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每年石油收益幾千億,為何百姓還是窮困潦倒?

hybeng


伊朗是名副其實的中東大國,石油產量高,人口多,地盤大,但百姓並不富裕,這是為何?

伊朗的軍隊很費錢

伊朗和所有中東的阿拉伯國家都不一樣,它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國家,而且國內大多都是什葉派。

在伊朗巴列維王朝時,伊朗因為親美,日子過得還不錯。但,在霍梅尼等人的努力下,伊朗推翻了巴列維王朝,有了新的開始。

和過去不一樣的是,新的伊朗和美國交惡,旗幟鮮明地反對美國霸權。這美國是好惹的嗎?

對於伊朗的表現,美國是不爽的,暗地裡開始支持伊拉克,於是兩伊戰爭就開始了。有人說了,伊拉克那麼傻嗎?甘願當美國的槍?哪裡,因為伊拉克和伊朗有領土爭端,而且伊拉克執政教派是遜尼派,和伊朗的什葉派剛好尿不到一個壺裡,於是趁著美國暗地裡的支持,和伊朗開始了為期八年的“兩伊戰爭”,打到最後,兩個國家筋疲力盡,經濟損失慘重,這讓伊朗經濟下滑了不少。

兩伊戰爭後,伊朗一邊恢復經濟,一邊考量世界形勢,沒有強有力的軍事力量,很可能會受盡欺負,特別是二十一世紀初,伊拉克戰爭後,伊朗更是感覺風險重重,因為美國軍隊無處不在,沙特、伊拉克、卡塔爾、阿曼、阿富汗、巴林等國都有美國駐軍,如此情況,伊朗只有加強自身軍事實力,才可能防患於未然。

目前,伊朗現役軍隊有51.3萬人,數量不少,海陸空都完全齊備。

維持如此數量不少的軍隊,伊朗肯定要花很多錢,也許對發達國家來說,這不算個事,但,對主要依靠石油經濟過生活的伊朗來說,國家收入的一大部分花到了軍隊上面,這是筆相當大的支出。

伊朗的工業化要花錢,支持教派和一些組織也要花錢

伊朗一直致力於自己國家本土化的工業化發展,目前為止,伊朗在軍事工業上,是比較齊全的,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製造武器,不受外國的影響,而伊拉克等國顯然缺乏這方面的能力。

除了要在伊朗軍事工業和民用工業的發展上多花錢,搞科技創新也得花錢。

歐美國家一直說“伊朗在悄悄發展核武器”,當然,到現在為止,美英等國基本沒有什麼證據,但絕對不能排除伊朗偷偷在造核武器,畢竟有了這個大殺器,美國才不能隨意欺負伊朗,以色列也得多多注意了。

事實上,無論是明著還是暗著,核武都是很費錢的。除了核武之外,研製其它武器,也都是一個個花錢的大坑,這有可能分流不少伊朗的財政收入。

除了軍隊投入,除了搞軍事研發,伊朗還支持了一些組織,比如黎巴嫩真主黨、也門胡塞武裝等,另外還經常支持敘利亞這個盟友,因為敘利亞也是什葉派為主的國家,這些支持,給伊朗的防禦減了負,同時,也需要花不少錢出去,否則這些盟友和組織,如何能心甘情願和你齊頭並進?

另外,伊朗作為什葉派為主的大佬,對於什葉派的的發展也是非常支持的,這也得靠錢說話,不能說說就完了。

總體說來,伊朗自己國家的軍工產業要發展,民用工業要發展,這都需要錢,而伊朗支持的組織和教派,也需要有錢支持,才能繼續。這又分走了一部分財政收入。

伊朗存在分配不公

伊朗這個國家,雖然不怎麼發達,但國內的貧富差距還是很大。

雖說石油出口創匯很多,但留到百姓手裡的簡直是屈指可數,除了國家支配主要收入外,伊朗的權貴階層和富人,在石油產業鏈裡大發其財,而民眾百姓,自然連湯都喝不上。

兩伊戰爭,讓伊朗死去了35萬人,受傷了70萬人,間接間接損失達到了兩三千億美元,一度差點讓伊朗經濟奔潰,而百姓的日子開始在水深火熱中度過。

這三十年,伊朗經濟在逐漸恢復,但受益更多的是那些富人,至於百姓,依然貧窮。

2018年,美國再起經濟制裁,伊朗出口情況再次大受影響,伊朗的高級官員和富豪們也受到了制裁,在國外的賬戶統統被凍結,廣大民眾的生活不可避免受到影響。

總體來說,伊朗石油每年受益幾千億,而百姓依然貧窮,原因是:大量財政收入用到了軍隊上,用到了軍事工業發展上,用到了支持各種組織和宗教上,而國內的貧富差距又很大,社會再分配機制不合理,所以,百姓看起來日子實在不怎麼樣。


藍風破曉


坐在金山上而百姓窮困潦倒的石油大國有伊朗和委內瑞拉。伊朗是世界石油儲量第三、天然氣世界儲量第二的國家,每年出口大量的石油、天然氣和石油副產品。也就是說伊朗光一天的石油收就有上千億美元,加上天然氣和石油副產品的收入每年就有上千億美元的純收入。另外伊朗還出口大量的礦石,收入也不少。


伊朗按理說應該是非常富有的,但它的老百姓卻非常貧窮,且長年保持高失業率,有些地區甚至高達45%。同樣是泛中東國家的沙特(人口3300萬左右)卻富得流油、卡塔爾、阿聯酋、科威特等的人均收入非常高,而且還上了全世界高收入國家榜。除了伊朗,以上能源出口大國都非常富裕,國民富得讓人不敢相信,而且沒有失業人員,水電費免費,醫療、教育免費,一天只上二三個小時的班,幾乎人人開豪車,住別墅。宛如人間天堂。但伊朗人不能,大部分人伊朗人的生活水平甚至不及非洲窮國。同樣是能源出口大國,伊國民眾則命運多舛,與同是石油經濟國家的生活情況相比,竟有天壤之別,形如煉獄。中東石油富國其實還是君主政體國家,但是國民的自由程度、法治程度卻比較高,而伊朗實行政教合一(混合體制),但則行高y管制方式。凡事總有因,該國百姓坐在金山上則窮困潦倒國弱民弱的真實原因如下:

一,體制僵化,建設無從談起。

伊朗實際上是在教士集團的統治下,實行政、教兩套領導體系,所以現實中政管不了教,教士集團利益日益固化。在政府這一塊,政不服教,相互頃扎,相互消耗,你一套政策,他一套制度,結果造成了政、教相互爭權奪利,爭搶利益的局面。這樣的政治環境,上層權力階層怎麼還能夠一心一意、團結一致搞好國家建立呢?體制僵化讓伊朗建設不了完備的工業體系,所以經濟就發展不起來。



二,軍費開支浩大,掏空了腰包。

伊朗實際上的軍費開支高達三四百億美元每年。自古以來,窮兵黷武、野心膨脹大過自身承受能力的國家都毫無例外地衰亡。歷史上伊朗曾經建立過稱霸世界的“波斯帝國”(公元前553年—公元前330年),那時的波斯帝國的勢力橫跨亞非拉,疆域達幾千萬平方公里。曾經有過的帝國輝煌讓歷任伊朗總治者都熱血沸騰,幾乎個個都想恢復二千多年前的波斯帝國榮光。自1979年伊朗什葉派宗教集團掌權伊朗以來,他們都想實現一個宏大的願望:統一什葉派世界——統一穆斯林世界——統治整個大中東——徹底擊敗西方勢力。

願望沒錯,但實現起來很難,難如登天。至於一統天下的大志,像前蘇聯如此強大的國家都堅持不下去,何況伊朗乎?就算今天最強大的美國,也還做不到統治全世界,如果美國有這麼大的能耐,美國就不需要這麼多的盟友了。很不幸,伊朗彷彿也在走美式霸權的路子。

伊朗當前最大的戰略設想是讓所有人口占一定比例的什葉派國家的什葉派都成為該國的主導力量。比如也門、敘利亞、伊拉克、阿富汗、黎巴嫩、土耳其、沙特(15%的人口是什葉派,即近500萬人口)、巴林、索馬里、俄高加索地區等的什葉派人口都非常之多,這些地區被稱作什葉派新月地帶。伊朗對這些地區的什葉派反抗武裝均長期大力扶持,花費了鉅額的財富。特別是敘利亞,伊朗更是自接出兵十萬和支持數百億美元及難以計算的石油物資等幫助敘利亞什葉派政府鎮壓遜尼派反對派武裝。長達幾十年的支持消耗了伊朗大量的錢財,佔到伊朗國防開支的一半左右。

另外伊朗還有政、教兩支軍隊共50萬餘人、一千萬左右的預備役、眾多的武器裝備購買與維護、導彈研製與產生、海空建設等都需要鉅額的資金。有點像“先軍政治”。所以伊朗能源出口的近半財富都被迫投入了國防開支。民生方面資本投入不足,投入過少,各行業普遍肅條,那民眾自然就不能分享到石油蛋糕。

三,系統性腐化,權貴階層壟斷利益。

伊朗由教士集團掌實權,世俗權力部門權力小。伊朗的能源業以國有的名義被教士集團及革命衛隊集團掌控。也就是說,伊朗國家財權實際上不在世俗權力部門的手中。掌握利益分配的集團是不會讓自己吃虧的,而且往往會因權力之便多分多拿,這樣一來就容易形成特權階層。伊朗教士集團是個人口眾多的龐大利益集團,擁有從鄉村至德黑蘭的一整套教士機構。

伊權貴階層貪汙腐敗現象比較嚴重,石油財富大多被他們佔有。據美國政府去年公開透露,生活在美國(無綠卡)的伊朗官員子女有5000多人(擁有綠卡的已經除外),他們存放在美國的財產大約有2500億美元。美國還以此為由,威脅制裁一些伊朗高官。

四,經濟單一,人口眾多,思想保守。

伊朗的經濟實際上是單一能源出口型經濟而且人口眾多(9000多萬)。這種經濟必須配套能接納大部分就業人口的第三產業才能達到紅利分享的財富分配目標。但是伊朗的第三產業發展得非常不理想,比起周邊遜尼派國家風生水起的服務業,伊朗服務業就顯得比較落後。這主要是伊朗方面不重視的原因,根本原因就是保守的教士思想在作怪。大家都知道阿聯酋、科威特、沙特等國都是比較開放的旅遊國家。當然,服務業門類眾多,除了旅遊觀光業,還有如金融、醫療、教育、運輸、航空、娛樂等產業。這些產業發展不起來,就業崗位就少,就業崗位少,收入就少,貧富差距就越大。



五,西方國家的長期制裁,經濟發展胎死腹中。

伊朗經濟不被西方接納,產品及投資都無法進入西方國家的市場。海灣國家被西方當作“寵兒”,數萬億美元資本在海外“錢生錢”。比如沙特,在美國及西方的高科技投資資金就高達二萬億美元以上。僅軟銀,沙特就投資差不多500億美元。世界很多大公司的大股東實際上就是沙特資本公司。海灣富國與西方經濟的融入程度很高,而且是石油美元的基石。只要美國不垮,他們就永享富貴。

上天眷顧伊朗,給了他們如此豐富的自然資源,但伊朗統治階層則不會發揮它的作用去實現國強民富的目標,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巨大的遺憾。


神碼人生大國觀察


2018年伊朗GDP總量達到4523億美元,位居世界第28名。伊朗2018年人口8236萬人,人均GDP達到5491美元,位居世界第100名。伊朗在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當中,經濟發展水平處於中游,要比印度、巴基斯坦、印尼、斯里蘭卡、菲律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高。所以,說伊朗老百姓窮困潦倒顯然是有些誇張的成分。

伊朗是世界產油大國,根據英國石油公司(BP)在其最新的世界能源報告“BP世界能源統計評論”中稱,2018年伊朗的原油產量為每日415.5萬桶。在美國製裁伊朗以前,伊朗石油出口量為每日250萬桶左右,但是在美國頒佈石油禁令以後,世界各國迫於美國的制裁壓力,大部分國家停止了從伊朗進口石油,伊朗目前的石油出口量下滑到每天不足30萬桶。

我們來估算一下,伊朗2018年每天石油產量415.5萬桶,按照每桶65美元的平均價格來計算,每天產值大約2.7億美元,一年按照360天計算就是972億美元。伊朗按照每天出口250萬桶石油,每桶65美元計算,一年就是585億美元。而伊朗公佈的2018年原油及石油產品出口收入是658.82億美元,估算的還是比較符合實際情況。所以,說伊朗每年石油收益幾千億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

伊朗雖然是產油大國,但是伊朗的石油產值在GDP比重也只有20%左右,這沒有海灣石油富國比重高。伊朗是一個人口大國,人口8236萬人,石油收入平均到每個人身上也沒有多少。

伊朗目前經濟比較困難,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美國的經濟制裁對伊朗的石油出口造成重大的打擊,這使伊朗從石油出口中獲得的收入大幅減少,想象一下,原來每天出口250萬桶,現在每天出口不到30萬桶,能不困難嗎?

另一個原因就是伊朗對中東周邊國家的援助佔用了比較多的資金。伊朗作為中東什葉派老大,對也門胡塞武裝、巴勒斯坦哈馬斯、黎巴嫩真主黨、敘利亞巴沙爾政府、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什葉派武裝都有援助,這些都是需要拿出真金白銀的。尤其是伊朗參加敘利亞內戰,數萬人一年的花費就是幾十億美元,這才是大頭。


銘蘇先生


伊朗作為石油大國,每年石油收益幾千億。實際上,這些收益就像一塊大的蛋糕,卻被分成了好幾大塊和無數小塊,改善民生的佔比微乎其微。這其中存在三個主要原因:

1、軍費支出。伊朗位於中東這樣一個全世界最混亂的地區之一(尤其是近十幾年),需要強大的武器裝備和大量的人員來維護自身的穩定。伊朗想獨善其身是很困難的,可想而知有多少資金被投入。

2、權貴階層。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伊朗獲取的利益大多都被教士基金組織所控制,以教士階層為主體,神職人維護為依託,再加上世俗的官員,可以說多數錢都是被它們所瓜分。由此可見,用於改善民生的資金相對很少。

3、伊朗人口較多,分配到每個人頭上的資金自然而然就很少了。

由於民生沒有得到良好的改善,伊朗人民依舊是窮困潦倒。



最近,在美國對伊朗石油出口的制裁下,伊朗石油收入更是大幅降低,伊朗人民只會更加貧窮。



秀問答


伊朗確實是世界上一個很重要的產油國,石油出口也佔據了伊朗外匯收入的半壁江山,在美國實施石油禁令以前,伊朗的石油出口額數以千億美金計算,但是印象當中伊朗從來就不是個富國,這是為什麼呢?

關於這一點其實這個鍋不能全讓美國來背,伊朗自身的基礎條件就不好。

伊朗石油資源豐富(儲量全世界第四),沒有被制裁前,每年能夠產生上千億美元的石油收入,但是這只是收入而不是利潤,這上千億美金還沒有刨去為了開採這些石油所要花費的成本,刨去成本的話伊朗的石油收入,自然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

同時由於伊朗這個國家工業基礎比較薄弱,無法對開採出來的原油進行大規模深加工,缺乏能力將原油變成附加值更高的石油產品行銷世界,所以他們只能銷售原油等一系列附加值較低的產品,這樣獲得的利潤就相對而言小了很多。

換句話說,伊朗只能通過賣資源來賺一點辛苦錢,在整個產業鏈中處於一個下游的地位,這個定位就使得伊朗的經濟受到國際油價起伏影響較大,在油價高企的年代自然賺得盆滿缽滿,而當美國人通過歐佩克組織加大原油出口數量,把國際油價做低,那麼伊朗的經濟就會受到極大的影響,出現一定程度上的低迷。

而伊朗這個國家除了石油以外(佔財政百分之六十),其它能夠拿的出手的出口產品很少,你以為光靠幾條波斯地毯就能創造上億的外匯收入,這才是新世紀的天方夜譚呢。

同時由於伊朗這個國家是一個穆斯林國家,而且還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制度,根據當地的法律在伊朗女性有許多事情是不能做的,比如前一段時間甚囂塵上的新聞是,有一名伊朗女球迷偷偷地看了一場足球比賽,結果就被那些衛道士們給整死了,所以在這樣的法治環境下,女性想要有一份能夠施展自己才華的工作,可能性並不大,這就使得伊朗的勞動力難以得到最大的釋放。

即便是男性,伊朗本身沒有那麼多工作崗位,就業機會有限,這也對伊朗國家的國力的發展有了很大的侷限,一個八千萬人口的國家只有不到一半的人通過工作交稅,那麼這個國家就算石油資源再豐富,也很難成為一個富國。

再者伊朗國內窮兵贖武,財政負擔沉重。

前不久美國大嘴總統特朗普曾經將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劃為恐怖組織引起國內一片譁然,很多人都錯將革命衛隊當成了伊朗的國家軍隊,其實不然,伊朗有著自己的武裝體系,這個國家的軍事力量包括自己的國防軍隊以及這支包含海陸空三軍的伊斯蘭革命衛隊,不管這些人是在伊朗國家軍隊還是伊斯蘭革命衛隊中,他們無一例外都是要靠財政供養的。

這兩支隊伍的規模有多大呢?足足有六十萬人之多,伊朗的總人口八千萬,那也就是說每一百三十個伊朗人中就有一個軍人,如果刨去女性的話也就是說六十五到七十個伊朗男人中就有一個軍人,這個比例實在是不算低。我知道美國人就算窮兵黷武,他們3億多人口也只不過擁有一百多萬軍人。

這些人的吃喝拉撒訓練裝備,都是伊朗財政沉重的負擔,伊朗靠賣石油賺來的錢很大程度都被這兩隻吞金獸吞去了。伊朗政府為了給周邊的敵對勢力添堵,還在暗中支持諸如哈馬斯,真主黨等組織,這些都是需要花錢的,而且還不是小錢,這錢從何而來,石油收入!

經過這樣的折騰,伊朗的石油收入也就所剩無幾了,國內還有高高在上的權貴階層,他們將把剩下的利潤的很大一部分收入囊中,還有教會,它不事生產,但衣食無缺、物質豐富,剩餘的再平均給8000萬人口之後,那更是杯水車薪了。

現在隨著美國對伊朗制裁的加重,伊朗國內的情況也變得更加糟糕,由於貿易封鎖的全面實施,伊朗國內的物價飛漲,肉蛋菜漲幅驚人,伊朗人的生活更加困難,雖然國家進行補貼,但是隨著石油禁運的時間增長,相信伊朗政府的錢袋子也會很快見底,到時候,伊朗精神領袖如何遊說人民靠精神食糧而不是靠物質食糧生活,這種結果可以想見。


歷來現實


這本身就是一個偽命題!不值得一駁。

由於美伊對抗了40年,美國和西方媒體對伊朗進行了妖魔化的宣傳,把伊朗描繪成了一個人間地獄似的。當年美國要發動伊拉克戰爭時,西方的媒體連篇累牘地報道說,薩達姆製造了生化武器,可結果呢?戰後多少年,美軍把伊拉克絕地三尺翻了個底朝天,只是幾袋洗衣粉而已。

所以有人所說的“伊朗百姓窮困潦倒”就是受西方媒體的蠱惑,中了毒。我就想問問:你去過伊朗嗎?到伊朗的城鄉做過調查嗎?你和最底層的伊朗人有過接觸嗎?你看過伊朗財政部的年度報告嗎?如果這些都沒做到,那憑什麼可以斷定說伊朗每年的石油收入幾千個億,而百姓嗷嗷待哺呢?



但是有一個基本的事實是:伊朗被美國圍困制裁了幾十年,採用各種手段想顛覆伊朗現政權,可是伊朗現政權仍然很堅挺,也沒有聽見伊朗國內的民眾因生存而扯旗造反,或者被美國搞出什麼顏色革命!是看今日之天下,敢於美國真刀實槍叫板的國家有幾個?

恰恰相反的是,美國發動的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強權15年了,伊拉克至今遍體鱗傷,最近幾天又爆發了巴格達以及多個省份的大騷亂,造成近百人死亡6000多人受傷。伊拉克連起碼的電力供應都要依靠伊朗,這說明了什麼?美國要把伊拉克樹立為中東地區的民主標杆,可結果呢?顛覆了人們的三觀。



沒有對比就沒有差距,只有對比才有發言權。就以相鄰的伊朗和伊拉克做個橫向比較,哪個國家的民眾生活得相對幸福一些,便一目瞭然了。因為兩伊之間最有可比性了。所以,“伊朗每年的石油收入幾千個億”,與“伊朗民眾生活窮困潦倒”之間,並沒有必然的邏輯關係。國家花錢的地方很多,民生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沒有國哪來的家?如果沒有強大的國家力量做後盾,民眾能過穩安生日子嗎?恐怕連基本的生命都沒法保障。伊拉克、敘利亞、利比亞、阿富汗等國,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嗎?花多少錢能買來和平呢?700多萬敘利亞難民至今在境外流浪,他們的家園在哪兒?

美國每年的軍費開支7000多億美元,這又是圖啥呢?美國最近又爆出了乞丐被餓死街頭的新聞,號稱最有社會保障的頭號美帝,不也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嗎?所以,千萬別聽風就是雨。哪兒都有富人,哪兒都有窮人。正因為豐富多彩,才叫世界。如果伊朗真的那麼不堪的話,還能收留阿富汗的300多萬難民嗎?而堂堂的大英帝國,卻被幾個難民嚇得趕緊要脫歐,脫了三年還沒脫掉。


書中有毒


巴列維王朝時期,伊朗在中東屬於相對富裕的國家,為何現在的伊朗人均GDP屬於中東中等偏下的國家呢?第一,伊朗與伊拉克進行了9年的兩伊戰爭,雙方損失慘重,伊朗經濟基礎曾經遭到破壞。第二,伊朗遭到了美國與歐盟30多年的經濟制裁,能夠取得今天的發展成果已經相對不容易。美國的經濟制裁一天不除,伊朗人一天難以富裕起來。第三,伊朗在中東地區大力支持什葉派盟友,也消耗了大量人力與財力。


伊朗首都德黑蘭

1.兩伊戰爭的影響。在1979年,伊朗什葉派領袖霍梅尼推翻了親美的巴列維王朝,建立了什葉派政權。此時,伊拉克掌權的是薩達姆,屬於遜尼派。出於教派與領土矛盾,薩達姆在美國的支持下發動了兩伊戰爭。兩伊戰爭整整持續了9年,伊拉克與伊朗都耗盡了國力。這兩個中東富國,都在兩伊戰爭以後陷入了嚴重的經濟困境。以伊朗為例,死亡35萬人,傷70萬人,直接經濟損失超過了2000億美元。


2.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是世界石油儲量第三大國,天然氣儲量第二大國。巔峰時期,伊朗石油產量每天在400萬桶-500萬桶之間,每天能夠出口200萬桶。而俄羅斯是世界石油儲量第七大國,卻能每天生產石油超過1000萬桶,每天出口700萬桶以上。這是為何?

在伊朗建立什葉派政權以後,發生了伊朗人質危機事件,兩國關係破裂。再加上,美國支持薩達姆發動了兩伊戰爭。此後長達30多年時間裡面,美國對伊朗都在進行經濟制裁。如果沒有美國的經濟制裁,伊朗石油出口量也能夠達到每天800萬桶以上,怎麼可能像現在這樣舉步維艱?


3.伊朗大量人力物力支持什葉派盟友。伊朗是什葉派掌權政教合一的國家,致力於在中東建立什葉派之弧。不論是也門胡塞武裝,還是黎巴嫩真主黨,伊朗都大力扶持。特別是對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的援助,伊朗已經耗費了幾百億美元。伊朗不但招募阿富汗與巴基斯坦的什葉派青年組成志願軍到敘利亞參戰,還援助敘利亞石油與天然氣。此外,對於巴勒斯坦哈馬斯與伊拉克什葉派民兵,伊朗也在不遺餘力的支持。如此一來,伊朗能夠投入本國的資源被擠壓,也影響了經濟發展。
敘利亞領導人阿薩德與伊朗總統魯哈尼


歡迎大家討論,你認為伊朗能夠發展成為中東富國嗎?


美國觀察室


如果僅僅看紙面數據,伊朗的確每年收益非常巨大,但是深入討論,就會發現,伊朗實際上一路走過來非常不易,取得的成就也非凡。


  • 伊朗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成功,但也是這一年徹底和美國鬧翻,成為了此後長達四十年的死敵。

  • 1980年,兩伊戰爭爆發,美國和中東阿拉伯國家全都站在伊拉克一邊,配合伊拉克封鎖伊朗。

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伊朗已經千瘡百孔,

這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傷亡最大的戰爭之一的兩伊戰爭,促使大約100萬人死亡,戰爭促使兩國經濟發展計劃至少推遲20至30年。

兩伊戰爭結束後,原本伊朗經濟到了復甦的時候,但顯然美國沒有給伊朗復甦的機會。

伊朗的石油開採成本差不多18美元一桶,但在波斯灣對岸的沙特則開採一桶石油成本在2美元,兩伊戰爭結束後,美國聯手沙特,對伊朗又開啟了石油戰。

  • 美國和沙特聯手促使石油每桶低於18美元一桶,伊朗於是買一桶石油,虧一桶。

伊朗實際上就是在這種被四面封鎖和打壓的日子裡扛過來的。

伊朗的轉折點應該在2003年,美國在中東兩次戰略失誤促使伊朗開始恢復國家實力。


首先,美國開始發動伊拉克戰爭,推翻了薩達姆,美國讓伊拉克境內什葉派掌權。

但該舉措卻促使伊朗打通了從伊朗到—伊拉克—敘利亞—黎巴嫩—地中海這一條什葉派通道,因為同時什葉派的伊拉克和伊朗,存在天然的聯繫。

美國另外一個失誤是,由於美國大量的資本湧入石油、能源領域,同時美國為了維繫阿富汗、伊拉克戰爭開支,於是開始放棄了對石油的價格控制,同時由於美國對產油國伊拉克的戰爭,引起了恐慌,於是石油價格開始快速上漲。

差不多2001年到2008年這幾年,就是石油價格上漲的黃金時間。


伊朗也得利於美國的這兩大失誤(對封鎖伊朗而言),才開始恢復國力。

進入2010年後,實際上美國重新開啟了對伊朗伊朗的經濟制裁,除了簽訂核協議的短暫2年,美國實際上一直沒有停止對伊朗的制裁。

所以可以看到伊朗自身能夠穩定發展的時間屈指可數,就伊朗這種嚴峻的外部環境,伊朗還建立起了整個中東地區,除了土耳其之外最完善的工業體系。

所以質疑為何伊朗窮困潦倒的朋友,應該把當前美國對伊朗進行經濟制裁的這種狀況放到伊朗這40年的每一個時間點上,這樣就有個客觀的認知。


中評中語


伊朗是能源大國,天然氣已探明儲量29.61萬億立方米,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俄羅斯。


伊朗石油資源也十分豐富,可開採石油總量達到世界總儲量的10%左右。

在特朗普上臺以前,伊朗經濟一直穩步增長,特別是石油天然氣產業也發展迅速,一度佔比GDP27.9%。其中原油淨出口收入為760億美元,佔伊朗國家財政收入的60%左右。

除了石油天然氣產業外,伊朗外貿勢頭也比較良好,美國製裁前,伊朗進出口貿易額高達1800億美元左右。

在國家經濟發展迅猛的那幾年,伊朗出臺了一系列的國家福利補貼政策。包括教育、醫療、生活必需品等補貼,甚至還有住房補貼。所以那個時期伊朗老百姓的生活還是不錯的。


自美國實施制裁及“石油禁令”後,伊朗每天石油出口量由400萬桶跌至50萬桶,下降幅度高達87.5%,對伊朗財政收入造成了巨大打擊。

而且影響還遠不止如此,隨著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歐洲企業也逐步撤出在伊朗的投資。

在外貿方面,由於伊朗三大貿易伙伴歐盟、日本、韓國大幅減少同伊朗的貿易外來,導致伊朗貿易額急劇下跌60%左右。

除了外貿、石油天然氣外,伊朗旅遊、金融等產業也受到了巨大沖擊。諸如眾多的問題,讓伊朗老百姓很受傷。

自美國製裁後,伊朗貨幣大幅貶值,所有生活必需品價格都在飛漲。



不過伊朗總體還屬於計劃經濟國家,老百姓的日子雖然困難,但不至於吃不上飯,而且目前伊朗經濟正在逐步穩定。

面對伊朗的困境,中國及時了伸出援手。2018年5月,中國開通了至德蘭黑的貨運班列。大量生活物資運送到了伊朗,對於穩定伊朗物價,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巴基斯坦和伊朗已重新建立盟友關係,路上石油通道也已打通,相信不久伊朗的經濟也會大為改善,所以難關只是暫時的。

最後回答一下題主的問題,伊朗雖然石油資源豐富,但與沙特不同,伊朗是個人口大國。僅靠石油是無法實現國強民富的。



花木童說史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同。國家也同樣如此,儘管伊朗沒有像伊拉克那樣爆發長期的戰爭,國內局勢基本上還保持長期穩定,但底層人民的生活依然非常困苦。

自從美國開始對伊朗進行制裁後,維持基本生存的牛奶和奶酪等生活必需品價格飛漲。底層的老百姓苦不堪言,甚至在十幾個大中城市出現了大規模的遊行示威時間。



參加遊行的年輕人認為,人民像乞丐一樣生活,領導人卻表現得像上帝。儘管國內的經濟形勢日益惡化,但伊朗政府卻對敘利亞真主黨和阿薩德政權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支援。

日本的朝日新聞甚至這樣報道,在伊朗首都德黑蘭到處粘貼的都是賣內臟器官的小廣告。這些人賣掉自己的內臟器管不是為了買蘋果手機,而是為了維持基本的生存。


應該說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打擊是非常精準的,也是非常致命的。伊朗的原油輸出佔到全國財政的60%,儘管在制裁前每年能夠有上千億美元的收入。但這些收入卻沒有扣除最基本的成本,實際上所得的利潤也不過是幾百億美元罷了。

因為伊朗是一個原教旨主義的伊斯蘭國家,他們希望能夠遵守伊斯蘭國家最基本的規則。所有的人民都必須按照上千年前的生活方式活下去,這就大大限制了伊朗國家的經濟活力。

比如在石油方面,伊朗沒有能力進行深加工,職能出口最低級的原油。這就讓主要靠石油的伊朗很難拓寬收入渠道,經濟制裁對於這個國家來說是雪上加霜。

在收入沒有增長的情況下,正常的政府開支卻不可能削減。伊朗的人口有8000萬之多,除了石油之外,基本上就要靠農業,第三產業超級落後。

伊朗現在有大約60多萬的軍隊,這也是這個國家每年必須支出的一項重大開支。伊朗還在黎巴嫩和蘇丹有少量的駐軍,對這兩國的軍事援助一直也存在。

因為伊朗是一個政教合一的原教旨主義國家,女人不能拋頭露面,當然也很難出來工作。在經濟形勢比較好的時候,男人可以養家餬口,當國家經濟陷入低迷的時候,普通家庭就很難維持。

根據相關數據來看,伊朗每年給敘利亞政府都有幾十億美元的軍事援助。這也是國家的大戰略所決定的,進行大規模的削減基本上不可能,但這足以引起國民的憤怒。

再回過頭來看,伊朗的石油收入基本上也控制在政府和教會的手中。石油公司的高層管理人員和政府的工作人員控制了大部分的收益,教會也能從中分到一些利益。



普通民眾根本就沒有辦法從石油交易中得到收益,但當石油出口受到限制的時候,他們卻要承擔通貨膨脹帶來的經濟壓力。在收入沒有增長的情況下,生活成本大大提高。

在物質資源匱乏的情況下,政府和精神領袖只能號召人們以精神力量來對抗物資缺乏。神職人員讓人們對真主祈禱,祈求上天的保佑。但長期的祈禱根本就沒有起到任何作用,換來的只是日益加深的經濟困難。


在上千年前,阿拉伯有自己非常完整的文化和政治經濟體系。甚至這一地區還是中國和歐洲交往的一個橋樑,在東西方貿易方面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但在阿拉伯文化被摧毀之後,這一地區快速走向了封閉和落後。可以說現在的經濟文化管制程度和上千年以前是大倒退,整體的活力遠遠不如從前。

南非的經濟之所以能夠出現好轉,根本原因就在於改革開放,融入全球經濟的大環境之中。像伊朗這樣的原教旨主義國家總想讓全國生活在一個比較封閉落後的狀態之中,很難提升經濟增長和提高人民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