“上實下虛”。面對此象,多數考慮去上火與溫下腎,來實現水火相濟。有人瞄準中焦脾陽,認為是中焦樞機不利。確實,脾胃被公認為升降中樞,承上啟下。位居中焦,理當只管中焦,為什麼還有“脾主少腹”之權呢?脾胃屬土,火生土,脾胃之火全仰仗心與小腸為基礎。心臟保障土陽,胃火為證,小腸保障土陰(津),口津為證。注意關鍵詞——口津!口津,決不可以簡單視為水溼。水溼意味著陽不足氣有虛,陽鼓氣,合稱陽氣。若真是陽氣不足,水溼如何蒸騰上位,理應腫脹之下才是。口有津,存於舌下頜中,足則口不幹舌不燥,幹稀儘可進食;鼻腔溫潤,不懼六淫。盛則灌入舌中,脹舌逼齒,故舌胖印齒。盛極則自溢為涎,此象常被誤以為脾不攝津,責罪脾陽虛。果真吾虛,津何以上溢,脾冤矣!津精藏於五臟,餘者儲於腎,儲不及則肆溢,以口為便。不僅口水多,婦人外陰也會多溼汁。大家不覺得,津液充盛的人,看上去水靈靈的,總體觀象陽虛體質,其實不確切。站在津液角度看,陽氣確實顯虛,站在體能角度看,陽氣已經做到該做的程度,並沒有虧欠。那麼問題來了,怪誰呢?怪用!五臟藏精為用,不用則腐,腐則敗象叢生,寒溼也吧,溼熱也吧,脾不攝津也吧,腎陽虧虛也吧,隨你怎麼猜測。蒙對了,也許暫時顯效,再則依然。如何是好?唯有“節源開流”。用則益,不用則廢,何不來個一舉兩得,兩全其美。津上位於口,來者何意,除去潤竅,主持下飯。故,以下飯為主題,多用自備,少用代償,(憋死我了,說句人話吧),就是少進湯水,儘可能靠口水下飯。飯後不急於喝水,渴極才喝,以溫開水為宜,少飲,解渴即止,再渴再飲。所謂生冷,指的是瓜果蔬菜,冰食飲品更典型。蔬菜能少則少,其它的全禁掉。堅持一段時間,如果感覺好吃好睡,體力有所進步,這就是你的最佳養生配方,後面的日子就這樣過下去。健康就是仙,還需要尋找仙藥嗎!(悟覺與經驗結合的成果,僅供參考。)


過客9413


首先我們要知道,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中醫和西醫最大的區別在於對待疾病,中醫是從宏觀思維進行思考,整體的去看待問題,然後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再通過“辨證”的方法進行診斷,最後則是根據診斷的結果,對疾病進行“論治”。為什麼是“論治”呢,意義就是不斷變化的意思,治療方法會隨著疾病的轉變和發展,隨時進行改變的意思。


舌體胖大,我們簡稱胖大舌,大多數都認為胖大舌就是脾虛;因此很多人只要看見舌體胖大有齒痕,就直接使用健脾藥,然而卻忽略了舌苔以及舌質的變化。臨床常見的胖大舌很多,並不是簡單的脾虛使用健脾藥就可以解決問題的。下面我來說說幾種和舌體胖大有關,但使用健脾藥效果不佳的證候,僅供參考:

1、氣虛血瘀型

這種證型臨床很常見,大多表現為舌質暗淡,舌體胖大,舌苔薄,舌前半部分有瘀點或者瘀斑。主要是由於身體氣血虛弱,推動血液運行無力,日久導致瘀血所引起。此類患者往往會出現乏力、容易疲勞、怕冷、不想吃飯等症狀,而且很多人都會出現某些地方疼痛不適的表現。臨床上治療大多以補氣為主,再佐以活血化瘀的藥物同時使用,效果甚佳。

患者也可以通過按壓自己的氣海、關元、腎俞、血海、三陰交等穴位,或者再這幾個穴位上做艾灸治療,均可收到一定效果。

2、脾熱氣陰兩虛型

此類患者的舌像偏紅,舌質紅嫩,舌體胖大,舌面上沒有舌苔,從舌像上看,屬於熱證,舌苔全無說明陰液大傷,而且通過發現舌體胖大,我們知道病位在脾。臨床辯證多數脾熱脾的氣陰兩虛。同時還可以伴有食慾不振、面色蒼白、疲乏無力、口乾舌燥、大便秘結等症狀。

此證型單純使用健脾之品幾乎是看不到效果的,所有,必須要經過醫生辯證後才可以用藥。即便是治療,也應該在健脾的基礎上配合滋陰、養陰的藥物同時使用。

也可以通過穴位進行調養,但無法達到治療的目的。可選擇脾俞、腎俞、足三里、三陰交、太溪等穴位進行刺激。

3、脾肺氣虛型

該證型舌像以色淡為主,舌體胖大,舌質嫩,舌面有一層薄白苔。主要是由於氣虛,不能推動體內物質的運行,脾肺不足、中氣虧虛,就會出現此類舌像。有這種舌像的患者朋友大多臟腑功能活動低下,抗病能力減弱,表現出面色白,口唇色淡,精神不振,肢體倦怠,排便困難,便後容易出汗,氣短等症狀。治療當以健脾補肺為主進行加減化裁。

可選用中脘、大腸腧、氣海、關元、足三里等穴位進行按壓;


其次還有脾胃虛弱導致的洩瀉會出現胖大舌;

肺腎不足所致的咳嗽可出現淡胖舌;

還有如寒溼內積、溼熱下注、溼熱蘊藉、脾胃溼熱、肝膽預熱、脾腎陽虛等等,都可以出現胖大舌,只不過每種胖大舌的舌質、舌苔、舌像會有不同表現,並不是簡單的健脾就可以解決問題的。


【注】:以上舌苔圖片不對應證型。

運營:安德康中醫 子良


一服堂中醫


你好這位朋友,根據你提供的圖片和我自己從事健康管理諮詢行業的實踐經驗來看,你的這種情況不是健脾的問題,而是飲食結構不合理、飲食習慣和生活習慣不正確,還有就是缺乏運動導致身體內積累了過多的代謝垃圾,還有就是平時飲食習慣中口比較重,也就是鈉攝入過多而鈣和美攝入比較少,如果我沒有判斷錯的話你的心臟功能有點問題,還有就是腰腿也要注意了!


用戶106890049024


換一個說法:見到敵人就開槍,為什麼沒打勝仗?我告訴你,敵人沒那麼好打的,病沒那麼簡單隻的!疾病,可能很複雜,治病可不是小兒科!試問,這個病人,僅僅是脾陽虛嗎?還有其他問題沒有?這個脾陽虛是怎麼演變來的?是原發性的,還是繼發性的?如果是繼發性的,其首先得的是是麼病?是傷於溼?傷於食?還是傷於勞累過度?或者腎陽先傷,火不生土?所有這些,先要搞清楚。治病必求其本,先病才是本,病因才是本。試想,一個辛苦勞累的人,或是一個精神壓力過大的人,健脾溫陽的藥,能有好效果嗎?搞清楚這些,還得處方,用藥。必須絲絲入扣,錯一點,就不靈了。


無中生有66


舌體胖大,確實是脾虛的代表症狀。健脾要利溼,不單是藥物調理,還要多運動,加快血液循環,加強心肺功能,快走、瑜伽、太極什麼的都管用。堅持每天熱水泡腳和足部按摩。健脾是個長期的過程。


中醫食療健康養生


因為去溼藥燥傷了肝木,肝木疏洩失常,去溼不是用燥溼藥那麼簡單。養肝木降膽經潤肺金為大法。直接用去溼藥的溼是脾虛的溼,是最容易的了。


中國古中醫學派


很簡單,因為不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