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跡象:不戀過去,不求合群,不爭小事

1

初中的時候,曾經懵懵懂懂地對一個姑娘很動心。

在那所學校裡,她是很多人心目中的女神。

身材高挑,膚白貌美,成績優異,還能寫會畫,是當地很有名的小才女,家庭教育甩我們這種野路子幾條高速路。

關鍵是特別傲嬌,幾乎從來不跟男生接觸,一副不食人間煙火的範兒。

我當年因為學習還不錯,在學校組織的各種學習活動中,和她還有一些接觸。

也互相送過一些很中二的禮物。

但中學畢業後,我們再也沒有聯繫。

一晃十年過去,我都工作好幾年後,有一天突然驚喜地收到了她給我發的電子郵件。

才知道她研究生去了港大,畢業後就留在了香港。

前幾年一直斷斷續續偶爾聯繫。

幾年前,她在香港結婚了,給我發了很有煙火味的郵件。

郵件裡的話讓我感慨萬千。

她寫道:

哎呀,不知不覺都當了快兩年的Z太。

想想我剛結婚的時候,樓管跟我說了好一段時間的“Z太,早安!”我才反應過來是在跟我說話。

我之前在家感嘆說稀裡糊塗就嫁作人婦了。我老公說,想特別清楚透徹之後,多半啥都做不成了。

有些事,今天覺得是重大抉擇,明天卻變得不過如此。有些日子,看起來好像是平常時光,卻在不經意間改變了我們。

得與失,不是那麼容易能看清楚的,也不用看太清楚。

所以何必煩惱,何必緬懷,何必期盼。

我覺得實現世俗理想也是一種成就。

詩和遠方就在世俗的一個個小願望裡。

現在的我,盯著股票基金,攢著首期買房,計劃著聖誕家庭旅行,kindle裡讀著幾本日本主婦收納整理書。

我也快三十了,我既不想裝嫩,也不想太滄桑,就歡歡喜喜地做個世俗的女人,在地鐵上旁若無人地補口紅,世俗得熱熱鬧鬧舒舒坦坦。

我覺得挺好。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迹象:不恋过去,不求合群,不争小事

2

說實話,我覺得也挺好。

只是沒有想到,曾經在中學的時候,一度還想著以後會和她怎麼怎麼樣,結果一轉眼就十多年再也沒有聯繫。

更讓我沒有想到的是,我當時用的郵箱是雅虎郵箱,一段時間沒登陸,雅虎郵箱關停了,我和她就這樣徹底失聯了。

距今又已經快三年了,似乎此生再也不會見到,好像也沒什麼大不了的影響。

回想起初中的時候,曾經那麼的願意和她聊天,曾經那麼的希望和她多見面,就覺得不可思議。

原來,時間真的可以讓很多東西變得淡如白水。

知乎上有個經典問題:如何對待逐漸疏遠的朋友?

知友@我桃桃渡河而來引用了一句互聯網上的話回答說:

“每個人都走在人群裡,你走得離我遠了,就會離另外一些人更近了,未必不是好事情。”

從小到大,成長的過程就是不斷轉換朋友圈子的過程。

不是你走得太快,讓別人跟不上了;就是別人走得太快,你被留在原地了。

看過一篇心理學的文章裡分析,開啟一段友情最重要的一個條件是:

大量的非主動接觸。

也就是不用特別努力和刻意製造,彼此就能經常見面或者交流。

所以,你才會在某一段時間和你的同學,室友,同事,鄰居成為好友。

因為他們不需要什麼刻意的安排,就會反覆的出現在你的面前。

我們的很多“好友”,其實指的其實就是這種朋友。

而這樣的朋友,隨著環境的變化,只要不再具備“反覆出現”的條件,關係變淡幾乎是必然發生的事情。

回頭去看,多少我們學生年代覺得“要做一輩子好朋友”的同學。

這個一輩子,最後就定格在了“畢業”。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迹象:不恋过去,不求合群,不争小事

3

我上小學時,曾經有過一個最要好的朋友,我們曾經無話不談。

小學時暑假的生活一般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我睡在他家裡,另一部分他睡在我家裡。

很熱的天氣裡他帶我去山裡的水窪泡澡,兩個十來歲的孩子赤條條地躺在水草裡,撓胳肢窩笑成一團,扯下大把的水草往對方嘴裡塞。

等到回去的時候,發現背上一道道佈滿了水草割下的血痕,又痛又癢。

他父親拿出瓶烈酒,在我們的背上抹,一邊喊痛一邊開心地笑。

高中他輟學開始上班,高二和高三經常跑來找我,他的一塌糊塗的感情和生活經常讓我疲於奔命。

有時半夜十二點都還在外面淋雨,只因為和女朋友吵了架;有時突然倒在路上,因為陪酒陪的胃出血。

在他欺騙了我很多次後,我終於忍無可忍地要和他斷絕來往。

他給我寫了一張紙條:

我們懷抱著同樣的夢想在不同的時間來到這裡有的夢想升起有的破滅

從此,他離開縣城去了大城市“闖蕩”。

又過了很多年,他終於混出了名堂,西裝革履滿臉油光的回到家鄉。

那時候我還在苦逼的讀大學,因而沒有見到他衣錦還鄉的樣子,也就沒有見證不久後要債的人去村裡拆他家房子的尷尬情景。

他的“成功”主要來源於在外的各種坑蒙拐騙,直到被騙的人打聽到了他的真實“底子”,找上門來,才將他再一次打回原形。

幾年前,我輾轉聽到了他的最新消息,已經跑到了外省,至於幹什麼去了,已無從知曉。

他給我寫的那張紙條,十多年過去了,我仍保留著。

但我們倆的人生卻註定不可能再有交集。

所謂的朋友,最根本的其實是彼此之間的交集。

時間和空間上的交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應該是三觀和見解認知上的交集。

只有當你們的三觀和認知見解始終處在同一水平,這樣的關係才能長久。

與其雞同鴨講,對牛彈琴,不如相互遠離。

很多中學QQ群和大學微信群,往往在三年內還有一定的活躍度,超過五年就可能變得雞肋。

只有偶爾幾個人還在堅持著很久一次有一搭無一搭的聊天,另有一些人會偶爾發發廣告,除此之外如同一潭死水。

我當年還不太明白,為什麼原本無話不談的一群人,在幾年後即使有最先進的交流工具,卻變得無話可說?

後來終於想明白了,因為說來說去都是大學裡那些事。

是的,你們曾經一起逃過課,曾經一起開過黑,曾經一起打過架,曾經一起逛過街,追過同一個男明星……

然後呢?總不能每次在一起聚會聊天,就只談這些過去的事吧。

當雙方的人生經歷、交際圈子和眼界格局都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相互之間也就沒有什麼新的信息可以交流了。

一个人格局越来越大的迹象:不恋过去,不求合群,不争小事

4

根子裡,我也是一個非常普通的人。有著普通的過去,有過很多亂七八糟的朋友。

更重要的是,我也曾經對過去戀戀不忘,甚至長時間地沉浸在回憶裡難以自拔。

很多人之所以捨不得過去的朋友,其實只是放不下過去的自己。

每一次深層次的回憶,都是打開了一次情緒的閥門,憂傷、難過、悔恨……

各種各樣的消極情緒伴隨著回憶,將你淹沒其中。

但這些消極情緒,對你處理現在的問題和麵對將來的問題,毫無幫助。

在一本心理學的書上看到:

我們之所以會陷入回憶的泥潭中,是因為回憶中的體驗都是我們熟悉的,即便那是讓人痛苦的體驗。

但是因為它熟悉,我們還是願意不斷重複它,因為熟悉可以帶來安全感。

當我藉助各類心理學的書籍,真正意識到不斷重複地回憶,只不過是讓自己一遍又一遍地去體驗那種情緒放肆的感覺,而對自己的現實生活不起任何作用的時候。

我第一次開始嘗試為自己的回憶上一把鎖。

我開始避免深夜不睡,開始試著用各種閱讀、電影、運動填補睡覺前的空餘時間,不讓回憶有趁虛而入的機會。

這是一個漫長的“刻意訓練”的過程。

但無論怎樣,我做到了。

在多數時間裡,我很少回憶過去的那些人和事。

從控制回憶入手,我學會了更好地控制那些消極、低落的情緒——而這種情緒,往往也是造成生活或工作失控的深層次根源之一。

這才是我今天寫下這篇文章,最想和大家交流分享的成長心得之一。

有太多人在知乎、在公眾號甚至在社群裡諮詢我,怎麼樣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積極,充滿正能量。

方法當然有很多,比如尋找人生目標,堅持自律,建立正向反饋,健身跑步,保持身心健康等等。

但還有一點,我沒有和大家分享過。

那就是要堅決的對人生進行“斷舍離”。

古語有云:“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人生中的很多人和事,過去了也就過去了,不需要再惋惜,再糾結,甚至再回憶。

就像坐公交車一樣,每一站都有人上也有人下,能陪你走到最後其實只有司機(家人)。

你每疏遠一批朋友,往往也意味著你認識和鏈接到了另外一批朋友。

你不能永遠只活在過去,要對未來認識的人,始終抱著開放和積極的態度。

你的朋友圈更迭越快,也意味著你的成長越快。

而那些歷經多次更迭仍然沉澱下來的朋友,才是值得繼續交往下去的人。

5

這個思維方法,還有一個非常有用的應用。

那就是,成年人永遠不要在一個新的場合裡,去強行嘗試“合群”。

小孩子沒得選,如果被孤立了,很可能身心都會受到很大影響。

成年人,應該要學會去主動擁抱“孤獨”。

尤其是在職場裡。

很多人並沒有明白,公司招你來是要做事的,不是要你來交朋友的。

本質上,你既不需要討好別人,也不需要畏懼別人,你的任務只有一個:幹好工作。

除此外,再學點東西,養家餬口。

通俗地來說,就是八個字:學習成長,幹活拿錢。

至於其他的什麼人脈,合群之類的東西,都是建立在這八個字基礎上的。

你工作乾的不怎麼樣,即使你把辦公室裡所有人都發展成了把兄妹也沒用,真正出問題的時候,誰也不會幫你分擔,換了家公司還得重頭來過。

你負責的工作推動有力,落實有效,即使你每天都是獨來獨往,私下裡與同事從無交集,也不要緊,你依然可以混的如魚得水。

——不是你與人為善、誰也不得罪就叫人際關係好。

——不是你逢聚會必到、到必買單才叫會做人。

——更不是你天天跟這個談心、請那個吃飯才叫建立人脈。

一個有目標感,內心有定性的人,不需要和所有人都成為好朋友。

工作時間裡,大家是點頭之交、郵件之交、電話之交,工作之餘,可以沒有任何交集。

相反,那些把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用來和同事一起吃飯、K歌,幾年下來毫無成長的人,才是最傻的人。

我當年剛工作的時候,第一任領導曾經告訴了我一個至理名言:

不要和同事搞成一團。

而這句話,也是當年他的領導告訴他的。經過了這麼多年的沉澱,他還是認為這句話是對一個新人最有用的。

過多的同事聚餐,既耗費精力、佔據時間,也容易將自己捲入職場紛爭中,甚至會有被迫站隊的風險。

要做到這一點,你需要給自己劃定原則,學會說不。

不要擔心被同事孤立,這隻會進一步塑造你在職場裡鮮明的性格。

真正最容易得罪人的,是毫無原則的人,同事聚會你參加了十次,哪怕有一次沒有參加,別人都會覺得你“不合群”。

這玩意兒就像喝酒一樣,你一開始就滴酒不沾,大家反倒不覺得什麼;你開始時來者不拒,後面只要有一次不喝酒,別人就會覺得你不給面子。

6

最後再多說一點。

這樣的思維方式,還幫助我更好地去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爛人”。

什麼是爛人?就是總給你找麻煩,你短時間又擺脫不了的人。

比如一個作息習慣和人品都很差的室友,一個對人苛刻脾氣暴躁的領導,一個心機很重處處針對你的同事。

當你看清了人與人之間從陌生到熟悉再到逐漸變淡的本質,心態上就會好很多。

遇到這樣的人,就有了更積極正向的應對方式。

當你將自己的目標定的更高更遠,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出現一個兩個這樣的人,又有什麼打緊?

把時間線拉長來看,再難相處的某個人,也不過就是你生命中的某個過客罷了。

領導又如何?老闆又如何?

在這個場景裡,這個環境裡,看似永遠要受壓迫下去。

但只要你專注於個人的成長,一兩年內積累了足夠的底氣或者遇到了機會,馬上轉身離開。

幾年後,誰還認得誰?誰還記得誰?誰還搭理誰?

不要把時間和精力耗費在如何與這樣的人“鬥智鬥勇”上,這是對時間最大的辜負。

一個人格局越來越大的跡象就是:不戀過去,不求合群,不爭小事。

我經常去舉岳雲鵬的例子。

他當年在飯店端盤子的時候,也可能會遇到主管故意整他,同事欺負他(這種地方,其實內鬥非常嚴重)。

他在那個飯店裡,再怎麼和別人勾心鬥角,拉幫結夥,鬥來鬥去就算贏了,無非也就是端盤子的時候沒人找茬了而已。

但當他跳出這個圈子,走向更大成功之後,他完全可以去把那個飯店買下來,讓當年整他的那些主管、廚子、服務員一起滾蛋。

然而,更重要的是,他已經完全不需要這麼做了。

所以,年輕人,心眼別太小,臉皮別太薄。

格局一定要大。

CIO之家 www.ciozj.com 微信公眾號:imciow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