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文 | Turing

最近,幾乎所有關心中國原創的人們,都開足了火力噴一部“國產3A動作遊戲”。

這部作品,和其他“國產3A動作遊戲”一樣,既不“國產”,也不“3A”,更算不得什麼“動作遊戲”,但不同的是,這部作品,名叫“《大聖歸來》”。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大聖歸來》的PS4版演示封面,選擇登陸PS4,一定程度上說明了它的野心

國產原創的兩個痛點,一在動漫,一在遊戲。同時,這兩個領域的受眾群體,也是高度重合的。

曾經,《大聖歸來》電影(後文簡稱大聖電影)曾橫空出世成為中國原創動畫電影的中流砥柱,以一己之力打開了新的局面。

而現在,《大聖歸來》單機遊戲(後文簡稱大聖遊戲)卻彷彿一記響亮的耳光,欲要把大家從繁榮的幻夢中打醒。

我們並非一個遊戲媒體,因此對大聖遊戲的質量不做過多贅述。

讀者只需要知道:這部遊戲頂著《大聖歸來》的IP,卻在Steam、杉果、知乎、豆瓣等不同的平臺上均收穫了大量的差評。

知名遊戲博主@Mr.Quin直言不諱:“這遊戲算是現代3D遊戲之恥了。遊戲流程、關卡、動作設計大概停留在2004年二流3D遊戲的水準,內容質量上還遠不如當年的遊戲。”——並且,它還是外包給索尼旗下的一個小工作室開發的。

而這樣一部垃圾遊戲,卻賣出了數字普通版199元、數字豪華版349元的高昂價格。

作為對比,IP更響亮、平臺更昂貴、外加好評如潮的公認3A動作遊戲大作《蝙蝠俠:阿卡姆騎士》PS4版實體遊戲光盤官價僅268元,而淘寶上僅需一百五十餘元即可入手。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目前大聖遊戲在Steam上已經收穫了“多半差評”評價——並且離最低評價“差評如潮”僅僅一步之遙。

其實,問題的關鍵並非在於售價,而在售價背後體現出的誠意,令人心寒。

可以肯定的說,Steam上的中文玩家群體,是全國文化產品消費能力最高的一撥人。

不過,他們雖然慷慨,但也挑剔。當這款遊戲頂著《大聖歸來》這樣承載著希望的招牌、並且定出199的價格的時候,它就註定會被粉絲們寄予厚望——站的越高,摔的越慘。

當粉絲們發現這部作品敗絮其中,“3A大作”的口碑也會瞬間變成“圈錢糞作”。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粉絲們在Steam上給出的僅有好評——基本可以說是同情分了。

但是讓人擔心的不僅僅如此。

事實上,《大聖歸來》出品方十月文化近年來佳作頻出,已經被看做了國創崛起的旗手。

但是十月文化在《大聖歸來》成功後的一系列操作,卻讓觀眾們會想起了市場被熱錢統治的恐懼。

“影而優則遊”本是業界的常見做法,許多電影因為大獲歡迎而推出了遊戲,如果做得好,這本應是“充分釋放品牌價值”、進一步滿足粉絲期待的積極做法,對業界整體是有利的,對粉絲們也是雙贏。

但是,在資本裹挾下,有些發行方只想、甚至只能考慮短期利益,進行穩定、快速的圈錢——這樣的做法,就是“透支品牌生命”了。

這個擔憂並非沒有來由。

早在前兩年,《大聖歸來》即推出了手遊版,並飽受詬病;只不過當時玩家的聲音不夠大,對手遊的期待也不夠高,因此不了了之。

而這次玩家們本以為出品方痛定思痛,終於帶來了正經的單機遊戲,卻沒想到,這次是揭開了原來的傷疤,劃上了更深的一刀。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這樣的手遊畫風,大家或許都不陌生

更為可怖的是,這次的宣發打法似乎也在向“流量”、“情懷”靠攏。

出品方砸下了大量的金錢在宣發渠道上——眾多知名遊戲媒體、博主紛紛被“充值”——比如曾經作為垃圾遊戲批判者的視頻UP主敖廠長,據傳收了60萬宣傳費用,為大聖遊戲站臺。

60萬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那期視頻是實打實的放出來了,並且對這款垃圾遊戲的評價可以說是到了指鹿為馬、顛倒黑白的地步。

這一切都和我們曾經經歷過的、資本野蠻生長的“流量為王”的時代相雷同——只不過,這一次的“流量”,卻是我們曾經寄予厚望的“質量”。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

好在目前敖廠長已經刪除了視頻並公開致歉

大聖歸來遊戲的質量已經蓋棺定論,這次的風波似乎也已經過去。但是,風波背後折射的現實,卻不得不令人深思——是的,這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優質IP變現的路程,只有流量一條嗎?答案是否定的。

但是,即便是我們寄予厚望的質量之作,也出現了“恰流量飯”的操作,那麼說明,我們的市場,或許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

這並不難理解。

電影、遊戲這類文化產業,屬於典型的資金投入大、創作週期長、回報不穩定的項目類型,而資本,則絕對的冷靜。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依託“流量”就可以穩定變現,資本會怎麼做,不言而喻。

但是,資本並非是原罪。

正如前文所說,資本是絕對冷靜的;那麼問題就變成了:為什麼冷靜的資本,會選擇流量道路呢?

因為流量變現穩定,而質量變現不穩定。

真正的問題出現了:如果我們希望得到高質量的作品,而非流量圈錢垃圾,為什麼,我們竟然讓流量變現更穩定呢?

我們得到的市場環境,是我們的每一個微小的行為所導致的,是我們為之所掏出的每一分錢所選擇的。

好在,我們正變得越來越理智,而環境也變得越來越好。《大聖歸來》這次變現失敗就是一個積極的信號。

如果我們為了照顧片方而向垃圾妥協,資本只會給我們越來越多的垃圾;而如果我們為質量埋單、向流量說不,資本則會越來越傾向於質量。

這不是一場我們與資本的戰爭,而是一場我們與自己的戰爭。我們必須勝利,也必然勝利。

與諸君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