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的戰士說:“如果能活著回去,請告訴祖國人民,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年輕的戰士說:“如果能活著回去,請告訴祖國人民,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六十多年了,他們大多已是鮐背之年、佝僂之軀,但戰爭留在他們身上的印記卻依舊鮮明。

抗美援朝紀念日,關注健在的抗美援朝英雄老人,一起向所有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2016年,央視大型公益尋人行動《等著我》曾來過一位抗美援朝老兵何宗光。

何宗光回憶抗美援朝時的場景:

有一次慰問團去前線慰問戰士,讓何宗光幫忙問下戰士對祖國有什麼要求,需要什麼,年輕的戰士這樣回答,“如果能活著回去,請告訴祖國人民,我們什麼都不需要,只要祖國知道我!”

他們不是不知道生命的可貴,而是無法後退一步,因為背後,就是祖國!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他回來了,可他的戰友卻留在了異國他鄉

“那時候不是人在躲避子彈,你足夠幸運,子彈就會避開你”。

69年前,家住廣東潮州的丁國榮,和許許多多隻有十幾二十歲的中國人民志願軍一樣,帶著必勝的信念,跨過鴨綠江,踏上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場。

歷經兩年的炮火洗禮,多次跟死神擦肩而過的丁國榮,於1952年踏上了回家的路。

丁國榮不識字,2013年向潮州市博物館捐獻了自己的4枚參戰紀念章,革命軍人證明書和建功證明書。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如今95歲高齡的他,已記不太清自己的部隊番號和戰友的名字了,但他卻從未忘記戰友倒下時的身影。

一天是戰友,一生是戰友。聽說志願軍烈士遺骸回國時,丁國榮一度哽咽。

他清楚地記得,在朝鮮戰場上,即使他當時負責的是運輸大炮等後勤工作,仍面臨飛機轟炸的危險。

“我是命大,受了幾次傷都死不了”,但無數戰友卻永遠地留在了異國他鄉。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喜歡看抗戰片的丁爺爺,想擁有一臺不會閃的電視機

1952年,丁國榮爺爺因傷復員,回鄉務農。

家庭經濟條件一直不寬裕,但好在還有政府補貼維持日常生活。兩年前女婿去世後,孫子孫女在外打工,又各自成家,家中便只剩64歲的女兒獨自照料。

爺爺沒有什麼愛好,年紀大了以後,只愛散散步,但今年在外面摔了一跤後,就很少出門了。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身邊熟識的老友們又多已去世,每天看電視,成了丁爺爺打發時間的唯一方式。而喜歡看戰爭片的他,有一個小小的心願,就是“擁有一臺畫面不會閃的電視機”。

其實,丁爺爺家裡是有一臺29寸的老電視機的。但我們瞭解到,這臺電視機是十幾年前買的,呈現的畫面早已不太穩定,一閃一閃的,還時不時出現水波紋。

為了儘量看清楚畫面,丁爺爺總是眯著眼睛看。時間久了,便十分疲勞。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這面戰旗,象徵著戰無不勝的上甘嶺精神

2019年6月16日的父親節,集結46份騰訊公益愛心人士的捐助,我們為丁爺爺換下了閃屏的老式電視機。

兩個多月後,有了新電視機的丁爺爺,在新聞裡看到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週年大閱兵儀式上,受閱的空降兵戰車方隊裡,一面佈滿了381個彈孔的戰旗,伴隨著官兵和戰車一起通過了天安門。

這面戰旗,讓爺爺想起了在朝鮮參戰的兩年日子,“和戰友們吃的是又乾又硬的饅頭,有時只能把麵粉炒熟,加點水充飢。”

也讓爺爺想起了抗美援朝戰役中,最為慘烈的一場戰役 —— 上甘嶺戰役。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43天,3.7平方公里的陣地上,敵方向志願軍傾瀉炮彈190餘萬發,航彈5000餘枚。

時任第15軍軍長的秦基偉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

“這一天,是我一生中又一個焦慮如焚的日子。敵人突然發動進攻,規模之大,火力之猛,都是空前的。”

黃繼光用身體擋住敵人的地堡槍眼,牛保才用自己的身體連接被打斷的通信線路,孫佔元拉響手榴彈與敵同歸於盡……

上甘嶺戰役,志願軍傷亡1.15萬人。

視死如歸的壯烈與堅持坑道14晝夜的頑強,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英勇頑強的代名詞。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他們早已不在戰場,但他們身上的印記永遠鮮明

六十多年了,健在老兵都已進入了鮐背之年,但戰爭在他們身體留下的痕跡依舊鮮明。

駐守上甘嶺戰役的邢鐵錘爺爺,在一場戰役中,左手的小手指被彈片削去了一截,此後一生,在家務農。

張海珠爺爺在朝鮮臨江戰役中,腳部凍傷落下病根,此後60多個冬天,都要忍受凍瘡潰爛的疼痛。

丁愈添爺爺在戰場上,不慎被子彈擊斷左手,後雖經過接骨治療,但左手一生都比右手短了五釐米。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又還有多少英雄已是佝僂之軀,與身上的戰爭印記一起,無聲地記錄著時代的變遷。

國有殤,山河無恙,他們不能被遺忘。

今天,讓我們一起關注健在的抗美援朝英雄老人,和他們一起向所有英勇的中國人民志願軍致敬。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中國人民志願軍,謝謝您。

謝謝您用身體抵擋黑暗;

謝謝您用鮮血,撐起國,撐起家;

謝謝您用生命捍衛祖國榮耀,換來這盛世與和平。

排版:克里斯蒂娜

深圳市龍越慈善基金會以“撫慰戰爭創傷,倡導人性關懷”為使命,源起於2008年“老兵回家”公益行動,2011年在深圳市民政局註冊成立。基金會致力於為戰爭背景下的個體士兵提供人性關懷,關懷服務抗戰老兵。

年轻的战士说:“如果能活着回去,请告诉祖国人民,我们什么都不需要,只要祖国知道我!”

點擊致敬英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