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十人九不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在我國的文學當中有許多的名言警句,它們蘊含了無窮無盡的智慧,值得我們後人對這其中的含義加以仔細斟酌與使用,為人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光彩,就好比出自《禮記》當中流傳千古的那句“水至清則無魚”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別看它只有短短六個字,這其中的內涵可是極其豐富的。大家若是能夠正確地認識這句話當中的含義並運用到我們的生活中,將會對我們的人際交往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

“水至清則無魚”這句話要是從表面意思來看,它是在說河水過於清澈,裡面的魚群就難以生存下去了。看到這裡大家可能會疑惑,魚兒不是更加喜歡乾淨的水嗎?為什麼水變得清澈了,反而魚在裡面生存不下去了呢?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這是因為水草和藻類都無法生存在特別清澈的河水裡,魚類想要生存下去,自然離不開營養物質和藻類。要是它們得不到充足的養分和餌料,便無法繼續生存下去了。

大家在生活中一定經常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對自己要求十分嚴格,把自己的生活規劃得很好,絕對不允許自己的生活出現一絲錯誤,不然自己就會受不了。這樣就使得他們身邊的人壓力變得特別大,感覺的和他交往需要承受很多東西,不如別人那樣輕鬆。

時間一長,這個人身邊的朋友就會變得寥寥無幾。這樣的情況和“水至清則無魚”是一樣的,清澈的河水養不活魚群,太過於嚴苛的生活環境沒辦法容人。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老話就是這樣,通俗易懂,字數少裡面卻包含了很多道理。大家在學習這些古代俗語的時候不要只侷限於它的字面意思,要更深入地去理解。筆者發現有很多人不喜歡學習俗語,甚至不想聽到它,覺得只有老一輩人才會去說,俗語已經無法適應我們現在這個時代了。

要是大家現在還這樣想那就大錯特錯了,這句俗語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你只從字面上看,好像說的是河水裡面的魚兒。以前人們生活在農村,經常見到河流,但現在人們都住進了城市裡,看不見河流了,便覺得這句俗語也就沒有必要了解了。實際上,俗語的道理不管到什麼時候都適用。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其實,這六個字並不是整句俗語,它還有下半句,說的是“人至察則無徒”,十個人就有九個人不知道這句話。這裡面的“察”指的是精明苛察,整句話的意思是說一個人要是太精明瞭,很難交到知心朋友。其實是在告訴我們要寬容待人為人處事的時候不可過分苛責別人,做事也不要太過於追求完美,把握好自己的分寸,凡事都要有一個度。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小的事情不要太較真,大事也不要看得太重了,以至於讓別人厭煩。這句話同樣適用於現在,如今有很多人在自己工作的時候經常和別人碰壁,究其根本,不過是因為他難容人罷了。在自己家裡面就對家人過分嚴格,對自己生活的細節要求太嚴格了,甚至讓自己的家人受到牽連。工作的時候無法忍受自己的同事犯一丁點錯誤,導致同事和他相處的時候壓力特別大,這怎麼能和別人合作好呢?

古話:“水至清則無魚”,下半句少有人知,蘊含為人處世的真諦

所以,大家今後應該奉行“人至察則無徒”這一準則,不要對別人要求太過嚴格,期盼太高,當別人犯了錯誤的時候,儘量做到寬容待人,不要為了小事和別人鬧一些不必要的矛盾。最後,筆者建議大家今後多去了解一些老話,這些話對你們今後的生活一定大有益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