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那些高考低分被錄取上大學,在校期間雖很努力,但仍有掛科,將被學校勸退你怎麼看?

馬萬富


現在的高考,錄取率已經很高了,要說高考低分被錄取上了大學,要看上的是什麼大學了。如果是進的一本大學,說明該同學的智商在學習方面絕對沒有問題,如果是二本以下就不好說嘍。那麼問題就來了,為什麼有些大學生在校期間看似很努力,仍有掛科現象呢?原因無非有幾點。

一是大學和高中時代的學習模式完全不一樣了,大學不玩題海戰術了。

但是凡事無絕對,按常理講,進入大學後,老師在教學與考試這塊,完全不像高中階段那樣,給學生拼題海戰術。大學老師只是教一些基礎性的東西,更多東西需要學生自己去研學和提高。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大學的考試難度絕不會太高,目的其實也是防止過難讓過多學生掛科。

二是掛科的同學假裝在努力,付出的學習時間和學習效率成反比。

確實有一些大學生,離開高中時代的題海戰術後,不知道如何自學了,因為老師不可能經常給你做大量的練習題和頻繁考試測驗。最多也就期中和期末兩次考試。在沒有標準化習題的大量訓練之下,有一部分大學生還真就不會學習了,只是在假裝努力,實際上並沒有在學習方法上下功夫,更沒有把基礎搞紮實,答題也偏離正常解題思維路徑。

三是被勸退的大學生,從綜合素質方面確實不具備繼續讀大學的要求。

有些大學生自以為考上大學就可以高枕無憂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回事。我舉一個例子,我當年讀軍校的時候,班上有一名同學,軍事素質相當優秀,但就是在學習能力方面不開竅,不管怎麼點燈熬夜地學,就是學不會。最後連續幾科不及格就被退學了,他走時感嘆道,看來我真不是學習那塊料,其實這就是綜合學習素質差的表現。

四是即將被勸退的同學也不要怨天憂人,其實你就是應試教育的不合格產品。

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大量的學生只會做標準化答案的試題,最缺乏就是思維能力,進入大學後,則開始考驗一個大學生的學習新知識的領悟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如果光靠死記硬背,恐怕真理解不了有些學科知識。如我當年上大學時學材料物理,班上有幾個同學,死活學不會,老師私下也給輔導,怎奈理解能力太差了,最後只好靠補考勉強過了關。細想起來,即將被勸退的同學你也不要怨天憂,你其實就是應試教育的不合格產品,不淘汰你淘汰誰啊。

結束語:退而求其次,退學之後想辦法復讀,不妨考高職高專去吧,至少你能學點職業技術,這樣對將來就業會有很大幫助。否則,光剩下自哀自嘆,甚至在挫折和打擊面前一蹶不振,恐怕對你今後的人生路會有很大的影響。最後,我要說的是,人一輩子可以選擇很多條路,但最終只能走一條,而這條路就是適合你自己能力的,可以讓你安身立命,養家餬口的路。


寒石冷月


不知道這裡講的低分被錄取上大學是什麼意思。

01 大學裡因掛科被勸退的學生都是不努力的學生

第一、如果低分錄取大學指的是高職,錄取線大多在200左右。根據高考成績可以大致判斷,進入高職的學生一方面是文化知識非常薄弱,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學習能力比較欠缺。這樣看來考試是很容易掛科的。但是,高職院校主要是培養實用技術型人才,對文化知識要求並不是很高。因此一般情況下不會因學生掛科勸退學生。

如果低分錄取大學指的是本科。一本錄取線通常在530左右,二本錄取線通常在400左右。如果是正常錄取的,無論是一本還是本科,學生的學習能力還是具備的。在學校只要不是整天遊戲、完全不學習,一般都不會掛科。掛科的學生要麼是違紀,要麼是無視學習。

第二、無論什麼樣的學校,考試目的都不是為了為難學生。而是對學生學習情況做一個基礎的檢測。考試內容幾乎全是專業基礎知識,難度並不大。即便平時不怎麼學習的學生,考前半個月只要認真看看課本,也基本上能過。

另外,很多學科是平時考核與期末考試相結合的方式計算最終成績。

所以,掛科被勸退的學生通常是沒有學習意識、學習態度低下的學生。在校期間很努力卻還掛科,導致面臨被勸退的學生是不存在的。

02 大學混日子的現象仍然比較嚴重,尤其是普通本科和職高院校

經過高中的緊張學習之後,很多學生在大學就鬆懈了。開始打遊戲、睡大覺,完全不能自制。

第一、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學教育階段的膚淺,讓學生喪失了人生目標,眼光只能看到大學。此外,我國的中小學階段的教育雖然說文化教育的質量很高,但卻都是高壓環境壓迫式的學習。在很大程度上,學生的學習是被動的。長期的高壓讓學生逐漸喪失了主動性。而進入大學後,突然沒有了高壓環境,學生就茫然了。不知該如何學習,甚至都不再想學習。

第二、這也反映了我國大學教育的空泛。大學生面臨的是社會,大學教育應該與社會更接近才對。但現在的本科大學大多是以理論知識為主,並且這些理論知識與社會實際相差太遠。彷彿大學就是讓所有的學生都去做研究一樣,偏偏絕大多數學生都是普通學生,只想大學出來找個工作而已。

03 勸退是應該的,但根源還是要靠國家宏觀的教育政策的改變

<strong>2019年我國高考錄取比例為79.53%,錄取學生有820萬人。往年也差不多。但每年被大學退學的學生非常少。與龐大的錄取學生數量相比,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可以斷定,被學校勸退的學生肯定是違紀特別嚴重或者學習特別差的學生。因此,對於這些被勸退的學生,從他們個人因素來看,是不值得同情的。勸退對於這些學生而言,正是罪有應得。

大學畢竟是學習知識技能的地方。雖然學習枯燥無聊,但也不能把大好光陰拿來揮霍掉。終究是對個人的發展不利的。

再從根源上分析,大學生混日子總是環境允許他們混日子,每年都有很多大學生是混畢業的。終歸是我國的教育體系還不完善。所以,我們在為大學生混日子感到悲哀時,國家也要努力去改善當前的教育以及就業各種環境。


小屋聽雪


首先,你被大學錄取了,而且是低分錄取,說明你很幸運,你應該更加去珍惜著來之不容易的機會,好好利用大學這個教育平臺,付出比別人更多努力,好好學習,好好表現,要知道每年有多少考生由於各方面的原因都與大學失之交臂,失去改變人生命運的機會,和他們比起來,這類考生屬於幸運兒。

但是果真如題目所說,學生努力了,依然掛科,有這樣的現象嗎?可以說有,但這種現象很少,大學錄取你,說明你的成績也並不是很差,你的智商並不低,你是個很正常的人,既然這樣,那麼我們不得不考慮另外一個方面的原因了——大學生自身的原因。

1,對於大學正常而言,只有學生努力,一般掛科情況較少,即使出現掛科,學校也會再給你機會去補考,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與學校一般都不會過分為難學生,一般補考的學生都會通過,除非在在大學裡根本沒有學習,如果是這樣學生,根本不值得去同情,可以說是自作自受,大學的做法完全符合社會發展的優勝劣汰的規律,它既是對學生未來的負責,同時也是對維護自己學校名聲的負責。

2,本人在985大學學習4年,對大學生情況有所瞭解,部分大學生在大學裡沒有學到真正本領。大學大多注重理論知識,實踐操作能力少,加上大學生自律能力不強,玩遊戲,曠課與逃課,打架,談戀愛者,睡覺不上課者等不在少數,有些學生根本就沒有去上課,或者是很少上課,上公共課請人代替等等,由於這些原因存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就業,現在國家也認識到這種在大學裡面混日子行為的嚴重性,教育部陸續出臺相關法律法規,加強對大學生“嚴進嚴出”的管理,成績不達標堅決不予畢業,甚至被學校勸退或被降級的危險,在大學裡面混文憑機會可以說一去不復還了,相關大學做法值得我們點贊。人民日報曾經發文,“你不失業誰失業”的文章,狠批這類學生,可見國家的重視,現在就連社會輿論都看不下去了,愈來愈多的大學對這些經過補考還是不達標的學生予以勸退,就已經對還在繼續混日子的這部分大學生敲響警鐘,大學這樣做既是對學校名聲與教學秩序的維護,也是其他學生未來、對社會未來的負責一種具體表現。

3,大學的做法對於淨化學術風氣大有裨益。

現在學術界普遍存在急於求成,弄虛作假等事件屢屢發生,大學校園教育本應該是一方淨土,是培養社會人才的搖籃,隨著部分社會不良風氣已經滲入校園學校,學校也開始對部分學生混日子的做法已經是“零容允”,我們對著一部分被勸退的學生既可憐,又可恨,真是“哀其不幸,幸而不爭”,但是我們要對學校這一做法予以更多支持,因為它不僅關心為了學生的未來,也是關心國家的未來,是對大學生一種極其負責的表現,同時學校的做法對於淨化學校風氣大有好處。

4,部分大學生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學校是教書育人的地方,但是學校培養的畢業生根本滿足不了適應社會需求,造成企業招不到人,而大學生又找不到工作,出現這樣尷尬的局面,實際上反應了當代供需之間的矛盾,造成了學生所學知識與社會實際需求上的脫節,根本上滿足不了社會企業需要,說到底,就是部分學生因為某些原因荒廢了自己的學業,並沒有學到到社會真正需要東西。所以我們對大學做法予以更多理解與支持,學生考上大學絕不是最終目標,更不是萬事大吉了,學生將會面對更大的社會考驗,所以學生在大學裡學到實在東西才是目的。我們對於大學那些還在打遊戲、睡大覺,談戀愛,曠課等做法的同學而被辭退的學生不予過多的同情,同時對那些還在繼續“混日子”學生的更多地警示,要好好利用大學的教育平臺,踏踏實實學習,學到真本事,才能為社會認可,否則虛度年華,終究一事無成,無以回報學校的培養和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更對不起自己。


常德石頭


咱們來分析題主提出的問題:

高考低分錄取:

說明孩子高中期間,不是特別努力,錄取的學校也應該和分數對等,一般大學。

在校期間,隨很努力,到仍有掛科:

上大學期間很努力,這個我不太相信,最應該努力的高中階段都不是太努力,上到一般大學,大多數都不學習的情況下,你很努力,誰信呢。

還有啊,大學只要努力,哪怕只努力半個月,就不能掛科,這個大家心照不宣的事實。

而你努力了,還掛科,可信度太低了,恐怕連你自己都不相信吧。

被學校勸退

學校確實有勸退的情況,但是是有條件的,一,長期缺課,老師看不見影,導員看不見影,甚至寢室都看不見影的,至少有半年不簽到了。

二,有嚴重違紀行為,破壞了學校的形象,屢教不改的,比如:抽菸,喝酒,打架鬥毆,偷盜等違法行為。

三不努力學習,多數掛科,而且補考也不過的,掛科達到一定數量,學校有權勸退或留級。

看看,看到學校的要求,你被學校勸退,你的謊言不攻自破了,還說明一點就是學校雖然可能一般,但是是負責任的。

如果真的處於這種境地的話,趕緊找導員協商,能不能再給一次機會,努力學習,爭取補考過關,如果實在不行,就辦留級,和下一年學弟學妹一起考,爭取拿到畢業證。

無論什麼結果,都要加倍努力了,不然被勸退,大學白唸了,對不起父母,沒臉見父老鄉親啊!


高級教師一枚


高考的時候成績不是太高,但是降費錄取之後,在校期間認真學習,但是各方面條件限制,如有掛科危險,將被學校勸退,這樣的一個問題讓我想起了前段時間,一位朋友涉及到的另一個問題。

它的問題涉及到高考的時候,是寬進嚴出好,還是嚴進嚴出好?

很多人甚至包括在閱讀這篇的朋友也會認為第1種方式更好一些,其實我當時也是這種思維,但事後有一位朋友給我留言說出了一個風格迥異的觀點。

他說的觀點就是這樣,嚴進嚴出,其實是對於大多數學生的負責。

因為對於有些學科有些專業來講,學生的高考成績雖然不能決定孩子的學習能力,但是在普遍狀態下可以認為,一些分數較低的學生的確不適合於某些專業和某些大學,如果這樣子進入大學那麼後面就有掛科的危險,就有完不成學習任務的危險,其實是對於孩子的一種傷害。

他的觀點表明了,什麼樣的能力就學習什麼樣的內容,這是對於知識的最大尊重,我們可以在學習的過程中,發現自己仍然有能力有餘力的話,再接著向更高一級進發,但是高考成績來確定一個普通的標準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從社會整個效益上來講,他的觀點應當是最為正確的,因為分工合作根據智商,根據能力根據學習能力,都是最經濟最效益的一種社會分配方式。

事後我也在反思這樣的一個問題。也慢慢的認可了他的這樣的觀點,這是一個。看似不通人情,近乎機械的觀點,但實際上他是最合乎邏輯的觀點。

通過這樣的一個反思,我們就可以理解,那些因為降分而被錄取到高一級,大學的同學在學習上,如果不付出足夠多的努力,真的是有可能會掛科,甚至完不成學習任務,對於這部分學生來講,其實加分錄取並不是愛他們,而是害了他們。

往往我們慶幸的時候,其實也就是悲劇的開始。


宜城老師


高考低分被錄取上大學,存在幾種情況:

一、某些大學的中外合作辦學專業。這些專業收費高,錄取分數線相對較低。

二、通過單招進入大專院校的學生。每年四五月份,大專院校都有單招,單招考試的內容比較簡單,一般也就語數外三門,外加技能考試。學生通過單招進入大學後,和統招生享受同樣的待遇。


因此,一些基礎不太好,感覺考大學無望的考生會選擇單招。因為基礎差,再加上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不太好,到了大學掛科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尤其是工科,難度相對較大。

下面說說掛科:

一般而言,只要大學努力學習,掛科是不可能的。一些同學之所以掛科,主要原因在於自己,而不在老師。這些學生平常機不離手,心思就沒在學習上,只在考試前突擊一下。這種學習方法,對於記憶性的科目是可以的,但是對於理工科,難度就比較大了。


題主所說的,因為掛科即將被勸退的學生,要麼是基礎太差,理工科基礎太薄弱,一點聽不懂。要麼就是努力了但是方法不對,所謂的努力只是假努力,是表面現象,並沒有深入到學習中去。老師講的,壓根就沒有弄懂。

出現這種情況,就要從自身找原因。現在學習的方式很多,不行的話,網上下載些課件自己學。也可以積極向老師、同學求教。

只要努力,應該是不會掛科的。現在大學取消了清考制度,考試不及格,有的學校可以重修,有的學校不行。


因此,無論如何不能掛科,再怎麼也要把大學讀完,拿到畢業證,否則以考生原有的基礎,再次復讀考學還是不容易。與其從頭再來,不如珍惜現在,你說是嗎?歡迎留言!歡迎評論!


靜靜助學


首先來說這個除非掛科很多才會達到勸退的境地,而且每個學院和老師都還是比較關注,都會提前給你打招呼,更何況大多數大學都有補考和重修這一說,重修就是了。

姑且就是所謂的運氣爆發,本來分數不夠但是有的專業因為各種原因降低了門檻,而你就是那個幸運的人。那麼說明在智力上是沒有問題的,差距不可能很大。如果掛科很多,那就說明存在問題。

1.要麼就是所謂的努力只是看起來努力,而沒有真正的去學。現在有許多的同學喜歡擺拍,就是喜歡經營朋友圈,每天發個朋友圈其實那些所謂努力的樣子都是刻意的,沒有實際效果。

2.大學都分為公共課和專業課。公共課考的都是些比較基礎的東西,不至於掛科吧。還有就是專業課的話難度更大,但是都是符合大多數學生的難度。多用點心也是可以的,更何況除了上課時間還有其他時間,這裡就可以利用了。

3.實在不行還可以申請重修啊,可以根據科目的難度適當放棄,先把容易一點的過了,留個一科去重修。然後花更多的時間去鑽研,也是能過的。


蘿藦指色


不管是什麼層次的大學,掛科被勸退都屢見不鮮。而在校期間足夠努力,說明至少學習態度是沒有問題的,所以這個問題繆老師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談:

高考低分被錄取,怎麼回事?為什麼努力了,仍會掛科?掛科即將被勸退,還能補救嗎?未來被勸退的現象,會減少嗎?

(繆老師拍攝的上海第二工業大學)

一、高考低分被錄取,怎麼回事?

低分被錄取,還是有機會的。一般情況下,偏冷門的專業,高考報考中的“小年”現象,各種有針對性的“專項計劃”和特殊錄取方式,都有可能導致低分被錄取。

偏冷門的專業,因為不受相對高分考生喜歡,所以錄取的分數一般都比熱門專業低一些;有些招生數量比較少的學校,在不同的年份,招生分數忽上忽下,這就是傳說中的大小年現象。

專項計劃,一般是對農村戶籍考生的照顧政策,所以錄取的分數要比普通考生低不少;體育生、藝術生、綜合評價、自主招生等錄取方式錄取的考生,一般也比正常通過裸分進校的學生分數低。

(繆老師拍攝的湖南涉外經濟學院)

二、為什麼努力了,仍會掛科?

文章開頭繆老師說過,努力了至少說明學習態度還是端正的,那為什麼依然會掛科呢?可能有三個原因:學習方法不對頭、專業實在不適合、考試心態不平衡。

先說學習方法不對頭,大學的學習與中學不同,沒有人跟在屁股後面一直催你完成作業,也沒人一直監督你的學業進展。所以在大學一定要學會自主學習,而自主學習中,你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能只是埋頭苦讀,空出力,得不到好結果。

再說專業實在不適合,每個人的天賦、特長、能力、愛好都不相同,大學專業那麼多,進校選擇專業的時候,很多人都很盲目。這就導致了個人的素質和專業所學之間,存在很多不匹配,這也是很多大學生退學重讀的重要原因。

第三說說考試心態不平衡,有些孩子,心理素質不是特別好,所以平時學習沒問題,一到考試就發揮不好,這也有可能導致掛科。如果是這種情況,建議找心理專家諮詢一下,因為一科掛掉可能情況不嚴重,到了被勸退的程度,掛科數量一定不少,心理狀況也會相對嚴重。

(繆老師拍攝的北京林業大學)

三、掛科即將被勸退,還能補救嗎?

目前,清考制度還沒有完全被取消,雖然已經有教育管理部門的文件下達。所以如果你所在的學校依然有清考制度,那麼你在被勸退之前,還有迴旋的餘地。

你需要的是,主動跟校方進行溝通,瞭解學校的勸退政策。每一所學校,在勸退方面都是非常慎重的,一定有統一的書面文件進行規定,否則不足以服眾。你瞭解一下,看看自己距離被勸退還有多遠的距離。

此外部分學校有補考以及其他相關的措施策,給予學生通過考試的機會,畢竟學校也不願意看到學生被勸退的。

(繆老師拍攝的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校區)

四、未來被勸退的現象,會減少嗎?

從教育管理部門最近的政策方向來分析,前幾十年中國大學嚴進寬出的治學風格,是要改變了。最近教育部一直在強調重視本科教育、取消清考制度、要求教授必須給本科生授課,這一切政策的導向,就是從嚴教學、規範畢業。

未來被勸退的可能性,會進一步的增加。從最近一些大學(包括中國人民大學在內的頂尖985工程、雙一流大學)釋放的信號來看,很多學業不符合畢業條件的孩子,都直接被處理,跟前幾年的風格完全不同。

以上是繆老師對於勸退周邊方方面面的分析,你滿意嗎?

我是繆登峰,歷盡十年考察千所大學的“大學活地圖”,期待你的點贊、評論和關注~!


繆老師妙筆生花


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在校大學生在什麼情況下可能被開除或者被勸退。

《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的第54條規定:學生有下列情形之一,學校可以給予開除學籍處分——

1.違反憲法,反對四項基本原則、破壞安定團結、擾亂社會秩序的;2.觸犯國家法律,構成刑事犯罪的;3.違反治安管理規定受到處罰,性質惡劣的;4.由他人代替考試,替他人參加考試、組織作弊、使用通訊設備作弊及其它作弊行為嚴重的;5.剽竊、抄襲他人研究成果,情節嚴重的;6.違反學校規定,嚴重影響學校教育教學秩序、生活秩序以及公共場所管理秩序,侵害其他個人、組織合法權益,造成嚴重後果的;7.屢次違反學校規定受到紀律處分,經教育不改的。


很顯然,如果某所大學對相應的掛科、或者學分方面有具體的規定,而在校學生沒有達到這個規定,學校是可以對該學生執行勸退的。

目前,無論是什麼省份,在高考錄取時,都會設定相應的錄取控制分數線。因此,一般情況下什麼樣的高考總分就會對應什麼樣層次的大學,低分考生很難被高於自己考分對應層次的大學錄取。這樣,同一年級的同一個系的同一專業的考生,高考分基本都在一個分數層次上,不會有非常大的落差。


而高等院校每一屆學生的畢業率雖然沒有具體的規定,但絕對不能太低,否則肯定會影響學校的聲譽。基於上面的理論,學校每次考試的考題難度當然會根據本屆學生的相應水平來定,一般不會超越學生的現有水平。

也就是說,如果考試沒有通過、掛了科(不及格),可以基本認定是學生自身存在問題導致,而不是學校刻意出難題、怪題為難學生才導致學生掛科。

因此,只要在校學生真的努力了,花了時間去認真學習,是極難掛科的!除非學生刻意自己要去掛科。而縱使學生掛了科,只要沒有達到需要被勸退的程度,學校也只會提醒或警告該學生注意,只要學生改變學習態度,往後不再掛科,仍然不會被勸退。


在這裡,我想對那些已經有掛科、或尚未有掛科而可能會掛科的大學生們說,上大學並不是進了保險箱,仍然需要努力學習;如果以為上了大學就可以躺著畢業、躺著等工作上門找你、躺著等人家給你發工資,那就大錯特錯了!

奮鬥的人生才不會後悔,得過且過的人生總會有後悔的一天!掛科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失去了努力下去的恆心與毅力。


感動時代


讀過大學的人就知道,大學只要想學,怎麼樣都不可能掛科,聰明一點的,一天就能把一門完全沒學過的科目補到六十分,正常的一週,就算非常傻的,一直跟著學,平時多努力也不可能掛科,大學的科目確實很難,但學校大多不會過於為難學生,期末的題會出的比較基礎和常規,不像高中的題目那麼刁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