鑑定古瓷時經常提到胎足幹老,麻煩詳細介紹一下什麼是幹老?

逗逼十元歡樂多


古代瓷器的胎是高嶺土,經過上百年的時間肯定無比干燥,現代瓷粉做的胎質不一樣,用高嶺土仿製的瓷器胎很溼潤。圖一二三是老胎的底,圖四是新底。






壹豐堂


現在的收藏者,其實很多還是比較願意收藏瓷器,特別是對於古瓷和和高古瓷都是非常喜歡的,一個是因為瓷器保存過程中容易出現磕碰而導致破損,存世比較少,另一方面來說古瓷可以作為擺件來裝飾房間,裝飾投資一舉兩得。

古瓷雖好但是收藏過程中想遇到一件好的藏品也是非常困難的,古瓷又分為很多不同的品類有官窯有民窯,有擺件有實用器很多,官窯就是古代專門提供給官府皇宮使用的,所以存世量更是少的很,但是收藏價值非常的高,瓷器的收藏官窯價值遠高於民窯,而擺件又遠高於實用器,這些器物正是因為收藏價值很高,所以市面上就會出現很多的假貨,藏友一不小心就會著道打眼,所以一定要注意。



鑑定古瓷時藏友最多的是去看器型和底足,因為每個時期的器型和底足都是有很大差異的,每個時期有每個時期的特點,所以從器型和底足的特點就能看出一件藏品所屬的時代,也就是行內所說的斷代,大概斷代之後還不算完,還要看新老,就像題主提問所說的鑑定時看胎足幹老,小編個人的理解實際上是胎和足乾的藏品為老。

瓷器由於保存不容易保存,所以真正傳世很少,大部分來自於出土,因此瓷器在地下埋藏經過地殼運動,泥土內水分的變化,會導致瓷器胎足內的某些礦物質與泥土發生擴散交換,因此出土瓷器出土是都是非常的溼潤,但是出土後很快就會非常的乾燥結實,重要的一點是瓷器比這新瓷要輕很多,老瓷看上去的胎足都會有年代的滄桑感,並且給人的感覺就像是土壤經過長期風化後的那種一點水分都沒有的乾燥,而新瓷則比較重,賊光特別的亮,你總會感覺表面有一層油質一樣,而老瓷也是蛤蜊光,表面像是磨砂的感覺。
小編也是古瓷愛好者,經常到窯口遺址去採集一些標本,進行進行瓷片的研究學習,見到的也不少,再結合學習資料慢慢豐富自己的知識,喜歡的藏友可以關注一下,互相交流,有機會可以一起去窯口實地學習交流,謝謝支持!!!


學海盪舟3


古瓷器胎足末上釉部分顯得幹老,實際上說的是古瓷發展中早期胎體的粗礪乾澀。由於當時釆用的瓷土並非景德鎮優質的高嶺土,瓷土中雜質較多,尤其是含鐵造成胎體燒結後發暗紅色。所謂金絲鐵線與銅口鐵足都與此息息相關。而現在的仿品反而無法尋找古時的瓷土,大部分中低仿靠上色來遮掩,並不難於分辨。其實古瓷鑑定並不一定侷限於氣泡.開片.或出土使用痕跡,審視古瓷是一件綜合的美學欣賞。古人制作瓷器不是大機器生產,即使是同類型器皿也有細微的差距,存在著手工製作的痕跡。他們不存在趕工,每一件都用心來完成,我們今天看古瓷就會發現,每一件都有神魂,有天人合一的境界。用通俗的話說就是自然.協調.多一分肥,少一分瘦,與天地萬物融為一體,出乎其類拔乎其粹。而單單憑一兩項標準斷老,往往會誤人誤已走到邪路上去。真正大家看古瓷是與古人神會,在精神層面互通交流而產生的明悟。

下面幾件古瓷為個人收藏,大家看看對胎足幹老的印象。對與不對老與不老大家說了算。











愛玉者說


瓷器的胎質是由瓷石、瓷土製作而成的。其中的瓷石是一種由石英、絹雲母為主要構成、並含有若干長石、高嶺土等岩石狀礦物。

我國很早就利用瓷石來製造瓷器,基本上都是用瓷石作為原料,如南方的越窯系、龍泉窯系以及北方的眾多窯口。而瓷土是由高嶺土、長石、石英等組成的已風化的次生土礦,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二氧化二鋁、並含有少量氧化鐵、氧化鈦、氧化鈣、氧化鎂、氧化鈉、氧化鉀等。其可塑性能、結合性能以及耐火度均較高,是我國明清時期制瓷的主要原料。



未施釉的瓷骨為胎,按照胎的瓷泥粗細和呈色又分為瓷胎、漿胎、瓦胎、石胎、鐵胎。普通瓷泥做胎為瓷胎;將瓷泥用水攪拌,取其渾濁狀液沉定下來的細粉做胎,此胎為漿胎;瓷土較粗的胎為瓦胎;笨重而堅實的胎稱為石胎;胎質呈鐵色的為鐵胎。



鑑別瓷器的新老,要觀察瓷器的露胎處,特別是底足,非常重要。與“胎質幹老”對應的是“胎質顯溼”,所謂,一“幹”一“溼”,也就是一“老”一“新”,這裡的“幹”與“溼”並不是指水分,而是根據瓷器露胎處判斷瓷器新老的一種直觀的感覺,也就是所謂“老氣”。



一般來說真正的古瓷,其露胎處有胎骨老化以及自然磨損的現象,也就是說,元代及以前的瓷器胎骨以及底足看上去比較幹酥,這與新仿瓷器胎子顯得硬(溼)是不相同的;明清瓷器的胎質,看上去比較細膩堅緻,有潤心之感,較之新仿瓷器的溼硬,略顯乾燥不夠潤滑。


滿身花影


古陶瓷底足露胎部分顯得乾澀(胎土質地不純)有年代感,一種老氣,撲面而來。


石頭哥8419


簡單說,因為古時陶瓷由於足底沒有上釉料,經過高溫(古時中低溫)燒製後,釉料會形成一層像玻璃(專業術語瓷化)的保護層,地下千年不變,而古代陶瓷的足底沒有上釉料,所以沒有保護,在地下多年之後,看起來就會很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