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雁兒》

《孤雁兒》

《孤雁兒》

宋.李清照

(序言: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

沈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

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

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

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



序言的意思是說世上其他人寫的詠梅詞,一下筆就俗氣了,於是自己便隨手寫一篇,寫完才發現前人寫的確實是有道理的。雖然在寫完全詞後李清照終於理解了前人,但顯然最開始她確實是自負得夠可以的。而她這首詞,其實無論是從意境還是遣詞用字上來看,在詠梅詞中也確實是一流的。


詞的上片是經典的李清照式白描敘事法。詞人早晨從帳中起來,心中便有一股說不盡的思念,而孤寂的她此時只有玉爐中斷斷續續的清煙相伴。此時詞人的心情如水般淒涼,可偏就在此時不知從何處飄來的陣陣梅花笛曲的聲音,它吹開了枝頭的梅花,吹起了滿園春色,這讓詞人更加傷感。在這上片中,最精彩的是最後一句,詞人巧妙地將笛聲與梅花春意聯繫起來,“梅心驚破”中的一個“驚”字靈動而又新穎,可謂妙筆。

而在下片中,詞人由笛聲回到了現實中,眼前的瀟瀟細雨,令她淚灑千行。這細雨將原本好好春花破壞了,就連那吹簫人也離去了,只留下在風雨中斷腸的詞人。在這片中詞人將梅花和自己化為一體,被風雨摧凋的梅花正如飽經風霜的詞人一般,都一樣悽苦和無奈。最後詞人折起一枝梅,但愛人已逝,環顧四周人間天上,這枝梅卻無人可寄。這句與前一句的“人去玉樓空”遙相呼應,都是強調“無人”,而這正是暗示丈夫已逝不在身邊,令人斷腸。

縱觀全詞,雖然只出現了一個“梅”字,但全文都是圍繞梅而寫。從清起笛聲中賞梅,再到風雨中惜梅,最後折梅,可謂一氣呵成,而詞人心中的萬般悽苦也在詠梅中被寫得淋漓盡致。雖然李清照在序言中說“乃知前言不妄耳”,但她這首詠梅詞確實寫出了別人不曾寫就的悽美,從這一點來說她是沒有落俗套的。

《孤雁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