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哪些中醫藥的書值得推薦?

手機用戶5398147091


中醫界的“四大名著”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

  一、《黃帝內經》

  《黃帝內經》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典籍。它是研究人的生理學、病理學、診斷學、治療原則和藥物學的醫學鉅著。在理論上建立了中醫學上的“陰陽五行學說”、“脈象學說”“藏象學說”、“經絡學說”、“病因學說”“病機學說”、“病症”、“診法”、論治及“養生學”、“運氣學”等學說。其醫學理論是建立在我國古代道家理論的基礎之上的,反映了我國古代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

  二、《難經》

  它原名《黃帝八十一難經》,3卷。原題秦越人撰。“難”是“問難”之義,或作“疑難《難經》”解。“經”乃指《內經》,即問難《內經》。作者把自己認為難點和疑點提出,然後逐一解釋闡發,部分問題做出了發揮性闡解。全書共分八十一難,對人體腑臟功能形態、診法脈象、經脈針法等諸多問題逐一論述。內容包括脈診、經絡、臟腑、陰陽、病因、病理、營衛、俞穴,針刺等基礎理論,同時也列述了一些病證。該書以基礎理論為主,結合部分臨床醫學,在基礎理論中更以脈診、臟腑、經脈、俞穴為重點。其中1~22難論脈;23~29難論經絡;30~47難論臟腑,48~61難論病;62~68難論俞穴;69~81難論針法。書中對命門和三焦的學術見解以及所論七衝門(消化道的7個衝要部位)和八會(髒、腑、筋、髓、血、骨、脈、氣等精氣會合處)等名目,豐富和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體系。該書還明確提出“傷寒有五”(包括中風、傷寒、溼溫、熱病、溫病),並對五臟之積,洩痢等病多有闡發,為後世醫家所重視。全書內容簡扼,辨析精微,在中醫學典籍中常與《內經》並提,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古典醫籍之一。

  三、《傷寒雜病論》

  公元3世紀初,張仲景繼承了《內經》、《難經》等經典的醫藥理論,結合自己長期的醫療實踐,正確掌握和靈活運用了“辨證論治”的診療法則,創立了許多寶貴的診治方法,總結髮展成為我國第一部臨床醫學的偉大著作《傷寒雜病論》一書。該書成書約在公元200年~210年左右。在紙張尚未大量使用,印刷術還沒有發明的年代,這本書很可能寫在竹簡上。後亡佚。經後人整理將其分為《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部分,共16卷。

  四、《神農本草經》

  《神農本草經》簡稱《本草經》或《本經》,是中國現存最早的藥物學專著。《神農本草經》成書於東漢,並非出自一時一人之手,而是秦漢時期眾多醫學家總結、蒐集、整理當時藥物學經驗成果的專著,是對中國中草藥的第一次系統總結。其中規定的大部分藥物學理論和配伍規則以及提出的“七情合和”原則在幾千年的用藥實踐中發揮了巨大作用,被譽為中藥學經典著作。因此很長一段歷史時期內,它是醫生和藥師學習中藥學的教科書,也是醫學工作者案頭必備的工具書之一。


跪射俑


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神農本草經 外臺秘要 唐本草 本草新編 本草求真 本草便讀 本經逢源 得配本草 本經疏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醫方考 本草原始 成方切用 傅青主男女科 溫病條辯 溫疫論 溼熱論 景嶽全書 丹溪心法 儒門事親 格致餘論 筆花醫境

醫林改錯 醫學心悟 醫門八法 臨證指南醫案

張氏醫通 溫熱論 醫學入門 醫門法律 蘭室秘藏 石室秘錄 辯證奇聞 辯證錄 醫貫 理虛元鑑

萬病回春 本草綱目 藥性通考 婦人良方 醫學讀書記 先醒齋醫案 寓意草 仿寓意草 湯液本草 醫學啟源 外科正宗 醫宗必讀 明醫指掌 蒼生司命 回生集 景嶽全書 湯頭歌 本草備要

醫方集解 陳修園業書 醫宗金鑑 洞天奧旨 王孟英醫案 王旭高醫案 曹存心醫案 重慶堂隨筆

針灸大成 達生編 女科要旨



《黃帝內經》是最古老最經典最有影響力的一部中醫書!

此書有很多易經上的知識,值得我們去學習去探研!《黃帝內經》上說“肝見庚辛死,心見壬癸死。脾見甲乙死,肺見丙丁死,腎見戊己死。”是說肝病患者,容易死於秋天(搖滾歌手藏天朔患肝病,卒於今年的秋天,秋季屬金(旺)善克肝木所至。);是說心病(包括心梗、心血管病)患者,容易死於冬天(冬天寒冷,腎陽虛的人身體溼寒氣重容易患中風、心腦梗疾病),冬季屬水(旺)善克心火所至;是說脾胃患者,容易死於春天,春季屬木(旺)善克脾胃之土所至;是說肺病患者,容易死於夏天,夏季屬火(旺)善克肺金所至;是說腎病患者,容易死於辰未戌丑月,土旺善克腎水所至。

《黃帝內經》上還說“甲己之歲,土運統之;乙庚之歲,金運統之;丙辛之歲,水運統之、丁壬之歲,木運統之;戊癸之歲,火運統之。”是說十天干中,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後來,十天干合化被引用到了人命八字算命術中!


甲子56737060608


絕大多數的現代人都被所謂的現代醫學洗了腦 深究其因就是人大腦的配置問題 聰明者光憑一本“黃帝內紀”已擁天下學識 因其正是易經的解答之書 當中的知識集人類所有智慧之總成 乃中華至全世界瑰寶當之無愧!


阿才記


學中醫讀再多的書,最終只為讀懂兩本書。一本曰《黃帝內經》另一本曰《傷寒論》(不含金匱要略)


易演傷寒論作者


如果你是學中醫皮膚科的,最好看看清代吳謙主編的《醫宗金鑑》外科,這本書很實用,我就是靠這本書起家的。


天下無癬


讀閱本問答所有文章,均乃儒醫之談,不切實際;不是圍繞百姓健康做為出發點,而真正有實用價值的古籍醫書確實太少! 老朽痴愚,餘認為唐代陳藏器《本草拾遺》,清代吳儀洛《本草從新》,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及《串雅內外編》是最好的書。如果悟透這幾本書,不亞於讀四年中醫藥大學,就是一位合格的中醫生。






用戶110961118366


《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傷寒雜病論》!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張紹開醫生


中醫類的書籍汗牛充棟,多如牛毛。對於初學生很難選擇那些適合自己。其實現在想想以前走過很多彎路,收穫總是零零總總,因此,我希望通過國學社,相互分享讀過比較好的書籍,並加以記錄,為後來人也可以做個參考。希望大家能主動點,抽一點時間,也算是給自己一個總結,梳理下讀過感覺比較好的書籍。以下是我的粗陋的分享,以作拋磚引玉。

1,倪海夏老師的視頻與書籍(這是一種比較好的入門方式,倪師深入淺出,適合初學,深入學習)

2,研讀經典《內經素問篇》,《神龍本草經》,《傷寒論》,《金匱要略》(對與素問篇抽出前幾章,反覆熟讀,傷寒篇的條辨也最好讀熟(可惜我現在沒時間讀了,後繼來者希望你們熟讀成誦))

3,本草類,唐榮川的《本來問答》(對於藥性有獨特的見解)

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的本草篇(對於藥性的把握很具有研究價值)

俆靈胎的《神農本草經百種錄》(中肯地道,對本草經的註解挺不錯的)

陳仕鐸的《本草新編》(前半部分寫的好些,側重藥性辯證五臟六腑)

汪昂的《本草備要》(讀的不多,總體感覺還可以)

中醫學院的教科書《中藥學》,《方劑學》(中藥對於各家的論述整理的比較全面,方劑部分,就多背方歌可以我最近才知道的),理解方義。) 4,醫案類,現代的

劉渡舟醫案(經方大師,對於經方的研習很好)

倪海夏內部醫案(對於理解倪師的思想比較好,直接的方式)

李可的《李可老中醫急危重症疑難病經驗專輯》(極大的增強對中醫的信心)

古代的

喻昌的《寓意草》(於對議病式的辯證很好,不過古文讀起來多少有點枯燥)

孫曼之《朱丹溪醫案評析》(寫的挺不錯的)

葉天士的《臨證指南醫案》(溫病派的大師也不失為熟用經方大師,對於辯證處方很好)

各家專著,張元素的《醫學啟源》(傳說用這教學弟子的,李東恆就是他的弟子,對於藥性的歸經有獨到見解)

李東恆的《脾胃論》(補土派的核心著作,對脾胃的論述價值很多,補中益氣方,甘溫補勞內傷寫的很好)

唐榮川的《血癥論》(對於血癥各病的論述可堪經典)

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方子如補陽還五湯,血府逐瘀湯等,寫的挺好的)

張錫純的《醫學衷中參西錄》(中西會通派,高手中的高手,我很佩服他,對於經典的運用很強,還有對藥性的把握很牛,)

中醫學院的教材《內科學》,,《診斷學》,(都值得去翻翻,總結各家的思想,結合現代的知識構架挺好的。)

某某高人寫的《火神派探討》(對於火神派的基本思想的介紹挺不錯)

圖書館有的比較好點的書籍:

《南方醫話》,《北方醫話》《長江醫話》,《黃河醫話》,《燕山醫話》(這些都是前兩輩的老中醫精選而彙編成書的,對於增長自己的中醫經驗很好。)

楊力的《周易與中醫學》,,《中醫預測學》(楊力,潛心四十多年埋頭苦讀,寫的東西厚重,翻翻就好了,深入的我也讀不懂)

《慈禧光緒醫方選集》(翻翻還可以,其中有些秘方可參考,特別是對於外敷的中藥寫的很好)

《治補兩益話-黃芪》(裡面收集各類黃芪的各家名醫論述,對於全面瞭解黃芪的藥性很不錯)

《名醫用大黃.》(對於大黃的用法論述比較詳細,各家名醫註解的,也挺不錯)

無名氏《內證觀察筆記》(對於中醫的陰陽五行,臟腑,經絡都有很好的,深刻,獨特的解釋,可以翻翻看看)

脈法,趙文魁的《文魁脈學與臨症醫案》(清朝宮廷的切脈專著,浩銘師兄推薦的,寫的很細)

李時珍的《瀕湖脈法》(裡面論述的比較好,因為編為短句,有利於讀誦,所以可以背誦,不過我沒背過,只是看看)

最後一篇孫思邈的《大醫精誠》(短文的,對於學習中醫的人是一個很好的榜樣)

大概就這些了,這僅是我的一點粗陋的觀點。


劉老溼還年輕


黃帝內經 難經 傷寒雜病論 神農本草經 唐本草 本草新編 本草求真 本草便讀 本經逢源 得配本草 本經疏正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醫方考 本草原始 傅青主男女科 溫病條辯 溫疫論 溼熱論 景嶽全書 丹溪心法 儒門事親 格致餘論 筆花醫境

醫林改錯 醫學心悟 醫門八法 臨證指南醫案

張氏醫通 溫熱論 醫學入門 醫門法律 蘭室秘藏 石室秘錄 辯證奇聞 辯證錄 醫貫 理虛元鑑

萬病回春 本草綱目 藥性通考 婦人良方 醫學讀書記 先醒齋醫案 寓意草 仿寓意草 湯液本草 醫學啟源 外科正宗 醫宗必讀 明醫指掌 蒼生司命 回生集 景嶽全書 湯頭歌 本草備要

醫方集解 陳修園業書 醫宗金鑑 洞天奧旨 王孟英醫案 王旭高醫案 曹存心醫案 重慶堂隨筆

這些差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