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在中國帝制時代,皇帝是國家最高的統治者。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自認為“德兼三皇,功蓋五帝”,於是將皇帝作為自己的稱號,從此天子成為皇帝,便延續上千年。在中國,自秦始皇稱“皇帝”起,到末代皇帝溥儀退位為止,歷經2132年,總共有494位皇帝。在近500位皇帝中,有的一生碌碌無為,有的成為仁義明君,還有的則成為禍國殃民的暴君。中國歷史上的暴君不在少數,比如千古一帝秦始皇,早年間勵精圖治,晚年時期卻是殘暴不仁,甚至有許多史學家為之冠以“暴君”的頭銜。隋朝時期的亡國之君隋煬帝也是如此,強大的隋朝在極短的時間內滅亡,楊廣可謂是“功不可沒”。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隋煬帝在位期間,頻繁發動戰爭,濫用民力,窮奢極欲,並且隋煬帝殘暴、荒淫無道讓世人所痛恨,最終導致全國性的農民起義,天下大亂,隋朝快速滅亡。至此之後,隋煬帝的暴君形象便在人們心中紮根,可事實真的如此嗎?隋煬帝難道真的是一個毫無作為的暴君?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隋朝滅亡的直接原因是三次征討高句麗,導致國力損耗巨大,但話又說回來,隋朝幾代皇帝不惜亡國來攻打高句麗,其實並不是空穴來風,高句麗不斷挑釁中原王朝,並且在邊疆為患,歷代帝王不得不攻打,所以並不能說隋煬帝的做法是錯誤的。《隋書》評價:“內恃富強,外思廣地,以驕取怨,以怒興師,若此而不亡,自古未聞也。”可攻打高句麗也將隋朝的國力搞下降了,最終甚至導致滅亡。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隋煬帝在位僅14年,可他並不全是驕奢淫逸,在位期間也辦了不少實事,並且福澤千秋。

第一件事,營建洛陽城。楊廣在位期間,漢魏洛陽城已經不再適合作為都城,於是楊廣選擇重新營建洛陽。營建洛陽並非小事,若沒有強大的國力支撐,否則很難做到,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財力是巨大的。大業二年,新都城才得以建成,楊廣也為此揹負暴君的稱號,他濫用民力,動用上百萬的勞力耗時近兩年修建起新都城,對於當時的百姓而言肯定是極其困難的,普通秦始皇修建長城,引來史學界的爭論,評價褒貶不一。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楊廣遷都洛陽一事,並非完全出於荒淫逸樂,而是當時的政治、經濟形勢決定的,有其必然性和合理性。楊廣當年下令修建的都城,時至今日都有重要作用,關中、河北以及江南三大地區都因此被盤活,為國家的統一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而此舉在當時卻成為楊廣的“罪狀”,並且楊廣也沒能有多少時間享受這一切。

第二件事,首創進士科。科舉制度萌發於南北朝時期,最終成型於唐朝。自魏晉以來,九品中正制是選官最重要的標準(門第),隋文帝時期廢除九品中正制,改變這這一現狀。隋煬帝楊廣即位後,首創進士科,秀才試方略、進士試時務策、明經試經術,最終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國家分科選才制度。而這一制度,為後世沿用上千年。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科舉制度的系統化,意味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科學化,即便是存在很多不足之處,但仍然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如今的各種考試製度,也是借鑑古代時期的科舉制度,本質上存在差別,但模式大致相同。西方國家的文官制度,也有中國古代科舉制的影子。

第三件事,修建運河。不得不說,隋煬帝的眼光放得非常長遠,從營建洛陽到修建運河,說明楊廣還是想要國家長期發展,只不過操之過急,可能是幾代人才能夠完成的工作,楊廣動用上百萬的民力來修建大運河,只用數年時間便完工,拋開其他不說,隋煬帝的確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

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3大遺產,我們至今仍受其恩惠

​運河的開通促進了兩岸城市的發展,如江都、餘杭、涿郡等城市在運河開通後很快便繁榮起來。除此之外,運河的開通對中國南北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產生了重要影響,並且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史學家稱其為古代南北交流的大動脈。如今,運河仍然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說明方面隋煬帝的決策並沒有錯誤,只不過操之過急,落得個暴君的頭銜。

隋煬帝是一個想要作為的皇帝,他希望建功立業,為後世所銘記。可即便是隋朝國力強盛,也只撐不住短時間內的多起巨大工程,最終使得隋朝走向滅亡。但不可否認的是,楊廣的功績福澤後世,正所謂功我罪我,其惟春秋。楊廣這位暴君在位僅14年,卻給中國留下如此寶貴的3個遺產,我們至今仍然受其恩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