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祕訣是什麼?

40天上岸:提高備考效率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公考的前期準備其實很重要,包括報班,選網課,心態調整,時間安排等。我就談一談我的感受和切實經歷吧。

1.關於報班

我覺得比較實在或者說萬能的搭配是:筆試學網課,面試報協議班,我也是這個步驟來的。網課我推薦步知(我買的)。

關於買書,如果你是花錢買的網課基本都會送材料。如果你還有更過的精力,可以買些專項的題刷一刷,足夠了。


2.關於自律

我真正的學習是從報了名的那一天開始的,突然意識到需要學習了,於是就能靜下心來打開書,默默刷題了。我不建議大家把時間壓得像我一樣這麼緊,因為這將近是十天我幾乎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就是聽課刷題,一天十幾個小時很吐血。

分享幾個我認為實質有效的扔掉自學,扔掉手機的好方法:

基本款:用你唯一的手機,播放你的網課,或者下載學習時不能玩手機的軟件(不過這招對我沒用,我有一萬個理由觸碰我的手機);

進階款:看著學習直播,跟著學,累的時候或者想玩手機的時候看一眼人家小哥哥小姐姐還在學習,你有啥理由不學。而且偶爾看一下還讓我覺得有人跟我一起學習,超級有動力。(這一招伴隨著我前期的學習,效果哈可以,大家闊以去嗶哩嗶哩尋找你的小姐姐)。

終極爆炸款:開直播學習。這其實是個狠招,因為有人看著你學習,你都不好意思碰手機。我用過這個方式連續一天學過十五個小時,狠人必備。

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秘訣是什麼?

3.報班就是為了有人能夠督促我

關於報班就是為了有人看著我,為了能有人督促我這個問題。

如果你是希望能通過報班,找一個好的學習氛圍,讓別人帶動你。那我只能說,很多人都是這麼想的。於是現實會出現兩種(這兩種都是我親身經歷的):

①你運氣好,遇到了大神或者對學習極度熱愛的盆友。我在面試的時候遇到過,同班的杜拉拉小姐姐,白天七點,晚上三點,這個作息堅持了三十天,在她的感染下,我和班裡一個小哥哥跟她組了學習小組,最後這個作息變成了全班活動。誠然這是運氣好,但是就這樣,班裡仍然有人不學習,所以能不能學習要看自己。

②你運氣不好碰到愛玩的。我朋友為典型,一班大神,人家的策略是勞逸結合,白天學習,會了,晚上出去玩。結果大神都上岸了,我的朋友掉了。所以具體能不能自律,除了那個你運氣好才能碰到的氛圍,還有你自己那顆想上岸的心。


4.關於心態調整

我沒啥說的,只能說,如果你在這玻璃心,悲天憫人,後面有你哭的。不要考慮你能不能考上,全力拼搏一把,能不能考上是你考完出成績才應該考慮的事情。


5.關於時間安排

我覺得90天是正好夠用的,不緊不慢,基本日子比較舒服,一天學六七個小時就夠用了。如果是在職備考,可能時間需要更多。我用了40天,這個時間夠用,但是比較緊。不過說天沒太大意義,真正的時間取決於你每天能學進去多少小時。

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秘訣是什麼?


90天上岸:每天4小時+,18年國考一次上岸!

我一直秉信這三點:人的潛力是逼出來的,動力源自於壓力,內因決定外因。當然,這次我能夠上岸的原因也是如此。

我的備考經歷非常的平凡簡單,但是,簡單不代表容易。主要分為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選擇課程輔導(最最最關鍵!!!!)

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自己思考的時間再長,也比不上選擇一家適合自己的輔導班,聽聽老師高屋建瓴般的教誨,會讓自己少走好幾年的彎路,會讓自己在學習上事半功倍,真正實現彎道超車的!

我是一名上班族,每天的學習時間就是下班以後,而且,多是一些碎片化的時間。所以,輔導課程中,我最注重的就是課程的學習效率!

步知公考的所有課程,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學習起來非常的靈活,並且每一堂課程時間大都不會超過15分鐘,而且老師能將每一堂課程的知識點循序漸進、深入淺出的講解透徹。這樣,學習起來既輕鬆,又省時間,所以效率一下就高了!

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秘訣是什麼?

第二,制定學習計劃

以我為例,我的筆試備考的時間並不長,我從2017年7月12日才正式開始備考,一直到2017年12月10日參加國考筆試。也就是5個月的時間。我要求自己每天必須學習至少4小時,週六周天可以延長到6~8小時。我不建議搞疲勞戰術,因為學習累了,真的就沒效率了。

比如,我每天下午5點下班後,回到家中,處理完所有家務,最遲到晚上7點開始學習,那麼,到晚上12點之前就能結束一天的學習計劃。

大家可以算一算,就按照每天4小時學習時間,5個月150天備戰,我的實際學習時間累加起來也就是600小時。換算成天,合計25天。也就是說,累計用25天的時間來學習行測和申論,筆試也就通過了。

還有,如果計劃已定,那就千萬不要給自己找藉口,不按既定方案學習。比如給自己定下每天學習4節課,如果學習時間超過4小時還沒有學完,那麼,請繼續堅持吧!

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秘訣是什麼?

第三,努力奮戰學習,注重方法技巧,歸納總結;同時,做題,做題,再做題

我在學習課程時就已經發現,課程的知識點設置的非常精妙,都是按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步驟進行。

你每學完一個知識點,進入下一個知識點的時候,根本不會感覺過渡生硬,來的那麼突兀,而是非常自然而然的覺得,這就是接下來我該學習的。

幾位老師對這種對課程的把控能力,如果沒有多年的教學經驗,沒有著作等身的積累,是不會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就對知識融匯貫通的。所以,把自己交給課程,全身心的投入進去。

僅40天、90天,他們成功上岸的秘訣是什麼?

質的變化需要數量的疊加,我們大部分人都不是天才,所以,需要認認真真、踏踏實實的走好每一步。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在我們公考的路上,只要你不拒絕一步一個腳窩的平凡,誘人的輝煌就不拒絕你放飛的渴望。

祝願每一個參加公考的莘莘學子,都能用平凡的雙手,書寫不平凡的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