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分鐘典藏故事

每天只練5分鐘

3分鐘典藏故事

有個兒童演奏樂團,孩子們的平均年齡只有12歲,觀眾們看著他們在臺上專注、有序地表演時,無不表示驚訝。他們問團長:“這些孩子是怎樣用功才能練就如今的技藝?”團長搖頭:“在我的團裡,一個孩子在剛開始時,每天只需要5分鐘去練習樂器。”

原來,團長定下規矩:一天只能花5分鐘練習。因為每天只有5分鐘,孩子們非常珍惜和樂器相處的時間,他們把樂器當成大玩具,每次彈奏,都全神貫注,一絲不苟。

等孩子過慣了“每天只練5分鐘”的日子,團長就對他們說:“從現在起,我不再限制練習時間,你們可以想練多久就練多久。”每個孩子眼裡都會綻放出興奮的光,然後拿起樂器久久不願放下。

團長說:“一個孩子的注意力是無法長時間集中的。我定下‘每天5分鐘’的練習規矩,並不是為了壓制孩子對樂器的興趣,相反,我想讓練習樂器成為孩子們內心最想去做的事情。”

對於一個孩子來說,這寶貴的5分鐘能培養出一生的興趣。

門鈴前的守候

從小,我和爸爸相依為命。我到鎮上讀初中,爸爸就到鎮上租房照顧我。

冬天到了,單元門鎖鏽住了,我每次回來都要光著手搗鼓半天才能弄開。被刀片般的冷風一割,我的手得了凍瘡。

爸爸看到我那雙腫得像紅蘿蔔似的手,心疼地說:“以後回家,按一下門鈴,爸爸來給你開門。”我猶豫不決,因為爸爸腿有殘疾,走路不方便。爸爸卻以不容反駁的語氣說:“就這麼定了!”

以後,我每次放學回家,剛按下門鈴,單元門鎖就“啪”的一聲打開了。等我上樓,第一眼就能看到爸爸站在房門口,微笑地迎接我,每天如此。我有些納悶,爸爸怎麼每天都能那麼及時地為我開門呀?

過了幾天,放學後我有些事,回家比平時晚了一個小時。一如既往,我剛按完門鈴,單元門鎖立刻打開了。我走上樓,看到爸爸微笑著站在房門口。我自顧自往屋裡走,猛地聽到身後傳來“轟”的一聲,回頭一看,爸爸重重地摔倒在地。我嚇壞了,喊:“爸,你怎麼了?”

爸爸安慰我說:“爸爸沒事。今天站得太久,腿麻了……”

原來,爸爸為了讓我少挨凍,每天掐著我放學的時間,提前來到門鈴前守候……

自那以後,我一放學就趕緊往家奔,一秒鐘也不耽擱,因為我知道,爸爸正在等著我回家!

海勒智用平均『助人』

約瑟夫·海勒是美國當代著名小說家,性格幽默機智。早年,海勒租住在學校附近的一戶人家裡。這戶人家雖然富有,主人卻非常吝嗇。

一次,一名叫瑞德的傭人跟海勒抱怨,他不小心弄折了花園裡的一株花,主人毫不客氣地罰了他十美元。瑞德向主人抗議,主人卻慢悠悠地說:“你做得好的時候我不是也獎勵過你嗎?平均而言,還是很公平的。”可要知道,瑞德每次得到的獎勵,都只有幾美分!

聽了瑞德的抱怨,海勒思索片刻,對他耳語了一番。到了晚餐時間,瑞德給主人端上了他最喜歡喝的兩種湯。主人喝了一口,不滿地皺著眉頭說:“湯里加了冰塊嗎?太涼了!”接著,他又喝了另外一碗湯,頓時大叫起來:“天吶!這是要燙死我嗎?”

主人正要大發雷霆,瑞德不慌不忙地說:“是的,一碗湯很涼,另一碗湯很熱,可平均而言,溫度不是剛好合適?”“這、這個……”聽到如此熟悉的語句,主人發不出火來。此後,主人對傭人們再也沒有刁難責罰過。

有時候,面對他人苛刻的責難,我們只需要用他的邏輯再反駁回去,就能讓對方意識到自己的荒謬,輕鬆地解決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