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位於南京城東的鐘山風景區,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陵墓。 朱元璋對於南京貢獻頗多,把南京定為都城,在南京修建了明故宮和當時全世界規模最大的城牆,時至今日仍然是南京知名的旅遊景點。明孝陵所在的鐘山風景區,旅遊資源非常豐富,附近還有中山陵、靈谷寺、孫權墓等知名景區。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神道石刻是中國帝王陵中唯一不呈直線,而是環繞建有三國時代孫權墓的梅花山形成一個彎曲的形狀,形似北斗七星。當年主持明孝陵建陵的李新上書,請求搬遷孫權墓時,朱元璋卻堅持保留此山,作為陵寢前的龍案屏障,笑雲“孫權亦是好漢子,留他守門”。這座山包自1944年起被叫做梅花山。如此,朱元璋和孫權這兩條好漢也就穿越時光在這裡相視一笑了。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現有的建築和遺蹟中仍然可以想象出當年的恢宏景象。從1號門進去,先走神道,進文武方門,依次經過碑亭,享殿,昇仙橋,方城,明樓。碑亭裡有康熙皇帝御筆“治隆唐宋”,享殿是被毀後重建的,從遺蹟看應該比之前規模小很多。方城規模很大,上面的明樓內展示明朝歷代帝王陵的介紹,在明樓上能看到後面的寶頂,地宮未開發,所以只能看到寶頂的封土堆。歷史的風雨衝散了帝陵的威嚴神秘,只有石雕遺址默默述說著歲月的滄桑。有歷史的地方需要有心去感受。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進入明孝陵景區,首先看到的是長長的神道,神道兩旁有一對對的神獸:獅子、麒麟、駱駝、獬豸、馬、象等,第二段神道兩邊是武將、文臣。單單走在神道上,就能感受到皇家的威嚴。後由金水橋一路向裡走,陵園建制對稱規整,明樓高大氣派但並不華麗,享殿的三層基座歷經六百多年的風雨,雖是破敗不堪,但當年的氣勢依稀可見。但又讓我覺得時間才是最大的勝者,帝王當年威武,如今不過塵埃而已。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方城與石像生同為朱元璋時期所建,距今有650多年曆史,宏偉壯觀。方城正中為一拱門,中通圓拱形隧道。由54級臺階而上出隧道,迎面便是寶頂南牆,用13層條石砌築。沿方城左右兩側步道即可登上明樓。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孝陵除了文化底蘊深厚外,最吸引人目光的我想就是三月的花期了。每年陽春三月,這裡花枝招展,百花齊放,真是太美了。特別是“梅花山”、“梅花谷”,真是浪漫到空氣都是甜的。南京在六朝時期就開始種植梅了,到現在已經有1500年,經久不衰,特為經典。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明朝前後有16位皇帝,除南京明孝陵外,其餘皇陵均在北京,這裡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和皇后馬娘娘的皇陵,從建造之日起,種種謎團就層出不窮,至今不得其解。諸多的明代陵墓遺存也給我們留下了無數觀賞之處。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但凡有著漫長曆史印記的古城,都有很多訪古探幽好去處。明孝陵,便是南京最安靜的歷史隱遁之地。當時明皇室從朝陽門到孝陵西北修築了45里長的皇城,護陵軍隊5000人。陵園內亭臺樓閣相連,享殿中煙霧繚繞,散養了長生鹿數千頭,鼓瑟吹笙,一片祥和。石象路兩側,相對立著獅、獬、馬、象、麒麟、駱駝6種巨大石獸共24座,站姿和坐姿各一對。如今風雲歲月已逝,不朽的是工匠手中點石成金的神祗,幾百年來默默守護著皇陵。

明孝陵雖然已經飽經滄桑,但從建築和遺蹟中仍可想象當年恢宏景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