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 做好“大山經濟”文章為縣域發展打開新空間

<table> 龍門 做好“大山經濟”文章為縣域發展打開新空間

南崑山中坪尾家家戶戶都參與到農莊和家庭旅遊的經營中。

王昌輝 攝

/<table>

龍門地處廣東省中部、惠州市北部,是一個典型的山區縣,儘管地處山區,但是獨特的環境造就了龍門的秀美山水。得益於此,當地發展生態綠色經濟得天獨厚。

龍門最大的優勢在生態,最亮的底色也在生態。當前,龍門全力扶持特色農業做強做大,依託產業融合,“旅遊+養生”劍指大健康藍海,並通過鄉村旅遊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全面實施,一篇關於“大山經濟”的大文章已經落筆。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背景下,龍門將依託自然稟賦,發揮生態優勢,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式,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扛起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生態擔當。

●撰文:林文通

發展綠色經濟扛起一流城市生態擔當

龍門縣平陵鎮光鎮村的大山中,一棵棵老樹的樹幹上,佈滿了鮮嫩的綠色枝條,有些還開出了秀氣的小花,龍門縣神草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李莉告訴記者,這些植物為鐵皮石斛,原本是生在大山深處的寶貝,其具有滋陰補虛的顯著效果,被列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經濟價值高。

幾年前,李莉找到了仿生種植的辦法,模擬其生長環境,培養出了品質高更加綠色環保的鐵皮石斛,並延伸開發出了石斛乾粉、茶品、觀賞盆栽、浸酒等深加工產品。李莉說,她的仿生種植思路來自大山,但這只是第一步,她計劃承包幾座山林,讓石斛生長回到最初的原始環境,到時產生的經濟效益會更佳。

作為振興山區經濟的重要路徑,南藥等特色生態產品的種植成為龍門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有望帶動山區綠色經濟騰飛。

近日,龍門縣委書記陳偉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出,“市委提出因地制宜推動差異化高質量發展的要求,還特別提出不考核龍門的工業。對此,龍門將立足生態優勢,認真思考和謀劃,做好‘大山經濟’這篇大文章,努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決扛起惠州建設國內一流城市的生態擔當。”

“發展‘大山經濟’是市委交給龍門的一個重要命題。按照我們的理解,‘大山經濟’就是依託龍門的自然稟賦,發揮生態優勢,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方式的經濟。”陳偉良表示,從外延上講,龍門的“大山經濟”,主要發展康養旅遊、種植、養殖、竹木加工、農產品深加工、綠色建材、鄉土文化、清潔能源等方面產業。

根據部署,龍門將圍繞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全面構建生態產業體系。一方面推動康養旅遊做強做大做優,實施“旅遊+”戰略,打造“龍門客棧”“龍門宴”“龍門祈福”“龍門手信”“龍門溫泉十三湯”等“四菜一湯兩甜品”旅遊新亮點。

另一方面,按照“精、優、特”方針,“品質高、價格優、銷售快”原則和“抓拳頭、上規模、創品牌、建渠道”的要求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在此期間,當地將加快實施“一十百千萬”工程,大力發展特色種植產業。同時,推動商貿流通業做活做深做旺,引進社會資本發展城市大型商業體。推動生態工業做嚴做高做集中,重點發展“1+2+3+4+N”的生態工業體系,即“一個產業園、兩個竹木加工專業鎮、三大水泥廠、四個綠色礦山、N個工業製造企業”。

瞄準大健康藍海推進產業深度融合

儘管近年來特色農業種植為各地經濟發展,百姓增收帶來了促進作用,然而,若不能形成一定的規模,形成產業鏈條,純粹的農業經濟還不足以真正將“綠水青山”完全轉化為“金山銀山”。那麼,擁有優質山林生態資源的龍門,如何進一步做好山的文章,讓其助力當地新一輪發展?龍門將目光投向更為廣闊的大健康產業藍海。

從“先天優勢”來看,龍門擁有北迴歸線上的“天然氧吧”南崑山,優質的“山”資源已經成為當地旅遊業“金字招牌”之一。另一層面,惠州當前正全力構建“2+1”現代產業體系,培育壯大生命健康新支柱產業正是當中重要環節。在此背景下,充分發掘龍門豐富的生態資源,讓旅遊與新興的中醫藥產業相融合,並加以引導扶持,極有可能成為新的經濟增長引擎,釋放生態紅利。

據統計,2018年,當地接待1200萬人次遊客中,就有約720萬人次是由康養旅遊主體的景區接待,約佔接待總人次60%;在旅遊總收入80億元中,溫泉景區貢獻56.8億元,佔總收入比重的71%。

就如何藉助優質生態資源,大力支持發展中醫藥康養旅遊服務產業,廣東省社會科學院旅遊規劃設計專家、中國旅遊營銷專家委員陳南江提出,康養旅居產業具有很大的國家需求和市場商機,龍門具有氣候、生態、文化、溫泉等優勢條件和資源,發展康養旅遊的前景良好。面向未來,龍門應當搶佔先機,前瞻發展,率先發展康養旅遊,以儘快形成旅遊產業和健康產業競爭力。

面對潛力巨大的健康養生旅遊市場,龍門已經開始行動。當地謀劃將南崑山區域作為主陣地,整合縣內森林資源、溫泉資源、土地資源,探索建立新型中藥醫養生保健服務模式,促進現有中醫藥養生保健服務產業升級。同時,鼓勵和支持社會資本參與其中,推動中醫藥醫療保健、旅遊醫療度假、心靈療養於一體的高端旅遊醫療服務業創新發展,推動旅遊地產與醫養融合發展。

鄉村旅遊帶動傳統農業轉型增效

在龍門南崑山上,有一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那就是下坪社區中坪尾居民小組。多年來,在企業帶動下,當地通過發展鄉村旅遊,發動群眾自主經營農家樂和家庭旅館,走出了一條致富奔康的新路子。

當前,龍門抓住鄉村振興戰略機遇,全力推動以鄉村旅遊為重點的全域旅遊發展。通過塑造全域旅遊大品牌、培育全域旅遊大產業、打造公共服務新體系,促使鄉村旅遊產業規模日趨壯大,發展方式逐步轉變。

為了鄉村旅遊實現健康長足發展,龍門對鄉村旅遊發展的整體方向是以“六個美麗”為統領,積極推動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富民興村產業工程、鄉村生態宜居工程、鄉風文明提升工程、民生福祉保障工程、鄉村善治提升工程和“頭雁”引領工程等實施為突破口,加快鄉村旅遊發展步伐,推動以鄉村旅遊為重點的全域旅遊的發展。

“為了讓鄉村旅遊在鄉村振興中集聚發力,我們把傳統村落、美麗鄉村、鄉村民宿、休閒農莊、特色莊園、田園綜合體、旅遊風情小鎮、鄉村旅遊度假區等建設和發展作為重點,整合城鄉各種要素集聚發展,創造更多的美好鄉村生活空間。”據龍門縣文廣旅體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龍門將以“鄉村+”“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思路,促進農業轉型和鄉村旅遊產業升級。在開發鄉村民俗、鄉村美食、鄉村特產、農事體驗、農家生活等特色產業的基礎上,因地制宜積極發展鄉村休閒、鄉村度假等產業。同時,通過“+文創”“+電商”“+養生”“+養老”“+體育”“+健康”“+研學”“+文藝”等多方面的融合發展,培育多樣化、個性化的鄉村旅遊業態。

以旅遊扶貧為手段助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龍門還重點培育6個省、市旅遊扶貧重點村和4個縣扶貧特色村為“旅遊扶貧示範點”,並與周邊景區串點成線,形成4大主題鄉村旅遊精品線路,並創新推出“龍門徑”首發7大線路,串聯起各大旅遊景區、鄉村旅遊點。在增加鄉村旅遊有效供給的同時,帶動傳統農業的轉型升級,提升鄉村旅遊發展的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讓其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