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裡典型的陽虛火旺該如何調養?

屈鵬濤


陽虛者,不會火旺。只有陰虛火旺。

陽虛,指氣虛或命火不足,臟腑功能減弱,尤以脾腎陽虛不能運化精微,吸收營養,以溫養臟腑,因而熱能不足,衛氣不固,影響末梢循環,它所表現出的都是“寒”的症狀,如面色晄白、畏寒、肢冷等。

只有陰虛才會火旺。但是,也沒有什麼“典型”之說。

若說有代表性的火旺,是有兩種,一是水虧火旺,二是火盛刑金。

1、水虧火旺

水指腎水,火指心火。腎水不足而致水不濟火,使心火獨旺,出現心煩、失眠或睡臥不寧的證候。腎水虧損,命門火偏亢,也可出現性慾亢進,遺精等症。

2、火盛刑金

火指肝火,與“木火刑金”同義。火指心火或熱邪,心火熾盛可藉傷肺陰,引起喘咳痰血;熱邪熾盛,會傷害於肺,引起熱咳或“痰熱阻肺”,病情嚴重的,可出現高熱,呼及急促,鼻翼煽動,甚則咳血,咯血等症狀,又稱“火熱迫肺”。肝必克脾,脾受肝克,肝胃不和,肝氣鬱結,久鬱化火,肝胃鬱熱所致的肝失疏洩,也會造成胃失和降證候。

換句話說,火旺最常見也最基本的類型,要麼是腎陰虧虛,要麼是肝火過亢。

調理上,水虧者當滋腎陰。可常飲女貞子、旱蓮草、桑葚、生地黃、玄參等藥茶,也可用藥,但最好在醫生的指導下正確服用。對於不太嚴重、比較典型、也比較單純的腎陰虛證,可以服用六味地黃丸。

肝亢者當清肝瀉火,可飲藥茶如野料豆、鉤藤、茵陳、貢菊、常春藤、小釣魚竿等。不過,肝不像腎,腎無實火,肝火卻有虛實之分。虛火的話,以菊花為主;實火較明顯,可飲苦丁茶。用藥方面,最有代表性的是龍膽瀉肝丸。


純鈞LHGR


1、火的虛實之分

中醫理論中的火有虛實之分,實火一般指陽熱亢盛產生的邪火,通常只需要瀉火就能可以了,黃連上清丸、白虎湯等服用即可見效,最難醫者當屬虛火了。

虛火一般是指陰虛或者陽虛而導致火邪,種類較多,如陰虛之火(陰虛導致陽亢火升)、陰火(一般指脾胃氣虛引起的內傷發熱)、相火(朱丹溪指寄居於肝腎二髒的陽火,是人體生命活動的動力)、龍雷之火(一般指指腎裡所藏的一點真陽)等皆屬虛火。

2、陽虛體質的原因

陽虛體質的普遍存在導致陽虛之火時有發生,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陽虛的普遍存在呢?

一、濫用寒藥

濫用寒涼之藥,大大損傷了陽氣。現在的清熱下火之理,已經是婦孺皆知。多數人認為上火就是實火,就要寒涼瀉火,這樣怎能不傷陽氣呢?結果大量的用辛溫解表的藥(麻黃湯)一二劑就可以治癒的風寒感冒患者,被隨意的用寒涼藥,使患者表寒閉鬱,久久不解,釀成久咳不已,或低燒不退,或咽喉不利等後果。

二、內外受寒

首先是空調(寒邪犯於肌膚表面)。夏天,氣候炎熱,人的汗孔是處於開放狀態的。當從三十多攝氏度的室外環境,突然進入到空調室內,寒邪最容易從肌膚入侵、直傷陽氣,對於平素陽虛嚴重的,寒邪甚至可以直接侵犯三陰經導致陽氣大傷而致病。其次是過食生冷(生冷傷於脾胃)。冰箱給我們帶來了反季節的享受,如雪糕、酸奶、冰鎮飲料、冰鎮水果、涼茶等鋪天蓋地。我們都知道,食物在腸胃中需要足夠的溫度才能夠“腐熟”然後被消化,脾胃是喜暖的,進食冷飲就直接損傷了脾胃的陽氣。

三、睡眠不足

工作、學習或是娛樂等因素造成人們普遍晚睡的習慣。白天為陽,夜晚為陰。夜晚陰氣盛,是人體陽氣閉藏的時間,這時應該按時睡覺,保護陽氣。如果熬夜、睡眠不足,陽氣就會大傷。

四、縱慾傷腎

在《黃帝內經》中早已有對此的描述:“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五、七情內傷

《黃帝內經》雲:“陽氣者,煩勞則張”,就是說,情緒波動等因素會導致陽氣不能秘藏,所以同樣會傷陽氣。

六、汗損陽氣

許多人認為運動出汗越多越好,這是錯誤的。津液的轉化需要陽氣的功能,“隱隱出汗”是人體平衡體溫的法寶,大量出汗,津液就受損了,久而久之,陽氣也跟著被損耗了。

七、濫用西藥

抗生素、激素都是寒涼之品,不可亂用。特別是兒童過早使用或亂用抗生素、激素,會導致孩子陽氣大傷,免疫機能低下,感冒頻發。

陽虛之火引起的咽喉痛、牙痛、眼睛痛、口舌生瘡等頭面五官諸症若採用“熱者寒之,寒涼瀉火”,或者“燥者潤之,滋陰降火”,雖然可以馬上見效,但很快就會復發,久而久之,反而發生疾病的傳變。比如反覆發作的口腔潰瘍,慢性咽炎,滋陰降火馬上見效,但日久變證百出,或滋膩礙胃,或影響氣機升降。

溫陽潛陽是治療陽虛上火的重要治法,臨床上溫陽常用四逆理中,潛陽一法。根據醫家習慣不同,潛陽一法還有“導龍入海”、“引火歸元”之說,臨床多以生薑、附子、桂枝為主,酌加磁石、紫石英、龍骨、牡蠣等潛陽之品。


幸福生活健康佰年


中醫裡典型的陽虛火旺該如何調養?

陽虛生外寒,陰虛生內熱,陽虛是不可能火旺的,因此題目想必是一個外行人提出的。對於陰虛火旺的人來說,平時一般會表現有形體消瘦,兩顴潮紅,口乾舌燥,舌頭一般少苔甚至無苔,而且五心煩熱,手腳心發燙,總是想摸冰涼的地方,同時身體潮熱容易盜汗。

而陽虛的人則截然相反,一般來說,陽虛畏寒怕冷,平時手腳都不溫,舌頭淡白無血色,小便清長。

那麼陰虛火旺者因為體內陰液虧損,所以平時要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比如梨子,大棗,百合,蜂蜜,銀耳,黑木耳等。一定要少吃甚至不吃辛辣,溫燥的食物,比如龍眼,橘子,辣椒,羊肉,韭菜等以免傷陰。

同時還可以服用中成藥——六味地黃丸

它的方子由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丹皮共六味藥組成,全方共6味,三味藥可以補肝脾益腎,為三陰三補,三味藥瀉火利溼,這個藥也是治療腎陰虛的基礎方。



但是有些人吃六味地黃丸會覺得效果不好,這時候可以用——知柏地黃丸。

知柏地黃丸其實就是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添加了知母和黃柏。這就使得它在滋補腎陰的同時,兼具有清瀉虛火和清利溼熱的功效,對於陰虛火旺導致的潮熱盜汗,小便短少,口乾咽燥等等症狀都有很好的療效。



關注我!帶您正確養生,改善脾虛問題!每日介紹養脾中成藥!


脾胃範兒


張醫生為你解答:陰虛火旺的調養。

題主應該是筆誤,沒有陽虛火旺這個證型,應該是陰虛火旺。在祖國醫學的範疇內,陰虛火旺,是很常見的證型。正常情況下,我們人體的陰陽狀態為“陰平陽秘“,也就是所謂的”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隨著生活方式及工作內容的改變,現代人精神壓力大、熬夜、焦慮等,每易耗傷陰精,出現陰虛的症候,陰陽本身是動態平衡的,陰虛以後,陽氣就會相對亢盛,陽盛則會出現虛火,這就是陰虛火旺的發生機理。

當你出現手腳心及胸口煩熱、兩顴紅、失眠、夜間睡眠後大汗(盜汗)、口燥咽乾、眩暈、耳鳴、舌紅少苔、脈細數等表現的時候,那多半是出現了陰虛火旺的症候。陰虛火旺,我們對證治法就是滋陰降火,要說滋陰降火的中成藥,那非六味地黃丸不可。六味地黃丸是滋陰降火的代表性方藥,確實為陰虛火旺者,用之最為適宜。

另外,除滋陰降火的藥物以外,平時也可以多吃一些甘潤多汁的水果、新鮮綠葉蔬菜,避免辛辣、油膩、過於刺激的食物,也是很好的選擇。


張醫生在線-歡迎你的關注!


張醫生在線


您好,從中醫的角度講,是不存在陽虛火旺這個證型的,下面讓我來詳細闡述一下。

首先陰陽是中國古代哲學思想,一對相互對立,相互制約範疇,而中醫學是是以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為基礎,因此陰陽的思想貫穿於中醫治病的始終,中醫認為,光明的,向上的,躁動的,溫熱的等等屬於陽的範疇,而陰暗的,向下的,安靜的,寒冷的屬於陰的範疇,陰陽在人的體內是一對,相互對立,相互制約,此消彼長的因素,正常人體內,是一個陰平陽冪的平衡狀態,反之,陰陽偏盛或偏衰,就會導致陰陽平衡打亂,導致疾病的產生。



而這種陰陽失衡表現,主要可以分為,陰虛火旺,陽虛寒凝,以及陰陽兩虛,陰虛造成體內陰液減少,對陽的制約減弱,導致陽氣相對亢盛,虛火內生,主要表現為怕熱,心煩口渴,五心潮熱,盜汗,便秘等症狀,陽氣虛弱,對體內陰寒之氣制約減弱,陰寒內生,主要表現為,畏汗肢體冷,自汗,喜暖喜臥,腹瀉或五更洩等等,而心臟兩虛兼見陰虛和陽虛的症狀。



我想您的意思是想詢問關於陰虛火旺的病人的調理方法,對於陰虛火旺的病人,平時應規律作息時間,避免熬夜,以利於陰氣的滋生,飲食方面應多食新鮮水果蔬菜,少食辛辣油膩的食物,避免食物燥熱再次傷陰,如果陰虛症狀相對比較明顯,可以服用中藥調理,如腎陰虛常用六味地黃丸,火旺用知柏地黃丸,心陰虛用天王補心丹,肺陰虛用百合固金湯等等。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到你。


我是Doctor楊


陽虛火旺,中醫沒有這個證型,應該是陰虛火旺。

陰虛火旺的調養無非就是滋陰降火。一方面,在飲食上,要注意清淡,遠肥膩味道厚重、燥烈之食物,避免吃湘川菜。另一方面,用方劑進行調養,可以使用芩連阿膠湯加減。主方為黃芩、黃連、阿膠、白芍、生雞子黃。如果是心火表現較為亢盛,有口舌生瘡的話,加蓮子心、竹葉、燈芯,以便去心火;如果是陰虛更為嚴重的,加生地、麥冬、女貞子,更擅長滋陰;如果伴有氣虛的話,加黃芪、太子參、或西洋參,補氣效果更好。

如果自行調理,不見好轉,應及時就醫。



題主說的陽虛火旺,中醫是沒有這個證型的。

字面意思是既有陽虛的症狀,又有火旺的症狀。

那麼中醫證型與這種情況類似的就是

1,寒熱錯雜型,常見的症狀有口腔潰瘍,心煩,口乾舌燥,但是又見怕冷,吃冷的容易腹瀉的情況。對應這種寒熱錯雜型的方子有,半夏瀉心湯類,烏梅丸,柴胡桂枝幹薑湯等。

2,真寒假熱型,這種情況一般見於危急重症,常見症狀有發熱,但是又想蓋被子衣服的,面紅,口渴喜熱飲,飲不多。同時又見下利清谷,四肢闕冷的情況。通常選用通脈四逆湯加豬膽汁,白通湯加豬膽汁,或乾薑附子湯等。

3,就是題主,筆誤,陰虛火旺。常見症狀有盜汗,腰痠腿軟,口乾,大便幹,手足心發熱等。陰虛火旺方劑有,知柏地黃丸等。飲食可以吃些百合,沙參,玉竹,石斛,馬蹄,甘蔗等。

以上,建議在有水平的中醫師下進行辯證調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