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的赤壁之戰如何改變三國局勢?

沈西瑞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說的就是赤壁之戰對三國局勢的影響。

歷史背景

建安七年(202年),曹操在官渡之戰大勝袁紹,袁紹抑鬱而死,北方再無梟雄可與曹操抗衡。但曹操的心結一直不是袁紹,而是當時勢力尚弱的劉備,為了扼殺劉備,曹操派夏侯惇、曹仁進軍新野。

無奈,此時劉備以請鬼神之才諸葛亮出山相助,諸葛亮在博望坡和新野,兩把大火燒的曹軍十萬鐵騎死傷無數。劉備也棄新野而投奔江夏(劉表的勢力範圍)。

其實當時劉表還是有一定的實力的,但由於看到曹軍勢大,且劉備如此狼狽逃竄的樣子,劉表慫了,本來就沒有多少問鼎中原的雄心,再加上看到眼前的局勢,劉表徹底縮在荊州。

於是,曹操得以時機,將重心轉向北方的袁氏兄弟,徹底平定了北方局勢。

此時,如果此時劉表肯重用劉備,和孫權聯手出擊曹操,則曹操背腹受敵,諸侯割據的場面至少還能才維持20年。

劉表死後,次子劉宗不滿劉備支持長子劉琦,於是在蔡瑁的慫恿下,將荊州送給了曹操。這是的劉備除了自己本部的幾千人馬,只有劉琦的一萬多人。迫於無奈,劉備向孫權尋求幫助,才有了後世津津樂道的《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

大多數人認為,赤壁之戰之所以能成型,主要原因是因為諸葛亮才智過人,憑三寸不爛之舌雄辯江東群儒,才說動孫權聯劉抗曹。

不否認諸葛亮很有才,但孫權真的不想打這一仗嗎?我看並不盡然。

孫氏世代在吳地做官,孫鍾,孫堅,孫策,孫權祖孫三代更是在江東廣獲民心,奠定了孫家在江東的基業。建安五年,孫策趁曹操與袁紹官渡爭鋒之際,統一了江東。孫策統一江東的時候,曹操正在官渡大營中,他感慨道:實力所限,無暇分身,難以與他爭鋒了!

孫策死後,孫權繼位。可是孫權的處境十分尷尬,江東這些老臣,都是孫堅、孫策時候的老人,那都是有著赫赫功績的。當時東吳對這些有功將領的獎賞,就是封地。(當時江南並不像現在這麼富庶,屬於地廣人稀的狀況)孫權接管江東後,並沒有帶領他們打過仗,大家對孫權並沒有足夠的信心。

建安十三年,曹操揮軍南下,打算借橫掃河北之雄風趁機拿下荊州以及長江的控制權。首當其衝的就是劉表軍團,怎奈劉宗直接將荊州送給了曹操。

此時,我們可以開腦洞,想一下東吳之主孫權的心理陰暗面。本以為能和劉表軍團一起抗曹,即便不聯合,有劉表軍團在前面頂一頂,拖一天是一天,消耗一下曹軍的糧草士氣,這樣自己仗著長江之險,帶領江東將士完成一場漂亮的守衛戰,即擊退了曹操,又在江東父老面前立了聲威,多麼美妙的一件事。但沒想到劉宗慫了,曹操兵不血刃接管荊州。孫權此時心中一定是一萬頭草擬嗎奔騰而過,江東三代基業他一定是捨不得放棄的,但面對曹操百戰之師,東吳除了長江天險之外,確實沒有可以和曹操抗衡的實力。而曹操收編荊州後,最薄弱的水軍,換上了蔡瑁張允兩員將領,這二人當初都是劉表手下的水師主力,有著豐富的水軍作戰經驗。可以說,假以時日,水軍方面此消彼長,東吳在曹操面前更是不堪一擊了。


此時,諸葛亮來了,帶著一如既往的自信來到東吳做說客。

(孫權看到諸葛亮走上大殿的那一刻,心裡一定在說:大哥大哥歡迎你,感謝你來我這裡,大哥大哥歡迎你,等風等雨等著你..)

是的,不管諸葛亮舌戰群儒的結果如何,孫權都一定會給諸葛亮露個破綻,達成孫劉聯盟的戰略部署。江東是自己的,不是部下的,部下可以降,降了照樣會受到曹操的重用。自己不能降,自己降了不是死,就是被軟禁致死。反正沒有好下場。

沒想到,諸葛亮是真爭氣,一個人舌戰東吳二十餘謀士,說的對方各個啞口無言,孫權心裡這個高興啊。(你看,不是我想打,是人家說的在理,你們說不過人家。打必勝,不打必亡。那哪有不打的道理)

於是,就有了孫劉聯合,以少勝多,在赤壁破了曹操百萬雄兵的絕世佳話。

戰爭影響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劉備向孫權借荊州後實力迅速壯大,進而謀取益州,形成了三國鼎立之勢。可以說,如果沒有赤壁之戰,就沒有後續的三國鼎立之勢,曹操可能在有生之年,就實現大一統了。


始終先生


著名的赤壁之戰,如何改變三國局勢?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挾持漢獻帝到許昌,並定都於許昌。從此,開始了他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征伐。

建安5年(200年),曹操在官渡之戰打敗袁紹,此後又花了8年一步一步統一北方。

天下十三州,曹操佔據兗州、徐州、豫州、青州、冀州、幽州、幷州、司州八州;只剩下馬騰、韓遂割據的涼州,劉璋的益州,士燮的交州,孫權的揚州,劉表的荊州;還有張魯割據的漢中,公孫康割據的遼東。

其中,張魯、公孫康、士燮勢力最弱,劉璋偏安益州。真正有資格爭奪天下,或者說有能力改變局勢的是荊州劉表、江東孫權、西涼馬騰。

早在遷都許昌後不久,曹操就任命鍾繇為司隸校尉、持節都督關中。鍾繇到長安後,安撫關中諸將,穩住了馬騰韓遂等人。而此時,馬騰與韓遂不合,朝廷徵召馬騰入朝封為衛尉,實則為人質。解除了西北的後顧之憂。

所以建安十三年平定北方諸州後,最強大、最近、最有威脅的劉表就成了曹操下一個目標。而且荊州在揚州上游,先定荊州後取揚州也是正確的戰略順序。

江東集團在孫策攻取揚州之後發展一直受阻。兩次北伐廣陵,都被陳登打敗。前後5次爭合肥,都無功而反,只為孫權爭得了孫十萬這個外號。幾次打荊州,也受阻於江夏太守黃祖,好不容易殺了黃祖,佔了部分江夏,也沒能再往前進一步。

直到劉表病死,荊州局勢開始突變。劉琮投降曹操,

秋七月,公南征劉表。八月,表卒,其子琮代,屯襄陽,劉備屯樊。九月,公到新野,琮遂降,備走夏口。公進軍江陵,下令荊州吏民,與之更始。乃論荊州服從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劉表大將文聘為江夏太守,使統本兵,引用荊州名士韓嵩、鄧義等。益州牧劉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十二月,孫權為備攻合肥。公自江陵徵備,至巴丘,遣張熹救合肥。權聞熹至,乃走。公至赤壁,與備戰,不利。於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軍還。備遂有荊州、江南諸郡。——《三國志-魏書-武帝本紀》

可以看到,曹操徵劉表,在劉琮舉荊州投降後,劉璋就開始“受徵役,遣兵給軍”了。而江東人人自危,都勸孫權投降曹操。在魯肅極力勸阻下,孫權下定決心出兵抗曹。於是爆發了赤壁之戰。

赤壁之戰的經過,在此不多敘述。戰後曹操敗走,荊州7郡也為三方所佔。北邊最大的南陽郡歸曹操,東邊江夏郡大部歸孫權,西南南郡、武陵、零陵、桂陽、長沙5郡歸劉備。劉備從孫權手裡借來南郡,也就是所謂的借荊州。

後備詣京見權,求都督荊州,惟肅勸權借之,共拒曹公。權即從之。曹公聞權以土地業備,方作書,落筆於地。——《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赤壁之戰與官渡之戰、夷陵之戰並稱為改變三國進程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曹操以3萬人對袁紹10萬人,取得勝利,之後花了8年統一了北方。而赤壁之戰,曹操以20萬人敗於孫劉5萬聯軍。戰後在荊州形成三方對峙,進而形成三國對峙。



赤壁之戰時,曹操局勢大好。馬騰在手,關中有鍾繇鎮守,益州劉璋已經降服,荊州已在囊中。如果沒有赤壁之戰,或者曹操贏了,則荊州必然全部屬曹。劉備只能如喪家之犬再次逃跑,不投奔孫權就會南走交州(蒼梧太守劉巨)。如果曹操順勢下江東,孫權難保。即便曹操不下江東,而是固守荊州,訓練水軍,孫權也很難堅持幾年。在這樣的局面下,益州劉璋必然投降,漢中張魯大概率也會投降。那鎮守關中的鐘繇就不會討伐張魯,更不會因討伐張魯而引得馬超韓遂等人人人自危而造反。

馬超韓遂如果不造反,曹操抓住時機可以三路伐江東,尤其荊州順流而下,孫權很難阻擋。到時候就真的統一天下了。

正因為如此,赤壁之戰是孫劉聯軍輸不起的一戰,更是三足鼎立的關鍵。戰後11年內,劉備平劉璋,奪漢中,迅速崛起。直到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才失去爭橫天下的資本。


季駑風


赤壁之戰發生於東漢末年時期,戰場在長江赤壁,也就是今天湖北省赤壁市西北。

主人公為孫權、劉備,對戰曹操。這是歷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戰役。

當時是公元208年,曹操率領大軍攻打吳國,曹操人多勢眾,劉備和孫權聯軍對抗,孔明、周瑜決定用火來攻擊不善水戰的魏軍,於是便有了著名的火燒赤壁。


此次戰役標誌著中國軍事政治中心延伸到黃河流域以外的地方,這一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

“官渡之戰”也是歷史上有名的反敗為勝的故事,主人公是袁紹和曹操,彼時袁強曹弱。袁紹率領大量精兵南下攻打曹操。

曹操在荀彧的軍事指導下,聲東擊西,斬顏良,與袁紹在官渡僵持數月。

曹操及其軍隊精疲力盡卻不敢鬆懈,曹操想先退回許都,被荀彧勸下,荀彧認為,此刻退兵必敗無疑,曹操納之,奮力出擊,毀袁紹烏巢糧囤,袁紹仗著自身強大輕敵,最後全軍潰敗,逃亡北方。


愛看書的小羊D


真的出現過三足“鼎”立嗎?一個腿長,兩個腿短。至於腿長的為什麼不馬上幹掉腿短的?治國與治家是一樣的,家長的任務是讓全家人過好日子,國君的任務是讓全國人民過上好日子。像諸葛亮那樣,也不看看實際情況,打著"先帝遺願"的旗號,窮兵黷武,讓蜀國人民掙扎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傻×在歷史上並不多見。


智天使893


赤壁之戰是東漢末年孫,劉聯軍大勝曹操的一場戰爭,也是史上以少勝多的一場經典戰爭。

這場戰爭如何改變了三國局勢呢?


一:地盤之爭,曹操剛平定荊州,劉琮投降。這就讓曹操的勢力大增,擁有中國三分之二的地盤。荊州郡拿下之後東可以進攻孫權,西可以進攻劉璋,位置非常的重要。另外荊州之前在劉表的治下錢多糧廣,後勤能得到更大的保障。最重要的一點是曹操的士兵大都北方人,不識水戰,收服荊州兵之後,大大提升了曹操陣營的水戰實力。

赤壁之戰結束後,曹操丟掉了地理位置非常有優勢的荊州,間接的讓劉備勢力快速的成長,西進劉璋,形成鼎足之勢。

二:實力銳減,曹操此次南下出動了所有能出動的兵力,想一舉收復荊州,江東之地。赤壁之戰後,曹操的兵力損失嚴重,延緩了統一全國的步伐,同時也給孫,劉喘息的機會。

總結:經此一役,曹操失去了有利的地理位置,兵力折損嚴重。此消彼長,迅速成就了劉備。孫權實力也大增。這樣就形成了鼎足之勢,這場戰役完全改變了曹操一家獨大的局面。


魚多又


赤壁之戰前夕,還談不上“三國”局勢,曹操和孫權尚有一席之地,劉備顛沛流離半生,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經過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乎無容身之地。曹操逼近江東時,諸葛亮隻身過江,聯合東吳破曹,舌戰群儒,草船借箭,南屏山借東風,赤壁之戰一把火,燒得曹孟德倉遑逃竄,慘不堪言。乘江東周瑜不備,劉備取得,荊州,襄陽,桂陽,零陵,武陵,長沙等地安家。取得西川之後奠定基業,得漢中形成三國鼎足之勢。

赤壁之戰得到利益者是劉備,從原來的一窮二白,搖身一變成了一代西蜀皇帝,完完全全改變了三國局勢!


用戶111150214325


赤壁之戰的失利使曹操失去了在短時間內統一全國的可能性,而孫劉雙方則藉此勝役開始發展壯大各自勢力,曹、劉、孫三家爭奪荊州之戰揭開序幕。此後,曹操退回北方,再沒有機會以如此大規模進行南征,但仍舊佔據著南陽、南郡二郡,劉備則開始揮軍向長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桂陽、長沙四郡發起進攻,孫權則命令周瑜圍攻南郡治所江陵縣。逐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