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唐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為

鼎盛的一個王朝,被後世以“盛唐”與“強漢”、“剛明”並列,唐朝創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空前盛世。貞觀盛世,唐朝周圍的亞洲國家,如“琉球”“日本”、“高麗”等,這些國家或向唐朝稱臣,或與唐朝建立外交關係,現代我們被外國人稱為“唐人”也是由於唐朝的的歷史沿革。

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一、唐朝末年百姓移民的原因

大概是盛極必衰,唐朝盛世維持不就就開始衰落,唐玄宗初期,唐朝發展到了巔峰,而後唐玄宗沉迷溫柔鄉,夜夜笙歌,不理政事,給了亂臣賊子造反的機會。

公園755年,安祿山起兵造反,發動歷史上著名的“安史之亂”唐玄宗因長時間荒廢朝政,無力抵抗叛軍,被迫逃亡,逃至馬嵬坡下在眾將士的逼迫下逼楊貴妃自盡。從此唐朝政權旁落,開始由盛轉衰。

唐玄宗逃走不久之後,安祿山遭手下設計而死,於是唐朝的政權又維持一百多年,直到公園907年,唐朝已經到了末年,

名存實亡,開始了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十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時期,先後有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政權,至於“十國”,這是史學家對唐朝末年中原地區存在的前蜀、後蜀、南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北漢以及其他一些十餘個小國家的總稱。

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可以看出,這個時代的中國,是歷史上最為分裂的一個時期,比起春秋以及魏晉時期,政權多不說,國家也多,各個勢力之間水火不容,這其中最苦的還是中原百姓,只要是天下分裂的時代,百姓總是苦不堪言,連年的戰爭,無法安定。

二、百姓大量移民泉州

關於戰爭,百姓無法阻止,所以他們能做的就是遷移。正如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所寫,百姓為躲避秦始皇暴政,所以遷移到了世外桃源隱居,遷移對百姓而言是躲避戰爭最好的方式。五代十國這個歷史上最為混亂的一段時期,大量中原百姓選擇遷移自保。當時靠海的泉州,沒有現在這麼發達的海上運輸,經濟比較落後,從而也就不是各大政權爭奪之地,所以中原百姓很大一部分選擇遷移至泉州來

躲避戰爭。

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要說中原地區百姓大量遷移對泉州的影響,那不可謂不大,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沿海地區不同於今天,在沒有發達的航海技術之時,海邊居民只能靠捕魚為生,所以在中原百姓遷移之前,泉州百姓不擅長種植植物、養殖家畜

,以至於動植物衍生物如絲綢、布匹、五穀等完全沒有任何產出,漁民自力更生,根本不會交易也沒法交易,所以那會兒泉州經濟意識相對中原地區而言非常落後。

直到中原百姓開始大量遷入泉州,帶來了中原的農耕、養殖等技術,以及各種文化禮儀,帶動了泉州經濟發展。

初期,在中國人眼中,背井離鄉是為人生憾事,很多人寧願忍受戰亂之苦也不遠遷移泉州,少部分人不堪戰爭,選擇與命運作鬥爭,遷移泉州。這一小部分人初入泉州,帶來了大量植物種子,於是在泉州開荒土地,種植五穀,以及養殖家畜

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長期使用海鮮的漁民,很少接觸到中原地區的穀物,所以這些穀物深受當地漁民的喜歡。這樣一來,泉州百姓需要大量的五穀以及家畜,就必須學習種植以及養殖技術。在中原地區百姓的推動下,原本經濟落後的泉州,開始有了經濟意識

為了獲得海鮮之外的食物,必須要通過交易以及自己種植養殖來達到,這樣的話貨幣的價值就體現出來了。中原地區百姓沒接觸過海,不會捕魚,吃習慣了家畜以及穀物,對於海鮮的味道趨之若鶩。所以二者達成共識,要換取雙方所需,那麼就必然涉及到貨幣流動。如此一來,較為完善的經濟意識開始在泉州人民心中行程,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帶動了泉州的經濟發展。

三、移民對泉州的經濟影響

隨著戰爭頻繁的爆發,為了生存,越來越多的百姓開始遷入泉州,中原地區人口的增多,除了農牧作物之外,帶來更多的是文化禮儀,中原文化漸漸傳入泉州

唐朝末年,中原百姓為何大多移民到泉州?他們對泉州又有何影響?

如中原的絲綢文化、茶文化、酒文化等,這些都是泉州居民從來沒有了解過的中原文化,極大衝擊了他們的思想理念。比之泉州漁民所穿的麻布衣物,中原地區份棉質衣物柔軟舒適太多,至於絲綢,古語有言“織迴文之重錦,豔傾國之妖質”,這體現了人們對絲綢的極致讚美與喜愛,即便是現代工業化的今天,絲綢依舊是奢侈品。

如此一來,泉州百姓對於棉質衣物以及絲綢的熱衷度迅速上升,這就是中原文化對泉州百姓的衝擊。為了獲得這些中原地區的物品,泉州百姓就必須以錢幣交易,原本對錢幣不太在乎的泉州百姓,也開始轉變為“愛財”,此時的泉州儼然已經完全褪去了原本的“青澀”,變得“成熟”且諳世事。這樣一來,大量貨幣的流通,也帶動了除這些之外的其他物品交易,從而提升了泉州的經濟效益。

五代十國時期連年戰亂,中原地區百姓被迫遷移入閩,以泉州為主。可以說,由於中原百姓帶來的農業、畜牧業的技術以及中原文化,極大的影響了整個泉州的經濟狀況以及文化意識,使得由原本不需要貨幣交易的狀態,變成了如同中原地區一樣的經濟貿易區,不僅僅是當地居民自己交易,更是與外界交易,這是文化帶來的變革,也是經濟帶來的進步。

參考文獻: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