窯變釉瓷器價值高嗎?

牛辰鵬


在中國瓷器種類中,有一個比較特殊的存在,它就是窯變釉瓷器,這種瓷器在最開始並未被當做單獨瓷器種類分類,而是融入到其他瓷器分類當中,直到後來才慢慢延伸出了窯變釉瓷器種類。而這個時間已經跨越到了清朝。在清朝時期,瓷器匠人經過反覆燒製,研究,在已有鈞窯瓷器的基礎上,通過景德鎮顏料不斷嘗試、探索,最終到雍正七年,在人為配料、控火技術的完美把控下,最終窯變釉瓷器燒製成功,也正是這一年,窯變釉瓷器才真正成為一個獨立的品種。

窯變釉瓷器價值高嗎?

  窯變釉瓷器在清雍正時期發展成獨立瓷器種類,在乾隆時期達到了頂峰,如今,收藏市場中看到的窯變釉瓷器,大部分都是來自清朝,只有少部分是宋元、民國時期,且效果不如清朝時期的好。再加上宋朝時期並未將窯變釉瓷器當做單獨種類對待,因而很多窯口並未特意燒製。

  而且,據瞭解,在當時,很多人將這種窯變釉瓷器當做是不祥之兆,凡是燒製出來的就會直接打碎,並不會上貢或者是流入市場。這也是窯變釉瓷器市場價格高的原因之一,畢竟數量少,好看的瓷器價值還是挺高的。那麼,為什麼古人不將窯變釉瓷器上貢,會刻意損毀呢?

  除了之前說到過的,很多匠人都將這種瓷器當做是不祥之物,因此會直接打碎之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這種瓷器的燒製非常不穩定,匠人沒有掌握這種技能,無法大批量燒製,一旦上貢給皇帝,如果皇帝下令大批量燒製的話,很可能燒製不出來,因而冒犯天顏,被處死。為了保命,匠人們也不會將這種窯變釉瓷器上貢給領導者,只會暗地裡將其敲碎、埋掉,以免惹禍上身。

  窯變釉瓷器的價格是多少?

  據瞭解,在2011年的時候,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會上拍賣了一件乾隆時期的窯變釉蝴蝶耳尊,高度是41釐米,主色調為月白色,淡雅清新,深受喜愛,這件藏品最終以313.6萬元價格成交;2013年,在北京保利國際拍賣會上,又有一件雍正時期的窯變釉如意耳弦紋尊,紅紫交融,燦若晚霞,最終以557.75萬元價格成交。

  總的來說,窯變釉瓷器的市場價格一直在不斷上漲,這主要是因為窯變釉瓷器的藝術價值高、收藏價值高,因此想要收藏的人非常多,這也在無形中推動了窯變釉瓷器價格的提升。再加上,這種藝術品的數量極少,大部分要麼損毀,要麼流失海外,國內能收藏到都極少,自然拍賣價格不低。

窯變釉瓷器精品價格:

1:清乾隆窯變釉撇口瓶,尺寸:高40釐米,估價:HKD 2,200,000 ~ 3,200,000,成交價: HKD 3,540,000 ,成交時間:2017.10.02,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7年秋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暗刻六字三行篆書款。

長頸瓶器型規整,口部略外撇,細長頸,豐肩,腹部渾圓,呈球形,圈足外撇。全器通體施窯變釉,其窯變釉肥厚潤澤,寶光晶瑩,呈色異常美妙,蒼褐者沉穩如地,青藍者幽寒如水,豔紅者熾烈如火,其交錯融流之狀,如風動雲霞,變換旖旎。造型優美典雅至極,器身不加雕鏤,別無裝點,唯以釉色取勝。底心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著錄於康蕊君,《玫茵堂中國陶瓷》,倫敦,1994-2010年,卷4,編號1812。

此器器型稀少,為乾隆御窯燒製之精品,保存至善,甚為少見。以撇口瓶為形多見粉彩裝飾,以顏色釉裝飾較為少見,而以窯變釉裝飾則更為罕見,類似器形參考不多,見一例錄於柯玫瑰,《Porcelain of the Qing Dynasty 1644-1911》,倫敦,1986年,編號3:1998,圖54。香港蘇富比,1980年11月25日,編號84,仇炎之舊藏一霽藍釉之例。倫敦蘇富比,1975年7月8日,編號188,一天藍釉之例。佳士得紐約,2002年3月31日,編號237,為尺寸稍大的天藍釉例;後售於北京保利,2008年5月30日,編號2023。

2:清乾隆窯變釉玉壺春瓶,尺寸:30釐米,估價:HKD 2,000,000 ~ 3,000,000,成交價: HKD 3,280,000 ,成交時間:2014.10.08,拍賣公司:香港蘇富比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4秋季拍賣會。

3:清乾隆窯變釉蝴蝶耳尊,尺寸:高41釐米,估價:RMB 800,000 ~ 1,000,000,成交價: RMB 3,136,000 ,成交時間:2010.05.16,拍賣公司: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中國嘉德2010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乾隆本朝。

窯變釉尊,雙蝶耳銜環,造型大氣渾厚,極具體量感。窯變釉色澤明麗,主題色調呈月白色,淡雅清新,變幻多彩,極具裝飾效果。清代盛世康雍幹三朝,各類顏色釉的燒造日臻完璧,窯變釉是其中大宗的一類,作品豐富,官窯民窯皆有燒造,極具裝飾效果。

此器造型碩大,釉色流淌自然,類似作品極為罕見,器底刻款“大清乾隆年制”,字跡清晰,是甚為難得的乾隆官窯立件大器。帶有日本木盒包裝,流傳有序。日本出光美術館藏有與此件極為相仿的一件窯變釉尊,可資比較。

4:[清]乾隆朝官窯窯變釉鋪首尊,尺寸:高40釐米,估價:RMB 2,200,000 ~ 2,500,000,成交價: RMB 3,105,000 ,成交時間:2015.11.19,拍賣公司:北京東正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5年秋季藝術品拍賣會。

鈐印款識:款識:大清乾隆年制。

本品氣勢雄渾,形製頗似紫禁城殿前陳放用於防火消暑的“門海”大缸,傳世品亦見有青花及鬥彩器,窯變者僅見。此尊肩部兩側堆貼鋪首銜環,外施窯變釉,足內陰刻“大清乾隆年製”六字三行篆書款。此尊造型仿自青銅器“尊”的形製。釉色豔麗,垂流似霞若焰,典雅雋秀的器形與瑰麗明豔的窯變釉完美地結合,達到了“合於天造,厭於人意”的藝術境界。借用唐詩來讚美窯變釉恰如其分,“高山雲霧霞一朵,煙光空中星滿天,峽峪飛瀑兔絲縷,夕陽紫翠忽成嵐”。窯變釉開創了我國陶瓷釉彩裝飾的新途徑,它突破了傳統的單一色釉,是單色釉工藝的創新和突破,為中國陶瓷工藝美學開闢了一個新境界。仿鈞釉是清代名貴的色釉品種之一,清代雍正、乾隆二朝仿燒的製品最好,釉色以紅為主,天藍、月白、綠及褐等色交融流淌,猶如火焰般萬紫千紅,絢麗多姿。

5:清雍正窯變釉抱月瓶,尺寸:高34釐米,估價:HKD 1,200,000 ~ 1,800,000,成交價: HKD 3,000,000 ,成交時間:2018.05.30,拍賣公司:誠昌國際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誠昌雅敘拍賣會。

鈐印款識:“雍正年制”刻款。

宮廷陳設瓷。唇口,短直頸,扁圓腹,有一款圓腹橢圓形圈足外撇,頸部對飾變形靈芝耳,通體施窯變銅紅釉,外為紫藍斑,內為月白色。釉層凝原光亮,釉色流暢自然像火焰。底施芝麻醬釉並刻“雍正年制”四字篆書款。是雍正御器廠仿宋代鈞窯的成功之作。窯變釉色,斑駁燦爛,從仿宋鈞釉演化而成,據文獻記載,雍正皇帝曾多次親命御廠燒製仿鈞器。唐英督陶期間的顏色釉瓷製品,仿古創新“陶成紀事碑記”總結唐英督理陶務的心得和陶政,記下當時御廠“仿古採今歲例貢御”,的各種釉水,款項五十七種,單色釉種類近四十種,窯變釉即為仿均釉的一種。

6:清雍正窯變釉鑲銅象耳八稜尊,尺寸:高52.5釐米,估價:RMB 2,000,000 ~ 2,600,000,成交價: RMB 2,990,000 ,成交時間:2017.06.04,拍賣公司:北京翰海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7春季拍賣會。

此八稜尊束頸,飾雙象耳,仿青銅器造型。施紅藍相間的窯變釉,釉層肥厚,色澤深沉飽滿。口沿、象耳、足部鑲銅,不同材質的嫻熟運用,使其煥發多樣的藝術魅力。整體造型端莊典雅,釉色璀璨奪目,猶如一團熊熊燃燒的火焰,熱烈奔放,是雍正官窯難得的顏色釉佳品。

窯變釉是雍正時仿鈞窯釉色,繁衍出來的一個新品類。據文獻記載,督陶官唐英曾派吳堯圃調查鈞窯釉料的配方和製法,後成功燒成雍正仿宋鈞釉。釉面呈現紫、藍、白、青等色,與紅色交織在一起,形成遊蕩的絲條紋,猶如火焰,熱烈奔放。

7:清乾隆窯變釉蝴蝶耳大瓶,尺寸:高43釐米,估價:HKD 1,500,000 ~ 1,800,000,成交價: HKD 2,500,000 ,成交時間:2018.05.30,拍賣公司:佳士得香港有限公司,拍賣專場:2018年春季拍賣會。

8:清乾隆窯變釉長頸膽式瓶,尺寸:高47.3釐米,估價:HKD 1,500,000 ~ 2,000,000,成交價: HKD 2,478,000 ,成交時間:2019.04.02,拍賣公司:保利香港拍賣有限公司,拍賣專場:保利香港2019春季拍賣會。

鈐印款識:「大清乾隆年制」款。

瓶直口,細長頸,削肩,鼓腹,圈足。因形似懸膽,故名「膽式瓶」。器形端莊大方,較之同時代作品,頸部更為挺立超拔,線條更為細膩流暢,充滿上衝的動感。通體施窯變釉,難得的是作品較常見的窯變玫瑰紅釉不同,其釉色窯變為天青釉、天藍釉相間,鮮豔奪目,巧若天成。口唇因釉料垂流自然顯出一圈牙黃,對比相宜,奇趣盎然,妙得宋鈞釉神韻。瓶內壁施白釉,色澤典雅含蓄,底釉斑駁自然。底刻「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篆書款。

清代盛世帝王對顏色釉的關切喜愛,乾隆時期御窯廠燒造各式顏色釉之中,最為常見者是霽紅和霽藍,燒製技術相對穩定。而由於燒製困難,窯變釉之例頗為罕見。此器為乾隆朝窯變釉經典代表之作,可考之例不為多見。南京博物院典藏,清宮舊藏清乾隆窯變釉瓶,錄於《宮廷珍藏.中國清代官窯瓷器》,上海,2003年,圖版345。另見一例,懷海堂收藏,展於《機暇清賞.懷海堂藏清代御窯瓷器》,香港中文大學文物館,香港,2007 年,圖版68。

參考拍賣二例,售於香港蘇富比1993年4月27日,編號84,繼售於2011年4月8日,編號3027。另一例售於佳士得紐約,2015年9月17日,編號2165。本品與上述例者,器形相似,僅釉色存在差異。

窯變釉為雍正時期創燒的仿宋代鈞釉品種,《唐英瓷務年譜長編》中記載,唐英於雍正七年三月,「派廠署幕友吳蕘圃調查鈞窯器釉料配製方法」,成功燒製出這一品種,並多次奉命燒造,足見皇帝對窯變釉的偏愛。窯變釉即器物在窯內燒成時,由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或還原作用,出窯後呈現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於其出現出於偶然,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窯內焙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之為「窯變」,俗語有「窯變無雙」,謂其變化莫測,獨一無二。窯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窯中出現窯變曾被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久之,反而發現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因而被視為藝術瓷釉為人們所欣賞。

“芝麻開門收藏”專注古玩收藏鑑定估價,歡迎在評論中發表不同意見!


芝麻開門收藏


收藏窯變釉瓷器,那麼首先就要了解何為窯變?窯變,主要是指瓷器在燒製過程中,由於窯內溫度發生變化導致其表面釉色發生的不確定性自然變化,最初並不是有意為之,人們對這一現象不能做出科學的解釋,所以,這類瓷器往往被視為“妖孽”而銷燬。

窯變大致可分為變形、變色、變質等數種。

窯變最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曾被視為不詳,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明代時還普遍認為窯變是“妖孽”,通通銷燬。清以前景德鎮窯偶爾燒出窯變釉瓷也多被銷燬。

隨著人們對窯變釉認識的逐漸加深,窯變的缺陷美也得到了人們的喜愛,窯火給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後反而讓人回味無窮。

窯變的結果,無外乎兩種情況:一是窯病,二是窯寶。《南窯筆記》中記載:“釉水色澤,全資窯火,或風雨陰霾,地氣蒸溼,則釉色黯黃驚裂,種種諸疵,皆窯病也。必使火候釉水恰好,則完美之器十有七八矣。又有窯變一種,蓋因窯火精華凝結,偶然獨鍾,天然奇色,光怪可愛,是為窯寶,邈不可得”。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顯得十分獨特和奇妙。近年來,隨著人們對窯變釉瓷器的喜愛,窯變釉瓷器的成交價格開始逐漸上漲。隨著單色釉瓷器逐漸被藏家所看重,窯變釉這種獨特的單色釉瓷器也具有極大都怕收藏投資價值。









莫侃


給你來點乾貨、窯變釉也是所謂的鈞紅釉、俗話說入窯一色 出窯萬彩,就是說的鈞窯,鈞窯始於宋 當然宋鈞是最好的價值也是不菲、接著金 元兩朝也有燒造 精品也很多,明代幾乎很少、到清雍正開始仿製鈞紅釉也就是窯變釉、清代官窯雍 乾 兩朝的窯變釉燒的比較好,釉水瑩潤 窯變藍釉自然流淌 顏色絢麗 價格也小几十萬以上,到嘉慶至宣統的時候窯變基本很少了除了紅釉基本上邊都是黃和灰黑色,達不到雍乾的水平、價格也在幾萬至小几十萬都有,民窯就另計 精品也會有好價格


用戶58922156989


簡單的理解窯變的釉瓷,是非人為因素可控的,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可能出現窯變,也可能不出現窯變,這個由天定。人控的因素只在其中之一佔一小小部分。所以窯變的瓷器都是獨一無二的,不可能重複,也不會重複。說天定,是因為要形成窯變釉瓷,會因瓷器釉面配方(秘方)元素含量的多少,釉面材料厚薄,上釉的方法,泥土材料,燒製時間,燒製溫度,燒製空間,燒製方法,冷卻溫度,冷卻溼度,出窯時間,出窯方法等等諸多因素相關。只要其中的一個因素有所不同或改變,都會造成不同的結果。所以如果從不可複製性,不可重塑性這種物以稀為貴的價值觀出發,顯而易見,窯變的瓷器是有很高價值的。但是價值這個東西又是因為人的意識和認定去賦予的。本質上來說,如果沒有人的意識參與,它也沒有任何意義價值。窯變瓷器的價值高,也是因為人對追求物以稀為貴的物品。這種意識形態賦予它的。


靜含齋


略說宋宿瓷紋

宋代時期五大名賓之一的官窯,是專為兩宋宮廷所壟斷,燒的瓷器全部供宮廷專用。瓷器的紋路本是瑕疵,但聰明的工匠將其引申、發展、創造了許多有名的紋路。如金絲鐵線、冰裂紋等。《遵生八箋》中有'宿窯品格,大率與哥窩相同色取粉青為上,……紋取·冰裂'之說。冰裂紋如春冰之裂,為宋官窯之名紋,所謂粉青金線冰裂麼紋是官窯的最高品位。

宋代鈞窯瓷器,細看有一種老裂紋,如官窯的冰裂紋。但官窯的冰裂文類似金紅色,而老裂文皆無色,有些形如冰裂夂疏稀自然,有些類似魚子滿布。因此凡有老裂紋的瓷器皆為古物無疑。宋官瓷器,真品相當稀少;有很高的收藏價值。但防品滿天飛,收藏時一定要注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